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航海类专业学生思想引领的有效途径
2014-04-08张文君张建伟
张文君,张建伟
(大连海事大学 航海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加强航海类专业学生思想引领的有效途径
张文君,张建伟
(大连海事大学 航海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从研究航海类学生思想引领的必要性及目前航海类学生思想状况和思想引领特点入手,探讨加强和改进航海类专业学生思想引领的有效途径:通过人群影响,发挥榜样示范的激励作用;通过文化熏陶,发挥先进文化的教育作用;通过强化专业技能,巩固专业思想的稳定作用。
航海类专业;学生工作;思想引领;有效途径
一、引言
思想政治素质是高素质航运人才最根本的要求。当前,航海类专业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特别是在新形势下,航海类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及从业目的等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冲击,思想上出现了新的不确定因素。远洋运输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行业。目前在校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对航海职业缺少认识及对船上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的担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后不愿从事船员职业,导致航海专业人才大量流失。另一方面,有的新生受周围态度消极同学的影响,感到前途渺茫,一入学就提出转专业或自动退学,这种情况近几年比较突出。这些学生由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学习缺乏动力,生活散漫,不服从管理。因此,对于航海类专业学生来说,进行思想引领比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育更加迫切。
二、航海类专业学生思想状况及思想引领特点
1.航海类专业学生的思想状况特点
大学新生往往将大学校园生活理想化,而入学后考试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处理、就业的选择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这个身心尚未成熟的群体。航海类专业严格的半军事管理模式、职业所必需的服从意识和军政素质及高标准的专业技能要求等,对航海院校新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校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缺乏服从意识,抗挫折能力不强,对半军事管理很不适应,心理落差大,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另外,近年来,航海类院校内地农村生源增加,一是因为航海类专业的学费较低,就业比较容易,且预期有一份较高的工资;二是航海类专业的入学门槛相对较低。也正因为上述原因使航海类专业学生产生了或多或少的自卑感,直接影响在人际交往中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其次,随着入学后对航海类专业的深入了解,很多学生失去了入学时的新鲜感和探索欲。有的学生不重视数学、物理、工程等辅助学科的学习,有的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沉迷于网络游戏,或把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到社团活动和人际交往当中。此外,多年来航海类专业毕业生较高的就业率使得他们自我感觉就业压力不大,从而缺少危机意识,学习动力不足,整体学习氛围不浓。
2.航海类专业学生的思想引领特点
目前,大多数高校通过指导员引导、新生入学讲座和开展集体活动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初步教育,但实际效果并不十分明显。航海类专业作为实行半军事管理的特殊专业,应通过实操训练、内务强化、纪律约束等点点滴滴的渗透,使学生感受到半军事管理的氛围,激发他们内心的阳刚之气,慢慢使他们理解、接受、喜欢、热爱半军事管理,体会这种管理模式所带来的益处。实行半军事管理与学习生活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增强集体的凝聚力,锻炼个人雷厉风行、不畏困难的意志品质。另一方面,对于航海类专业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情商教育应多于智商教育。船员作为一项特殊职业,远离陆地,远离亲人,与来自五湖四海的不同的生活、文化甚至宗教背景和不同性格和价值观的人工作生活在一条船上,因此,无论是与同事有效的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是回到陆地之后尽快融入社会,完善的情商教育都必不可少。针对航海类专业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合本专业的思想引领途径,是建立健全航海类专业学生思想体系,完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有效手段。
三、加强航海类专业学生思想引领的途径
1.通过人群影响,发挥榜样示范的激励作用
(1)船长引航计划[1]。航海类专业更加侧重于认知教育、经验教育,因此可针对船上特殊工作环境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及学生的成长特点在船员管理部门、人才培养单位和用人单位三方之间整合资源,聘请现任船长或具备船长资历的航运企业、海事部门专家担任“班级船长导师”。通过主题讲座、交流会、实践活动等方式与学生互动交流,通过船长的职业精神激发学生的敬业精神,通过船长的丰富阅历拓展学生视野,通过船长的刚毅果敢风格增强学生对半军事管理的认同感。计划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船上工作的方方面面,激发专业兴趣,坚定职业信念。
(2)学长忠告。学长们无论是人生的阅历、对本专业的了解以及人生规划方面都要优于新生,而且同样身为学生,沟通交流的效果要强于老师的灌输,他们能以亲身经历提出有实质性意义的意见,使学弟少走弯路,并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持,减轻新生的孤独与无助感,拓宽了彼此的交际圈,有益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学长与学弟的平等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增强了学院和班级的凝聚力、竞争力,有利于航海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3)队列、内务大比武。实行半军事管理旨在培养学生的服从意识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便于未来更好地适应海上生活。定期举行学院或班级之间的队列、内务大比武,有利于航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一方面,通过“比武”的形式加强学生的军政素质,找到差距,向榜样看齐,带动整体军政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开展具有航海专业特色的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从被动接受转变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启发式教育代替强制教育,增强航海类专业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专业自信心,感受航海文化的精髓。
2.通过文化熏陶,发挥先进文化的教育作用
(1)仪式教育。在现有的高校德育框架之中,仪式教育已被广泛应用,成为促进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手段。新生入学典礼仪式使学生对学校产生认同,形成自我身份认定和归属感;升旗仪式,能激发爱国、报国情感;颁奖仪式,既激励获奖学生,同时通过榜样的力量鼓励其他学生,营造良好学风;各类活动誓师大会及出征仪式,可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增强集体荣誉感,向社会表达坚定信念,是群体意念的集中体现。航海类学生相对缺乏的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上的认同,仪式教育可以作为一个平台和载体,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引领。
(2)航海精神产品创作。航海类院校若想增强集体的凝聚力、竞争力,首先要有自己的精神符号和文化内涵。因此应重视航海精神产品的搜集、整合和创作。如在世界海洋日和中国航海日等航海主题日期间举办航海类原创歌曲征集及以航海为主题的舞蹈、团体操等航海精神产品创作,在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激发学生心中的蓝色海洋梦,增强对于海洋及航海职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由于航海职业的涉外性,船员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处理一些涉外事务中起着重要作用。深切的爱国之心不仅可以更好地完成远洋运输任务,同时也是维护国家尊严和国家形象的客观需要。面对大学生中出现的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等问题,航海院校应改进和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爱国情怀,展现我国航海男儿的精神风貌。
(4)挫折教育。航海是充满挑战的行业,学生对其风险性等方面的负面认识很大程度上导致其职业态度和就业选择的改变,所以,挫折教育对航海类专业学生尤其重要。应教育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挫折、面对挫折,提高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与危机意识,锻炼心理承受能力和面对挫折的自我调节能力,为培养高素质航运人才做好铺垫。[2]
3.通过夯实专业技能,树立并巩固专业思想
(1)体能素质拓展。航海类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需要强大的体能作为支撑。航海类院校应组织学生于早训或晚训期间进行专门的体能训练,定期进行体能测试,验收训练成果,为未来工作提供身体保障。
(2)专业技能等级大赛。高等航海院校是高级航海人才的培养基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是提高学生专业自信和职业认同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定期举办专业技能等级大赛,使学生在竞争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激励学生对于本专业知识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1] 王玉洋,印绍周.创新培养模式打造航海英才——辽宁海事局联合大连海事大学开展“船长引航计划”[J].中国海事,2014(1):69-70.
[2] 肖唤元.浅析航海类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知识经济,2012(22):155.
2014-05-12
张文君(1986-),男,助教,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半军事管理研究。
G641
A 文章编号:1006-8724(2014)04-0090-02
9 文献标识码:A
A1006-8724(2014)04-009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