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国道布勒高等舞蹈教育理念与方法
2014-04-07叶涵
叶涵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谈美国道布勒高等舞蹈教育理念与方法
叶涵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本文以美国高等教育最具代表性的威斯康星大学舞蹈系创始人玛格丽特·道布勒的舞蹈教育理论为探讨对象,研究其给中国高等舞蹈教育所带来的启示。本文重点从道布勒舞蹈教育理念、采纳的哲学思想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来探讨美国道布勒舞蹈高等教育对中国舞蹈高等教育的影响。
美国道布勒;高等舞蹈教育;理念方法
―、道布勒的舞蹈教育理念
对于舞蹈教育理念,道布勒是这样说的:“舞蹈把身体从毫无意义的禁锢中解脱出来,这打破了不必要的保守思想,从而使人们有更宽泛、更令人满意的生活。”她认为,舞蹈应用于激发想象力、挑战智力、深化美化人的情感生活、提升社交能力,在受益于世界的同时服务于世界,服务身心。值得一提的是,道布勒从未接受过系统的舞蹈训练,她说:“除了观众我一无所有,也没有用于舞蹈的任何音乐,但幸运的是,我看到学生想要学舞蹈。”道布勒曾担心自己无法像别的舞蹈老师那样,教学生优美的舞蹈组合和高超技艺。但她的“热情”是舞蹈教育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热情把她带进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方法之中。
二、道布勒的舞蹈教育方式
“不教跳舞的舞蹈课”与“不给考试分数的舞蹈课”在当时是极具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有的人却认为这种方法荒谬。但正是那两个否定词“不”为学生们开启了一扇通往自由与快乐之舞的门。说到这里,须要解释的是,当时大多数舞蹈课堂是以老师单方面教、学生单方面模仿为主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当今中国大多数舞蹈教育仍在采用的主要方式。而即兴创造、编舞等创造性舞蹈教学方式在当时的美国是十分先进的,并且沿用到了今天。她的“不给考试分数的舞蹈课”也使当时的教育家们意识到,过于重视教学结果其实是对教育本质的一种抹杀。由这两点我们可以看到,道布勒刻意避免用固定的标准来约束学生的理解力以及创造力,从而体现了其对教育的改革,以及她对舞蹈教育本质的理解——舞蹈是为激发美感与学生的创造力而服务的。她的创新精神为20世纪初的舞蹈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她被授予了各种奖项和荣誉称号。
道布勒的舞蹈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现代教育之父、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杜威的影响。获得了她在舞蹈教育与实践上的核心理论——“经验主义理论”与“实用主义哲学思想”。赫钦斯的自由教育思想对道布勒产生了影响。而对道布勒教学实践产生重要影响的人则是吉尔伯格和亚历山大。
三、道布勒舞蹈教育理念的具体内容
1.两大支柱
首先,道布勒拥有“大舞蹈观”。她认为,人之所以跳舞,是因为生命的存在,所以不应只服务于视听的表演艺术,每个人都可以直接参与其中,从中获得快乐与美感;不应只完成组合,而应激发创造性。因此,她采用了民间舞和社交舞蹈。民间舞具有群众性,人人都可以参与,同时又具有经验性,是充满情感与活力的动作经验的舞蹈,而且是融入和理解民间文化的捷径。社交舞则具有一种交际功能。
其次,道布勒相信经验说。杜威指出,人的“经验”由主动尝试与环境的反作用结合而成,经验是这个教育阶段的目标,又是下个教育阶段的起点。而舞蹈直接来源于身体动作的经验,从“经验”与“教育”的关系中体现的规律适用于舞蹈教育。道布勒由此认识到,传统舞蹈教育使学生“身心”分离,这导致舞蹈被蒙尘数个世纪之久,如果要“重见天日”,必须将意识与身心系起来。直到与杜威的“经验主义”理论相遇,道布勒终于茅塞顿开。于是,她开始把“经验”理髓用到教学中,强调肌肉运动的知觉,视这种知觉为内心经历与外在经验之间的桥梁,由它产生的动作将日趋完美,参与其中的人们更会受益无穷。知觉之外的另一个因素是情感,她认为“动作”最终决定的一定是情感的外化,故强调身心合一,在学会如何控制与调节身体以及情感后享受舞蹈的快乐与激情。由此可见,道布勒在舞蹈教育中对身体与意识、动作与情感之间的关系的处理,都是根据“经验”的本质规律进行的。
2.三大法宝
第一,以体育为嫁衣。体育是舞蹈教育进入大学的一条重要通道。道布勒采用了著名舞蹈学者吉尔伯格专为女性设计的“美感舞蹈”,一方面将其用来进行身体的训练,另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了“美感舞蹈”。例如,在身体训练课上,她让女生以最放松的状态躺在地板上,将重力对身体的作用降至最小,从而放松身体,并完成一系列简单的肌肉练习。
第二,以科学为武器,运用人体解剖学,采用骨骼标本、爬行训练、人体素描、捆绑式动作训练等在20世纪初看似十分新奇的科学教育方法,她要求学生观察骨骼,了解每个部位是如何做出正确动作的。
第三,与音乐划清界限。最早提出“音乐视觉化”的人是现代舞先驱圣·丹妮丝。她把一部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与和声结构翻译成身体动作,而不揭示舞蹈内涵。圣·丹妮丝强调的是动作形式,而否定了舞蹈表情。而道布勒的“音乐视觉化”则是帮助编舞者认识音乐中的统一与多样,对立与平衡、平稳、突变、转换或反复。与圣·丹妮丝相同的是,道布勒也借鉴音乐创作技法来编舞,“卡农”就是来自音乐的一种编舞手法。但道布勒是在“与音乐划清界限”的理念上进行借鉴的,她强调舞蹈的独立性。这种编舞方法可以给经验不足的人带来更多的灵感。
3.四大集合性
概括地说,道布勒的教育目的集专业性与非专业性于一体,教育成果集教师与舞者于一体,教育对象集受训的身体与非受训的身体于一体,教育过程集艺术性与技术性于一体。道布勒的舞蹈教育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她是以一种博爱和宽容的态度进行教学的。在教育对象集受训的身体与非受训的身体这一点上,道布勒主张人人参与。也许并非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剧场舞蹈,但高等教育的大门必须向大众开放,吸收业余和受过训练的人,平等对待每个人。事实证明,她的这种教育方针成就了许多舞蹈人,如后现代舞奠基人安娜·哈尔普林。此后出现了大批包括布朗、芒克等在内的后现代舞蹈。
道布勒在教育的道路上也曾遇到过种种障碍。但她的理念和大胆创新的精神使她这样一个非舞蹈专业出身的舞蹈教育家一下子脱颖而出,成为美国高等舞蹈教育事业的风向标,她所采纳的方法至今依然被沿用。幸运的是,我们身处于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之中。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短短几十年,中国高等舞蹈教育飞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代表的高等舞蹈教育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北京舞蹈学院的成立时间虽然不足百年,但其在亚洲乃至世界已是闻名遐迩。道布勒的高等舞蹈教学理论开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新局面,使美国的高等教育有了一个新的模式和新的理念,而北京舞蹈学院的教学则是学院派专业舞蹈教育的先进代表,既保持了专业特色又引领了文化潮流。
道布勒舞蹈教育给美国舞蹈教育带来的启示是巨大且是多方面的,美国式的普及型舞蹈教育制度在舞蹈普及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劣势。首先,其培养专门舞蹈人才的机制较弱,在这样的环境和制度下,它难以较快地、有成效地培养出具有世界竞争能力、高水平的舞蹈家和舞蹈人才。其次,美国缺少具有相当规模的高等专科舞蹈院校,师资力量较为贫乏,美国舞蹈院校聘请舞蹈家作为舞蹈教师的随意性过强,教材也缺少统一的标准,因此学位的实际水平其实都不很高。
上述两点就是美国舞蹈教育的劣势。相比之下,中国的舞蹈教育更为严谨、规范,在舞蹈教材上有严格的规划,并由教材论证部门、舞蹈专家和学者考核论证,采取统一的教材。尤其是作为中国舞蹈教育风向标的北京舞蹈学院,在半个世纪的历程中,北京舞蹈学院经历了三个重要的教学发展阶段。1954年,北京舞蹈学校成立,这标志着我国舞蹈专业规范化教育的诞生;1978年,北京舞蹈学校改为北京舞蹈学院,创立舞蹈本科、专科教育;1999年,学院增设舞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初创时期相比,北京舞蹈学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含中专、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三个教学层次,教学跨越了表演、教育、编导、史论研究、艺术传播、戏剧舞台、美术等不同领域,覆盖了世界上所有重要的舞种。可以说,北京舞蹈学院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舞蹈教育发展的缩影,是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部分。
[1]王岳川.艺术本体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刘青弋.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刘青弋.西方现代舞史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王国宾.舞蹈教育战略与发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编辑∕高伟
叶涵(1989-),女,黑龙江肇州人,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舞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