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发展在主文化与亚文化中的审视
2014-04-09卫微
卫 微
传统武术发展在主文化与亚文化中的审视
卫 微
从文化视角,审视传统武术的现代化发展,在文化的深层维度下,对传统武术文化在主文化与亚文化的角力中进行文化学意义上的剖析。提出传统武术文化在主亚文化中求同存异;武术亚文化的禁锢及亚文化向主文化的转型,以寻求传统武术文化的变革与转型,实现其软实力博弈。
传统武术;主文化;亚文化
文化是人的生存深层维度。随着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就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社会学家对文化所占的地位和所起作用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主文化和亚文化。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主文化对社会上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影响极大。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从文化的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既是武术历史文化之本,又是未来武术文化之根。在武术文化中,将带有鲜明民族传统特色的积极因素作为主文化而言,依靠武术主文化成型的、不被大众认可的消极因素被称之为亚文化。一个社会的文化底蕴越高,面对文化整合期的当代中国,亚文化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在各类文化交融时期,如何将亚文化向主文化转型,从而突显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真实”影响力,将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
1 主、亚文化之间“求同存异”
传统武术文化中的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发展是相协同的、较合理的文化成分,就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合理成分一样,这便可以“求同存异”。主文化影响和制约着亚文化,亚文化则一方面与主文化有一定的背离,另一方面又丰富和补充着主文化[1]。利用主亚文化此特征为今天的“师承门下”,遵守尊师重道、重义轻利、尚武崇德的传统信仰,在相当一部分习得武术的武者中是有其心态构建基础的。在传统文化的主文化中,大部分是以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思想——人文性与世俗性,其信仰的思想形态与世俗生活融为一体。或者说,这也是一种呼喊中国传统情结式的文化。将民间信仰寓含着底蕴很深的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文化观念、社会规范、伦理标准,也寄托着集体与个人的理想要素中。当然,亚文化是文化体系中异常活跃的因素,其中蕴含的传统精神和理念,孕育了武术文化的变迁。武术亚文化,也有其自身传承脉络的局限性,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偏差理念。相对于传统武术而言,可以“求同存异”,获得武术文化的“共同体生存发展”。
德国的著名学者施耐德曾经指出:“亚文化指的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和价值体系,它独立于社会上主导的行为和价值体系而存在,但仍然是这一主要体系的一部分。生活在亚文化中的群体分享主导文明的因素,但也保持某些独特的行为榜样和价值观念。”[2]一般来说,亚文化并不直接否定主文化。亚文化群体可以为主文化的一种分流,并且亚文化群体之间的观念也可存有不同。通常情况下,一个特定的亚文化,其接受和认同的群体往往只是社会的一部分成员。亚文化与主文化并存于社会,又有其与主流文化不同的独特内涵。文化贯穿于史今,传统武术文化的主文化与亚文化并行于社会中,作用于社会中。他们之间存有一种和谐且不同的关系。和谐的过程又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传统武术文化中的精华元素可以为主文化所吸收,同时也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亚文化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文化转型,以更好的发挥传统文化强大的精神影响力。
2 保证文化代际的习得和传承
中国武术就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来看,分为“传统武术”和“现代武术”两类。传统武术文化是整体武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现代武术是对传统武术的延续和创新。“武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身体技术’文化,其发展问题的深度意义,远超于对于技术层面的拓展。”[3]“传统武术”更多展现的是“民间武术”,“现代武术”展现的则是“竞技武术”。周伟良学者指出,“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是当代中国武术中的两大活动样式,它们之间有一定的文化沿承关系,竞技武术由‘练为看’为价值主旨衍化而来的,应该只是整个武术文化主脉的一个补充”[4]。传统性是武术的一大特征,在武术的发展过程中,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应遵循“突出传统,和谐共生”。
2.1 武术亚文化的禁锢区
2.1.1 从横向角度看 在武术的传承发展过程中亚文化因素的产生,造成了对传统武术发展的禁锢。由于竞技武术的空前发展态势,使传统武术“蹩脚”难行。在现今商业媒介的传播中,对竞技或传统武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辅佐作用,加快了对武术的传播。但是,这一举措呈现出不同的利弊两面性。辩证的分析此现象,一方面商业武术影视对武术的大众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商业因素可能导致传播的误区,对武术造成负面影响。例如现今关于武术影视中的功夫电影,既积极的对武术文化进行宣传,并吸引了诸多的观众;又揭示了武术文化的异化,在宣传中大幅度的增加了传统武术神秘性。为此,需要加深传统武术对现代生活的文化渗透;转变传统武术的习练、表演、竞赛方式;找到适合武术文化本身的宣传方法。但是,“神秘”是文化传播的动因之一,传统武术“高深武艺”的传播因其而被渲侵。其“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高超武艺,吸引了众多求武者的不懈追求;传统武术“明劲、暗劲、化劲”的功夫递进,也成为武界人士的习武目标。“口传”武术在一定程度上在不断塑造神秘。武侠文学与武术影视的艺术化、夸张化传播,仿佛练习武术可以达到一个“超人”的境界,其“飞檐走壁”、“点穴术”、“内功”等武术招式更是让读者或影迷对武术产生膜拜的崇尚感。武术在人们的追捧中不断传播,尽管这种传播是非常表层的,但从另一个方面却又指出,传统武术的传承精髓是在于其内在主文化的延续。
2.1.2 从纵向角度看 传统式的师承传人局限。由于竞技武术属于主导传播地位,而民间武术则属于民间传播,处于弱势地位。亚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消解人们对主文化宣传的心理认同,动摇主文化赖以存在的根基[5]。尽管民间传统武术认为竞技武术是“中国式体操”,但也未能阻挡武术继续以体育化形式走奥运之路。反而,传统武术大多在民间,绝大部分项目一直没有进入主流传播渠道,只有部分传统项目挤入竞技武术的行列。但民间武术的传承主体是师徒传承。此种形式使传统武术的传播具有了一定的局限性,也直接影响了它的传播,使得爱好者也削减了积极性,以至于传统武术发展相对缓慢。其次,民间武术作为非物质的、无形的文化体态,其传承方式必须是口传身授,最重要的是,这种传承需要长期的技艺传授。“太极十年不出门”,在选择传人的过程中要精心选拔且有一定的人数限制,同时又造成了所受传之人数量少的状况。所以,缺少传人的民间武术,使得武术主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必然受到重大的影响。
2.2 武术的“亚文化向主文化”转型
在竞技武术无缘奥运的今天,传统武术的当代价值,需要我们重新反思与认识。亚文化传播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有正面和负面两种情形。可以推动主文化,使之形成有效的社会积极层面意义;多元的亚文化可能会不断地侵染着主文化。由此可见,传统武术中的亚文化状态转型需逐渐提升关注度,以适应社会发展,以真正进入主文化的传承机制中。
(1)提升武术文化的软实力建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角度下,对传统武术的挖掘、整理,形成有效的保护机制是刻不容缓的。以加速组建专家队伍,制定科学性、可操作性强的保护方案。在对民间杰出的武术家、优秀传承人进行深入细致调查的同时,需专人进行理论与技术的整理工作。必要时可拨专款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他们树碑立传,让他们感到肩上任务的光荣及意义的重要,使其在心志上乐意收徒授艺,最大限度地减少我国传统武术的流失和消亡。
(2)提升武术文化的本体性建设。顺应时代各类高科技产品叠叠倍出,传统武术应迎合社会发展的脚步,将武术在“真实本体”传播的意义上进行传承。从社会学角度进行对武术保护的方式,传统式的教授传艺必须先解放其保守思想,改变其闭塞观念,以使更多的习练者得到传统文化的熏染。同时,应配合改进教学模式。因为传统武术教学是在习练和传授的过程中,因时因地的口传心授,而不能形成理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向限制了被传授对象的数量,横向上也大范围的缩小了传授广度。所以,武术教学的现代化进程需建立在完善本体理论,克服体系弊端,为使武术文化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更好的传播效力。
(3)提升武术文化的产业性建设。应对武术文化的传播应进行合理化改革分类,在保留其本质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产业改革为时代服务。以武术内容为基点,通过发挥武术的不同功用以服务性第三产业为辅助传受于不同类人群,如老年人的健身,青年人的技击,少年的娱乐等,以此不仅可以将传统武术的深层内涵呈现出来且形式多样,以折射出传统武术的魅力所在。另外,武术应同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一起进行合理的改革,以适应年轻人的需要,取得大众的文化认同感,将习得的内容和过程更具操作性和实用性,使传统武术的学习变得合理易学,促使其更广泛地发展。
3 结 论
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的“泰纳演讲”上作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演说。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处于一元主导多元并存的状态,主文化和亚文化在不同的社会层次呈现为不同的格局。从主文化、亚文化现状来看传统武术的关系,是丰富的武术文化资源,同时也潜藏着繁杂的问题。但是,在具有限定性的环境中,亚文化也可能受到主文化的帮助、升华或瓦解。那么,在传统武术的发展传承中,应该坚持“一元主导,多元并存”的原则,同时应该在和谐共存的环境中,摒除带有负面意义的亚文化,弘扬促进武术发展意义的主文化。
[1]杨耀程.论主亚文化的共荣之“和”[J].学术探索,2011,12.
[2]刘树选.论亚文化对职务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与遏制对策[EB/OL].正义网,http://www.jcrb.com/zyw/n482/ca336435.html,2005-09.
[3]陈振勇.中国武术传统在现代发展的文化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04.
[4]郭玉成.传统武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03.
[5]周桂芹;程晓兵.对亚文化传播的哲学审视[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Review in Primary Culture and Sub Culture
WEI Wei
From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 examine the modern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Wushu, deep in the dimensions of culture, culture of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culture in the primary culture and subculture of wrestling in analysis of sense. Th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culture, seek common ground while reserving differences in the main Asian culture; Wushu culture and sub culture to the imprisonment of transformation of culture, in order to seek the change and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 realize its soft power game.
Traditional Wushu; Primary culture; Sub culture
1007―6891(2014)06―0016―02
G80-054
A
2014-07-14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610041。
Chengdu Sports University,Sichuan Chengdu, 610041,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