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岸政治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

2014-04-09邓小冬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民主化大陆民主

邓小冬

(厦门大学,厦门361005)

政治发展的内涵十分丰富,从不同的视角看就会得出不同的定义。在政治发展理论演进的不同阶段,政治发展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与路径选择。政治发展研究的主题是由 “政治民主”到 “政治稳定”再到 “两者协调发展”而逐步变化的[1]。政治发展模式作为政治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是从理论上构筑的一个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政治发展所呈现的标准形式或样式[2]。因此,要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发展模式,也应从政治民主和政治稳定两个主题着手。而对于台湾和大陆来说,内部和外部环境长期以来基本处于稳定局面,因而,文章中比较分析两个地区的政治发展模式主要从政治民主的发展着手。本文拟从政治发展的条件、政治发展的特点、政治发展存在的问题几个方面来比较分析两岸的政治发展模式,同时谈谈对两岸不同政治发展模式的几点思考。

一、政治发展的条件

(一)台湾方面

台湾地区政治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的变化,其政治发展动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内部因素。首先,地方自治的推行为民众参与地方政治提供了一条渠道,提高了民众的参与意识,奠定了政治转型的基础。开放地方选举,培植出了政治发展的生长点和行为主体,因而国民党在无意之中培育出了威权体制的掘墓人[3]。其次,在经济方面,台湾的经济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起飞,获得了高速的发展。以1950年与1987年作比较,台湾在1950年的人均 “GNP”为100美元,到了1987年上升到了4991美元,创造了 “台湾经济奇迹”[4]235。亨廷顿认为某个社会达到一定的收入,就进入了 “政治过渡带” (各个阶段标准不同,“第三波”时期过渡带标准大约是1000-3000美元),这就具备了民主化的基本条件。同时,他认为, “经济发展将为民主政权创造基础”[5]68-82。 再次,在教育方面,1968年起台湾推行的九年义务教育,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受教育,同时,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也显著增加,这在客观上也有利于中产阶级形成[4]236。而中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和价值观支配着城市的政治。最后,晚年蒋经国顺应民主化的变动,革新求变,推动渐进式改革。这对台湾民主化进程的开启有重要作用,他是台湾民主化的重要推手[6]。

2、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是台湾政治转型的关键因素。如阿尔蒙德所说的:“台湾同南朝鲜的例子一样,它也受美国的保护,它同样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增长率,而且还带来了平等的收入分配”,“据估计,美国的援助把台湾的经济增长率提高了一倍以上”[7]。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为台湾的政治转型奠定了基础。1970年代中美关系的发展,使美国对台湾的态度从政治上予以容忍和扶植,并在经济、军事、 “外交上”给以大力帮助转变为迫使其实行民主转型,实现台湾政权本土化,以此来牵制大陆。同时,两岸关系对台湾政治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力。如在1986年之前的30多年中,两岸关系的敌对状态一直是台湾当局拒绝政治改革的托词,这也造成了台湾长期处于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状态[8]。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大陆领导人发表了诸如 “叶九条”、 “邓六条”等一系列的谈话、文告,标志着两岸 “和平对峙”时期的到来。由于两岸关系的缓和,大陆不再把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作为首位政策选择,台湾实行的 “戒严”体制、 “动员戡乱”等压制民主的措施也就失去了合法性,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二)大陆方面

自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陆的政治发展一直都是在党和国家的主导下逐步进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成为了一个真正主权独立的国家。在建国初期,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孤立、封锁,大陆面临的国际形势比较恶劣,在对外政策方面采取了 “一边倒”的政策,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在政治发展模式方面,也更多地借鉴学习苏联模式的经验。但大陆走的是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

实行改革开放之后,大陆仍坚持独立自主原则,邓小平坚持引进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同时在党内外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独立自主地进行改革,创造性地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9]。东欧剧变以及苏联解体之后,大陆仍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保持自己的社会主义制度不变。

同时,大陆的政治发展也不可能超脱于国际社会之外[10]。大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国家在政治制度、文化价值观等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着较大差异。当前大陆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在地缘上又处于亚太中心位置,可以说大陆的崛起将会给全球政治格局造成重大影响。美国更是把大陆认定为会对其进行全面战略挑战的对手,极力想完成其对大陆的 “塑造”,改变大陆的政治发展方向,将大陆纳入其战略轨道[11]。除此之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还打着 “民主”、 “人权”的旗号,利用大陆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大肆攻击大陆的政治制度、民族政策以及价值观等,企图利用此等手段来促使大陆实现 “和平演变”,走上“西化”的道路。

为了削弱、孤立大陆,西方国家还干涉其内政问题,如美国总统奥巴马、法国前总统萨科齐、德国总理默克尔会见达赖喇嘛。众所周知,达赖集团是一支反华分裂势力,西方首脑会见达赖喇嘛只不过是拿着 “民主”、 “人权”的幌子来削弱、分裂中国罢了。总之,外在的环境的确会对大陆的和平崛起,对大陆的现代化进程造成一定的影响,会阻碍大陆的政治发展。但另一方面,随着大陆自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方面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就,也坚定了结合自己具体情况,走自主发展道路的信心。

二、政治发展的特点

(一)台湾政治民主化的特点

1、政府与反对派结合的 “移转”模式。对于1970年代中期以来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亨廷顿将其民主政治转型过程区分为由统治精英主导的变革、由反对组织主导的置换和上下结合的移转三种形态[5]141-142。他将台湾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归类为政治精英主导的变革模式。在变革过程中,威权统治者在结束威权政权并把它变成民主体制的过程中起着带头作用,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变革转型要求政府比反对派强大,因此只是在政府控制着针对反对派的最终强制手段的牢固的军政权下或是在威权体制经济上极其成功的情况下才可能出现变革[5]154。从这里可以看出,变革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但台湾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实际上属于威权统治者与在野反对势力合力推动的结果,这其实更符合他所讲的上下结合的移转模式。虽然实行 “政治革新”是由国民党当局提出来的,其在台湾政治民主化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以党外势力为主体的反对派同样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如六项议题中的 “取消戒严令”,“解除党禁”就是由党外势力首先提出来的,也代表了党外势力的呼声。正是党外反对势力和国民党内改革派的结合,才开启了台湾的民主化进程。它为台湾的民主化运动提供了强大而又广泛的社会基础,最终在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完成了台湾从 “威权体制”向 “民主体制”的过渡。

2、从 “工业化”到 “民主化”,先经济、后政治的发展道路。就世界上现代化发展的模式来说,主要有欧美模式和东亚模式两种类型。从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来看,欧美模式是先实现政治现代化,再实现经济的现代化;东亚模式是先发展经济,待实现经济现代化后,再着手实现政治民主化,台湾便属于此类型。台湾在1950年的人均 “GNP”为100美元,1986年为4000美元,进入了亨廷顿所说的 “政治过渡带”。同时伴随着经济发展,收入差距并没有因此而扩大。有数据显示,1960-2000年间台湾地区的人均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6.4%,而基尼系数则维持在0.3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台湾在这段时间内人均收入增长了5倍左右,但贫富差距并没有显著增加[12]。经济发展与分配的平等带来了民众政治参与水平的提高,改变了社会中团体成员的结构,1975年到1980年之间,台湾中产阶级数量增加迅速,到1980年代中期,中产阶级已经占到了台湾总人口的20%-30%,而中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对民主化进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除此之外,经济发展也带来了教育水平的提高,增强了人们的参与意识,也有利于反对势力的成长,相对也构成了对一党优势制的挑战,造成了国民党威权统治的价值危机。可以说,二三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使台湾地区积累了足够的社会财富,社会阶层发生了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逐步现代化,最终实现了政治民主化[4]262。

(二)大陆政治发展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政治发展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政治发展方面的成就归结起来,就是形成了大陆特有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其政治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大陆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大陆的 “立国之本”,也是进行一切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政治发展也不例外。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是大陆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民主的真实性与大众参与性。资本主义民主从根本上说是少数人的民主,是金钱的民主。而社会主义民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大陆特有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一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道路[13]。首先,大陆特有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其次,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根本目标;最后,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下、人民群众监督下的依法治国。

2、立足于国情,坚持走经济、政治协调发展的道路。大陆目前的基本情况是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所以党中央结合具体情况,将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放在中心位置,同时又强调经济发展与经济改革离不开政治改革,经济发展要与政治发展相互依赖、相互协调。除此之外,还强调大胆吸收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正如200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所指出的,“要坚持和完善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抄、照搬别国政治制度的模式”[14]。

3、渐进式发展模式。由于大陆政党、政府的主导性和权威性特征,党中央对政治改革与政治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大陆的政治改革并没有选择激进改革的方式,而是采取了审慎的渐进政治发展与政治改革模式。如在党内民主、党内监督的各项制度完善方面,相继通过了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 《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条例,对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等各项权利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制度[15]。采取渐进模式有利于确保社会主义方向,有利于确保政治发展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有利于为政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有利于维护良好的政治秩序和保存政治社会文明成果[16]。

三、政治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台湾方面

亨廷顿认为,经历二次政党轮替的社会意味着民主的巩固,但这一理论在台湾却不适用。台湾或许已有了 “选举的民主”,但台湾的民主仍是一种“民粹式民主”、 “非自由的民主”,离 “先进的民主”还有段距离。这也就是说台湾民主政治的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台独”问题。由于特殊的历史经历,台湾民众存在一种 “出头天”心理,希望分享政治权利,掌握自己的命运,但他们这种要求当家做主管理台湾的思想与 “台湾独立”有着根本的区别。台湾民主的前途在于两岸的统一,“台独”是台湾民主化的异化,本质上是反民主的[4]145。但民众正当的民主权利诉求却被李登辉、陈水扁等 “台独”分子引向 “台独”方向。如李登辉时期鼓吹 “主权在民”,利用所谓的言论自由姑息纵容 “台独”思潮和活动,民主被用来精心包装 “台独”[17]。同时,台湾 “宪法”频繁的被修改,1991-2005年进行了7次 “修宪”。 “修宪”成了政党间争夺权力的工具;台湾的 “宪政”改革被 “台独”势力要求通过“修宪”实现 “和平独立”的 “宪政要求”所主宰;“修宪”成为 “台独”分子制造台湾 “实质独立”的工具[18]。

2、民粹式民主。台湾的一些政治人物,包括李登辉、陈水扁、施明德等,在退位之后,都能凭借个人的政治影响力,利用 “民意”,进行激情演出,以实现自己的政治利益,这便是台湾 “民粹式民主”的典型体现。另外,“民粹式民主”还体现为对 “省籍”、 “族群”议题的操弄。例如民进党通过制造 “台湾人、中国人”、 “爱台、卖台”等二元对立的概念,使省籍、族群对立与统 “独”交织在一起。刚刚结束的 “反服贸”学生运动也体现了这一点。台湾在2014年3月18号爆发了 “反服贸”学生运动,学生于18日下午占领了 “立法院”,23日又 “攻占” “行政院”9个小时。台湾学者杨开煌就对民进党作为拥有28个 “议席”的政党,不以合法途径协商解决,而挑动 “民粹主义”鼓动学生 “反服贸”做出了批评[19]。

3、派系政治与黑金政治。在台湾民主化的过程中,还出现了社会力量与组织的畸变,这主要体现为派系政治与 “黑金政治”。台湾地区的派系主要指的是围绕各类公职人员选举,以各种社会关系而形成的政治联盟或结合[20]88。派系是伴随着选举竞争而出现的,包括从低级别的村里长竞选到高级别的 “中央立委”的竞选,都有派系参与的现象。派系政治阻碍了台湾的政治民主化,促使台湾民主机制市场化, 形成了 “台湾式派系民主”[4]187。 同时,台湾的政治发展过程中还存在 “黑金政治”,即黑道组织与金钱介入政治领域。黑金政治在选举中体现得尤其明显。在黑金体制之下,选举被金钱和暴力所操纵,演变成了金钱与暴力的游戏。如在1994年县市议员选举结束后,全部851位县市议员, 有 286名有前科或黑道背景[20]182。

(二)大陆方面

当前,大陆政治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也体现了大陆特有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模式的优越性,表明了大陆政治发展模式在基本制度设置、核心构成要素方面是正确的,基本适应了大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任何一种政治发展模式都有其不足之处,大陆的政治发展模式也不例外。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受传统政治文化消极方面的影响。任何社会类型的成功的政治发展,都不能游离于扎根其中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氛围,文化因素对政治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大陆的政治发展有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方面主要有:重人治,轻法治;重视伦常秩序;主张君主民本;主张家国同构;君子式政治文化;权力本位等几个方面。此外,还有一些政治现象,诸如强调集体主义,讲究论资排辈,家长作风,圣人执政心理等等,这同样也是传统政治文化的反映。这些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方面会阻碍大陆特有的社会主义政治民主、法制的建设,不利于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模式优势的发挥。

2、执政党自身的不足之处。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大陆的政治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陆的政治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同时,中国共产党自身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对于执政党执政能力的加强,对于大陆特有的社会主义政治模式优越性的发挥具有重大影响。首先,在大陆政治运作中还存在着党政不分、权责不明、党领导一切的现象。党的领导应主要是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领导,但由于大陆政治系统内各政治主体职能、权力划分不够明确,导致党的领导范围过大,影响了人大、政府和司法机关功能的发挥。其次,党内权力腐败问题比较严重。由于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完善,造成一些领导干部的权力过大,权力运作不受约束。在当前大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型时期,他们很容易利用手中的权力来牟取利益,这也违背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宗旨,降低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认同。最后,还存在着党内权力过于集中、党内民主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这也影响党的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3、公民政治参与程度不高。政治参与在现代社会不仅是民众表达各自政治态度的需要,而且也是政治体系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条件。同时,政治参与的水平也是衡量政治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前,大陆公民政治参与水平依然较低,属于 “过弱的政治参与”,这造成了公民的主体性萎缩[21]。这也是由于大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缺乏相应的物质条件以及政治参与渠道相对单一、相关制度体系不够完善等因素所形成的。大陆特有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做主,公民参与水平低,将不利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

四、对于两岸政治发展模式的几点思考

(一)只有实现国家统一,才能实现两岸民主政治的良好发展

国家统一是民主化的重要前提条件[22]。目前,两岸尚未统一,因此要谨慎处理好民主化和统一的关系问题。两岸关系对台湾的民主化有着重要影响,反过来,台湾的民主化也与两岸关系的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首先,正是由于国家的尚未统一状态,才造成了台湾岛内政治的畸形化发展。如台湾主要政党因其在国家认同、台湾前途与两岸关系等议题上的看法不同而划分为蓝绿两大阵营。各个政党把统 “独”议题当做权力斗争的工具,这也造成了民众的认同混乱。这与欧美国家主要政党由于代表不同阶级利益而具有不同的政策主张有很大区别,同时,这也反映了国家的尚未统一状态对台湾政治发展的影响。

其次,国家的尚未统一状态,对大陆的政治发展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台湾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而美国因素又在台湾问题上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台湾问题实际上是中美关系问题。美国希望通过推动台湾的 “民主化”实现其 “民主”的理念,使台湾成为 “和平演变”大陆的力量,达到其 “以台变华”的目的[23]。这干涉了大陆自主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对大陆特有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也造成了一定影响。最后,只有实现国家统一,才能实现台湾政治民主化的正常发展,这也能使大陆特有的社会主义民主实现良好发展,也更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

(二)大陆特有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模式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大陆特有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模式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实现了经济和政治的协调发展。一些学者曾错误认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成就斐然,但政治体制改革则处于 “停滞不前”状态。2006年,胡锦涛同志在耶鲁大学演讲并回答主持人的一个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的问题时说到:“上层建筑的发展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化。”他还说到:“1978年以来,中国无论是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还是政治体制改革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24]这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分不开的。

在政党制度方面,大陆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共中央既能就某个事件快速做出反应,同时又能倾听各方意见。这就意味着政府有着较强的决策能力,能够快速地做出正确的决策,而且能保持政策的持续性,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的增长又对政治发展提出了要求,客观上成为了政治发展的动力。可以说,大陆的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处在一个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之中。同时,随着大陆的崛起,其特有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模式也引起了世界关注。世界银行、联合国的有关机构把中国大陆作为 “样板”推荐给发展中国家,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开始使用 “中国大陆模式”的概念。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也说大陆特有的政治发展模式会被视为发展的榜样[25]。

(三)应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大陆的政治发展

两岸政治发展模式不同,各自建立了民主政治制度。民主政治的实现对两岸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台湾制定的 《国家统一纲领》中就提到:“成立两岸统一协商机构,依据两岸人民意愿,秉持政治民主、经济自由……,以建立民主、自由、均富的中国。”将西方的价值观与理念视为评价是否民主的唯一标准,大陆特有的社会主义民主势必得不到肯定,这也造成了两岸的政治分歧。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民主制度及其实现方式都有不同,也不存在统一的政治发展模式。大陆实行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由其具体情况和历史文化条件决定的,这也形成了其特有的政治发展模式。

自1949年以来,大陆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废除了领导干部终身制,实现了最高领导职务的有序更迭;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威得到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基层民主选举和自治启动,亿万人民亲历了民主政治的实践;公民社会开始发育,社会政治参与和舆论监督逐步扩大;党内民主建设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集体领导体制不断完善[26]。但同时,大陆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又有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摒弃将西方的民主视为唯一的评判标准,既看到大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成就,又看到其不足之处,给予其正确的评判。

(四)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推进两岸民主政治的进步

大陆政治发展与台湾政治发展同属中国政治发展的一部分,历经几十年的发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积累了一些经验。如在审议式民主的实践上,台湾地区所积累的一些经验和取得的一些成效,就值得大陆借鉴。审议式民主的核心观念在于提倡理性的讨论及相互尊重,即使最后讨论的结果可能并没有达成某种共识,但通过资讯的充分揭露与不同意见的交流,从而赋予了最后决策产出的正当性,因此翻转了过去以 “结果、投票”为中心的民主理解,重构了以 “程序、讨论”为中心的新民主思潮[27]。台湾审议式民主的实践开启于 “二代健保公民参与”计划。其实践经验表明,审议式民主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政治效能感和对公共事务参与的意愿,这对于大陆来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同时,台湾地区的民主政治也面临着很多问题,而大陆的经验值得其借鉴。如当前台湾 “政府”的效率和效能低的问题。一项好的政策往往由于政党轮替而得不到持续,签订的协议由于岛内现实政治的影响而走样实施或者无法实施,如两岸服贸协议于2013年6月就已签订,但至今尚未实施,究其原因,与政府的低效率、反对人士的杯葛有着莫大的关联。总之,两岸应相互尊重政治发展模式以及民主政治制度的差异,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推进两岸民主政治的进步。

五、结语

两岸政治发展模式风格迥异,这与社会历史条件以及两岸特殊的政治关系有着莫大的关联。台湾虽已实现了从 “威权体制”向 “民主体制”的转型,但台湾的民主仍是一种 “民粹式民主”或 “非自由的民主”,离 “先进的民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台湾的政治发展中还存在着 “畸形化”特征,民主被用来精心包装 “台独”,“修宪”成了“台独”分子制造台湾 “实质独立”的工具。另外还存在着民粹主义、派系政治与黑金政治等问题。而大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模式,实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优越性。对于 “台独”分子利用民主搞分裂的行径,我们应坚决予以回击,同时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增强政治互信,早日确立起新的两岸政治共同体意识,完成国家统一,实现两岸民主政治的良好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姚建宗.国外政治发展研究述评[J].政治学研究,1999,(4):85.

[2]陈校.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的宏观思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9,(2):30.

[3]孙代尧.威权体制下台湾的地方选举与政治变迁[J].台湾研究,2002,(1):40.

[4]林震.东亚政治发展比较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

[5]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M].刘军宁,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

[6]林震.论台湾民主化的动因[J].河海大学学报,2005,(2):55.

[7]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 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曹沛霖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418,447.

[8]刘国深.试论两岸关系与台湾政治发展的辩证互动[EB/OL].http://www.shehuikxzl.cn/n/P2JPathQikan.

[9]傅秀玲,张子礼.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11,(2):4.

[10]赵海月.中国政治分析 视界与维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256.

[11]林利民.21世纪初中国的国际战略环境与压力[J].中国国情国力,2000,(3):26.

[12]全毅,金泓汎.东亚地区的政治转型与经济发展[J].经济学动态,2012,(10):149.

[13]辛向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科学定位[M]//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2009:279.

[14]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绝不照搬别国政治制度的模式[EB/OL].(2005-01-25).http://news.sina.com.cn/c/2005-01-25/09234938782s.shtml.

[15]叶长茂.制度转轨的政治艺术 当代中国渐进式政治发展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354.

[16]傅秀玲,张子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探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5,22.

[17]余克礼,石勇.化异求同 培植共同价值认同 携手推进民族复兴[J].台湾研究,2012,(3):3.

[18]钟金燕.试析台湾政治民主化的成绩与不足[J].时代经贸,2008,(6):22.

[19]绿营政客挑动民粹[N].文汇报,2014-03-20.

[20]黄嘉树,程瑞.台湾政治与选举文化[M].台北:博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

[21]金太军.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论稿[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159.

[22]林震.东亚民主化比较研究:以台湾地区和韩国为例[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9,(2):14.

[23]沈惠平.美国对台政策新解[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12.

[24]胡锦涛耶鲁大学演讲接受提问时谈政治体制改革[EB/OL].(2006-05-01).http://www.china.com.cn/news/txt/2006-05/01/content_6199378.htm.

[25]胡伟.新中国的政治发展:成就、途径和道路[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6):11.

[26]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1-07-02).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1-07/02/nw.D110000renmrb_20110702_1-03.htm?div=-1,2011-7-2.

[27]沈惠平.台湾地区审议式民主实践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200.

猜你喜欢

民主化大陆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IQ大陆
北方大陆向
论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论我国新一轮司法改革:职业化还是民主化
冰之大陆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网络行动者的新媒体使用特征、影响及媒介民主化
好民主 坏民主
构建乡镇政府财政监督民主化制度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