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2014-04-09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用人单位大学生

裴 斐

(山东财经大学,济南 250014)

贫困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裴 斐

(山东财经大学,济南 250014)

受高校逐年扩招和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其中贫困女大学生就业尤其困难。分析了贫困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以及原因,并且根据所分析的原因提出了应对的措施。

贫困女大学生;就业难;

随着高校逐年扩招的影响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 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而2014年又称为史上“更难就业季”,这无疑说明了在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上没有最难只有更难。其中,有一个群体的处境是尤为艰难的,那就是高校的贫困女大学生,这是大学毕业生中的弱势群体,但是却没受到社会和学校的足够关注。现从贫困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贫困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般来说,她们在校期间表现都非常优秀,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异,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待人真诚,乐于助人,生活勤俭节约,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但是,她们在就业竞争中却处于劣势。因为贫困女大学生本身经济压力非常大,大学期间的学费、生活费都是靠助学贷款和打工的费用维持,大部分贫困女大学生都不能考研继续深造,只能积极努力地去找工作来减轻家庭的负担。贴着“贫困”和“女性”的双重标签,使得她们在找工作的道路上比一般同学要艰难很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身因素的制约

1.经济方面的制约。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如今找工作的成本也越来越高,无论是在准备阶段还是进入到求职阶段,都需要有大量金钱的投入。因为从各种资格证书的考试、简历的制作到求职服装的配备、四处求职的差旅费,还有各种笔试面试的培训班,尤其是异地求职的各种费用,都是和金钱相挂钩的。而贫困女大学生往往囊中羞涩,在这方面无法投入太多,所以其在找工作的时候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和限制。

2.自身思想压力过大。贫困女大学生大多来自于偏远的农村或者城镇的下岗家庭,在求学阶段背负着非常沉重的经济压力,各种学费和生活费全靠家里东挪西借或打工来支撑,这使其心理上的压力非常大。因此,在就业的时候,贫困女大学生更迫切地想寻找到工作以帮助家庭解决燃眉之急。这样,就可能导致其找工作的时候心态不好,难以承受各种挫折,容易出现抑郁、悲观等负面情绪,在心理承受能力方面相比于其他同学也要低很多。

(二)用人单位的歧视

无论我们承认与否,贫困女大学生在就业的道路上因为用人单位在性别方面的歧视,导致其在各个阶段都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有些单位甚至在招聘时就直接打出了“不要女生”的旗号。很多优秀的贫困女大学生连进入笔试的资格都没有,即使侥幸参加了笔试进入到面试阶段,也往往遭到淘汰。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总是一味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认为女生在时间和精力上远远比不上男生,招录女生的成本过高。在这种性别歧视下,贫困女大学生找工作的道路十分艰难。

(三)就业创业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各高校普遍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任课教师主体一般都是学校的辅导员,讲授的内容往往仅限于理论上的指导,缺乏具体的实践操作。显而易见,辅导员老师长期呆在大学校园里,本身就缺少与单位和社会的沟通交流,所以其传授的就业指导知识也基本都是来自书本,就业指导难免流于形式。同时,各高校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学时偏少,课程结构也不尽合理,因此,在就业指导课堂上不足以培养大学生的就业理念和技巧。对于贫困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高校更是没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另外,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大学生毕业之后真正选择自主创业的人很少,创业成功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贫困女大学生因为自己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自主创业的比例几乎为零。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宣传和教育力度还不够,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体制机制还非常不完善。自主创业,对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女大学生来说,相当于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

二、解决贫困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的原因,笔者认为,要想解决贫困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大对贫困女大学生的帮扶力度

1.经济上完善对贫困女大学生的帮扶。如今,各高校对贫困生的助学政策越来越完善,各个层面的资助力度也非常大,绝大部分贫困生在求学阶段通过这些资助政策都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但是,到了大四阶段,贫困女大学生面临就业,需要更多金钱的支持与帮助,而这时,一般学校对贫困生的资助却越来越少。因此,高校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就业因素的影响,建立对贫困女大学生的长效帮扶机制,消除贫困女大学生在就业时金钱上的顾虑。笔者认为,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和调动学校内外各方面的力量和积极性,建立贫困女大学生就业帮扶基金,给贫困女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经济上的帮扶,让贫困女大学生不仅能学有所成,还能有业可就。

2.促进贫困女大学生提高个人素养。贫困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除了外部因素的影响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即是贫困女大学生自身素养的影响。贫困女大学生群体只有让自身在学业和综合素质上变得更加优秀,才能使得自己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社会和高校要积极创造更加宽松的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鼓励和帮助贫困女大学生群体调整好心态,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尤其是高校,要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心理指导课程、心理咨询服务、社团活动、师生结对帮扶等多种方式,帮助贫困女大学生走出心理的雾霾,走向阳光的心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就业中取胜的关键因素,所以,贫困女大学生本人也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学会坦然淡定地去面对现实和就业的困难、挫折。贫困女大学生们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利用课余时间投身于社会实践和实习工作,在实际生活中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广泛了解求职单位信息和各种招聘政策,加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引导用人单位转变用人观念

解决贫困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还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用人单位的支持和努力。《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专门提出要求,要大力促进就业公平,高校毕业生的招聘不得设置性别、民族等条件,不得以毕业院校、年龄、户籍等作为限制性要求。根据通知的文件精神,广大用人单位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招聘理念,充分认识女大学生特别是贫困女大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避免在招聘过程中出现性别歧视现象。社会各界尤其是社会媒体应充分发挥监督作用,让过时的招聘观念和暗箱操作消失。只有在社会上营造出良好的就业氛围,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才能真正促进品学兼优的贫困女大学生就业。

另外,要强化政府政策引导,积极鼓励支持微型、小型企业吸纳贫困女大学生就业。政府应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通过补贴资金、优先贷款、贷款贴息、免费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鼓励微型、小型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创造更多岗位吸纳贫困女大学生就业。

(三)建立健全贫困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

1.政府要制定相对完善的规章制度,保障贫困女大学生就业权益。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有必要从消除性别歧视的角度出发,尽快制定和完善保障女大学生就业的法律法规,并明确相应的惩罚和赔偿制度,对用人单位不落实劳动合同和女性生育假期等违法违规行为给予严厉查处,为贫困女大学生就业提供最高保障。

为支持贫困女大学生就业和自主创业,政府还应推出一些优惠政策为贫困女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笔者认为,政府除了应继续做好选调优秀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计划等各类基层服务项目,并落实好服务期满毕业生的各项优惠政策外,还应紧紧围绕贫困女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响应国家加快城镇一体化发展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政策,开通工商税务注册绿色通道和贫困女大学生创业信用贷款,积极发掘社会团体、文化体育、社区公益、老人儿童照看服务、高端家政服务等基层就业创业机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政府签订服务协议等方式,吸纳贫困女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或创业。

2.高校要建立健全帮扶机制,积极拓宽贫困女大学生就业渠道。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和社会需求,深化同政府、企业的合作交流,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要进一步改进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聘请优秀校友、用人单位人事负责人等专门开设贫困女大学生就业讲座,加强贫困女大学生求职技能培训,并适时做好对她们的就业推荐和指导工作;要举办贫困女大学生专场招聘活动,及时给在就业过程中受挫的贫困女大学生做好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她们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要鼓励贫困女大学生转变传统的择业观念,树立“先生存、后发展,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要结合贫困女大学生的自身特点,通过开设贫困女大学生创业学院、建立创业实习基地、与企业合作进行创业培训等方式来培养贫困女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励有条件的贫困女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且为其提供多种形式的便利条件和政策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还应积极利用自身已经建立的大学科技园,加大创业平台建设力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孵化服务场所。另外,高校还应将毕业离校后未就业贫困女大学生纳入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服务系统,并指派专人重点对离校未就业贫困女大学生进行跟踪服务,及时做好她们离校后的就业创业服务工作。

[1]邹冬梅.贫困女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及对策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10).

[2]谢秀珍.解决贫困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12).

[3]马宁.贫困女大学生就业困境归因与对策[J].科教纵横,2011(10).

[4]陈长旭.高校贫困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3).

[5]周华珍.关于当前我国女大学生就业弱势问题的思考[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2).

[6]刘曼曼.贫困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J].惠州学院学报,2014(4).

(编辑:崔 维)

2014-10-12

C913.2

A

2095-7238(2014)11-0036-03

10.3969/J.ISSN.2095-7238.2014.11.006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用人单位大学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