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研究四题:提出过程、核心内涵、思想源流及理论体系

2014-04-09王学荣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中国梦学者

王学荣

(复旦大学,上海200433)

“中国梦”这一思想提出后,引起人们的广泛热议,并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 “热词”。专家学者亦对 “中国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但同时笔者也注意到,有关“中国梦”的很多问题至今还远未达成共识。例如,“中国梦”的核心内涵究竟是什么,“中国梦”的思想源流究竟有哪些,“中国梦”究竟能不能称作理论体系等等,这些问题都还处于探讨和争鸣的阶段。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继续作一些探讨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当之处,尚祈方家指正。

一、 “中国梦”的提出过程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 “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明确提出 “中国梦”的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1]这可以说是对 “中国梦”的整体概括和高度凝练。

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和阐释 “中国梦”这一战略思想。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了题为 《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演讲中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 “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2013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书面采访时又进一步指出:“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自强不息,从未放弃对美好梦想的向往和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3]

这一思想提出后,在举国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共鸣,迅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学术界也纷纷对 “中国梦”这一战略思想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学者们围绕中国梦的核心内涵、思想渊源、理论体系建构等问题进行思考,取得了一大批富有创见的研究成果。学者们的思考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这些研究成果也为我们进一步研究 “中国梦”奠定了基础。

二、核心内涵探析:“中国梦”究竟 “何所指”

“中国梦”的核心内涵究竟是 “何所指”,这恐怕是我们研究 “中国梦”首先面临的问题。笔者也注意到,很多学者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 “中国梦”的内涵问题进行过研究和探讨。例如,辛鸣先生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深刻的内涵,即让国家更加强盛、人民更加幸福、中华民族对世界做出更大贡献[4]。石仲泉先生认为,“中国梦”的本意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般而言,不是要恢复古代中国鼎盛时期的疆域版图,而是要使中华民族跻身于先进民族行列,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5]。熊若愚先生则从 “中国梦”和 “个人梦”的不同层次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释,熊先生认为,“中国梦”包括国家梦和个人梦两个层次的深刻内涵: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梦”是民族复兴之梦,是国家强盛之梦;从个体上把握,“中国梦”是生活幸福之梦,是人生出彩之梦。国家梦和个人梦紧密相连,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体而言,“中国梦”具有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安居乐业、病有所医、学有所教、法治社会、人生出彩等十个方面的丰富内涵[6]。另外,还有学者从 “中国梦”与 “美国梦”相比较的角度进行阐发,例如,王英梅、王晋京认为,“中国梦”是以个人成功和与他人共同幸福为目标,它凝结着我们全民族的共同利益追求。 “中国梦”要超越以个人为标准的美国梦,“中国梦”的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7]。秦连斌则认为,“美国梦”是个人的梦,“中国梦”首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梦想[8]。

上述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 “中国梦”的内涵,也的确提出了一些富有创见的思考。应该说,以上学者的论述都触及到了 “中国梦”的内涵问题。然而,“中国梦”的内涵十分丰富,而这些丰富的内涵中又必定有其核心部分。笔者认为,尽管人们对 “中国梦”的内涵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表述,但其核心内涵就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实现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中国梦”的灵魂所在。正如石仲泉先生所指出的那样,“中国梦”的本意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梦”的思想源流追溯

作为发展战略而言,“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参观 《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明确提出的,然而其思想渊源却可以往前追溯到非常久远。事实上,“中国梦”的文化根基非常深厚,它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华夏文明,发端于飞速发展风起云涌的社会实践。而要真正理解 “中国梦”的深意,显然有必要从它的 “源头”开始说起,正所谓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于是,在这一部分,笔者将对 “中国梦”的思想源流作一番简要的追溯。

其实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开始了对梦想的追求与憧憬。例如, 《诗经》里面就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样的话,这深刻表达了我们的祖先对小康社会的追求与梦想。笔者认为,这或许可以看作是 “中国梦”的最初源头。中国古代文化典籍 《礼记》则对 “小康”和 “大同”作了经典性的阐述。 《礼记·礼运》中这样写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鲜明地表现出中国人民对 “大同社会”的向往与期许。

近代以来,中国志士仁人追求梦想的实践仍然在延续,而且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不妨对这一段历史作一个简单的回顾和梳理。面对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林则徐成为 “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则率先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思想,他们潜心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西学东渐的进程。另外,以 “自强”、 “求富”为口号的洋务派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以 “变法图强”、 “救亡图存”为目标,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思想,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奠定了基础。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又一划时代的事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征程。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从此,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它以坚定的信念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宏伟目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正如著名学者金冲及先生在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一书中所写到的那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整个二十世纪一直是中国无数仁人志士顽强追求的目标,一直是时代潮流的突出主题”[9]。诚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 “中国梦”的核心内涵,也是中国人民的共同追求。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梦”战略的提出并不是空穴来风的,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的,它既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创造性发展,同时又是对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伟大目标的超越与创新;既深刻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线索,又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与宏伟愿景。

四、从 “一个核心”到 “六大愿景”:“中国梦”的理论体系

“中国梦”作为一种发展战略,已经在学术界达成了共识。换言之,几乎任何一个严谨的学者都会认为 “中国梦”是一种发展战略。然而,问题并不在于此,问题正在于 “中国梦”究竟是不是一个理论体系。在这个问题上,学术界目前还存在很大分歧,有学者赞成,亦有学者反对。例如,石仲泉先生就认为,中国梦仅仅是一种发展战略,而根本谈不上理论体系。石先生这样谈道:“我们要厘清一个概念: ‘中国梦’是发展战略,但不是理论形态。现在各个部门、各方面媒体都在大力宣传 ‘中国梦’,这个积极性很好。但是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文风。最近,有的文章在解读 ‘中国梦’的时候试图把 ‘中国梦’建构成像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样的理论体系。作为学术问题,当然可以自由研讨,但这又不单纯是学术问题,有极强的政治性和严肃性,因此应慎之又慎。”[10]

另有一些学者则认为,“中国梦”不仅是发展战略,同时也是理论体系。例如,罗振建先生在其论文中这样谈到:“中国梦是一个 ‘一体三位’的科学思想体系。 ‘一体’是指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它集中回答了什么是中国梦的问题。…… ‘三位’是指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它集中回答了怎样实现中国梦的问题。”[11]与之相类似,程美东先生亦这样写道:“理解 ‘中国梦’理论体系,最简练的表述就是 ‘一体三位’。 ‘一体’就是中国梦的内涵:中华民族复兴; ‘三位’就是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12]

但无论是罗振建先生还是程美东先生,都将“中国梦”的理论体系概括为 “一体三位”,笔者认为这种概括是很不全面的。事实上,“中国梦”涉及的范围非常之广,其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远远不止这些学者所谓的 “一体三位”。笔者认为,这些学者将 “中国梦”的理论体系概括为 “一体三位”未免过于简单化了,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将 “中国梦”体系的丰富内容低估了,这对 “中国梦”理论体系的研究显然是不利的。在笔者看来,“中国梦”的理论体系除了目前学者们所概括的 “一体三位”之外,还应该包括很多非常重要的内容。例如,发展阶段问题 (也就是理论界通常所说的 “两个一百年”),即到建党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国100周年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仅如此,“中国梦”理论体系还应该包括比“中华民族复兴”更为具体的目标任务,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再者,“中国梦”作为一个理论体系而言,还应当涵盖和平的国际环境。此外,“中国梦”作为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还应当包括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诗意中国 “六大愿景”等丰富内容。

可见,“中国梦”的理论体系显然不是某些学者所谓 “一体三位”能够概括得了的,更何况 “中国梦”本身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思想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深化,“中国梦”的思想体系一定会包括更加丰富的内容。因此,“中国梦”的思想体系也需要不断充实。

五、结论

“中国梦”涵盖的内容极其丰富,人们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 “中国梦”的内涵作出多种多样的解读。但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讲,其核心内涵就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实现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发展战略而言,“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参观 《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明确提出的,但其思想渊源却可以往前追溯到非常久远,它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华夏文明,发端于飞速发展风起云涌的社会实践。 “中国梦”不仅是一种发展战略,同时也是一个理论体系。不过,“中国梦”的思想体系并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的。

当然,“中国梦”研究的许多问题都还处在探讨和争鸣的阶段,还远远没有达成 “共识”。本文只是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 “中国梦”的核心内涵、思想源流、理论体系等问题作了一些尝试性的探讨,期待学界同仁作更加深入的研究。

[1]习近平.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30(1).

[2]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03-24(2).

[3]习近平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书面采访[N].人民日报,2013-06-01(3).

[4]辛鸣.“中国梦”:内涵、路径、保障[N].人民日报,2013-01-04(8).

[5]石仲泉.伟大的“中国梦”[N].光明日报,2013-01-10(1).

[6]熊若愚.“中国梦”的十个梦[N].学习时报,2013-04-08(3).

[7]王英梅,王晋京.“中国梦”学习读本[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60.

[8]秦连斌.“中国梦”,人民的梦[N].文汇报,2013-03-20(9).

[9]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 4卷[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353.

[10]程冠军(本刊特约记者).以科学的态度解读“中国梦”——专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J].领导文萃,2013,(8)下:8.

[11]罗振建.深入研究中国梦的思想体系[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5):73.

[12]程美东.如何从理论体系上把握“中国梦”[N].北京日报,2013-06-24(17).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中国梦学者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学者介绍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文学语用理论体系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