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期盼美好小康生活 需要继续艰苦奋斗

2014-04-09熊新亚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百姓

熊新亚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上海200237)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末参观 《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就 “中国梦”作了阐述。2013年3月17日,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讲话,号召人们为实现 “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党的十八大将 “中国梦”落到实处,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文拟就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继续艰苦奋斗这一话题,谈点个人体会。

一、“中国梦”的落脚点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美好的小康生活是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和梦想

近代中国的强国之梦和 “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生活幸福”是中国百姓对小康社会的向往与追求。先后有林则徐、魏源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的 “中体西用、自强求实”,维新派的 “君主立宪”,孙中山的 “三民主义”,但均不成功。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 “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从此才迈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脚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邓小平同志把国家现代化和百姓的梦想作了非常重要且富有人文色彩的阐述。他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用 “小康之家”四个字来描述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和蓝图,并构想了著名的 “三步走”发展战略。那时,整个中国还处在解决温饱阶段,憧憬着向小康社会迈进的美好愿景。30多年后,我们已经胜利地实现了这一目标,虽然它还是水平不高的、不全面的、发展还不平衡的小康。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一字之变,但这体现了新一届党中央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中华民族“中国梦”的坚强决心。因为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二)一个格外引人注目的 “双倍增”目标

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中,有一个指标非常引人注目,那就是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我们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一个 “双翻番”或 “双倍增”的目标,继之而后,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对期盼过上美好小康生活的中国百姓来说,无疑是非常令人振奋的。广大的中国百姓期盼着新一届党中央能让大家共享民族振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红利,能够拥有各自的成才条件、奋斗岗位、创业机会和施展才华、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能够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和美梦成真的机会,能够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中国梦应该是中国百姓真正想做的梦。

(三)梦想的落脚点就是过上美好的小康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与新闻记者见面会上所说的一段话令人印象深刻。他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这段非常贴近中国百姓心坎的朴素实在的话语真实反映了当下中国百姓心底的所期、所盼、所梦。广大的中国百姓也为新一届党中央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的郑重承诺所感动。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为我们清晰地展现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 “中国梦”时进一步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2]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路径。我的体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 “中国梦”的根本要求,中国梦的落脚点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过上期盼的美好小康生活,我们要对目前的状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真正实现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转化,让广大中国百姓都能过上更高水平、更高标准、更加全面、发展更加均衡、更加协调的小康社会,还需要我们艰苦奋斗。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说的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以脚踏实地的精神面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增砖添瓦,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着眼于 “三个没有变”

(一)要对目前的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要求全党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并从六个方面对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提出了要求。在阐述我国国情的现状时,强调了 “三个没有变”,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清国情,破除前进道路上各种障碍,艰苦奋斗,动员广大中国百姓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2月7日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说的那样:“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要求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胆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步子要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3]

(二)现实的国情需要我们艰苦奋斗

从总体上看,我国是一个资源紧缺的国家,能源资源紧缺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我国人均水资源、耕地资源、森林资源以及石油、天然气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都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有一个数据很能说明问题,我国的资源与俄罗斯相比,俄石油储量是我国的40倍,天然气是我国的193倍,煤炭是我国的7倍,人均国土面积是我国的17倍[4]。虽然我国粮食连续第九个年头实现增产,但供需仍然处于紧平衡,我们还是世界农产品进口大国。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还不富裕,“民生短板”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全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员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虽然我国经济总量位列世界第二,但我们的人均GDP还排在世界的80位后[5],经济高速发展出现的环保问题非常严峻,中国百姓 “心肺之患”的雾霾等大气污染,需要我们花大代价来治理,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三)浪费之风务必狠刹

过去一段时间,一些地方和单位奢靡之风盛行,浪费现象严重。有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一些重复建设的项目也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有的城市建设贪大求洋,讲排场、比阔气,大搞所谓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劳民伤财[6],党中央对此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十八大后不久,中央政治局即作出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又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浪费之风务必狠刹[5]!这些举措可谓正逢其时。全国范围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我们的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抓,防止 “四风”反弹回潮。

(四)把握好强国与富民的宏观战略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直追求的是强国政策,老百姓的生活是一般的、清苦的。30年来的改革开放,我们的国力大增,广大中国百姓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总体来说,还是属于偏重物质消费的小康,如果用世界眼光来审视和要求的话,我们离哥本哈根社会发展世界首脑大会 《宣言》 和 《行动纲领》 (1995)认定的 “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改善和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并致力于建立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框架”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因此,就现阶段来说,如何把中国百姓的幸福生活改善放在强国目标的前面,加以优先考虑,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一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政府,如何加大民生投入,做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如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如何改革教育体制,体现教育公平;如何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如何让更多人享有物质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素质,从国家、社会、个人角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国民素质;如何做好社会保障这一重大民生工程等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中国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的问题上取得新进展,这是衡量是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试金石。实际上,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时间表已经很好地描绘了这样的战略构想,即先强国 (1949年到改革开放),后富民 (改革开放到2020年),再强国富民 (2020年到2050年)。

三、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干到底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在 “全面”上下功夫

“全面”有两个主要涵义,一是社会覆盖的全面,也就是让所有的老百姓都能过上小康这样富裕的生活;二是小康内容的全面,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各个方面,涉及宏观与微观、城市与农村、东部与中西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等诸多方面。其中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两个指标,即人均GDP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大大缩小;人均收入8000~10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另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从注重生活水平提高到讲究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指数的过程。人的幸福快乐固然与物质有关,但更与家庭和谐、职业满足感、社会贡献度、健康、精神充实、善良、朋友间的信任等相关。提升幸福指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了经济收入的增加、公平正义的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宜居城乡的建立、权益诉求的表达、文化需求的满足、社会和谐问题等等。党的十八大将 “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丰富了小康社会的内涵,它将激励中国百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艰苦奋斗。

(二)建成小康要紧紧依靠改革,关键词是“动存量”

李克强总理指出:“当前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触及更多深层次矛盾,必然涉及利益关系深度调整,复杂性和难度前所未有。” “改革是最大动力,也是最大红利。要始终坚持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受益。今后改革的环境条件和重点任务会变,但这个要求不会变,也不能变。要建立更加公平有效的体制机制,注重利用增量带动理顺利益关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7]存量领域是今天中国社会的矛盾集聚区,是啃 “硬骨头”的改革。如何注重利用增量带动理顺利益关系,走增量带动存量的路径?要看到,今天的中国社会中,一些长期积累的思想观念和利益固化的藩篱仍然存在,新的矛盾和问题仍在产生中,存量领域的种种沉疴不去 “下药”,有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老问题没解决,新问题又涌现出来,那是令人头痛的。存量改革是利益的再分配,也是新的活力得以释放、激发广大中国百姓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

(三)弘扬 “实干兴邦”的务实精神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继续发扬和保持革命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来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非常必要的。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也是当前共产党人必须传承的精神动力。红军时代的“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 “两弹一星”精神、 “铁人”精神,改革开放时期的 “敢试敢闯”、 “敢为天下先”的探索精神,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打下了扎实的经济基础,综合国力迈上了新台阶。在迈向2020年、2050年的新征程中,我们不能小富即安、小进即满,而应该不等不靠、攻坚克难、迎难而上、全力以赴、顽强拼搏,依靠我们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艰苦奋斗,汇聚起实现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磅礴力量。

(四)中国共产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领导核心,实现中国梦要靠党的领导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载着全国十几亿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现在,前进目标已经明确,冲锋号角已经吹响,党中央又成立了国安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体现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各省市全面深化改革小组都在落实路线图、时间表,明确责任人,上下联动,狠抓落实。中国 (上海)自贸试验区也在先行先试,对外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松绑人民币,资本出海税收优惠等金融政策密集出炉,进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落到基层,我们每个中国百姓都要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月28日给患病大学生村官的回信所说:“需要千千万万农村基层干部带领广大农民群众不懈努力。”[8]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干到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1]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人民日报,2012-11-16.

[2]杨飞. 习近平主席如何诠释“中国梦”[EB/OL].(2013-03-17).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3/0317/c1003-20816351.html.

[3]国家主席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EB/OL].(2013-03-17).http://www.gov.cn/1dhd/2014-02/09/content-2581898.html.

[4]王小石.中国若动荡,只会比苏联更惨[EB/OL].(2013-08-01).http:/www.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8/01/c-116766533.html.

[5]石平.成由俭、败由奢[J].求是,2013,(4):50.

[6]曹前发.学习毛泽东勤俭节约的思想与风范[J].求是,2013,(12):27.

[7]李克强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作报告[EB/OL].(2014-02-18).http://news.163.com/14/0218/21/9LD7 POK600014JB5.html.

[8]习近平给山东患病村官回信 [EB/OL].(2014-02-12).http://www.farmer.com.cn/xwpd/rdjj1/201402//t20140212-937751.html.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百姓
不让百姓撇嘴骂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百姓记着你
百姓在心中
走进百姓
百姓看家“风”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努力为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