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日语经验者使役句的考察
——从日汉对比研究的角度

2014-11-24薛桂谭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太郎例句日语

薛桂谭

(中国传媒大学 南广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2)



对日语经验者使役句的考察
——从日汉对比研究的角度

薛桂谭

(中国传媒大学 南广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2)

经验者使役句是日语使役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汉语的使役句无法形成对应关系。系统梳理日语这一特殊使役句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日汉两种语言中的使役表达。本文从与汉语的对比研究角度对日语中的经验者使役句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揭示了这一特殊表达方式的意义及此类句式在翻译成汉语时所对应的表达形式等。

使役主体;使役对象;被使役事态;经验者;致使者

在中日两种语言中,使役表现可以说是一种比较重要的语言表现形式。使役,基本含义是“让或令别人做某个动作或完成某事”,使役表现就是指使役主体向使役对象施加动作,让使役对象按照其意志行动,或使使役对象的行为状态发生变化,产生某种结果的一种表达方式。日语和汉语都有这类表现方式。从语法形式上看,日汉两语言的使役表现并不复杂。

语法形式意义日语XがYに/をVさせる汉语X使/让/叫YVX向Y施加动作,让Y去执行某动作V,或使Y发生状态变化V

注:X为使役主体,Y使役对象,V为被使役事态。

例如:

(1)母亲让孩子去玩。

(2)上司让部下喝酒。

这两个例句相对应的日语表达为:

(3)母親が子供に(を)遊ばせる。

(4)上司が部下にお酒を飲ませた。

但从实际的使用情况看,除了使役的基本意思以外,不管是在表现形式上还是在意思层面上,都有着非常复杂的用法。日汉两种语言的使役表现从语法意义和实际使用上来看,也存在很多无法对应的使役句式,例如:

(5)党的领导使我们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 共産党の指導はわれわれに輝かしい成果を収めさせた)

(6)让我们为了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 美しい明日のために頑張らせてください)

这些例句直译成日语的使役句式的话,就会非常不自然。当然日语中也存在着无法直接对应成汉语使役表达的用法,如:

(7)戦争で息子を死なせてしまった父親/母親

(* 在战争中让(使)女儿死了的父母)

(8)投手は眼鏡を光らせながら投球モーションに入った。

(* 投手使眼镜发出亮光…) (日语例句摘自西村义树·中右实(1998))

由于篇幅原因,本文无法对日汉两语言使役表达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本文针对先行研究中涉及比较少的如例句(7)这一类型的日语使役表现从语法形式、语法意义、使用情况等三方面进行探讨,并通过这一日语使役表达相对应的汉语翻译,找出其对应与不对应的规律,以期对中国人学习日语或日本人学习汉语使役表达时有所帮助,减少误用。

一、经验者使役句的定义

首先请看以下日语使役句。

(1)私は大事な船を台風で沈ませた。

(2)彼は戦争でたっだ一人の息子を死なせたので、悲しい毎日を送った。

(3)気の毒にも、田中さんは昨日の地震で娘を負傷させたそうだ。

(4)ジョンは、思わず大声を出して、子供を泣かせてしまった。

(5)私は、最近忙しいので、買ってきた豆腐を忘れて、腐らせてしまった。

(6)太郎はぼんやりして赤ちゃんをベッドから転がらせて、床に落ちさせた。

上述日语例句均使用了使役句式来表达,但是从语义上来讲并不符合“让或令别人做某个动作或完成某事”这一使役的基本定义。在这些例句中使役主体都不是有意图的引起被使役事态的发生,相反对使役主体来说,被使役事态的发生反而对其造成了“损失、困扰、不利”等,因此这些例句都属于非典型的日语使役表现。使役主体都是作为经验者参与到后述被使役事态中的,因此本文将这一类型的使役句式定义为“经验者使役句”。

二、使役主体是否为被使役事态的致使者

经验者使役句式中,虽然使役主体都不是有意图的引起被使役事态的发生,但也并非对被使役事态发生的没有责任。例如:

(4)ジョンは、思わず大声を出して、子供を泣かせてしまった。

主体“约翰”虽然不是有意图的想让“孩子哭”,但是「子供が泣いた」这个客观事实确实由于约翰「思わず大声を出した」而导致的,所以从结果上来讲、「ジョン」是事态发生的致使者。这种情况下,除了主体约翰以外,并没有其他引起“孩子哭”的原因。同样,例(5)(6)中使役主体也是事态发生的间接起因。

(5)私は、最近忙しいので、買ってきた豆腐を忘れて、腐らせてしまった。

(6)太郎はぼんやりして赤ちゃんをベッドから転がらせて、床に落ちさせた。

例(5)中虽然主体「私」非有意行为,但造成「豆腐が腐った」这一结果的确实因为“我忘记了”,例(6)中“婴儿掉下床”也是由于太郎「ぼんやりして」导致的。所以即使是使役主体的非意图行为,但使役主体仍有事态致使者的含义。

而与此相对,例句(1)(2)(3)的主体则并没有致使者的含义。

(1)私は大事な船を台風で沈ませた。

(2)彼は戦争でたっだ一人の息子を死なせたので、悲しい毎日を送った。

(3) 気の毒にも、田中さんは昨日の地震で娘を負傷させたそうだ。

例句(1)中「船が沈んだ」这一事件的致使原因是「台風」,并非是「私」。主体「私」既非「沈む」这一动作的直接引起者,也无法构成导致事件发生的间接原因。同样例(2)中「彼」也不是导致「息子が死んだ?的原因,孩子是死在战争中的。例(3)中「田中さん」也并非「娘が負傷した?的原因,是因为地震所以才受的伤。

因此在这种使役主体作为经验者参与到句子中的使役表达中,可分为使役主体为被使役事态的致使者和非致使者两种类型。并且通过观察可知,在使役主体为非致使者即不是引起被使役事态起因的使役句式中,使役主体X和使役对象Y之间存在一种广义上的“所有关系”。如例(1)的「私の船」、例(2)的「彼の息子」、例(3)的「田中さんの娘」等。而且日语中关于这种使役构造的使役主体X和使役对象Y之间的“所有关系”有着严格的限制。如:

a 太郎は、事故で妹を死なせた。

* b 太郎は、事故で友人の妹を死なせた。

句子a中「太郎」与「妹」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所以「太郎」才可以被理解为「妹が事故で死んだ」这一使役事态的经验者,从而使用使役结构。而句子b中「太郎」与「友人の妹」之间的密切性降低,所以这一句子采用使役结构并不成立。当然如果是「太郎は、酔っ払って運転するため、友人の妹を死なせた」的情况下的话,可以用使役表达,这种情况下「太郎が酔っ払って運転した」是原因,导致了「友人の妹が死んだ」这一事态的发生。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太郎」并非经验者,而是作为导致被使役事态发生的直接原因参与的,所以可以使用使役句型。

而在使役主体为被使役事态的致使者的句子中,使役主体和使役对象之间即使没有“所有关系”也可以。如例(4)中,「子供」即使不是「ジョン」的「子供」,「ジョンは思わず大声を出して、(友達の)子供を泣かせてしなった」也成立。

三、从与汉语对译的角度

针对以上这两种日语使役表达的特殊用法,汉语是怎么对应的,是否也可以采用使役结构呢?以下就把这些翻译成汉语,从而进行进一步的考察。

(1)私は大事な船を台風で沈ませた。

* 我让/使对我很重要的船在台风中沉没了。

我很重要的一艘船在台风中沉掉了。

(2)彼は戦争でたっだ一人の息子を死なせたので、悲しい毎日を送った。

* 父亲让/使自己唯一的儿子死在战争中了,每天都悲伤度日。

父亲唯一的儿子死在了战争中,每天都悲伤度日。

(3)気の毒にも、田中さんは昨日の地震で娘を負傷させたそうだ。

* 真可怜,听说田中让/使自己的女儿在地震中受伤了。

真可怜,听说田中的女儿在昨天的地震中受伤了。

(4)ジョンは、思わず大声を出して、子供を泣かせてしまった。

* 约翰突然大叫一声,让孩子吓哭了。

?约翰突然大叫一声,使孩子吓哭了。

因为约翰突然大叫一声,孩子都吓哭了。

(5)私は、最近忙しいので、買ってきた豆腐を忘れて、腐らせてしまった。

* 我最近太忙,忘了吃买的豆腐,结果让它坏掉了。

我最近太忙,忘了吃买的豆腐,结果使它坏掉了。

因为我最近太忙,忘了吃买的豆腐,结果豆腐都坏掉了。

(6)太郎はぼんやりして赤ちゃんをベッドから転がらせて、床に落ちさせた。

* 太郎没注意,结果让孩子从床上滚下来,掉地上了。

太郎没注意,结果使孩子从床上滚下来,掉地上了。

都怪太郎没注意,孩子从床上滚下来,掉地上了。

句子(4)(5)(6)即主语作为事件致使者的情况下,汉语也可以用使役表达来对应。这类日语使役用法中,虽然使役主体X并非有意所为,但还是成为了被使役事态发生的导火索或诱因,所以最终致使了事态的发生。因此在翻译成汉语时,可以对应成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如“因为……所以……;因为……都……”等句式)或者使用表达因果关系的致使词“使”来表现。

而(1)(2)(3)这类主体非事件致使者的句子,一般无法直接对应成汉语中的使役表达。主语既非被使役事态的直接致使者,也非引起事态发生的间接原因,因此这类使役句在翻译成汉语时,一般对应成使役对象Y为主语的“Y怎么样了”这类自动词句式,而且因为日语这类使役表达中使役主体X和使役对象Y之间存在“所有关系”,所以对应成汉语时,使役主体X成为使役对象Y的修饰语,主语变成“X的Y”,如句(9)对应成汉语时,主语变成“我的船……”。

那为什么这类用法在日语中可以采用「させる」使役结构表达,而汉语中则不可以呢?

日语中即使使役主体X没有积极的参与到被使役事态中,但仍使用「させる」使役结构是因为使役主体对被使役事态的发生有着一份责任感或者是无法回避的无力感,这样的主观情感联系。因此这类使役句也被称为“责任者使役”。但是汉语中却无法对应使役表达,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汉语中的“让,叫”使役句式中,必须有使役主体X的意志在发挥作用。也就是说使役主体X有意图的强制或者放任许可才导致被使役事态的发生。也就是说日汉两种语言在此用法的不同,在于两种语言使役表达的使役性也就说使役主体控制性的强弱和使役对象自主性保留程度方面存在差别。汉语中表达使役的“让,叫”句中,使役主体是在尊重使役对象的基础上,有意图的“强制·许可·放任”被使役事态的用法。也就是说其“放置?放任”是在使役主体控制范围内的。而日语中即使被使役事态无法在使役主体的控制范围内,使役主体也可以仅仅作为状态变化的经历者参与到被使役事态中。

使役表现在中日两种语言中都非常重要。两者的互译对中国日语学习者来说,或是对外国中文学习者来说,都是非常容易混淆的难题,经常会出现错误。因此,通过本文对日语非典型使役句式即经验者使役句的分析,希望能够对大家更深入地理解日汉两种语言中的使役态有所帮助。

责任编辑 张吉兵

G623

A

1003-8078(2014)02-0106-03

2014-03-20

10.3969/j.issn.1003-8078.2014.02.31

薛桂谭(1983-),女,南京人,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太郎例句日语
孤独是基本条件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从暴走战士到西瓜太郎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好词好句
「舞姫」の研究——豊太郎の二つ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