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乞大》及《老乞大集览》词语杂记①

2014-04-08方一新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大词典

方一新

(浙江大学 汉语史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310028)

关于《老乞大》及其系列版本的词汇、语法,先后有李泰洙(2000/2003)、王霞(2002)、夏凤梅(2004)、李顺美(2011)等做过较为系统的比较研究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近读《原本老乞大》、《老乞大谚解》,②《原本老乞大》之后,有崔世珍的《翻译老乞大》,但因为“《谚解》本的汉语部分跟《翻译老乞大》基本一样,只有少量用字上的差异”(汪维辉2005:54),故笔者只取较易找到的《老乞大谚解》作为参校版本之一。参考《老乞大新释》《重刊老乞大》二版本,③以下,《原本老乞大》、《老乞大谚解》、《老乞大新释》和《重刊老乞大》分别简称为《原本》、《谚解》、《新释》和《重刊》。兼及《老乞大集览》,就其中涉及的部分词语作了考释。內容大抵有三:一是对《原本》《谚解》部分词语的考释;二是对已释词语的理据进行考察、推究;三是对《老乞大集览》的部分释语进行考释。不当之处,请方家是正。

【拔1】

《原本》09左01:“浅浅的井儿,则著绳子拔水。”(40页)

“则著绳子拔水”,《翻译老乞大》作“只著绳子挍水”(据王霞2002),《谚解》作“只著绳子拔水”,《新释》《重刊》作“只用绳桶打水”。

《翻译》“挍”应系“拔”字之讹。

表示从井下汲水上来的动作用“拔”,本书还有用例。

《原本》10右10:“我恰才刚这槽儿里头,拔上两帖落水也。”(41页)

“拔上两帖落水也”,《谚解》“帖落”作“洒子”,余均同。《新释》《重刊》则作“我才刚打两洒子水”。

其实,本段前后多处说“打水”,如:10右08:“那般者,你敢惯打水。”(41页)10左07:“俺那里男子汉不打水,则是妇人打水。”(41页)此处为何用“拔水”?除了《谚解》外,《新释》《重刊》均改作“打水”。

考“拔”的本义是拽,抽拔,《说文·手部》:“拔,擢也。”由此引申,提取、汲取也叫“拔”。用吊桶从井里打过水的人都知道,盛满水后把吊桶往上提的动作,就相当于在提取、抽拉,正是“拔”的引申义。故用“拔”、用“打”的用词不同,正说明它們的着重点不同。

现代方言中,很多地方都把“打水”称为“拔水”,如胶辽官话、中原官话、晋语、吴语(浙江丽水)、闽语(福建建阳、建瓯、顺昌)。打水用的绳子,福建顺昌叫“拔井索”,广东潮阳叫“拔桶索”;打水用的吊桶,福建福鼎澳腰叫“拔斗”,福建厦门、广东潮阳叫“拔桶”,福建顺昌叫“拔井水桶”;福建厦门更把往上提水时,用手拉绳一次叫一拔,“拔”已虛化为量词。①参看许宝华等《汉语方言大词典》3202—3203页“拔”之第13义、3203—3206页相关诸条。

【拔2】

《原本》07右10:“伴当,你将料捞出来,冷水里拔著,等马大控一会,慢慢的喂者。”(38页)

“冷水里拔著”一句:《谚解》《新释》《重刊》3本“著”作“着”,余并同。

按:拔,本义是拉拽,抽拔,引申之,则有拉出、吸出义。《农谚选》:“种豆肥田底,棉花拔田力。”②此例引自《大词典》。中医治疗手段有“拔火罐”,③指将燃烧着的纸片等物投入罐状器具內,立即将罐覆於施治部位,火很快熄灭,罐內空气排出,形成负压,因而紧吸皮肤,造成局部充血,从而达到拔除风湿、邪气的治疗目的。“拔”也是吸出义。

“冷水里拔著”,犹言将草料放在冷水里中使其变凉。现代汉语方言中,官话区许多方言都把“将食物放在冷水里使其变凉(有时还有除去杂质、异味的作用)”称为“拔”,如东北话说“西红柿用凉水拔一拔才好吃”,北京话说“把西瓜拔一拔再吃”,另外冀魯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等均有此语;④参看许宝华等《汉语方言大词典》3202—3203页“拔”条第9个义项。又,汪维辉教授提醒说:“吴语也说。”均可供参证。

【控】

《原本》07右10:“伴当,你将料捞出来,冷水里拔著,等马大控一会,慢慢的喂者。”(38页)

“等马大控一会”一句,《谚解》同。《新释》作“等迟一会”,《重刊》作“等一会”。

《大词典》“控”的第9义为:“将容器出口朝下,让里边的液体慢慢流出。亦指将人头部放低,吐出食物、水等。”⑤《大词典》“控”字此义后举述云:“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童年》:‘老陶把我放倒在地上,一手顶着我的肚子,一手把我的头往下按,控出了许多黄水。’如:把瓶底的油控一控,还可以炒一次菜。”

按:《原本》《谚解》中的“控”与上述含义有联系但又有差异,是特指让牲口的肠胃清空,以便进食、喝水。

类似的用例又如:《原本》:“主人家且休去,俺又忘了一件勾当。俺这马每不曾喝水里。等一会控到时饮去。井在那里有?”(40页)

“等一会控到时饮去”,是说过一会马肠胃里没水了的话(时,表示假設),拉它去喝水。此句《谚解》同。《新释》《重刊》均作“等一会要拉他喝去”。不用“控到”。

从以上4版本的情況看,《原本》表示让牲口肠胃排空的“控”,《谚解》还沿用,但《新释》《重刊》则已经不用,改用别的表示法了。

今东北方言仍以“控”(也作“空”)表示让肠胃排空,如说“刚吃过,控控再吃”,当即古语之遗留。

《元语言词典》“控”条释为“悬;垂”,“又作‘空’”,未收此义。该条书证有三,其中第3例为元刻《贬夜郎》三[醉春风]:“一壁恰空得锦袍干,又酒淹得衫袖湿。”(157页)

“控”有“悬;垂”义不错,但特指即有“悬掛着滴水”义,《贬夜郎》例似可作此理解。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七:“冷蜜浸五七日,漉起控干,再换熟蜜。”亦为当时用例。

今官话区中,“控”有沥、滤等义,①真大成说:“控”的这种滴(水)、沥(水)义似乎很早就出现,《证类本草》卷八引《集验方》:“栝楼子淘洗控干,炒令香熟。”若此“集验方”即为北周姚僧垣所著者(见《隋志》),则“控”之此义已见于南北朝。惟此义之语源不知为何。如济南话可指“把洗好的菜等置于一处使水慢慢流下或挥发:雪里蕻洗好后控控水再醃”。西安话可指“把含水的东西架起来,让所含的水流出:把洗下的韭菜控干”。②参看李荣《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3567页。又,许宝华《汉语方言大词典》5386页也列举此义。可与元曲相参证。

【左近】

《原本》08左04:“官司检了尸,正贼捉不住,乾把地主并侧近平人涉疑打侤。”(39页)

“侧近平人”,《谚解》作“左近平人”,《新释》《重刊》并作“左近人”。

无论“侧近”还是“左近”,都指身边、附近;《说文》:“侧,旁也。”“侧近”盖近义连文,殆无疑义。关键是“左近”的构词理据如何,尚待斟酌。

《老乞大集览》:“左近平人:左近,《音义》云:‘邻近的。’今按:左近盖谓左右邻近之人,省文为左近也。平人,谓无过责之人,一说谓证左在近平人也。《汉书》:左验,注,颜师古曰:‘左,证左也,言当时在其左右见其事也。’”(318页)

然则《集览》的两说,究竟何者更近事实,或者还有第三种解释?

先看“左近盖谓左右邻近之人,省文为左近也”之说。检诸载籍,多见“左右近臣”,③类似的说法还有“左右近习/侍”。如:

《孔丛子》卷上《论书》:“孟懿子问:《书》曰‘钦四邻’,何谓也?孔子曰:‘王者前有疑,后有丞,左有輔,右有弼,谓之四近,言前后左右近臣当畏敬之,④此例属读关系应为“前后/左右/近臣”,“前后”与“左右”共同修饰“近臣”,但因“左右”“近臣”相邻,故容易将“左右近臣”连读理解。不可以非其人也。’”《孟子·梁惠王上》:“臣闻之胡龁曰……”汉赵岐注:“胡龁,王左右近臣也。”《史记》卷五八《梁孝王世家》禇少孙补:“及左右近臣、少见之人,如从管中窥天也。”

后世亦有“左右近人”的说法,如:元潘昻霄《金石例》卷一○“臣下奏事”条:“或左右近人奏,亦直书某人奏某事。”

但这些“左右近臣(人)”与“左近”是否存在联系,⑤真大成认为:“下举‘左近’早期用例,‘左近’均指空间处所,与‘臣(人)’无涉,说‘左近’之成词是从‘左右近臣(人)’省略而来,恐可疑。颇疑中古时方位词‘左’意义已经泛化,可指附近、邻近(参看《大字典》‘左’条义项6),后来‘左近’同义复合。”照录其说,以俟达者。以下所举《艺文类聚》《诸病源候论》等例并蒙大成博士惠示,顺致谢忱。尚待考证。《集览》谓“左右邻近之人”,臆测的成分较大。

“左近”一词较早见于南北朝和隋唐文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夷水》:“县东十许里,至平乐村,又有石穴,出清泉,中有潜龙。每至大旱,平乐左近村居,辇草秽著穴中,龙怒,须臾水出,荡其草秽,傍侧之田,皆得浇灌。”《艺文类聚》卷八七引南朝梁沈约《修竹弹甘蕉文》是一篇游戏文字,以修竹名义用拟人化的手法“弹劾”甘蔗,文云:“今月某日,有台西阶泽兰萱草,到园同诉,自称:‘虽惭杞梓,颇异蒿蓬,阳景所临,由来无隔;今月某日,巫岫敛云,臻楼开照,乾光弘普,罔幽不瞩,而甘蕉攒茎布影,独见鄣蔽,虽处台隅,遂同幽谷。’臣谓偏辞难信,敢察以情,登摄甘蕉左近杜若、江离,依源辨覆,两草各处,异列同款,既有证据,羌非风闻。”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三三《癰疽病诸候下·内癰候》:“肠内有结痛,或在胁下,或在脐左近,结成块而壮热,必作癰脓。”唐道世《法苑珠林》卷五引《起世经》:“四面左近并有众多诸小阿修罗,不可述尽。”(53/309a)⑥此事又见于道宣《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下(53/597/a),有异文作“在”,或误。隋阇那崛多等译《起世经》卷六《阿修罗品之余》:“其座左边为十六小阿修罗王,亦各别置诸妙高座……右边亦为十六小阿修罗王,置诸高座……”显然,《珠林》“四面左近……不可述尽”云云是道世据经意而改作之文,由此可见“左近”在唐时已为常用之词,故道世有此改动。又卷三九:“女恐时过,驰走取食。及来寻之,不见其迹。由是常令家人左近追之,永不可值。”(53/597a)又卷八五引《侯白集》:“于时二僧见弟子形恶,自然悑死,亦非弟子故杀二僧。左近道俗见前二僧被杀,谓经师亦死。”(53/909b)唐释道宣撰《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上:“王重之为起砖塔一十三級,左近村墟,常闻钟声。”(52/409c)考察“左近人”的表述,则较早见于唐初史乘。《梁书》卷五四《诸夷·扶南国》:“其上有树生火中洲,左近人剥取其皮,纺绩作布,极得数尺。”

至于后说,系来源于“左验”者。按:“左”“佐”古今字。“左”自古就有佐证、验证义,《史记·酷吏列传》:“使吏捕案汤左田信等。”裴骃集解引《汉书音义》曰:“左,证左也。”《汉书·杨恽传》:“事下廷尉。廷尉定国考问,左验明白。”颜师古注:“左,证左也。言当时在其左右见此事者也。”后世遂以“左验”指证人、证据。《新唐书·侯君集传》:“帝曰:‘卿与君集皆功臣,今独相语而无左验,奈何?’”可见,表示验证、佐证的“左”“左验”与“左近”没有关系,《集览》后说未免穿凿。

【排门粉壁】

《原本》13左08:“俺不是不教恁宿,官司排门粉壁,不得安下面生歹人。”(44页)

“排门粉壁”4字,《谚解》同,《新释》《重刊》并作“排门稽查”。

《老乞大集览》:“排门粉壁:有所拘制(?)人犯,①此处据汪维辉(2005),编者对“制”有疑问,所以打了问号。夏凤梅(2004)则录作“拘刷”,谓“刷”有“拘捕”义,“拘刷”即“拘捕”,同义连用。令城內编户于外门壁上涂粉写云‘本户元无隐藏人犯’。”(319页)

此词元代作品中尤为常见,如:

元拜柱《通制条格》卷十八:“及经过村坊店户之家,排门粉壁,无得寄顿。”又卷二○:“仍令有司严加禁治,略节真书罪赏,排门粉壁,使民知惧。”施惠《月亭记》卷一:“【合前】【丑】排门粉壁,明书明书……【合前】粉壁排门已具,用心捕捉迯徒。”《元典章·圣政》卷二《典章三》:“其使排门粉壁、晓谕告捕者:有赏不告者,有刑。”元佚名《新集至治条例·诸盗》:“仰所在官司多出文榜,排门粉壁,明白晓谕。”

《大词典》“排门粉壁”条释云:“用白粉书写或绘画于各家门墙。”举元李致远《还牢末》等例。夏凤梅(2004)“排门粉壁”条释云:“地方治安防治的一种方法:官府令各户在大门外的墙壁上涂粉书写有无可疑人员等情况。……此外也可指官府在每家墙壁上书写或张贴告示。”据此则“粉壁”似为“用白粉书写于壁”或“在墙壁上涂粉书写”义。然则“排门”何义,则尚未有说。

按:《说文》:“排,挤也。”引申有排列、编次义,又有依次、挨着义。“排门”的“排”义为逐一,每家,“排门”言挨家逐户。唐元稹《三千五百三十五乘准粮料使及东都河阴两院牒般载军粮》:“今假令府司排户差遣,十分发得一二。”宋司马光《乞约束州县不得抑配青苗钱白劄子》:“名为情愿,其实抑配,或举县勾集,或排门抄劄。”“排户”、“排门”均言挨家挨户,每家。宋张舜民《画墁集》卷六《投进使辽录長城赋劄子》:“往来经涉彼土,尝取其耳目所得,排日纪录。”“排日”言每天,逐日。又有“排年”,《五代会要》卷二二“进士”条:“長兴二年二月勅其进士,并令排年齐入就试。”“排年”即逐年。唐五代又有“排门夫”(见《旧(新)唐书·隐逸传·白履忠》)、“排门军”(见宋龙衮《江南野史》卷三、宋马令《南唐书》卷五等),指逐户征发的夫役、士兵。

准此,“排门”谓逐家、挨家挨户,②王梵志《地下须夫急》诗:“科出排门夫,不许私遮曲。”项楚校注:“排门夫,挨家逐户征发之民夫。……按‘排门’即逐家之义。”(241—242页)刘瑞明《“排门”与“排门夫”解》(汕头大学学报86年第3期)释作“挨家挨户闯门捉兵”,其义差近。“粉壁”谓涂粉书写,“官司排门粉壁”谓官府逐家在墙壁上涂写(告示),“排门”与“粉壁”均属动宾结构。③元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套曲:“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排门告示”与“排门粉壁”相仿,可比照合观。则《大词典》所谓“用白粉书写或绘画于各家门墙”,似没有准确地表达出“排门”的结构及含义,未为达诂。

猜你喜欢

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汉语大词典·火部》书证断句献疑
陆谷孙请人“找茬”
陆谷孙请人“找茬”
“英语大师”陆谷孙
学习词典文本中的生态观及其教育功能——以《新时代英汉大词典》文本考察为例
《新论》词语释义:兼论《汉语大词典》之义项疏漏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认知视域下《突厥语大词典》中的隐喻性谚语(tεmsil)研究
朝中双语词典和韩中双语词典比较研究——以《朝中大词典》和《韩中词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