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职教教师素养提升浅谈
2014-04-09曹怡
曹怡
一、更新教育理念
职业教育必须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与时代接轨。职业教育理念的落后,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师素质的提高。身处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观念必须与时俱进,不能落在历史的车轮后面。应摒弃“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理念,运用先进的设备,给学生们呈现鲜活的课堂环境,使课堂有趣味性。同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教学风格的养成,一个没有教学风格的老师的课堂一定是沉闷、无聊的。信息渠道的多元化,更能促进教师授课风格的形成,用鲜活的、刚发生的例子来充实课堂教学。终身学习的教学理念一定要深入教师思想。
二、适应多媒体辅助下的教学模式
直到现在很多职教教师仍然认可最传统的教学手段:黑板、粉笔加上一本教科书。职教教师要具有必要的操作技能,能够熟练运用高科技的东西,与时代接轨。教学手段的进步说明了教育的进步。有的教师对现代教学工具不屑一顾,认为多媒体之类的东西太花哨,远远不如自己口授实在。他们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新的教学工具能给学生们更加直观、感性的体验,使学生们对所学的东西印象深刻,职教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先进的教学工具的出现,对老师们来讲不仅是一种挑战,更多的是一种机会,应该正确看待,积极接受。职教教师们增加一点紧迫感和危机感是很有必要的。
三、提高筛选信息的能力
随着互联网的大众化,信息的获得越来越便捷,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例如垃圾信息会越来越多。作为一个老师,需要有一双能识别有用信息的慧眼,剔除垃圾信息。资源共享的确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好处,这也需要老师具有分享、包容的心态,这样才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通过这样的一个平台,改善知识体系,更新知识储备。
四、提高创新能力
往大里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可见创新对于事物的发展是一个活的源泉。有人说,教师的工作就是一个重复的工作,年复一年不断重复讲过的知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和偏见。一个好的教师,他的课是常教常新的,不断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出现。尤其是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们提高创新能力的机会与可能性更大了。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们会有更多的借鉴别人的机会,而这种借鉴在传统的模式下只是办公室内部的借鉴或者学校内部的借鉴,如今已经变成了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借鉴,这种进步更能激发创新精神。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教师直接拿别人做的教学课件用在自己的课堂上,毫无改动与创新,完全抄袭,不仅侵犯了原作者的权利,而且完全不利于自己教学的展开,因为没有融入自己的思考,而是生搬硬套的。所以,教师在获取信息十分便捷的今天一定要克制自己,恪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增强创新能力这才是硬道理。另外,在知识更新异常迅速的今天,如果只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早晚会被社会淘汰。就像人们常说的“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一缸水是不够的,必须是源头活水”。
五、注重网络平台的讨论
以往,教师课下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往往是书面作业,学生独立完成。而今,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职教教师完全可以与时代接轨,选择学生们熟悉和喜欢的形式布置课后作业。学生们对QQ、MSN以及一些论坛、贴吧都不陌生,而且很多学生课下很多时候都挂在上面。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平台,供学生们在上面讨论问题,完成作业。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们做作业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还能让学生们知道别人的想法,眼界更加开阔。这种方法较传统的书本作业有效率高、参与面广、学生热情高的特点。教师主要是做出积极的引导,给予适当的评价,把握大的方向,当好掌舵人。当然,网络平台的建立不仅需要老师们的积极参与,也需要学校大力支持。
六、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现代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师已经不再是“教书匠”了,而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世界自主学习的“向导”。要做好这个人生的“向导”,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教师的自我认同,应该是终身学习者的角色。只有通过学习,教师才能重新塑造自己;只有通过学习,教师才能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认识世界。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如此之快,稍微不学习,马上就会被甩在后面。应该不停地鞭策自己。教师不仅要钻研自己的学科领域,了解本学科的教学发展动态及最新理论动态及最新理论成果,还要加强对其他交叉学科的了解,扩大对边缘学科的把握。教师必须从单一的学科教学能力向多元的知识储备、多种教育手段运用能力方向发展,成为“复合型”教师。
七、总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是全社会的大事,但重任主要落在教师身上。时代在变,教师也在变,教师必须认识现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积极融入信息化的大潮,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作为一名职教教师,不仅应该不断学习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也应该学习技术,适应新背景下的教学模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