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与村镇建设
2014-04-07颜朝昱
颜朝昱 赵 强
(中国建筑设计院,北京 100044)
当前,我们正处于城市大发展时期。应该说传统中国的城市是一个乡村的综合体。早期的城市基本都属于乡土村落的扩张和演变。现在城市建设不断涌现新的面貌大改观。城市的大发展带来了社会文明和进步,但也带来了文化的趋同性,也更加大了城乡的差别。这个特殊时期,我们关注我国村镇建设,更有现实和深远意义。
我们讲村镇建设,实际上是农村建设向城市过渡的一个必然阶段。它也是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差别的不可缺少的一步。村镇从农村中走来,向城市中走去。村镇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是历史的必然。在我国没有村镇建设的现代化,就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的真正现代化。我国广大的农村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源头。勤劳淳朴的劳动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关注我国的村镇建设,是我们广大建筑科技人员的历史责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的村镇建设也出现了极大发展之势。但综观其发展变化,以山西为例还存在不少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千篇一律的建设带来了本土文化和个性特色的缺失以及文化底蕴传统风格的淹没;还有村镇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设计,结构单一,环境质量差;缺少公共设施,科技含量少等。一些新建的村镇给人们的印象是“只见新房,不见新村”或“只见新村,不见新貌”的感觉。而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乡建设反差很大。如果说“中国城市建设和建筑特色危机,实际上是文化灵魂的失落”,那么我国村镇建设和建筑发展落后,就是没有诠释中国建筑文化的全面发展和对其误解和漠视。
世界上没有完全类同的城市、村镇和乡村。任何村镇建设应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自然生态以及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特点,就山西各地的村镇建设做如下建议:
1)规化与环境。村镇建设首先服从地区的总体规划。因地制宜选择交通便利通畅,尽量山水相依,有充足的绿化环境,以创造整体优美的居住生活和工作的大环境。村镇建设应有较全的城市市政设施,如水、暖、电、气。较全的地上、地下管道,包括污水处理。还应有较健全的社会配套项目,如文化娱乐,医疗建筑,教育机构,商业服务等。
2)传统地域性。建筑发展于农村而起始于民居。“君自故以来,应知故乡事”。因此我们应首先关心本土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寻找自信。让地域文化成为我们创作的底蕴,传承古韵、延续文脉。山西是华夏文明发展的源头之一,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在这块大地上都可以得到印证。而山西的地理、自然、人文及民俗的特殊环境,又形成了山西传统民居的建筑艺术和风格。传统古村镇反映了农耕时期的乡村文明,集政治、经济、社会、风俗、文化、宗教于一体,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从和谐自然、布局与结构,内外装饰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有鲜明的艺术性和很高的文化欣赏价值,这些都是我们搞好地方村镇建设的有益借鉴。
3)生态平衡。麦克翰先生讲过这样一段话:“生态建筑学是立足在研究自然界生物与其共生关系的生态学(ECOLOGY)思想方法上的建筑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就是说村镇建设也应处理好人、建筑、自然的关系。大自然包容建筑,建筑包容人,人类也应该对大自然有同样的包容和呵护。在人与自然系统整体协调基础上创造人类空间和经济活动的模式。发挥各种功能,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实现自身的发展,即社会—经济—自然复合共生系统的全面持续发展。尊重本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充分利用保护人们身体健康的自然元素。因地就势,合理绿化,避风朝阳,自然采光与通风,处理污水节约用水,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协调丰富周围环境,以达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相融。
4)创特色住区。如果说住宅是村镇的细胞,住区就是村镇的基本单元。村镇建设搞好住区建设尤为重要。在村镇建设中创造灵巧自然、空间层次丰富、领域感强、组合形式多样的居住空间,通过合理的环境景观设计,增加空间中心感和吸引力,扩展居民的活动空间。创建低层高密度和经济型的村镇住区,以满足不断变化和日益提高生活水平的居民要求。除多层单元或住宅外,还应设计多种下店上宅,组合院落式街坊或带有前庭后院的居住团,以满足不同职业,不同人口之家和多样生活方式的要求。
5)住宅设计。住宅是村镇的主体。住宅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原则。村镇规划设计与住宅设计还要符合现行规范,施工组织简便,最大限度利用现代科技发展成果,不断提高住宅设计的科技含量。增强住宅标准化设计,以适应居民对现代化生活的要求。增加居民居住的舒适度,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在装饰方面可搜集并整理传统民居中较有代表性的典型装饰手法以及细部装饰纹样,在设计中加以简化、变形、改造,并作为一种创新的建筑语言使用到住宅设计中以延续传统特色。
我国地大物博,疆域辽阔。既有北国风光,秀丽江南;又有东海碧涛,雪皑天山。广大的乡村或以层恋叠翠为障,或以江河细流为畔,或有森林草木,鸟语花香,或有碧绿草原,牛羊成群,或有蓝天碧野,稻花麦浪。如此优美的环境,实在是最宜人居住的地方。愿我国的村镇建设和城市建设同步发展。愿我国的建筑师在这个领域一展才华,在那里一定会有作为的。
[1]张建民,李锦生.山西古村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颜纪臣.2002年“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肖忠厚.民族建筑[Z].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