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屏幕与小黑板之争
——从一次教学意外引出的对多媒体教学的思考

2014-04-09韦庆丽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粉笔黑板板书

韦庆丽,唐 丽

(桂林市卫生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2)

大屏幕与小黑板之争
——从一次教学意外引出的对多媒体教学的思考

韦庆丽,唐 丽

(桂林市卫生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2)

多媒体以其信息传递的快捷性,知识更新的便利性,内容、形式的新颖性,强烈冲击着“黑板+粉笔”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甚至出现多媒体教学独霸课堂,“黑板+粉笔”被挤出课堂的现象。本文旨在寻找“小黑板”和“大屏幕”间的平衡点,以使两种教学模式各尽其力,各展其能。

大屏幕;黑板;多媒体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

学校提倡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并且把“是否使用多媒体教学”作为课评以及教师年终自评的重要条件,使我们离“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越来越远。而在前不久的一次教学中,因中途突然停电,使本来进行着的教学被迫重新回到了“黑板+粉笔”模式。没想到的是,那节没有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课效果出奇的好。由此,笔者反思:为什么不调查一下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是否满意?“黑板+粉笔”是否需要彻底消失?能否为“小黑板”和“大屏幕”找到一个平衡点,使两种教学模式各尽其力,各展其能。

1 调查内容和结果

对我校2011级护理专业两个班级的11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116名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2 结果分析

(1)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喜欢多媒体教学。但一部分学生提到喜欢的真正理由并非多媒体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而是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2)对多媒体教学方式满意的学生中,有一部分人基础较差,不喜欢看书、记笔记、思考问题。他们阐述满意的理由是多媒体教学好玩,能听歌、看电影、看图片。因此,就提高成绩方面来看,多媒体教学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3)有30%的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抱着“有图片就瞧,有音乐就听”的态度,至于教学的重点和要掌握的知识点他们并不关心。这部分学生平常无心向学,但是因为他们的存在常导致一个假象:与“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的课堂氛围更活跃,更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60%的学生依旧跟在“黑板+粉笔”的课堂一样,忙着记笔记,并且他们认为多媒体教学使他们更忙、更累。这是因为多媒体教学的知识容量更大,教师的放映速度比在黑板上写板书要快得多,所以让学生产生“忙不过来”的感觉。

(4)由“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你与教师的交流多吗”的调查结果可知,多媒体教学使课堂从原来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探讨变成了学生跟着课件学习,围着课件转。甚至有学生感觉一节课下来,基本没看到教师的具体位置,只看到课件在一页页的翻过。情感交流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上,学生感觉面对的不是教师,而是冷冰冰的播放器。

(5)对“多媒体教学提高了你的学习效率吗”这个问题,只有36%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能提高其成绩。可见,这一教学方式的实效性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6)对“你觉得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不足有哪些”这一问题,学生的观点主要有下列几种。优势:①教学形式新颖、生动、灵活,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②涵盖的知识点更多;③课件图文并茂,能使学生的眼、耳、脑、手等都参与到教学中。不足:①华而不实,喧宾夺主,影响教学重难点的突显[1];②教师变成了放映员和解说员[2],学生成了“抄笔记的机器”;③片面追求课堂教学效率,信息量过大,难以消化;④课堂上缺乏师生情感的交流和互动[3]。有学生指出:教师讲解、板书的过程实际上是他们灵感、思想相互碰撞和形成的过程,而多媒体教学没有这些,他们感觉不到教师的情感、思想[4]。学生认为,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多媒体教学是教师精心设计、自导自演的一出“独角戏”,虽然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知识也环环相扣,但并未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 解决途径

(1)理论依据一:现代教学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识形成(智慧),另一方面是感觉—情绪—意志形成(性格)。前者是认知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因素,两者密不可分。尤其是情感过程更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正因如此,新课改把情感、态度、价值放在了首位。根据这个理论我们来选用感性认识与理性思维升华过程中的资料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本的重、难点。很大程度上不是资料越多越好,而是要选用最说明问题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深挖教材,先读懂大纲和教学目标,再读教材。根据教材的内容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确定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使知识的递进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揭示规律性,形成学生自己的智慧。

理论依据二: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以思维为中介的,为了更直接地影响学习进程应减少对传递技术的过分关注,而更多地关心在完成不同任务中如何要求学习者思维的技术。德利的认知工具理论也说明了这一点。计算机多媒体是知识建构的助成认知工具。情感、态度、价值的形成需要助成认知工具,同时也需要教师的恰当讲解、学生自己的思考。学生必须界定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分析因果关系,构建逻辑关系规则库。因此,多媒体教学中,课件放映时间、速度、方式,教师的讲解、板书要与学生的视觉、听觉、思考恰到好处地衔接,不能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实质就是要解决多媒体教学中师生有机互动欠缺的问题。由以上两个教学理论可把传统教学中的板书与多媒体课件有机结合。名师杨子坤在一次教学视导的交流中也强调了这一点,“不能没有板书,不能小看在黑板上写的那几个字,没有它实际上就是忽略了学生的学”。这些都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重新组织教学。

总之,依据这两个理论,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方式恰当地结合,在师生不间断的互动中完成教与学,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5]。

(2)理论应用举例:以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语文第四单元“宋词五首《雨霖铃》”的几个教学片段为例来说明。

片段一:导入。教师播放课件,响起古筝演奏《阳关三叠》的音乐,在音乐声里教师导入情境:“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常会充满离别的苦痛,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此刻给大家欣赏的是古筝演奏的《阳关三叠》,这是一曲离别之音。听着这样的旋律,同学们的脑海中出现的是怎样的离别画面呢?”随后,教师谈自己的感想,并补充板书: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壮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酒别)学生在情景牵引下说出自己想到的离别画面或有关离别的诗句。教师:“今天,我们要见证的是多情的词人柳永与爱人的离别。”至此,整个导入结束,学生沉浸在离别的氛围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以及多媒体的帮助下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情随声动,心随情动。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情感。

片段二:词人简介。教师播放课件,展示词人柳永的一生与此时要学习的篇目有关联的部分。为避免介绍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或转移,插入了板书——“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且去填词”“奉旨填词柳三变”。这样,学生在眼、手、耳并用下能跟着课堂教学的节奏,而不会出现多媒体教学时,演示内容过多,教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要么听着忘了记,要么忙着记而忽略听。

片段三:课文范读。此过程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播放的名家范读,不但有声,而且有画面感。学生听后基本能知晓本词的感情基调,以及朗读时的停顿与重音,从而帮助学生在自我朗读时更好地把握。之后的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抽读等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赏析之前已经被词的内容所吸引,有了要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片段四:词句分析(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为例)。教师首先引导:“大家回忆一下,当你离家远行之时,你的父母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千叮咛万嘱咐,到临上车那一刻还说个不停。”进一步引导:“父母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叮咛与嘱咐?因为他们有太多的担忧,太多的不放心,太多的爱。那我们来看看这一对相爱的人,他们却是无语,为什么?既然是深爱的恋人,一别之后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再相见,为何此时没有一句话要叮咛、要嘱咐?”学生先是陷入思考,短暂的安静之后,一些学生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这时,教师进行点拨,肯定学生的合理分析。同时板书——“此时无声胜有声”“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整个教学过程在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中推进,在教师点播与学生阅读思考中进行。只有实现耳、眼、口、脑“全频道式”接受,多功能协调,立体化渗透,才能有效处理“知”与“情”的关系。教师只有搞清楚是为激发兴趣还是解决问题,是提供资料揭示规律还是加深印象或使学生思想升华,才能有效利用多媒体认知工具达到既定目的。

[1]王香菊.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4):121-123.

[2]李速,李智,贺雪梅,等.中职卫生学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2):187-189.

[3]廖兰花.浅谈中职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2(20):127.

[4]郝日花.发挥多媒体技术作用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整体水平[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1):72-73.

[5]黄瑜.关于中职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探讨[J].现代阅读,2012(8):38.

G420

A

1671-1246(2014)01-0024-02

猜你喜欢

粉笔黑板板书
回归粉笔书写
长在黑板上的诗
晓黑板
黑板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粉笔怎么来的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粉笔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