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钟嵘《诗品》看鲍照诗歌

2014-04-09范小维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鲍照钟嵘诗品

范小维

(江苏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徐州221116)

鲍照是我国南朝宋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在南朝文坛的颓靡风尚中独树一帜,被大诗人杜甫冠以俊逸的美称,一改当时艳丽淫靡的诗风。钟嵘是南朝梁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他的著作《诗品》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批评名著。这部著作对从汉至齐梁时代的一百多位诗人作了扼要的概述,对每位诗人及其作品都提出了看法和问题。在《诗品》中,钟嵘以主观评判将这些诗人分列为上、中、下三品,并肯定其源出某人、某体。鲍照在作品中被归置在了中品,但是从钟嵘对鲍照的评语中我们可以看出钟嵘对鲍照的评价甚高却又似乎带有一些贬意:

“其源出于二张,善制形状写物之词,得景阳之俶诡,含茂先之靡嫚。骨节强于谢混,驱迈疾于颜延。总四家而善美,跨两代而孤出。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然贵尚巧似,不避危仄,颇伤清雅之调。故言险俗者,多以附照。”[1](P47)

在这段话中,钟嵘指出了鲍照诗歌源自“二张”,同时又将鲍照与和他相关的一些诗人作了比较说明,下面本文将根据钟嵘对于鲍照诗歌的看法将鲍照的诗歌与文中提到的一些诗人及他们的作品分别进行分析,探讨一些其中的关系。

一、得景阳之俶诡

“二张”之一的景阳指的是在《诗品》中位居上品的张协。钟嵘关于张协的评语是这样写的:

“其源出于王粲。文体华净,少病累,又巧构形似之言。雄于潘岳,靡于太冲,风流调达,实旷代之高手。词采葱倩,音韵铿锵,使人味之亹亹不倦。”[1](P27)

从这段评语中我们可以看出钟嵘对于位列上品诗人的张协评价是非常高的,对他的诗歌语言、结构以及修辞方式都给予了高度的赞许。“俶诡”一词最早见 于《庄 子·德 充 符》[2](P205),意 思 是 指奇谲,奇异之文,可见钟嵘用“俶诡”一词来描绘张协五言诗的风格,指出了张协炼字修辞的特色。其实我们结合张协的诗歌来看一下会发现他的作品确实像钟嵘说的词采华美清新,力避陈言,造语奇诡。张协非常善于写景,他的十首《杂诗》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我们试引其中的以首来进行赏析:

朝霞迎白日,丹气临汤谷。翳翳结繁云,森森散雨足。轻风摧劲草,凝霜竦高木。密叶日夜疏,丛林森如束。畴昔叹时迟,晚节悲年促。岁暮怀百忧,将从季主卜。[3](P11)

这首诗是张协《杂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开头两句描写清晨日出,阳光照射在丛林中弥漫着缕缕雾气。作者用“迎”与“临”二字使得日出与雾气弥漫别有一番景象。接下来的两句描写云和雨,“翳翳”写出了云的繁密,“森森”写出了雨的紧密,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而且彼此相接,让人仿佛看到了雨水的足迹。尤其是“雨足”二字极为传神,这也是张协首创,后世文人描写雨水时也有用到,颇符合俶诡之意蕴。而“密叶日夜疏,丛林森如束”写出了随着气候的改变,天气变凉,丛林中日渐萧条的景象。整首诗极具巧构神似之匠心。

鲍照诗歌体裁几乎涵盖各个方面,他的模山范水一类的诗正是他精心炼句例证,我们试引一首《登黄鹤矶》:

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临流断高弦,瞰川悲棹讴。适郢无东辕,还夏有西浮。三崖隐舟磴,九派引沧流。泪行感湘别,弄珠怀汉遊。岂伊药饵泰,得夺旅人忧。[4](P273)

该诗起始二句写时令之景,用“渡”与“送”二字写出了寒气的悄然而至,只是不知寒气是因为木落而渡江,还是因为寒气渡江了引起的木落。诗句起始就为人们营造了凄凉之感。方植之也在集说中说此二句“清风万古,可比‘洞庭波兮木叶下’”。[4](P275)接下来的两句为登临之情,因为棹讴感到万分悲切以至于弦断,诗人的感伤之情跃于纸上。接下来的几句描写眼前望到的景象,虽为写景,却处处蕴涵着悲伤之情,情景交融。最后两句收言己情,与前面的断弦悲讴相呼应。整首诗对仗工整,无生僻字句,将所写情、景生动真挚地表现出来,使人读后感觉苍茫宏敞。

二、含茂先之靡嫚

茂先指的是同样位于中品的诗人张华。钟嵘评价他说:“其源出于王粲。文体华艳,兴托不奇。巧用文字,务为妍冶。虽名高襄代,而疏亮之士,犹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5](P33)王粲以《七哀诗》最为著名,他善于写哀情,文辞清丽,张华的诗风的确与其相似。张华现存诗歌篇目不多,其中以《情诗》最为引人注目。所谓靡嫚含有纤弱柔美,华丽奢侈之意,常用来形容美妙的声色,而这些特征用来形容张华的这组诗似乎非常恰当。这组诗内容为抒写男女相思之情,情感细腻婉转,读起来颇为细致动人。如其中一首:

清风动帷簾,晨月照幽房。佳人处遐远,兰室无容光。襟怀拥灵景,轻衾覆空床。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拊枕独啸叹,感慨内心伤。[6](P433)

从叙述口吻来看抒情主人公应该为一位男士,因为思念身处远方的佳人,即便已到了凌晨时分仍然无心入睡。虽然身处华室,但没有佳人的陪伴身边的一切似乎都黯然失色。独自一人度过这漫漫长夜,使得自己更加思念两人在一起渡过的快乐时光,无奈良宵苦短,在独处的夜晚才晓得夜是如此的漫长,现如今也只能躺在床上暗自悲伤。自古文人描写相思之苦,多以描写女性情感为主,张华在这组《情诗》中,不仅将女子的情感描写的细腻真挚,委婉动人,将男子的愁思也描写的如此真实,无怪乎钟嵘要“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了。

鲍照的诗歌中有描写英姿飒爽的侠客之情,也有许多哀怨动人篇章,与张华柔美的诗风确有类似之处,如《拟古第七首》:

“河畔草未黄,胡雁已矫翼。秋蛩扶户吟,寒妇成夜织。去岁征人还,流传相旧识。闻君上陇时,东望久叹息。宿昔改衣带,朝旦易容色。念此忧如何,夜长愁更多。明镜生匣中,瑶琴生罗网。”[4](P345)

这首诗描写的是闺妇对征人的思念,除了以妇人的口吻来叙述之外,也有对征人思乡的描写,望着故乡的方向长久叹息,因为思乡人变得更加消瘦憔悴。而且征人的思乡是从已归故人的口中辗转得知,情感更加迂缓动人。这样一来独守在家里妇人对丈夫的思念更加深切,在初秋时刻漫漫长夜无法入睡而只能成宿的织布来消磨时间,可是夜越来越长,愁绪也更多了。最后借明镜与瑶琴的意象含蓄地说出了思妇因愁绪再也无心化妆弹琴了。

这首诗与上面一首《情诗》同为写相思之苦,但是二人对主人公情感的描写各有特色。张华的诗歌确如靡嫚一词之纤弱柔美,华丽动人;而鲍照的诗歌,除了柔美动人之外,多了一种对现实生活的关照,他的诗歌带能给人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感伤,感情更加真实扣人心扉。

三、骨节强于谢混,驱迈疾于颜延

鲍照诗歌兼擅众体,诗风呈现多样化的风格。他的诗歌除了兼具二张的特色,钟嵘在《诗品》中还指出了鲍照诗歌的“骨节”与“驱迈”两方面。

《诗品》中说谢混“其源出于张华,才力苦弱,故务其清浅,殊得风流媚趣。”[1](P45)在《诗品》中,谢混与谢瞻、袁淑、王微、王僧达五人列在一起,可见虽同为中品诗人,谢混与鲍照、张华相比还是稍逊些特色的。谢混现存作品不多,仅有寥寥数首,很难窥其诗歌风格的全貌。钟嵘说他才力苦弱,我们很难判定是否如此,但是读谢混的诗作也有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鲍照“骨节强于谢混”,指的应该是诗歌中的骨气、气魄比谢混的诗歌要强健、雄壮。谢混现存的诗歌以《游西池》最为有名,而其中的“景昃鸣禽集,水木湛精华”二句颇得历代读者赞赏。如《诗薮》就评价此二句“与‘池塘生春草’、‘清晖能娱人’竟爽”。[1](P45)整首诗如下:

悟彼蟋蟀唱,信此劳者歌。有来岂不疾,良游常蹉跎。逍遥越城肆,愿言屡经过。回阡被陵阙,高台眺飞霞。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间。景昃鸣禽集,水木湛精华。震裳顺兰沚,徙倚引芳柯。美人愆岁月,迟暮独如何。无为牵所思,南荣戒其多。[7](P1034-1035)

这是一首游玩时所作的山水诗,诗中描写了赏玩之处风光秀美的景色,并将自己所观所想融入到诗中,使得情景交融。诗歌开头即慨叹时光易逝,自己来不及与朋友一起游玩,含蓄而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因为时光飞逝而产生的感伤。古人登高怀远,在诗中谢混面对优美的景色,即由高台眺望,由欣赏美景转而自忧身世,他用美人迟暮自喻,引用南荣的典故勉励自己不要为世事羁绊。然而即使作者在诗的最后自勉,我们仍然能感受到些许对世事的无奈,谢混的“无为牵所思”仿佛是以一种逃避的姿态面对生活。运用老庄典故为玄言诗遗风,谢混虽然一反玄言诗淡乎寡味的诗风,但是在他的作品中或多或少仍受其影响,钟嵘说谢混才力不足是否因为这一点我们也不得而知了。

鲍照的诗歌中也有许多游山泛水,借景抒情之作,虽然也会感慨世事,抒发苦闷之情,但是鲍照的诗歌却有一种昂扬向上的志气。如《行京口至竹里》:

高柯危且竦,锋石横复仄。复涧隐松声,重崖伏云色。冰闭寒方壮,风劲鸟倾翼。斯志逢凋严,孤遊值曛逼。兼途无憩鞍,半菽不遑食。君子树今名,细人效命力。不见长河水,清浊俱不息。[4](P319)

很明显这是一首借景抒情之作。诗的开头即以危竦的高柯、错杂锋利的石头、淹没了松木声音的流水、漂浮着云朵的山崖之景给人营造一种威严肃穆之感;接下来写结冰之时寒气最盛,强劲的风使得鸟儿倾斜了羽翼,这两句虽为写景实为抒发下面四句遇到的种种困境之后仍然保持自己独立个性之情起铺垫作用。最后四句表明作者的心志,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君也应在当世立名,遇到明主要竭尽心力效命,自己的志向就像这滔滔不绝的江水一样生生不息。整首诗前段句句苍劲,后四句古雅质朴,蕴藉中见骨气之高。除了我们引的这首诗外,像《发后渚》、《岐阳守风》等均属此类作品。这样看来谢混诗歌骨气之刚健、气魄之雄壮似乎与鲍照诗歌确实相差甚远了。

鲍照与颜延之虽同为“元嘉三大家”,但世人一般多将颜延之与谢灵运进行比较,如在《诗品》序中钟嵘曾说“谢客为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1](P2)而钟嵘 在《诗 品》中 将鲍 照 与 颜 延 之 对比,并说鲍照“驱迈疾于颜延”,可见钟嵘对鲍照诗歌评价还是很高的。这里的“驱迈”指的应该是诗的节奏而言,认为鲍照诗歌的豪迈洒脱优于颜延之。颜延之诗歌喜用典,因此形成一种凝重典雅的诗风,但是颜延用典过多,有时难免使人有一种雕琢过甚之感,反而不如不喜用典的诗歌来的轻快敏捷,读起来更易于理解。颜延之作为与谢灵运齐名的诗人,其诗歌在当时很受推崇,流传下来诗作也不少,但是在今天看来这些作品只有少数一部分较为清新自然,少有堆砌之感,如大家熟知的《五君咏》、《秋胡行》等乐府诗以及少数一些抒发个人感情的诗,其他大部分应诏所作之诗大都表现出刻意雕镂、板重晦涩之风,如《赠王太常僧达诗》:

玉水记方流,琁源载圆折。蓄宝每希声,虽秘犹彰澈。聆龙暩九渊,闻凤窥丹穴。历听岂多士,岿然觏时哲。舒文广国华,敷言远朝列。德辉灼邦懋,芳风被乡耋。侧同幽人居,郊扉常胄闭。林闾时晏开,亟回长者辙。庭昏见野阴,山明望松雪。静惟浃群化,徂生入穷节。豫往诚欢聚,悲来非乐阙。属美谢繁翰,遥怀具短札。[3](P427)

这是一首赠答诗,诗的开头即步步用典,即用珠玉的典故比喻王僧达深藏不露的才华,但是即便这样,龙吟凤鸣终将会被世人瞩目。诗的下半段赞叹王僧达为国家栋梁并赞美其文采与品德,泽被乡里,最后才转谢自己的隐士生活,直到这里诗风才稍微轻松一些。整首诗对仗工整,多用譬喻,使人读起来稍觉晦涩难懂,加之颜延之有喜用偏僻的典故,更觉雕琢过甚。

与颜延之相比,鲍照的大部分诗歌都显得较为轻快,气势豪迈,尤其是鲍照的乐府诗,节奏极为明快,强劲有力,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代陈思王白马篇》:

白马骍角弓,鸣鞭乘北风。要途问边急,砸虏入云中。闭壁自往夏,清野径还冬。侨装多阙绝,旅服少裁缝。埋身守汉境,沈命对胡封。薄暮塞云起,飞沙被远松。含悲望两都,楚歌登四墉。丈夫设计误,怀恨逐边戎。弃别中国爱,邀冀胡马功。去来今何道?卑贱生所钟。但令塞上儿,知我独为雄。[4](P172)

整首诗叙述了一位富有爱国热情的男子汉在得知边塞起战事之后即刻从军报国的情况。诗中描写了天寒地冻,飞沙走石的恶劣环境,反衬出了爱国战士在艰苦的环境中为国效力勇于牺牲的精神。而因为战术失误自己无法施展抱负更形成了一种无法言语的悲壮,但是即便是失败了,这位英勇的战士仍然坚信自己在沙场上的表现能令塞上的敌人丧胆。整首诗由刚开始昂扬的斗志转为战败的悲伤再化为永不言败的雄心,形成一种豪迈的气势,无怪乎钱仲联先生在补集说中道:“顿挫慷慨,所谓‘幽、燕老将,气韵沈雄’”。[4](P174)而这种慷慨顿挫之气以及一气呵成的节奏感在颜延之的诗中却极为缺乏。

四、贵尚巧似,不避危仄

钟嵘对鲍照的评价除了说他集二张之优点,优于谢混、颜延之,集四家之长于一身,同时也指出了鲍照诗歌中的缺点,即“贵尚巧似,不避危仄”。

鲍照除了以诗歌闻名之外,他也善于写赋。鲍照现存的文集中共有十篇赋,其中有两篇被收入《文选》,可见后人对于他的赋也是十分赞赏的。正因为如此,鲍照在诗歌创作时会将赋的创作手法运用其中,长于状物,运用奇文纬字、双声叠韵的联绵词来描绘难写之物,这种写赋的手法出现在诗歌中的确会出现一些晦涩难懂的词句,而钟嵘对这种类似赋体般的写作手法却是非常轻视的,如谢灵运虽列于上品,但同样类似的描写也被认为是一项缺点:“杂有景阳之体,故尚巧似,而逸荡过之,颇以芜富为累。”[1](P29)可见钟嵘的批评针对的是这种描写手法,其实我们现在读鲍照的诗歌并不会觉得太过难懂,不仅如此鲍照那种得自汉赋、长于描绘的雄健笔力,对南朝诗坛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但对钟嵘来说鲍照属于不正诗风:“次有轻薄之徒,笑曹刘为古拙,谓鲍照为羲皇上人,谢眺为今古独步。而师鲍照,终不及‘日中市朝满’,学谢眺劣得‘黄鸟度青枝’徒自弃于高听,无涉于文流”。[1](P2)刘宋末年,鲍照已经成为当时文人争相仿效的对象。他们甚至认为建安诗人曹植与刘祯是“古”和“拙”,相对来说他们所要追求的就是“新”和“巧”,而且竟然到了奉鲍照为祖师爷的地步。但是这些文人才力不足,剑走偏锋,只学到了鲍照的皮毛。

纵观整部《诗品》我们可以发现,钟嵘的文学观基本上是以上古为高,以今为下的,他认为像曹植和刘祯所代表的“古”与“拙”才是正统的诗风,而鲍照虽然很有才华,但是在钟嵘眼里或许是“新”、“巧”了些吧,自然不如建安诗人们的诗歌值得称颂。钟嵘说鲍照“危仄”、“险俗”,一方面是因为鲍照的诗歌中确实有一些作品在描写事物时过分追求神似如《登庐山》中的描写。另一方面或许是因为鲍照的诗歌中有不被当时的士大夫所接受的“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也就是像《拟行路难》之类的七言和杂言诗,它们属于北方歌曲且不入 乐。[8](P218-224)除 此 之 外,鲍 照 作 品 中 也 流 行 南朝的吴歌与西曲,而钟嵘本身对这些流行乐府却避而不谈,不仅如此,刘勰对于南朝的民歌同样评价也不甚高,钟、刘二人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两位文学理论家,他们的态度对于任何一种问题的影响都是不可轻视的。或许正是钟嵘对当时流行民歌的态度才使他说鲍照“言险俗者,多以附照”。

[1]陈延杰.诗品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2]郭庆藩辑.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

[3][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卷3)[M].南京:广陵书社,2001.

[4]钱仲联增补集说校.鲍参军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5]陈延杰.诗品注[M].

[6][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卷2)[M].南京:广陵书社,2001.

[7]萧统.文选(卷22)[M].李善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8]曹道衡.中古文学史论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

猜你喜欢

鲍照钟嵘诗品
海萌辉二十四诗品纂刻作品欣赏
受气包
鲍照乐府诗创作对南朝诗人的影响
鲍照辞赋与其书信文之对比
——以《登大雷岸与妹书》为例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冲淡
诗品出于人品
鲍照与《拟行路难》的创作
吴英昌《诗品二十四则·劲健》
论钟嵘《诗品》中的“怨”
钟嵘论赋、比、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