APP下载

浅析初中汉语教材应用学习的编写原则和实施建议

2014-04-09刘桂霞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课标蒙古族

刘桂霞

《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标》)在课程目标中首次提出“应用学习”的理念,成为第二语言教学体系的一部分,也是激发第二语言学习者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其实践参与性的重要方式,成为这次《汉语课标》中的一个亮点,也是对上一套《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的一种创新性突破。本文从编写者的角度试着分析应用学习的内涵与编写要求,并对其在具体实践中如何操作给出具体的建议,希望对广大一线教师和学生有所启发。

一、应用学习的内涵与编写原则

《汉语课标》在《应用学习》栏目中,针对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强调了学生对汉语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让课堂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突出了汉语课程的首要性质工具性,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积极地用汉语沟通和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达到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针对以上特点,在编写《汉语课标》的应用学习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综合性。应用学习的目标设置即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汉语知识的能力,这既体现了学生综合运用汉语知识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是全面考查学生汉语学习情况的重要依据。

自主性。《汉语课标》指出,应用学习应偏重于学生的自主实践和操作,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合作和交际。这对学生学习汉语的自主性提出了要求,学生是应用学习实践的主体,是主要参与者,教师只是扮演了引导的角色。

实践性。体现在培养学生用汉语进行思维和策划活动,用汉语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这也是学以致用的精神所在。将所学、所得用于实践才是最终目的,实践性也是最能检验学习成果的手段和方式。在编写时,对应用学习的内容设计要体现实践性这一特点,要在学生能力范围内进行,切忌不切实际,流于空泛。

二、应用学习的内容要求与活动形式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的初中汉语教材,每册安排了两个应用学习,共计12个栏目,涵盖了12个主题。分别是七上的“社会用字情况调查”“蒙古族饮食集锦”,七下的“聆听感动的声音”“童话王国漫游”;八上的“怀爱国之心,扬拼搏之帆”“成长的烦恼”,八下的“书香校园”“我最喜爱的电视节目”;九上的“和平的呼声”“珍爱地球家园”和九下的“爱我美丽的家乡”“校园留痕”。包括自然、历史、地理、人文、旅游、民风民俗、经济、科技等领域,主题多样、内容丰富、形式多彩,符合初中阶段学生对汉语知识掌握程度的要求,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内容的编写上,体现了时代特点,融入了现代社会的时代精神,如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全球化意识,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进步文化的交叉与融合等,使学生在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时,能唤起民族意识,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在情境设置中,生动活泼、便于实践,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例如七上的“蒙古族饮食集锦”,首先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采用多种途径,搜集蒙古族各种各样的饮食资料;然后让每个同学讲一个蒙古族饮食的由来故事;最后让学生对那些美食的发明者写几句话表达感情。通过这些活动不但帮助学生了解了本民族饮食的特点,明白饮食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家乡的情怀。因此,在应用学习的活动方式上,只提出几条便于实践操作的建议,学生通过努力能实现的方式,因为很多蒙古族学生生活在牧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如果一律要求用网络的方式查找资料显然是很不现实的事情,所以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又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应用学习的编写特点

出现在民族地区汉语教材中的应用学习,不同于汉语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由于是运用第二语言汉语开展活动,不同于母语,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这就要求编写者从第二语言学习的角度设计和安排主题活动与活动方式,更能体现蒙古族学生的学习特点,更适宜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应用学习活动。基于上述原因,编写者在编写过程中更加注重应用学习内容与方式的灵活性、可操作性和合作意识。

灵活性。应用学习在教科书中每个学期只安排了两次,是针对学生学习汉语的课时情况和各地区在实际教学中的时间分配做出的,学生在学习课内篇目以外进行,所以在学习方式和方法上更灵活,一是方便教师的课时安排,同时也利于学生具体开展活动。在内容编排上有在课内能够完成的,也有在课外完成的,实践跨度也比较大,学生在一天可以完成,也可以在几周的准备中完成,不必局限于课堂,这就为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的应用和消化课堂所学汉语知识提供了时间。

可操作性。《汉语课标》对应用学习的要求是“有利于汉语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及开展跨领域学习”,偏重于学生自主操作,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初中生来说,应用学习的难度不要太大,便于学生用第二语言实施。

合作意识。这是应用学习不同于传统汉语学习的突出特点,它体现了汉语学习的工具性特征,在合作中完成任务和目标,既能达到听说读写的要,也能培养合作团队精神。所以很多应用学习是通过小组的方式去完成,让学生在合作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学会与他人分享。

综上,初中汉语应用学习如果能在教学实践中很好地开展,势必会对民族地区的学生学习汉语有很好的助推作用。当然还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和对学生自主性的尊重,才能达到应用学习的目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课标蒙古族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浅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