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我国小城镇体育的归属、边界和体系

2014-04-09戴志鹏

四川体育科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镇区小城镇社区

戴志鹏

试论我国小城镇体育的归属、边界和体系

戴志鹏

在我国,小城镇与农村、城市之间在居民主体、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文化等诸多因素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小城镇体育不能简单地归属于农村体育或城市社区体育,而是与它们平行存在于我国社会体育系统之中;小城镇是一个涉及“镇区”和“镇域”两个不同范围的概念,小城镇体育的边界应以“镇区”为界限;我国小城镇发展的不均衡性决定了小城镇体育是一个存在内部差异的体系,可分为原生型小城镇体育、催生型小城镇体育和衍生型小城镇体育等三种基本类型。

小城镇;社会体育;归属;边界;体系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化道路开始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发展问题之一。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核心目标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育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核心目标呼唤城镇体育事业的发展;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战略重点是因地制宜、分类引导,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相互协调和多样化发展。我国实施新型城镇化道路战略需要重视小城镇的发展,其中也包括小城镇体育事业的发展。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体育学界就已经开始关注小城镇体育发展问题,并形成了较为丰厚的研究成果,这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小城镇体育,推动我国小城镇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相关研究成果针对我国小城镇体育的归属、边界和体系等问题的认识也存在诸多分歧。从理论层面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有益于明确小城镇体育在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结构体系中的地位,理清小城镇体育与农村体育和城市社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梳理我国小城镇体育的内部差异。

1 我国小城镇体育的归属

从语义学的角度来看,“归属”意为“属于划定从属关系”[1]。在我国社会体育事业中,小城镇体育的归属决定着它与农村体育和城市社区体育之间的关系,并影响着我国小城镇体育在现实发展过程中的思路选择。

1.1 我国小城镇体育归属的现实争议

目前,针对我国小城镇体育的归属问题存在着3种不同观点。(1)我国的小城镇体育属于农村体育范畴。上个世纪90年代初,厉鼎禹等人就论述了我国小城镇体育发展对于农村体育的示范效应和积极意义[2]。虞重干等人认为,我国的小城镇体育属于农村体育范畴[3]。樊炳有认为,小城镇体育是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支撑点[4];(2)小城镇体育属于城市社区体育。袁广峰等人提出了从“社区体育”的视角来发展小城镇体育,并提出了“小城镇社区体育”的概念[5];(3)强调了小城镇体育与农村体育和城市社区体育的区别,突出了小城镇体育的自身特点。如李凤新认为,小城镇体育与城市体育和农村体育共同构成我国群众体育的三元结构[6]。吕树庭等人也认为,小城镇既不乏城市的特点和功能,又与农村保持着较强的联系,体现着城乡两种文化的结合与交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充足的缓冲力[7]。在前两种观点中,小城镇体育与农村体育或城市社区体育之间是一种被包含与包含的关系。无论是把小城镇体育归为农村体育范畴还是城市社区体育范畴,都没有体现小城镇体育的自身特点,在现实生活中也会出现发展思路的混乱;在第3种观点中,小城镇体育与农村体育和城市社区体育是一种平行存在于我国的社会体育事业范畴。这一观点在重视我国小城镇体育与农村体育和社区体育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的基础上,突出了三者之间的差别,但缺乏相应的理论论证。

1.2 我国小城镇体育归属的正确定位

依据我国《体育法》的相关规定,我国的体育事业是一个由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构成的三元结构系统。在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中,人是内在的、根本性影响因素;经济对社会体育发展具有基础和制约作用;文化则对社会体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8]。依据我国社会体育发展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我们可以对我国小城镇体育的归属予以论证。

从居民群体特征来看,小城镇居民与市民和农民之间存在着差别。费孝通先生认为,“小城镇这个社会实体是以一批并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口为主体组成的社区[9]。蔡秀玲认为,小城镇是指区别于大中城市和农村村庄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主要由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人口所聚集的社区[10]。这些观点都表明,小城镇居民与农民是存在差别的,劳动分工的不同决定了小城镇居民与农民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众多方面存在差别。与此同时,小城镇居民也有别于城市中的市民,文化素质、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他们也是两个不同的群体。小城镇居民与农民和市民之间的群体差异为明确我国小城镇体育的归属提供了第一个理论依据。

从经济发展特征来看,小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虽不及城市,但超前于农村。依据小城镇的功能,可以划分为工业型小城镇、农业型小城镇、交通型小城镇、旅游型小城镇和综合型小城镇;依据小城镇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划分为地方驱动型小城镇(如“苏南”模式)、市场推动型小城镇(如“温州模式”)、外贸促进型小城镇(如“珠三角”模式)和产业带动型小城镇[11]。这表明,小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且存在着内部的差异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小城镇区域内的社会体育事业发展。小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特征为明确我国小城镇体育的归属提供了第二个理论依据。

从地域空间特征来看,我国的小城镇概念在覆盖范围上出现了4种不同的观点:小城镇主要指建制镇;小城镇包括建制镇和集镇;小城镇包括小城市和建制镇;小城镇包括小城市、建制镇和集镇[12]。这4种观点虽各有侧重,但具备一个共同点,即强调了建制镇是小城镇的基础。与此同时,小城市、建制镇和集镇虽在范围指向中存在大小之分,但与城市和农村之间仍存在区别。因此,小城镇在地域空间上具有自身的文化特征,这为明确我国小城镇体育的归属提供了第三个理论依据。

从以上3个方面的理论依据来看,我国的小城镇体育与农村体育和城市社区体育在活动参与群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文化特征方面存在重大差别。因此,我国的小城镇体育既不能归为农村体育范畴,也不能归为城市社区体育范畴,而是与农村体育和城市社区体育平行存在于我国的社会体育范畴之中,属于我国社会体育的“第三极”。明确我国小城镇体育的归属,有利于我们正确把握它在我国社会体育事业体系中的地位。

2 我国小城镇体育的边界

从语义学的角度来看,“边界”意为“地区和地区之间的界线”[13]。小城镇作为连接城乡的纽带,与城市和农村必然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交织,这也是我国体育学界在小城镇体育认识问题上容易产生分歧的深层原因。在论证我国小城镇体育归属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小城镇体育的边界,有利于全面认识我国小城镇体育与农村体育和城市社区体育之间的差别。

从地理范围来看,小城镇的概念在范围上存在“镇区”与“镇域”之分。“镇区”主要指向镇人民政府驻地及政府所辖其他居委会,其范围相对较小;“镇域”则包括“镇区”以及相连的村民小组,其范围相对较大。小城镇的“镇区”是一种点状形态,而“镇域”是一种面状形态,二者在地理、硬件设施、文化氛围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区别[14]。“镇区”属于狭义的小城镇,“镇域”则属于广义的小城镇,“镇区”与“镇域”的划分虽是基于行政管理的需要,却能够对我们厘清小城镇体育的边界问题提供重要的思路指导。从小城镇体育的地理范围来看,“镇区”范围内的小城镇体育与农村体育是一种平行存在的关系,而“镇域”范围内的小城镇体育与农村体育之间则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如果说把小城镇体育归为农村体育的观点忽略了二者之间的差别,“镇域”范围内的小城镇体育与农村体育之间的关系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更无法理清小城镇体育与农村体育之间的差别。因此,从小城镇体育的边界应以“镇区”为标准,即我国小城镇体育的地域空间主要存在于建制镇、集镇居委会的地域范围之内。

3 我国小城镇体育的体系

我国地域广袤,且经济发展水平相差较大,这就决定了我国小城镇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我国小城镇体育的内部差异性。依据我国社会体育与经济、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我国的小城镇体育大抵可以划分为原生型小城镇体育、衍生型小城镇体育和催生型小城镇体育等三种基本类型。

3.1 原生型小城镇体育

从地理空间特征来看,原生型小城镇体育主要存在于辐射农村的建制镇和集镇,体现了地域文化对于小城镇体育的孕育作用。这类小城镇大多是一种早已客观存在的,与城市和村庄有着区别的聚落[15]。这类小城镇大多是政府依据城镇建设的合理布局原则而确定,并在服务与带动着周边农村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在这类小城镇的区域范围内,其体育活动空间相对较为狭小和封闭;从活动参与群体来看,这类小城镇体育的主要参与群体是老人和在校中小学生,体育人口的比例相对较低,体育人口的数量也相对较少;从活动内容来看,这类小城镇体育常见于一些简单的身体适应活动和休闲娱乐活动,如晚饭后的散步、闲暇时间的垂钓和棋牌;在传统节假日,也会有一些由政府部门组织的传统体育庆典活动(如赛龙舟、舞龙、舞狮等),但活动内容整体上显得较为单一;从场地设施来看,这类小城镇体育中的居民体育活动场所大多集中在他们的门前院后、镇区范围内的学校和其他少量公共场所,专门的体育场地设施显得较为缺乏;从活动开展形式来看,这类小城镇体育一般是以居民的自我锻炼为主,为数不多的传统体育庆典活动主要由政府来发动和组织,体育小群体或体育社团的发展水平较低。

3.2 催生型小城镇体育

从地理空间特征来看,催生型小城镇体育主要存在于新兴的建制镇或集镇,体现了经济发展对于小城镇体育的推动作用。这类小城镇大多是利用自身的地缘关系,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办厂兴镇”等[16]。这类小城镇虽然在地理空间上较为分散,也不是分布在大城市周边,但具有一定的工业化基础和较高的现代化水准。与原生型小城镇体育相比,这类小城镇体育在活动空间上更具开放性;从活动参与群体来看,由于新兴工业是这类小城镇的重要支撑,却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企业员工是在居民群体中占有一定比例,也是体育活动的重要参与群体,极大地改变了体育参与群体的人群结构和比例;从活动内容来看,除了拥有原生型小城镇体育中的相关体育活动内容外,一些新兴的体育活动项目如工间操、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以及拓展训练等项目也是这类小城镇体育中的重要内容;从场地设施来看,由于这类小城镇容纳着一定数量的企业和公司,它们在文体活动的场地设施建设方面都进行了相应投入并以此来丰富员工的闲暇娱乐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水平;从活动开展形式来看,在公司、企业工会的支撑下,这类小城镇体育的组织化程度具有较高的水平,辅之以居民的自发锻炼活动,在体育活动开展形式方面更为丰富和多元化。

3.3 衍生型小城镇体育

从地理空间特征来看,衍生型小城镇体育主要存在于大城市周边的建制镇和集镇,体现了都市体育文化对于周边区域的辐射作用。由于直接受到大城市的辐射影响,这类小城镇属于一种城乡土地利用混杂交错、社会经济结构急剧变化的过渡性地域类型[17]。在这类地域空间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这也为小城镇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外生性动力;从参与群体特征来看,由于这类小城镇大多是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来承接部分大城市外溢的产业,中、青年人群在居民群体中的比例相对较大,且居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相对较高,在参与文体活动中具有更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极大地改变了体育活动参与群体的人群比例;从活动内容来看,中、青年人群体的年龄阶段特征和大城市的文化渗透决定了这类小城镇体育在活动内容上更趋多元性。在类型上包括健身型体育活动、娱乐型体育活动、休闲型体育活动、益智型体育活动;在文化特征涵盖了中、西方体育活动;在群体上包括老年人体育活动、青少年体育活动、妇女体育活动等;从场地设施来看,由于政府对这类小城镇的交通、通讯、以及公共服务等基础公共设施给予了大力改善,镇区范围内的企业、公司以提升员工生活福利为出发点也提供了相应的文体活动场地设施,这类小城镇体育的场地设施出现了政府、企业二元供给的局面;从活动开展形式来看,由于政府和企业的双重推动,大城市生活方式的辐射,以及中、青年人是主要居民主体,这类小城镇活动开展形式也趋于多元化,既有居民自发组织的体育小群体,也有依托企业和公司的体育社团等。

4 结论与建议

4.1 小城镇体育是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第三极”

小城镇与农村、城市之间的客观差别决定了我国小城镇体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即我国小城镇体育的发展既不能拘囿于农村体育发展的思维,也不能盲目搬用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思路。

4.2 小城镇体育的地域空间是“镇区”

小城镇是一个行政管理领域的概念,在范围上包括“镇区”和“镇域”。对于小城镇体育而言,“镇区”应该是其边界的重要标准,这有利于我们厘清小城镇体育与农村体育和城市社区体育的差别。

4.3 我国的小城镇体育是一个存在内部差异性的体系

在我国,小城镇的发展水平具有非均衡性特征,这决定了小城镇体育内部的差异性。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地域文化特征等因素来对我国的小城镇体育进行类型划分,对于我国小城镇体育发展思路的多元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472.

[2]厉鼎禹,丁建生.发展我国小城镇体育的战略意义[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0(4):4~7.

[3]虞重干,刘志民.我国小城镇及小城镇体育之研究现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1):11~14.

[4]樊炳有.农村体育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1):20~23.

[5]袁广峰,张水顺.我国小城镇社区体育的主要特征及其发展趋势[J].体育科研,2004,25(1):31~33.

[6]李凤新.我国小城镇体育发展战略研究[N].中国体育报,2001-12-13.

[7]吕树庭,裴立新,王 垒,等. 以小城镇为重点的中国农村体育发展研究[J].体育学刊,2005,12(3):1~4.

[8]董新光,戴志鹏. 论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J].体育文化导刊,2013(8):24~27.

[9]费孝通.论小城镇建设[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0:8.

[10]蔡秀玲.论小城镇建设---要素聚集与制度创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2.

[11]梅克保.中国小城镇建设的战略与管理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4.

[12]小城镇概念[EB/OL].百度百科,http://baike. sogou.com/ v64925832. htm.

[13]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74.

[14]林 文.中国小城镇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13~14.

[15]吴翔阳. 论发展中心镇[ J].理论导刊,2001(2):26~27.

[16]王筱梅. 正在崛起的新兴小城镇[J].小城镇建设,1998(9):28.

[17]张新焕,徐建刚,马晓东.大都市边缘区小城镇整合发展模式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4):25~29.

Analysis on Classification, Border and System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Exercise in Small Towns in our Country

DAI Zhi-peng

During the process of city and countryside integration, small towns, countryside and cities are the basic three parts which are relatively independent and absolutely associated, which means the physical activity and exercise can not be affiliated to countryside or urban scope but parallel in the mass sports system with two latter. There are township and town field for the concept of small town, which means the physical activity and exercise in small towns is based on the view of township. The difference in small town system which is caused by the different economy development levels, regional cultures, and etc, means that there is also a division for the physical activity and exercise system which includes the original ecology type, the hasten parturition type and the derived type.

Small towns; Mass sports; Classification; Border; System

1007―6891(2014)06―0012―04

G80-051

A

2014-07-19

2013年江苏省研究生创新项目(项目编号:CXZZ13-0783)。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215021。

Institute of P.E., Soochow University, Jiangsu Suzhou, 215021, China.

猜你喜欢

镇区小城镇社区
易地搬迁学生与镇区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差距及对策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谈编导在镇区电视新闻工作中的作用
镇区规划用水水资源论证实例分析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小城镇远
我国小城镇体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