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经济效率的农业现代化组织形式选择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

2014-09-13山东行政学院课题组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农场规模形式

山东行政学院课题组

(山东行政学院,济南 250014)

基于经济效率的农业现代化组织形式选择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

山东行政学院课题组

(山东行政学院,济南 250014)

农业现代化是在现有科学技术和资源禀赋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经济效率的农业生产模式,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主要有三个途径,即:技术进步、规模经济和合适的组织形式。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有效率的能够承载农业生产技术和规模的组织形式。不同组织形式在各个地区和各类农业生产领域都存在,应该在尊重经济规律和本地资源基础上选择既有规模经济效率又有技术经济效率的组织形式。运用DEA模型对山东省2012年十七地市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率进行评估,找出影响经济效率的规模和技术方面的原因,分析如何结合当地的制度、人才、技术、区位优势和特色选择适合的农业现代化组织形式,并针对山东省各地市的农业现代化演进如何符合经济效率提出对策建议。

农业现代化;经济效率;组织形式

一、问题的提出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技术进步,即引进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来获得技术效率。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是通过教育培训提升农民人力资本来引进现代农业生产要素。[1]我国发展农业现代化要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机械化、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等来实现。[2]二是规模经济,即通过提高农业生产规模来获得规模效益。我国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探索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应该围绕社会化服务的基本思路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3]三是合适的组织形式,即以一定的技术状态、产权体系、交易成本为约束条件。个人将寻求导致他们联合起来的使价值趋于最大化的契约安排,[4]建立符合规模和技术需要的农业现代化组织形式,完善其运作方式、组织机制和制度保障等。制度经济学用交易成本衡量企业作为一个组织的性质和边界,一种组织形式的存在是以一定效率为基础的,组织的重要功能是能够高效完成各项生产、交易和分配活动,实现分工和协作。技术进步和规模生产是实现农业经济效率的途径,但需要以合适的组织形式作为载体发挥其作用,根据农业生产技术和规模现状选择有效率的低交易成本的组织形式。

在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农业企业、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的“公司+农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基地(家庭农场)”、“公司+合作组织+农户(家庭农场)”等多种经营形式的组合。(1)改造传统农业的政策措施必须尊重市场规律,[5]选择农业现代化组织形式必须尊重作为利益主体的农民的选择,同时创造适应农业资源和产品市场发展的宏观环境来保障农业现代化的顺利演进。对于农业现代化组织形式的选择,研究者存在两种典型的观点:一是认为家庭农场不论是亚洲的小农经营,还是北美的大农场经营,比较具有优越性和合理性;[6]也是现阶段我国农业现代化最适合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7]二是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织形式,能有效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水平。[7]

山东省农业生产在全国属于外向型、设施化、技术化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区域,但也存在东西区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规模较小、农业投入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农业生产经济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山东省各地市农业现代化组织形式存在数量、质量和规模的差异,如烟台市合作组织1839个,参与农户12.4万户;而菏泽市合作组织907个,参与农户10.4万户。组织形式的差异带来了交易成本的差别,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率。本文运用DEA模型对山东省2012年十七地市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率进行评估,找出影响经济效率的规模和技术原因,分析如何结合当地制度、人才、技术、区位优势和特色,选择适合的农业现代化组织形式,并针对如何促进山东省各地市农业现代化经济效率提出对策建议。

二、数据整理与计算

DEA模型可以使用农业产值和农产品产量做为输出来计算农业生产经济效率,但不同地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市场发展阶段、农产品销售区域等因素无法通过使用农产品产量做为输出来衡量。因此在使用DEA模型计算时采用农业产值做为输出进行分析,可以衡量处于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地市在农业生产经济效率上的差异,从而为选择适合的农业现代化组织形式提供支持。

山东省十七地市农业生产投入和农业产值数据来源于2013年《山东统计年鉴》,选取农业产值为输出,农业从业人员(代表劳动投入)、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代表土地投入)、有效灌溉面积和农用化肥施用量(代表资本投入)为输入(如表1),运用DEAP2.1进行经济效率分析,得出不同区域的农业生产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从各项投入的角度来分析经济效率差异的来源。

经过计算,山东省十七地市农业生产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规模报酬变动区间如表2所示。

在运用DEA分析时,纯技术效率反映的是所衡量的地区在投入要素一定时的生产效率,是受管理和技术等因素影响的生产效率,纯技术效率=1,表示在目前技术水平上,其投入资源的使用是有效率的。规模效率反映的是实际规模与最优生产规模的差距,是各个地区受规模因素影响的生产效率。规模效率=1,表示在目前技术水平上,达到了最优生产规模。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综合技术效率是对决策单元的资源配置能力、资源使用效率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衡量与评价,综合技术效率=1,表示该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是综合有效的,即同时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

表2 山东省2012年十七地市农业生产经济效率表

注:为分析农业生产经济效率与人均播种面积和居民消费绝对额的关系,将数据同列于表2。drs表示规模报酬递减、irs表示规模报酬递增、-表示规模报酬不变

三、农业生产经济效率DEA衡量的结果分析与基本结论

(一)农业生产经济效率DEA衡量的结果分析

山东省十七地市农业生产经济效率DEA衡量结果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情况进行分析。

1.综合技术效率=1,样本中烟台市和威海市处于效率前沿面上,说明管理、技术和规模等因素影响的生产效率都达到了有效,均处于规模报酬不变区间,说明技术、管理和规模都处于相对合理区间。根据表2,两市农业从业人员人均农作物播种面积之比为12.64/7.06=1.79倍,表示农业从业人员人均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差异并不是影响两地农业生产经济效率的主要变量。从十七地市的综合结果来看,农业从业人员人均农作物播种面积与生产效率的关系呈现不规律的波浪形曲线(如图1),在不同地区、不同土地经营规模条件下通过适应性的技术和管理手段都可以达到综合技术有效。

图1 人均农作物播种面积和综合技术效率关系图

2.纯技术效率=1,综合技术效率<1,表示管理、技术等因素影响的生产效率达到了有效,未能达到综合技术有效的根本原因在于规模无效,改进的重点在于根据所处的规模报酬变动区间来决定增加或减少规模来更好地发挥其规模效益。样本中,青岛市、潍坊市、济宁市、莱芜市属于此种情况,其中只有莱芜市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区间,应该通过增加生产规模来达到规模有效,其他则需要缩小生产规模来达到规模有效。比较典型的是潍坊市,其规模效率值在十七地市中是最小的,仅有0.602。从表4可以看出,潍坊市不存在农业投入冗余,无法通过缩小生产规模来达到有效。为提高潍坊市农业生产规模效率,一要引进和研发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品种,增加在农业技术、农业品种方面的投入,通过高端、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来高效使用其技术和管理实力;二要实施走出去战略,联合纯技术效率较低的地区进行管理和技术输出,通过输出农业生产管理和技术来获得更大的边际收益,辐射带动周边甚至全国的农业生产纯技术效率提高。

3.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小于1,表示技术和规模同时无效,需要从效率较低的方向去进行相应的改进。样本中,山东省有十一个地市属于技术和规模同时无效,可以划分为4种类别(如表3),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区间的地市可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区间的地市可以通过精耕细作集约化生产来达到效率提高的目标。规模效率大于纯技术效率的地市应该着重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培训等的发展;纯技术效率大于规模效率的地市应着重改善生产规模。

表3 规模经济和技术经济都无效的十一个地市分类表

从表4各地市农业生产投入冗余值可以看出,纯技术效率=1的六个地市不存在投入冗余。在存在投入冗余的十一个地市中,东营市纯技术效率大于规模效率且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区间,要大幅度提高其规模化生产水平。东营市除农业从业人员外,其余投入数量均需要大幅度减少。反过来说,东营市提高规模报酬的基本方法是增加单位播种面积的劳动力数量,或者是实现集约化生产即提升生产自动化、机械化和电气化水平。而泰安市、临沂市、德州市、聊城市、滨州市、菏泽市六个地市的纯技术效率值在全省中处于较低水平且投入冗余值较大,农业生产相对处于低投入、低产出的阶段,可以增加以化肥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来匹配各项农业生产资源,从而提高纯技术效率。

表4 山东省2012年十七地市农业生产投入冗余值表

(二)农业生产经济效率DEA衡量的基本结论

1.农业生产综合技术效率需要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提高

制度、市场、技术、城镇化水平等各个因素都会影响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率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不能采取千篇一律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更不能由政府强制推行某种形式,而需要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根据经济效率来选择有利于各个因素综合发挥作用的组织形式,才能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要按照区域不同发展阶段选择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政府应该尊重农民的偏好及其制度选择,积极提供外部制度安排,充分利用正式制度培育和发展农业现代化生产组织形式。

山东省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综合技术效率也呈现典型差异。以地区居民人均消费绝对额代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居民人均消费绝对额和农业生产综合技术效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5(如图2)。区域经济发达地区的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先进、市场发育全面、社会化服务和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健全,提高了当地农业生产综合技术效率水平。由此可以得出,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技术效率不能仅从农业本身入手,而是要与能够降低交易成本的制度、市场、技术、人力资本、城镇化水平等社会发展因素同步提高。

图2 全体居民人均消费绝对额与综合技术效率关系图

2.农业现代化组织形式需要发挥与当地农业生产资源禀赋的协同作用

农业现代化组织形式与资源禀赋的协同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合适的组织形式需要适应资源禀赋;二是资源禀赋会影响组织形式比较优势的发挥。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各种经济组织形式的相对经济优势起源于交易成本,能够带来最小交易成本的组织形式就是具有比较优势的组织形式,就是符合当地资源禀赋的组织形式。农业生产的交易成本主要包括生产领域的监督、协作、激励问题,交易领域的度量、代理、败德风险问题,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产条件下受不同交易成本制约。由于我国长期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组织形式需要适应包括农户家庭规模、人均耕地面积、区域优势农作物、农业生产模式、人力资本水平、区域经济发展等资源禀赋来实现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商业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组织形式需要通过农业主体行为选择和利益分配机制来建立有效的激励,吸引人力资本、科学技术、经济资源等要素向农村转移,与传统农业资源禀赋产生协同作用。适应当地资源禀赋的农业现代化组织形式,将最大限度解决土地规模种植和技术使用问题,将分散的、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农业生产状态逐渐转变为集中的、现代化的、技术密集型的集中连片耕作模式;将提升农业管理和技术水平,帮助农民认识市场、参与市场并能够提供符合市场需要的农业产品;将帮助农民把僵化的、停滞的特色农产品转变为符合消费者需要的不假思索选择的品牌农产品。

四、山东省农业现代化组织形式选择的建议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改造传统农业、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业收入、改善农村经济社会面貌进而缩小城乡二元经济状态的必由之路。不同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在不同地区和领域同时存在,适合农业现代化的组织形式不是简单选择最先进的、最新的、有成功经验的组织形式,而应该在尊重经济规律和本地资源基础上选择既有规模经济效率又有技术经济效率的组织形式。山东省各地市农业现代化组织形式的选择需要依据当地的规模和技术效率,匹配制度质量、人力资本、生产技术和区位资源等要素来决定。在选择组织形式过程中,政府应建立和完善以正式制度为主的制度体系,改善市场的作用,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充分利用比较优势,为适应当地发展要求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提供制度保障,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互动来实现农业现代化。

(一)不同区域要根据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因素提高综合技术效率

规模因素和技术因素对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的农业生产经济效率存在不同推动作用,需要选择不同的路径和方法来提升农业生产经济效率。根据DEA衡量结果,山东省可以划分为三个农业区域,分别为综合技术有效地区(烟台市和威海市)、规模效率大于纯技术效率地区(泰安市、临沂市、德州市、聊城市、滨州市、菏泽市、淄博市、枣庄市、日照市)、纯技术效率大于规模效率地区(潍坊市、青岛市、济宁市、莱芜市、济南市、东营市),并据此采取不同手段来提高综合技术效率,其中规模效率大于纯技术效率地区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来提高纯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大于规模效率地区需要输出技术和管理来提高规模效率,两类地区具有互补性。农业区域划分可以很好地解决农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帮助不同区域选择使用不同的农业现代化组织形式,来提高综合技术效率。

结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建议青岛市、潍坊市和济南市整合发展区域农业技术管理推广中心和农产品全国市场交易中心,(2)以青岛市带动烟台市、威海市、日照市,发挥青岛农业大学的科研力量和教学培训力量,继续发展外向型、高端和深加工农业,提高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以潍坊市带动东营市、滨州市、淄博市、临沂市,继续提高农业生产管理和技术水平,并向其他区域输出管理和技术来提高规模效率;以济南市带动德州市、聊城市、济宁市、菏泽市、泰安市、枣庄市、莱芜市,发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和山东农业大学的科研和教学培训力量,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来提高纯技术效率,辐射带动西部地市的农业发展。

(二)不同的农业现代化组织形式需要匹配制度质量、生产技术、人力资本和区位优势

不同区域需要选择适合制度质量、生产技术、人力资本和区位优势的农业现代化组织形式,以此匹配规模和技术因素来提升农业生产经济效率。制度质量包括法律法规、市场经济、企业运作在内的制度执行和制度知识普及,生产技术包括农业生产技术、深加工技术、产业链条件等因素,人力资本包括涉农院校教育、职业培训、农业推广等因素,区位优势包括地缘、交通、地理环境等因素。

以青岛市为中心的半岛地区,应结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发展滨海特色农业,建设沿海农业休闲观光走廊。该区域外来人口密集、市场意识超前、制度较为完善、生产技术先进、人力资本水平高、沿海区位优势明显,拥有特色农产品资源和众多农产品品牌,同时农业深加工产品出口和国内市场占有率均处于领先地位,应该选择面向国外和国内高端市场的品牌产品,研发或引进相应技术发展设施蔬菜、酿酒、食用水果、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半岛地区适合采取以家庭农场为主的农业现代化组织形式,发展“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的组织模式,创建和维护适合消费者需要的多样化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

以潍坊市为中心的鲁中地区,应结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建设生态休闲度假、生态高效农业、生态林示范等产业基地。该区域现有农产品生产管理技术水平、出口加工水平和农产品市场发展程度较高,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适合选择面向国外和国内两个市场的有机蔬菜、水果、花卉、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鲁中地区具有先进的设施蔬菜、水果加工技术和管理能力,具备农产品市场交易数量和价格形成机制的双重优势,适合采取以规范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家庭农场为辅的农业现代化组织形式,以维持区域农产品生产和交易数量,提升农产品质量。

以济南市为中心的鲁西地区,应结合《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和济南都市圈建设,发展都市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和高附加值农业产品。该区域土地平坦,交通发达,乡土观念浓厚,具有粮食作物生产优势,但市场发育程度低、农业生产和深加工技术落后、人力资本储备不足、农业投入长期偏低,需要通过提升制度质量、降低交易成本、普及农业生产和管理技术和增加农业投入来提高农业生产纯技术效率,适合选择粮食、蔬菜、花卉、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鲁西地区宜同步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现代职业农民,引进先进生产和管理技术,增加土地整理规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提高农业投资回报率和农业生产效率。

(三)保障不同农业现代化组织形式运行所需的制度安排和宏观环境

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本质上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形式。家庭农场通过土地流转能够实现土地及其附属设施投资的产权明晰要求,降低协作、监督、度量、激励和代理的交易成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比专业大户运作更加规范有效的组织形式。专业大户的发展趋向是成立家庭农场,形成合格的市场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比较容易形成的弱势群体的联合,存在产权不清、分配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在实践中存在运转停滞或转向股份制合作社、公司制运作的倾向,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所需的制度安排和宏观环境具有不同侧重点。

家庭农场在发展中,政府需要提供的制度安排和宏观环境主要有:一是破除土地流转障碍、保证土地流转形式运转的有效性。经验表明,大中小型家庭农场都具有经济效率,适应大中小型家庭农场的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代耕、抵押等都是实现土地资源整合、提高土地经营规模的有效形式。政府要尽快建设方便高效的土地流转平台,保护各种符合法律规定、符合土地用途的流转形式,协调解决容易出现的价格纠纷、利益分配问题,同时用补贴手段和土地监管的双重形式保证基本粮食作物耕地不被转换用途。二是提供现代职业农业教育和培训,普及农业生产和深加工技术。举办由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农业教育和培训,强化农业职业院校对农业生产和深加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逐渐改变农民职业素质,培育现代职业农民,改变农民职业地位,形成家庭农场生成和发展的人力资本基础。三是提供和改善家庭农场投资、融资和抵押贷款的制度环境。农村现代金融手段匮乏,政府应出台针对家庭农场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鼓励涉农金融机构为家庭农场建立电子信用档案,规范、科学地开展信用评价工作,为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提供投资、融资、保险和抵押贷款服务,鼓励发展农民信用合作社,支持和集中农民的资金留在农业生产领域。四是以财政补贴和投入的形式提供家庭农场优惠政策。提供家庭农场知识宣传,免除注册年检和资(本)金限制等,在农产品长途运输、市场交易、商超对接等领域提供税收和收费优惠。

家庭农场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无论是成立还是运作都存在瓶颈。农民专业合作社属于弱势农民的联合,在合资入股的过程中分散了风险,提升了农业管理技术水平,增强了农民组织化和社会化程度,在实现土地集中经营方面具有优势。发展家庭农场不能丢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势,要防止农民退回到各自为战、一盘散沙的状态。家庭农场要形成合力,最终需要联合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政府需要提供的制度安排和宏观环境主要有:一是鼓励发展区域性的农业优势产品,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品甚至一县一品,在此基础上形成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二是投资建设成套连片的农业基础设施,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包括水利灌溉、电力输送、土地整理、良种普及、测土配方施肥等在内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三是对当地的地理标志产品等公共品牌进行整理、协调和保护,促进公共品牌的价值形成和变现能力,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盈利能力。四是在种子、化肥、农药、土壤等各领域提供技术支持;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经营规模、购置大型农业机械、引进选用优质种子、集中整理开发土地时,提供税收的直接支持和制度引导的间接支持。五是改革和完善粮食等基本农产品的价格形成制度、粮食生产补贴和收储制度,提高粮食安全和确保粮食生产者获取合理收益。

注:本文系山东行政学院决策咨询研究课题。课题负责人:李维梁;课题组成员:王军东、孙秀亭、王哲、张志红。

注释:

(1)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在土地使用、劳动力使用和技术使用上具有相似性,最大的区别在于其经济身份属性。专业大户没有法人身份,市场交易成本和融资成本较高,经济行为具有不规范性,监管困难,发展前景不明确;通过工商部门注册的家庭农场,获得独立的农业法人身份,可以有效促进其在市场上的交易能力、融资能力、发展能力和带动农业现代化的能力。

(2)寿光农产品物流园、青岛南村蔬菜批发市场、山东省青岛市城阳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青岛莱西市东庄头蔬菜批发市场、山东匡山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济南堤口果品批发市场、济南七里堡市场等市场的交易量在省内和国内均居于前列,其中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是中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易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最权威的蔬菜标准形成中心。

[1]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商务印书馆,1999.

[2]邓汉慧,邓璇.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经验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07(09).

[3]薛亮.从农业规模经营看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J].农业经济问题,2008(06).

[4]思拉恩·埃格特森.经济行为与制度[M].商务印书馆,2004(10).

[5]夏永祥,殷杰. 改造传统农业:中国的历史经验、现实与对策[J].中国农村观察,2005(05).

[6]张培刚.土地改革与经济发展[J].经济评论,1991(02).

[7]张敬瑞.家庭农场是我国农业现代化最适合的组织形式[J].乡镇经济,2003(09).

[8]万秀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选择[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编辑:李学迎)

2014-09-03

F207

A

2095-7238(2014)11-0064-07

10.3969/J.ISSN.2095-7238.2014.11.013

猜你喜欢

农场规模形式
农场假期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农场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规模之殇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一号农场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