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探析
2014-04-07王艳
王艳
【摘 要】国学经典博大精深,是中国古代圣贤思想的沉淀、是智慧的结晶。在小学阶段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还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一定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引起重视。
【关键词】小学语文 国学经典 诵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1.166 现代教学要求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否得到有效提升关键在教育。小学语文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要学习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国学经典博大精深,是中国古代圣贤思想的沉淀,是智慧的结晶。在小学阶段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还能够使学生了解到更多中国悠久的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因此,一定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引起重视。本文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进行探析。
一、在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满足,但是与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感觉到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对金钱的欲求无限膨胀,精神却变得也越来越空虚,道德底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怎样才能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使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得到满足呢?这就要求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积淀,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先贤智者智慧的结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能够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对国学经典有一定的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使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顺利的开展。
1.遵循激励性原则。国学经典虽然都是先贤的至理名言,寓含着深刻的道理,但是,毕竟其离我们生活的年代久远,因此,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在诵读《三字经》的时候,可能能够顺利的进行诵读,但是却不明某些句子的含义。有些要求学生能够背诵的篇章,学生可能只能熟读,有的学生甚至不能熟读而只能跟读。在出现上述情况时,老师不能一味的去惩罚学生要求学生必须去死记硬背,而应该鼓励学生,不能背诵就努力的做到熟读,不能熟读就努力的做到跟读,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熏陶,使学生的灵魂受到洗礼。
2.遵循模糊性原则。受社会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而国学经典又博大精深,这就对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学生在国学经典诵读的过程中,老师应该遵循模糊性原則,只要学生能够大致了解句子的含义即可,不能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的去解释,否则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学习压力。
3.循序渐进的原则。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经过千百年的积累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想要了解并掌握这些文化遗产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小学阶段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老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例如:小学生在进行国学经典阅读之始可能了解的知识点非常少,可能最基本的句子都难以进行有效诵读,老师要有耐心,积极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的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三、采取有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老师一定要讲究方法,有效的方法往往能够使教学变得更加有效。本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老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有效的方法。
1.有效培养学生的国学诵读兴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明白,想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只有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吸引到教学中来,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在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过程中,老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国学经典中包含了很多典故,老师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将一些典故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国学经典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昔孟母择邻处”这句话就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个具有很强吸引力的故事,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国学经典诵读的兴趣。
2.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老师一定要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其中小学生最大的一个实际就是其年龄特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老师的教学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小学生的记忆力十分强,这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优势,但是,容易遗忘也是小学生的一个特点,因此,在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过程中,可能小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很多经典的句子,甚至花费很少的时间就对很多经典的篇章进行记忆,但是,第二天学生可能已经将今天记忆的句子遗忘,因此,老师要经常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诵读,这样学生的记忆才能被逐渐强化。
3.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国学经典的诵读与现代文的诵读有着明显的区别。虽然国学经典讲究押韵,在读的过程中朗朗上口,但是小学生因为缺乏一定的国学经典朗读经验,可能因为不能对句子进行有效的停顿等问题而导致难以进行顺利的朗读,给学生的朗读带来障碍。因此,老师要发挥示范性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该如何进行有效停顿,并掌握哪些句子应该用哪种语气去阅读,这样,学生读着文章朗朗上口,学生进行国学经典朗读的积极性会更加高涨。
本文对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进行了探析,指出了在小学阶段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在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应该遵循的原则及有效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学习,使学生的思想情操受到熏陶,增强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为国家、社会培养更多具有高尚思想道德情操的合格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