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动发展的高职ESP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2014-04-07陈莉萍
周 琳,陈莉萍
(1.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江苏江阴 214405;2.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
基于互动发展的高职ESP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周 琳1,陈莉萍2
(1.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江苏江阴 214405;2.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
以ESP教学理论和教师互动发展理论为指导,对高职院校ESP教学团队的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高职院校的ESP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分析了高职院校ESP教学团队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ESP教学团队建设原则,并构建了在ESP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实施的ESP教师之间的互动发展、ESP教师与专业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与互动发展以及ESP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发展等具有高职院校教学特色的互动发展模式。
ESP教师;教师专业发展;ESP教学团队;互动发展模式
0引言
高职院校的ESP教学改革给英语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Robinson(1991)认为,ESP教师的关键素质是灵活性,即灵活地从普通语言教师转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师。ESP教师首先作为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个性修养,其次应该具备外语教师的语言教学素质,再次还应具备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知识素质。三者的完美结合才是一位出色的ESP教师,才能出色完成ESP的教学任务。
目前,多数高职英语教师毕业于英语教育专业,他们虽然能胜任高职普通英语教学阶段的工作,但是对某一领域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却感觉难以胜任,对ESP教材中出现的与某专业相关的大量特定的语言结构、词汇和专业术语等不甚了解,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出现只讲解文章中的语言点而忽略对专业知识的讲解等问题,使ESP教学成了简单的语法讲解和翻译课。显然,高职院校的ESP师资水平已成为制约ESP教学发展的瓶颈。因此,建设高素质的ESP教学团队成为每个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
1互动发展理论
“互动发展理论”是文秋芳教授在教育专家顾泠沅的“行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产生的,该理论不仅汲取了“行动教育”理论的合理成分,还在其先导研究及理论构建的过程中不断挖掘高校外语教师的发展特点,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不断碰撞与磨合后提出的外语教师发展的新理论。
“行动教育”理论主张“保持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同时注重纵向的理念引领”(王洁、顾泠沅2007:16),并提出以课例为载体,以研究者与教师合作为平台,通过不断反思与行为跟进,优化课例,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模式。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任务的多样性、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以及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等实际情况,文秋芳教授(2011)认为课例不适合作为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的载体或中介,而且顾氏理论中研究者与教师间的关系建立主要靠行政手段维系,这也不利于建立一个开放互助的研究共同体,因此,她借鉴了行动教育的基本理念,并在做了大量细致、科学的先导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研究者—教师合作为平台,以课堂关键问题为抽象中介,以课堂录像、教师反思口记等为具体中介,坚持合作、互动、引领、发展的原则,通过教学团队的认知互动和情感互动,提升团队成员的反思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合作能力,互敬互信互助,最终实现团队成员共同成长的“互动发展理论”,构建了情感与认知互动的大学英语教师互动发展新模式。
随后,文秋芳教授又在实践的层面上进一步做了实证研究,检验互动发展模式下外语教学研究者的专业成长(文秋芳,2012),探索了互动发展新模式下教学研究者在沟通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能力两个方面的进步,验证了基于平等互助沟通理念下一线教师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以及教育理论联系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从多个角度检验了互动发展模式的可行性。
2高职院校ESP教学团队存在的问题
2.1教师结构不合理,教学能力弱,缺少双师型教师
目前,高职院校ESP教师在年龄、性别、职称、专业、学历等结构方面都存在诸多不合理问题,而且由于大多数ESP教师是EGP教师转向的,他们缺乏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在ESP教学中遇到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难以解释清楚,教学能力较弱,许多老师只能是边学边教,根本无系统性和科学性可言。这样一来,课堂上所提供的信息量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则成为ESP教学发展的重大阻碍。根据ESP课程的特点,讲授这门课的老师应具备“双师”素质:有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引导和讲解能力和通晓相关行业的工作性质、环境、内容、流程和关键环节的专业知识。有些院校由于师资、课时等现实问题,临时启用专业教师来教ESP课程,这些专业教师往往存在英语功底薄弱,读音不够准确流畅、语法分析及句子结构分析能力不强、无法用英语地道准确地表达专业等诸多问题。因此,单纯的语言类教师或专业课教师已经不能满足高职教育ESP教学改革的需要,ESP教学的发展需要培养大量的“双师型”教师。
2.2教师科研能力薄弱,ESP教学改革举步维艰
在系部领导下的以专业教研室为基础的ESP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存在诸多弊端。ESP课程是公共英语的后续课程,ESP教师也多是公共英语教研室的教师,行政编制组织的公共英语教学团队松散而缺乏清晰的目标定位,缺少专家型教师和专业带头人,教师科研能力薄弱,有时团队是在为申报完成某项科研项目任务的基础上临时组建的,其功利性大,缺乏合作的长久性。
另外,ESP课程按其性质仍属于公共课,ESP教师难以参加或完成类似专业建设、专业调研等一系列与专业相关的科研考评指标任务,在考评中处于弱势,积极性被挫伤;而教师之间的互评容易流于形式,存在凭印象给同行打个分完成任务的现象;同样也不能保证学生能够客观、公正、公平地评价ESP教师的教学效果。而且教学效果评价系统限制了教师浏览评价结果的权限,使他们无法实时、动态地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的反馈,不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来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ESP教学改革举步维艰。
2.3教师缺少反思能力,缺乏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虽然ESP教学改革中会遭遇各种问题,但是却很少有教师会在教学中去观察所存在的问题并自发地通过教学反思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ESP教学中出现的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存在仅从个人的角度出发,以被动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的现象。有些教师依然遵循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缺少创造力。这种缺乏互动的ESP教学课堂最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造成学习气氛沉闷,最终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有些ESP教师仍习惯性的各自为政,各行其道,把ESP教学看成是个人的工作,缺乏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既不愿让同事走进课堂,给自己的教学提出建议或意见;也不愿走出去观摩同行的授课,虚心向同行学习、请教。这样虽然可以规避教师间的相互指责和挑剔,但同时也断绝了获得他人支持与帮助的渠道。同事间缺少沟通、协作和支持,则难以形成统一的目标和采取统一的行动,更容易造成教学重复和矛盾,这样将难以完成培养出合格的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3基于互动发展模式的高职ESP教学团队建设
3.1 ESP教学团队的建设原则
3.1.1组建结构合理、规模适中的团队ESP教学团队
组建教学团队,其规模应根据教学任务的难易和复杂程度而定。ESP教师要建设一支能够灵活的互动发展的教学团队,其规模一般宜小不宜大。团队成员的组建可按各院校的专业特点以文、理、工学科来划分,人数在10人左右较适宜,这样的规模能够保证团队成员相互交流时比较容易沟通,也较容易达成一致意见,团队易保持较强的凝聚力、责任感和信任度。
团队建设需要优化组合,要认真考虑团队成员的知识、技能、年龄、学历、职称及个性等方面特点,特别是专业知识和技能上的合理搭配,最好能形成专业发展层级化、梯队化。选择团员时要考虑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以及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能形成互补,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在团队的榜样作用,培养引领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3.1.2选拔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高素质的团队带头人,建设和谐的团队精神和文化
教学团队负责人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丰富的教学经验、娴熟的教学技巧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而且还必须具有吸引人和凝聚人的人格魅力以及较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最好能在ESP教学研究方面有一定学术研究成就,这样才能够把握ESP教学发展的前沿和发展方向。
和谐的团队精神和文化能把成员的知识技能、积极性、创造性向实现团队共同目标的方向进行整合,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如果说自由精神、独立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是团队文化建设的基础,那么在明确分工基础上的紧密合作则是构建和谐教学团队的关键。ESP教学团队成员之间要形成相互信任、良好沟通的良好氛围,同时也要加强团队冲突管理,使成员在相互尊重、彼此理解的友好氛围中奉献自己的才华,共同发展。
3.2构建具有高职院校教学特色的ESP教学团队的互动发展模式
教师专业发展强调建立教师发展共同体,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提倡反思性实践与合作性学习(文秋芳,2012)。教师团队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同伴帮助及合作探究,而建立有效的学习共同体,则可以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文秋芳教授的互动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笔者构建了ESP教学团队的互动发展模式,倡导在ESP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通过团队成员之间、ESP教师和专业教师之间及ESP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和认知互动,促进ESP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其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其互动发展模式遵循以情感互动为基础、以认知互动为重点的原则,两种互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促进,循序渐进。情感互动是团队建设的基础,认知互动是团队建设的最重要的动力源。
3.2.1 ESP教学团队中教师之间的互动发展
合作学习、共同发展是ESP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关键。Somekh(2009)认为,阻碍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师间的孤立行为,为此,他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在本质上是教师间不断经由意见交换、感受分享、观念刺激、沟通讨论等来完成,因此同事间关系的品质是决定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只要能设法寻找时间共同分享与互相观摩,就是专业成长历程的开始”。
ESP教学团队可以充分利用每周的教研活动和互联网优势,定期开展合作学习,通过信息交流、经验共享、专题研讨等形式进行ESP教学方法的学习;以平等合作的方式参与到以ESP教学问题为中介的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互信、互敬的情感氛围,培养开放、好学的职业态度,使他们在合作互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和各自的专长,共同寻求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途径。实现ESP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团队互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真心交谈和沟通。团队成员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经常在一起交谈、沟通,加强相互了解,逐渐消除团队成员之间的隔阂以及认识上的不一致,实现情感上的交融与理解,达成共识。
2)相互开展教学观摩。团队成员通过定期相互听公开课、示范课、观摩、研讨等活动方式,挖掘出ESP教师的实践智慧,并借助课堂观察和讨论确定课堂关键问题,交流各自的教学反思日记,探讨ESP教学中的困难和疑惑,利用集体的智慧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有效提升ESP教师个体的教学水平。
3)共同提高科研能力。团队成员一起阅读参考文献资料,学习已经发表的相关教学论文,讨论、确定研究方案,并结合个人掌握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积极撰写教学研究论文或参加课程建设或课题研究等研究活动,共同阅读、分析、改进、提高团队成员的研究成果,在积累教学实践智慧的同时,不断提高个体的科研能力。
3.2.2 ESP教师与专业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与互动发展
在高职ESP教学中,“双师型”教师角色主要体现在相关行业的英语知识传授上。只有英语语言知识,没有相关行业知识的英语教师是难以胜任的。比如在酒店英语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授酒店的英语语言知识,还要通晓酒店的相关业务。因此,在互惠互利,共同提高的前提下,ESP教师应积极与相关专业的教师们进行合作学习,双方教师结成对,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确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材,并在长期合作中不断摸索总结适合行业英语学习者的一套方案。互动发展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专业知识学习。ESP教学团队成员通过研读相关专业文献、定期参加专题讲座、研讨会、工作坊等多元化的途径,了解ESP教学的社会需求、掌握最新的专业学科动态、学习专业知识;再通过与专业教师之间的切磋,不断扩大自己的专业知识面,达到拓宽视野、提高专业素养的目标。
2)专业能力学习。ESP教学团队成员通过接受培训、参与企业实习等方式,了解和熟悉ESP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挖掘教师的实践智慧;也可以通过考取专业技能资格证书,积极地进行专业能力的意义建构,促使自身不断成长。再通过与专业教师结成互动小组,通过专业对话,促使ESP教师更加深刻地了解ESP课程的专业内容和教学特点,促进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借鉴并吸收专业教学合理科学的方法,帮助其发展ESP专业能力和教学技能。
3.2.3 ESP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发展
教学相长一直就是教育界提倡的优良传统。高职院校的学生有许多独特的思想观点、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较好的辨别能力,特别是在当今信息量大增的网络时代,对于某些专业领域,优秀的学生可能比教师要熟悉得多。因此,ESP教师要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前提下,有与学生合作学习的观念,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师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体验合作发展的成就感,更好地实现ESP教学目标。师生互动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了解学生需求
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应该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来选择教材和设置课程。对于ESP的学习者而言,在短时间内掌握一门实用外语,满足企业的工作需要,促进就业是他们的直接目的。在ESP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交流、沟通渠道,准确定位学生的目标需要和学习需要及当前的社会需求,接受学生合理的教学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课程结构、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们能学以致用,满足社会对他们能力的需求,培养实用的高素质、高质量人才。
2)建立学习共同体
在ESP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起学习共同体。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如:共同讨论制定学习课题、拟定评价标准;也可以建立课外的网络论坛开展交流,如:推荐或提供参考材料等,做到资源共享。师生本着各尽其责、共同进步的精神,一起探索ESP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共同解决ESP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参与、互动、反思、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等形式建构出一个具有独特文化氛围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学习共同体教学组织形式不仅能为ESP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找到新的突破口,还可为ESP学生的专业方向学习夯实基础、提升其获取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4结语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考核指标。ESP教师团队建设也成为高职院校最基本的教学建设之一,是提升其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
ESP教师只有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把握专业的发展动向,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ESP教师的专业发展不能只靠个体的学习和探索,他们更需要在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本着互动合作、共同发展的精神,通过多样化的互动模式,为实现共同目标互相协作、互相支持,技能上互相补充,情感上互相鼓励,资源与思考共享,形成积极的相互依赖,将个人发展融于团队发展之中。并通过团队交流与共享,优势互补,逐渐形成规范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和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总之,围绕ESP教学改革,结合教学实践,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成员精干、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又相对稳定的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ESP教师队伍,从而提升教师和团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促进ESP教师的专业的发展已成为目前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
[1]Dudley⁃Evans,T.&M.J.St John.Development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2]Hutchinson,T.&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red approach[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Robinson,P.ESP Today:A Practitioner's Guide[M]. New York&London: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UK)Ltd.1991.
[4]安晓灿,周龙.与时俱进,深化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研究报告[J].中国外语,2009(4):4⁃7.
[5]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6]黄奕云.高职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2(2).
[7]倪宇红.高职院校英语教学EOP转向及其影响因素探究[J].外语界,2013(4):90⁃96.
[8]刘黛琳,张剑宇.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思路[J].中国外语,2009(6):77⁃83.
[9]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31⁃33.
[10]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
[11]王洁,顾泠沅.行动教育——教师在职学习的范式革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2]文秋芳,任庆梅.专业发展研究的特点、趋势、问题与对策——对我国1999—2009相关文献的分析[J].中国外语,2010(4):77⁃83.
[13]文秋芳,任庆梅.探究我国高校外语教师互动发展的新模式[J].现代外语,2011(1):83⁃90.
[14]文秋芳,任庆梅.互动发展模式下外语教学研究者的专业成长[J].外语界,2012(4):16⁃22.
[15]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2):199⁃205.
[16]周燕.中国高校英语教师发展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3):40⁃47.
[责任编辑:孙义清]
G642
A
1671⁃6876(2014)03⁃0255⁃05
2014⁃06⁃07
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高级访问学者计划资助项目(2013FX072)
周琳(1965⁃)女,江苏淮安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理论研究。E⁃mail:zl622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