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中的“特殊方法”及“独特视角”下的论文研究
2014-04-07李卫兵
王 睿 李卫兵
(1.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2.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 400000)
建筑学中的“特殊方法”及“独特视角”下的论文研究
王 睿1,2李卫兵1
(1.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2.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 400000)
针对日益纷繁复杂的建筑学研究中所涉及的常见方法及其相关论文研究策论,对其中是否存在“特殊方法”以及“特殊视角”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梳理与思辨总结,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探索提供必要的认识论层面的指导作用。
建筑学,研究,论文,特殊方法,视角
1 研究及其研究方法
通常而言,所谓“研究”,是指针对具体目标及其设想所进行的系统的、受控的理性化调查与分析过程。同时用以扩大加深其现有的知识体系和认识层次。其研究目标主要是为了认识和解释研究对象的本质,这包含了对客体本身以及不同客体间的相互关系加以研究的系列过程。同时,作为研究,其也应该力求发掘出现象与本质间的因果联系所在,以便在今后能够据此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分析,并由此来对其发展结果加以受控的影响和干预。此外,在研究领域中所采用的特定方式方法则可以被理解为针对其具体研究对象和选取特定问题而确定得出的某些“工具法则”。
一般看来,作为某种“工具法则”的研究方法可以大致区分为“叙述型”(descriptive)和“指示型”(prescriptive)两大类别。在前者中包括了常见的调查、分类、比较、归纳等手段,而后者则包括了各种理论纲领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实证模型。与此呼应,就建筑学专业论文的研究性质而言,其也就可以分为“描述型”研究和“指导型”研究两大类。
具体到建筑学研究领域而言,在“描述型”研究中所突出关注的是对现有建筑现象和客观存在加以分析解读与归纳梳理,而“指导性”研究则强调对今后的建设实践过程加以前瞻性的引导和科学化的规范。而在具体研究的过程中如何将上述两种研究类型加以有机整合,则成为了各研究工作者所必须加以认真思考并且妥善处理的现实问题。
2 小议建筑学研究中的“特殊方法”和“独特视角”下的论文研究
正如人类所进行的建筑活动始终伴随于其历史发展进程当中那样,有关于建筑学问题的研究同样也贯穿于整个建筑发展史之内。尤其是自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以来,建筑学研究逐步摆脱了以往过去单纯对建筑中形式、空间、功能、造型等要素加以反复推敲的巢臼所限,进而在引入了方法论研究、社会行为研究、环境分析研究、计算机信息技术研究、建筑心理学研究等诸多内容的同时,极大丰富拓展了其自身专业研究的领域范围。以往相对单一的建筑学专业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在面对出自于当代社会各领域中不同视角的种种问题时,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移植借鉴其他专业学科领域中所具备的理论体系、所取得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成果,则很难想象其可以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和提高。
正如琳达·格鲁特和大卫·王在《建筑学研究方法》这一专著中所列举出的有关建筑学研究领域中常见的七种策略也仅仅是基于多种不同视角来对其中最为常见的典型方法加以初步的归纳总结。任何期望将可能采用到的研究方法加以穷举并由此发现所谓前所未见的“独特”研究方法可能并不现实。加之在上文中我们已经谈到当今的社会生活中,不同专业学科间的影响作用和相互关联已经较之以往更为密切且不可分隔。在各专业中逐步深入展开的系列研究中所涉及到的学科门类也日趋庞大复杂。因此就某种意义而言,当前各学科的专业研究领域也正在逐步过渡成为某种具有多元复合特征的开放性平台,而这也同样反映到当前的建筑学研究领域中来。
詹姆斯·斯奈德在《Architectural Research》一书中谈到,所谓“研究”就是“以知识创新为目的的系统性探索”,在此他所突出强调的是“系统性”和“创新性”所在。斯奈德认为,对已经掌握的经验、资料加以分析归类后以某种新形式重新表达体现了研究中的“系统性”所在,而研究的“创新性”则可以表现为“以相对较小的量出现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而得以实现的知识创新”。基于对此观点的认同,在选择确定作为今后所要从事的相关领域研究内容之际,笔者深感当前应当对过去那种贪大求全的研究模式加以认真的反思,尤其是对那些所谓的“与众不同”的新奇研究方式方法的移植和引用,也应采取某种更为富于理性的批判性态度。
在上文中笔者指出研究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描述型”和“指导型”。作为以往常见的建筑学专业论文研究,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在力图架构提出某种理论框架模型并且通过与之相应的具体规划、设计、开发和建造来将其加以落实的“指导型”研究。而作为与之相对应的“描述型”研究,则常常因为很难通过对看似繁复表浅的客观现象加以归纳总结进而得出某些新奇深奥理论而常常在选题环节就被忽视和弱化。这在有关该研究类型的各种论文的产出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可见一斑。
然而在面对当前国内方兴未艾的大规模建设之际,我们一方面需要那些以“指导型”研究为代表的系列理论来对具体的实践过程加以引导和规范,同时在另一方面,我们更需要通过开展相关的“描述型”研究来对现有的成果和现象加以科学系统地分析研究,并以此来对那些建立的理论和存在的问题加以反馈和修正。结合上文所述,笔者认为只有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能从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客观现象与客观存在入手,根据细致而缜密的调查分析和归纳总结来逐步探求得出事物的本质所在,进而开展进行相关理论框架的初步建立工作,同时又在可能的范围内对其加以必要的运用、评估和总结。如果说“描述型”研究强调的是“知”,那“指导型”研究突出的是“行”,作为在研究中所力求达到的“知行统一”,其本身就具有系统而重要的原创性价值。也正因如此,与其说将建筑学相关研究中的选题和内容置于“皓首穷经”般探求寻找某种所谓的特殊研究方法,毋宁说还不如在立足局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探究到底应当以何种“独特”的切入视角来确定自身选题所在,并由此促成后继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进行。
3 有关建筑学专业课题研究及其论文切入点选取的几点思考
正如上文已经谈到的那样,作为建筑学专业的研究内容和领域,其甚为广博丰富。从对理论上抽象的建筑“元话题”的探讨到实际中具体的建造细节都可以涵盖其中。然而我们如果回顾一下过去在建筑学领域中的研究历史及其所取得的成果就不难发现,在方才逝去的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时段中,建筑学研究的领域和内容已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除了在对以往建筑学传统研究领域及其内容加以更为深入的探讨外,对于建筑学学科自身所特有的创作规律和研究方法加以研究也正成为眼下颇具学术研究价值的学科分支,有关对这一领域的系列研究探索目前仍然可以说是处于其起步阶段。一方面,国外研究学者针对于该领域所开展的研究工作也仅限于通过结合其自身实际条件而在相关建筑院校中开设一定数量的教学课程,1984年美国出版的詹姆斯·斯奈德等人所著《Architectural Research》和国内2002年翻译出版的琳达·格鲁特和大卫·王合著的《建筑学研究方法》,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对建筑学研究方法体系加以初步分析总结的两本论著。与此同时,国内研究人员针对该领域开展系统理论研究的客观现实却可以说是仍然是处于空白境地之中。在另一方面,我国当前日益加速发展的城市建设活动和建筑创作过程,却常常因为缺乏科学合理的基础性方法论指导而迷失了其发展的正确走向。也正是基于上述这种理论研究和现实需求间所存有的错位与矛盾,使得我们在确定今后相关研究对象时,必须努力尝试选择一条从对建筑中相关内容加以“叙述型”研究分析入手,在理清其纷繁表象中的历史源流和未来走向的基础上,力求使之能得以逐步提高升华为某种带有“指导型”特点的有关于建筑创作与研究中方法论及认识论的探索之路。
亚伯拉罕·卡普兰在其《研究行为》一书中指出,针对研究而言,其“既是普遍性的又是特殊化的”。作为对上述建筑学领域中的创作和研究方法所进行的研究,其势必将会涉及到不同专业、不同领域间的学科交叉与学科融合。同时,也正是这些学科上的交叉与融合造就出其在对方法论层面所作的探索中必然具有复合性与开放性特征。作为这种具有复合性和开放性特征的方法论研究体系,其研究中所包含的不同子系统都会在最为基础的层面上为其整体框架的架构成型提供支撑作用,并且也由此反映出该研究体系中的普遍性所在。而与之相对应,我们还要明确的是,正是由于在上述这些研究子系统中所涉及关注的领域和对象不尽相同,其研究体系中的特殊化也才真正被加以体现出来。与此同时,正是上述这些研究子系统中所体现出来的特殊化构成决定了相关研究中具有其独特性与创新性的关键所在。
众所周知,建筑本身就是艺术和技术间的某种完美结合体。据此而言,在建筑学研究领域中有关于艺术和技术的研究本来都应该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然而在建筑学以往的研究活动中却存在着突出艺术研究、弱化技术研究的某种倾向。尤其是在如今建筑学学科发展变化与当代科技之间联系日趋紧密复杂的宏观历史背景中,对其中科技这一重要因素的研究却很少被提升到方法论和认识论层面上来加以深刻理解和认识。而与此同时,伴随当今哲学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的不断细分和深化,越来越多的专业学科也与其对应领域中的哲学研究建立起密不可分的关联。由于任何哲学其组成一般看来都可以包括世界观与方法论两大部分,通过解读吸收与自身相关的哲学研究中的世界观来认识自身发展规律、运用其方法论来指导自身实践,正日益成为当前各研究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共同追求所在。而这也同样适用于我们所要选取的建筑学研究体系本身。
在当今社会中,以数字化高科技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作为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走向的“第四次浪潮”而席卷全球。尤其是在进入21世纪之后,数字化信息技术对于各学科研究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作用则更是日益突显出来。针对当前时代发展进程中所日益突显的数字化与信息化趋势,如何理解与把握在这一新技术条件下建筑学学科发展的走向和未来、正确应对解决研究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也正在成为我们在选取研究内容时所必须加以认真关注和思考的内容。而通过在各种研究中将当代建筑学领域中所涉及的信息技术及其影响从以往单纯作为工具手段加以介绍分析提升为某种哲学层次的理解把握,相信其产出成果对于今后我们能进一步深刻理解建筑学学科发展中的源流和走向都将具有其重要意义和研究价值。
4 结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不难看出,作为建筑学专业的研究工作,其实并不存在其所谓的“特殊研究方法”。通过发掘整理过去研究成果中的空白点来选择以恰当而独特的“切入视角”来确定今后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并且突出强调根据这一独特的研究切入视角来安排开展后继的研究工作,综合运用各种可供选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来对其研究过程加以独特化的“设计组织”,并由此实现其既定的研究目标。就这一意义而言,我们有理由认为,那些在颇具其自身特点的有关于研究的“设计组织”中所采用的种种看似普通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策略,才正是决定该研究能与众不同的“特殊性”研究方法所在。同时也正是这些针对其具体研究而选定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策略为建筑学相关研究在理论创新方面提供着最为基础而必要的有力支撑。
[1] James Snyder.Architectural Research,Van Nostrand Reinhold,1984.
[2] Richard Padovan.Proportion:Science,Philosophy,Architecture[M].Spon Press,1999.
[3] [美]琳达·格鲁特,大卫·王.建筑学研究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 [美]克里斯·亚伯.建筑与个性——对文化和技术变化的回应[M].张 磊,司 玲,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 张钦楠.建筑设计方法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On “special methods” and “unique perspective” of architecture research
WANG Rui1,2LI Wei-bing1
(1.DesignSchool,YunnanArtUniversity,Kunming650500,China;2.ArchitectureandUrbanPlanningCollege,ChongqingUniversity,Chongqing400000,China)
According to the involved common methods an research strategies of related papers in the complicated architectural researches, the paper undertakes the theory carding and speculative summary of the “special methods” and “unique perspective”, so as to provide instructions for necessary epistemology for related researches.
architecture, research, paper, special method, perspective
1009-6825(2014)25-0018-03
2014-06-18
王 睿(1977- ),男,讲师,在读博士; 李卫兵(1981- ),男,讲师
TU-02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