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治疗中风后呃逆
2014-04-07赵兰华于炳琦
王 芹 赵兰华 于炳琦
(山东省诸城市中医医院,262200)
中风后呃逆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主要是因为中风后导致胃失和降,气机上逆动膈所导致的一系列不适症状,发病时间较短,轻者可以自行恢复,重者会反复发作,比较难治。我科主要采用耳穴埋豆的方法治疗中风后呃逆,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1~2013年到我科进行治疗的120例中风后呃逆患者。
诊断标准:按1987年7月《中风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无严重并发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0例中男60例,女60例;年龄38~79岁。患者都是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脑内的出血部位不同。60例患者发病时间都比较长,均属于难治型中风后呃逆。
治疗方法
治疗组:治疗组采用耳穴埋豆的方法,主要的穴有胃穴、耳中穴、神门穴,配穴有交感穴。在选定好穴位后,先用探针进行刺激,患者如果出现疼痛反应,就要将粘有药物的胶布粘到穴位上,粘贴的时间为2d,2d后变换到另外一面进行粘贴。最好用手部按压相应的部位,每次按压2min左右,一天按压3次。
对照组: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应用的药物为肌肉注射甲氧氯普胺,肌肉注射的量为10mg,每天进行1次注射[1]。
疗程:两组均以4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进行疗效判定。
治疗结果
疗效评价:患者呃逆症状基本消失,且1周没有复发,判定为治愈;患者呃逆症状停止,但数小时以后还会复发,发作的次数以及时间明显少于治疗前,判定为显效;患者治疗3~4d后呃逆症状停止,但数日后又复发,判定为好转;患者在治疗以后相关的症状没有发生改变,或者有加重的迹象,则可以判定为无效[2]。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对比表(例)
2.治疗组和对照组见效时间比较,见表2。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见效时间比较表
通过表1和表2可以看出,治疗组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好,见效时间也快。
讨论
中风后会比较容易产生呃逆,临床治疗也比较困难。呃逆的出现表示卒中预后较差。中医认为,中风呃逆主要是病后体质比较虚弱的体现。耳穴埋豆主要是在耳部的穴位运用按压的方法起到防治疾病的效果。耳部与人体的各个部分有着一定的联系,身体上一些疾病容易在耳部上显现。我科采用胃穴、耳中穴、神门穴,配合交感穴,对于缓解呃逆的症状效果比较直接。经过临床证明,耳穴埋豆的方法对于治疗中风后呃逆的效果很显著,治疗后的总治愈率高于肌肉注射甲氧氯普胺。我们的临床研究证明,耳穴埋豆治疗中风后呃逆的效果比较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1]李绪雄,韩永耀,龙晓宇,等.经外奇穴为主治疗脑外伤并发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12,1:40.
[2]苗秀芬.耳穴埋豆治疗中风后呃逆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5: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