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模式探讨
2014-04-08韩树海
魏 莉, 韩树海, 王 青, 张 莹, 徐 娟
(南京邮电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0 引 言
随着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要求高校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通识教育成为一种大学理念。由于人文社会科学在通识教育和通才教育的人才培养中,能够扩大学生的学科视野,改变理工学生思考问题时的线性化和缺少更多想象空间的思维局限,同时也因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建设相对投入少、见效快、社会影响力大,可以形成新的增长点,对提升学校总体办学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一些理工科高校纷纷开设文科专业,以培养具有丰富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的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1 理工科高校文科发展的定位
理工科高校文科专业一般办学时间较短、学科发展基础薄弱,不能像综合性大学那样,沿袭筹办文科院系、开设文科专业、办学思路,应该首先确定文科的发展方向,即文科的定位问题。从文科的学科特点和内在规律分析,有基础文科与应用文科。基础文科是应用文科的基础,要建设一流的文科,必须有高水平的基础文科作支撑;应用文科具有建设周期短、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密切的特点,因此除了少数国家重点理工科高校可以建设与其理工科相协调的一流文科之外,一般理工科高校应该从学校的学科群定位出发,与服务所在地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突出特色、优势,选准主攻方向,着力办有鲜明特色并与自身学科基础结合紧密的应用文科,培养文理渗透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在培养目标的制定、教学体系设计中除了理论知识之外,重点强调实践环节的教育[1],将实践环节教育作为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并规定最低学分要求,以培养既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知识和动手能力,符合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2 理工科高校文科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文科实践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
文科又称人文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社会独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在教学中实行“坐而论道”、“述而不作”的知识灌输方式,采用思辨研究方法,思维方式主要体现为形象思维,导致许多人认为办文科只需要一只笔、一张纸、几本书就行了,不需要像理工科那样要有实验室,忽视了实践教学这一环节的重要性。目前,高校文科实验室的建设大多处于自发的、分散的起步阶段[2]。
2.2 文科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欠规范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文科教育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强调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实践教学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只是作为加深对有关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的工具,实践教学只作为理论教学的一个论证环节和补充而被摆在了次要地位[3],缺乏严格的要求和科学的指导。在仅有的实践教学中常常是以外出实习、社会调查等代替,实践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内容不具体,没有规范的考核标准,尤其是不重视实验室的建设,极大地限制了文科专业的发展。
2.3 文科实验室建设缺乏总体规划
我国高校人才的培养模式是以学科、专业为单位进行构建,资源的分配主要以现有的相对固定的成熟学科、专业为依据,实验室建设普遍按专业或课程设置,将实验室分散设置在不同的系部,实验人员编制隶属于单一学科基础上的院、系,考核评价以传统学科为体系。实验室的建设、实验设备的更新以及实验室的开放利用都需要有可持续性和前瞻性,这种按专业或课程设置的模式,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现有实验室结构分散、共享程度低,以及实验教学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工作量不均衡的局面,不仅实验室难以形成规模,设备更新速度慢、使用率不高,而且难以消除部分实验设备盲目、重复购置、实验经费隐性流失等管理盲点。
2.4 文科实验教学教师、技术保障人员缺乏
现阶段,高校对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和职称结构强调较多,而对其实验能力要求不高。特别是按照单一培养模式培养的文科专业教师,对实验设备的使用、维护相关的技术、能力缺乏,加上实验教学、实验技术人员的进修、培训的机会机会较少,长期把实验技术队伍视作“教辅”的观念根深蒂固,把一些不能胜任理论教学的人员安排到实验室工作,导致实验技术队伍学历结构极不合理,总体素质较差,实验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3]。
3 理工科高校文科实验室的构建模式
现代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文社会科学的传统教学研究方式,特别在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关联的应用型社会科学领域更是如此。因此,要充分认识文科实践教学对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性,构建以学生为本,以提高能力和素质为目标的文科实践教学体系。在理工科高校的文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除了注重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之外,还要把实验室建设作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中重要的一环。针对目前理工科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探索以下的建设模式。
3.1 文理渗透,以学科群为主
社会的发展,使文科开始借鉴理工科的实验方法、实验手段,将科学研究更多地建立在实证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研究成果的现实性和应用性[4],同时理工科也越来越多地运用文科的理念、组织方式和工作策略,在纯理工科领域进行人文性质的调查、取证和规划,要求高校培养的文科专业的学生既具有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又掌握理工科的分析方法;理工科专业毕业生既具有扎实的技术水平,又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在这一发展趋势下,许多理工科院校纷纷以自己的理工强势带动文科协调发展,按照理工科实验室建设的模式建设文科实验室。
3.1.1文科与理工科实验教学的差异
文科的实验对象是具有感情、个性和意识的个人或人群,或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实验对象的复杂性导致实验结果的个性化、多样性、不确定性,文科实验教学侧重人文素养的培养,实验教学内容更多地侧重于将课堂所讲授的内容在一个模拟的、较为接近真实工作场景的实验场所内进行实战性运用,从而在纯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更好地锻炼文科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5]。文科实验教学的方式大多是以模拟实战为主,实验过程中有很多类似于真实工作中的突发性事件,也正是依靠这些不确定性的事件来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工科的实验教学大多是验证性实验,根据各门课程开设实验项目的需要,建设满足实验教学和科研需要的实验环境和设备,教师和学生则在符合实验项目要求的实验环境中,根据设计好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得出实验的数据、结论。文科的实验教学有许多是面向实践和实训的综合型、设计型和创新型实验,如在模拟办公室或模拟公司中进行情景模拟;在案例分析中提出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以及体验自身角色的内涵,对方角色的心理,充分展现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的“位”的角色扮演等都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文科与理工科实验教学之间的显著区别,文科实验室的建设不能完全照搬理工科实验室的模式,需要在借鉴和实践中寻求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模式建设实验室。
3.1.2强调场景模拟、仿真的经管类实验室
经管类专业实验注重社会生态环境的模拟,训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全面的考虑社会环境中动态的、不确定的因素影响,培养学生驾驭经济管理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其实验教学具有综合性和仿真性[6]。一个综合性实验常常包括若干个综合实验群,而每个综合实验又由许多单项实验构成,各单项实验之间相互关联,有对应的操作流程,体现出明显的系统性。如制造业信息化的实验中,能够将工业设计、生产制造、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等不同专业的综合实验群协同起来,形成企业的各组成部门。其中工商管理的综合实验由财务会计、审计内控、税务管理等相互关联的单项实验构成。而在财务会计单项实验中又包含若干个流程,如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操作流程。仿真性则要求最大限度地对现实经济管理活动及其环境、条件进行模拟仿真,常常创设一个虚拟的场所,创设虚拟的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使学生在虚拟的岗位上达到与真实岗位上一样的实践锻炼效果。因此,经管类专业实验多采用推演式模拟或现场仿真的教学形式,使学生了解业务运作过程,锻炼在现实工作中处理问题和决策的能力。
(1) 虚拟与仿真的实验教学平台。所有实验场所均按专业所对应行业的实际工作场景的惯例和通行做法进行布局,形成规模化的、经济社会仿真的教学环境[7],增强学生的岗位和环境的认同感,如模拟工商局、模拟商业银行、模拟证券公司、模拟期货公司、模拟贸易公司、模拟海关、模拟贸易谈判室、会计实验室、ERP沙盘实验室、制造业公司、物流公司、办公自动化实验室等。通过实验,使学生在学习完各专业课程之后,有一个全面触摸经济部门包括工商、银行、审计、法律咨询、税务等的核心业务环节和功能的机会,并通过企业业务流程模拟竞争,使学生在企业真实的业务流与信息流中体会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
(2) 构建企业运营模拟平台。即以企业业务流程为核心,通过建立教学组织平台、公共信息平台、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沙盘等构建企业模拟运营平台,进一步可以搭建社会实习子平台。如学生在完成公司生产运营管理流程实验,能够了解生产、营销、财务、采购、库存等购销调存业务,进入外部社会实习的业务流程实验,可以了解工商税务的注册、变更、登记、纳税等业务;了解银行的结算、贷款、理财等业务;了解审计、会计服务及财务管理等业务;还可以了解证券公司的证券投资、风险投资、资产重组等业务;了解法律部门的经济纠纷和经济仲裁等业务。通过以业务流程为主线,以学科群为主体的实验教学过程,使学生从了解和体验单个岗位到全部业务流程的参与,提高学生整体就业能力、竞争能力和对工作的适应能力,实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3.1.3注重动手能力培养的传媒类实验室
传媒类实验强调技能的培养,设计型、综合型实验比重较大,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及理工科学校的资源基础,按照方案策划、文案写作、编导、拍摄、制作等影视作品制作环节,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实验教学平台[8]。这个实验教学平台除了满足新闻采写、编辑、电视摄像、编导、平面设计、动画制作、节目策划、媒体调查等传媒类专业实验教学外,还可以面向全校所有本科专业学生开设摄像摄影、视频制作、图像编辑等公共选修实验课程,此外还能够作为校内网络电台、新闻采编工作室等校内学生专业能力实践基地[9-10],为全校本科学生的课外科研和创新实践活动提供指导和设备支持。
3.1.4基于资源建设的语言类实验室
语言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和实践能力,其实验室的作用是为学生营造语言训练环境,提供丰富的视听资源。语言类实验室重点在资源建设和自主学习平台的搭建[11]。要求能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设备为远程教学、资源共享、自主学习提供支撑。实验室应该具备语言教学的音频、视频、文本资源库、课程考试试题库;自主学习系统具有强大的点播功能、自主训练功能、自主测试功能[12]。通过自主学习终端,使学生可以任意点播自主学习服务器、校园网、互联网上丰富的音频、视频和文本资源,满足开放式自主学习的需要,实现个性化学习、交互式学习、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的学习。
3.2 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专业实验室
传统的文科实验室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验证和演示,随着现代科学不断的分化、综合,新的文科实验室要求能够结合文科各学科和综合学科的教学内容与特点,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等先进设备和教学手段,对信息进行系统分析,构造虚拟环境,进行仿真、模拟,解决现代人文科学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社会问题[13]。文科实验室的建设需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集成性、交互性和控制性的特点,既满足各门课程的实验要求,又能够开设相关技术的系统综合实验,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及各种资源共享。因此,根据理工科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整合、融合相关学科门类与专业的实验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计算机、通讯网络,建立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大文科类实验教学平台,形成与现代社会实际需要和发展紧密联系、紧密结合的实验环境[14]。
理工科学校设置的文科专业大多是经济管理类、艺术传媒类、文学法学类等应用型文科,不同学科在构造虚拟、仿真环境时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基本类似,主要差异是在各自的软件环境,可以按照计算机+通用软件+行业专用软件+资源库+专用外设或接口等构成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的主要结构,建立统一管理、高度共享的实验教学平台[15]。在软件环境建设上,除了购置相关专业软件外,注重各类案例库、资料库、语音库等专业资源建设。此外,针对文科不同学科专业实验个性化的特殊需求,如法学专业的模拟审判,需要采用观察体验式实验教学方式,对实验对象、实验场景、实验流程等进行直观的观察和体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标;新闻学专业的新闻采访报道、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旅游管理专业的导游模拟、客房服务、餐饮摆台;会计专业的手工做账等需要采用情境仿真式模拟实验教学,让学生掌握具体的实验操作环节,亲自动手演练等等,这些带有专业特性的实验要求可以通过设置专业实验室的模式来满足。
3.3 文科实验教学平台模式
按照培养具有现代文科理论、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多层次应用文科人才的要求,理工科高校可以借助自身学科优势,构建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跨专业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组成的较为完整的、分层次的文科实验教学平台[16]。
(1) 基础实验教学平台。主要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数据库管理、文献资料搜索、图象处理、数据统计分析、外语“听、说、读、写、译”等文科学生具备的基本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
(2) 专业实验教学平台。主要培养学生业务操作能力和信息系统使用能力。实验课程包括经管类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市场调研与预测、企业战略管理、电子商务、旅游景区管理、模拟导游、国际货运代理流程、国际贸易模拟、企业税务模拟实训等;法学类的庭审实践、律师事务、诉讼与仲裁等;传媒类的编摄录操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电脑报纸编排;外语类的同声传译实践、影视配音训练、口译技巧训练等。
(3) 综合创新实验平台。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研究和创业能力。可以分为两个层次,①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达到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层理解和掌握,如广告设计、活动方案策划、社会问题的调查分析等。②培养学生跨学科、跨专业综合运用多门课程、多种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归纳总结,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如策划、编导、拍摄、制作影视作品;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旅游信息管理等相关专业管理软件进行系统分析,从专业角度提出功能需求;在创新实验项目中由理工科类学生提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技术,由经管类学生做市场与经济的可行性分析和试运行报告,由人文社科类学生对其进行文化定位和包装等。
4 结 语
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是人才培养、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理工科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应该借助其自身的资源优势,从综合性、开放性、共享性等基本特征出发,遵循现代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原则,寻找适合自己学科发展的模式进行建设,为学生提供多学科交互融合和多层次开放的实验教学平台,以培养满足社会需要、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1] 赵 红,李著成.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探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169-171.
ZHAO Hong,LI Zhu-cheng. 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iberal Arts Laboratory in University[J].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11(3):169-171.
[2] 石 瑛.理工科一般院校文科实验室建设现状及对策[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6):288-291.
SHI Y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rts Laboratories in Academ ic Institut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J].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09(6):288-291
[3] 刘二虎,戴玉蓉,熊宏齐. 高校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发展现状分析[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326-329.
LIU Er-hua,DAI Yu-ronga,XIONG Hong-qib. Analysis on the State-of-Arts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Laboratory in University[J].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11(3):326-329.
[4] 孙纯学,白德成,高若宇. 高校文科跨专业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3):174-177.
SUN Chun-xue,BAID e-cheng,GAO Ruo-yu. Interdiscip linary Expermi ental Teaching Center of College LiberalArts[J].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09(3):174-177.
[5] 倪丽娟,陈 辉.从文科与理工科实验教学差异的视角谈文科实验教学[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148-150.
NI Li-juan,CHEN Hu. Talking ahont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liberal arts form perspective of differences between liberal arts and scientce and engineering[J].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13(1):148-150.
[6] 金 涛,陈 媛.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特征与发展趋势初探[J]. 中国高等教育,2012(3、4):71-72.
JIN Tao, CHEN Yuan.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Practice Teaching for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ajors[J].China Higher Education,2012(3、4):71-72.
[7] 申天恩. 应用型高校经管类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6):398-401.
SHEN Tian-en.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Experiment Teaching Systems for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ajor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13(6):398-401.
[8] 张红生,李志兴. 开设实战型实验课程,提升新闻传媒类大学生实践能力[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8):305-307.
ZHANG Hong-sheng,Li Zhi-xing.Setting up real-type experimental courses to improve students’practical abilities in journalism and media specialty[J].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11(8):305-307.
[9] 袁九生,孙力平.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4):145-147.
YUAN Jiu-sheng,SUN Li-ping.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to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for comprehensive liberal arts[J].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12(4):145-147.
[10] 苏冰蔚. 论文科实验教学特征与实验准备——以新闻传播类专业实验教学准备为例[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3):95-98.
SU Bing-wei. A Case Study o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Preparation of Liberal Arts[J].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2013(3):95-98.
[11] 范姣莲,张璐妮. 注重实践教学推进语言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1):80-83.
FAN Jiao-lian,ZHANG Lu-ni. Constructing the Experimental Center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 Emphasis on Practice Teaching[J].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11(11):80-83.
[12] 赵 晶.外语类高校文科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管理模式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6):114-116.
ZHAO J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Liberal Arts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s in Foreign Languages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J].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13(6):114-116.
[13] 孔 鹏.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开放实验教学的探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9):92-94.
KONG Peng. Open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Liberal Arts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J].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12(9):92-94.
[14] 程世红. 高校文科教学实验中心建设的思路及实践[J]. 实验室科学,2012(4):120-123.
CHENG Shi-hong. Construction of ideas and practices of the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teaching and experiment center[J]. Laboratory Science,2012(4):120-123.
[15] 牛爱芳,钟 丽,朱科荣,等. 以文科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加强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126-130.
NIU Ai-fanga,ZHONG Iia,ZHU Ke-rongb,etal. Taking the Cultivation of Arts Composit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as the Core,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for Comprehensive Applied Liberal Arts[J].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13(3):126-130.
[16] 曾 凯,唐 炜.浅谈理工科院校中文科实验教学体系的优化[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71-74.
ZENG Kai,TANG Wei. On Optimizing the Experiment Educational System of Liberal Arts in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Universities[J].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6):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