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为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3例临床观察

2014-04-07王建梅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12期
关键词:泻法天枢腹痛

王建梅

(山东省沂水县人民医院,276400)

近几年来,笔者采用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3例,取得显著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

43例病例均经肠镜检查排除肠器质性疾病,以及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肠道表现,依据患者的意愿结合患者体质的强弱,分为针刺组及对照组。体质强壮者采用针刺法,体质瘦弱者采用药物法。针刺组43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48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8年。对照组21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4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0年。两组间病情、病程、年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治疗方法

1.针刺组:根据本病症状表现在肠胃,但其病机主要在于肝脾气机不调,运化失常,大肠传导失司,日久及肾,形成肝、脾、肾、肠、胃诸脏功能失调。故临床应辨明虚实的主次及相互关系而论治。

(1)脾胃虚弱型:大便时溏时泻或完谷不化,稍进油腻则便次增多,时有黏液,肛门重坠,胃纳较差,体倦乏力,面色萎黄。治以健脾和胃,渗湿止泻。选用脾俞、肝俞、天枢、中脘、足三里、阴陵泉等穴,毫针刺用补法,可加灸。

(2)肝脾不和型:腹痛则泻,泻后痛减,腹胀肠鸣矢气,胸胁胀闷,每与情志因素有关。治以疏肝理脾,调顺气机。选用脾俞、肝俞、天枢、足三里、太冲等穴,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

(3)脾肾阳虚型:大便清稀,甚至完谷不化,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腹痛得温则减,形寒肢冷,腰膝酸软。治以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选用脾俞、肾俞、命门、中脘、天枢、足三里、太溪等穴,用温针灸法。

(4)湿热滞留型:腹痛阵作,腹胀腹泻,大便不爽,肛门灼热,便含少量血性黏液,时有便秘,甚或里急后重。治以清热利湿,调理气机。选用脾俞、天枢、足三里、阴陵泉、支沟等穴,毫针刺用泻法。

上述4型在针刺治疗时,不论是补法、平补平泻还是泻法均每日1次,采用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也可接G6805-Ⅱ型治疗机,选用连续波,频率6~10Hz,电流强度以患者舒适为度,留针30min,12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d,继续第2个疗程。

2.对照组:单纯口服药物治疗。应用目前常用的营养神经药物甲钴胺片,每日2片。同时服用谷维素,每日3次,每次5片。12d为1个疗程,疗程间停药5d。

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治愈:腹痛、腹泻或便秘症状均消失;显效:腹痛、腹泻或便秘症状均明显减轻;有效:腹痛、腹泻或便秘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无效:腹痛、腹泻或便秘症状较治疗前无变化。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针刺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表1 针刺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针刺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体会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具有特殊生理、病理基础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肠道无结构上的缺陷,但对刺激的生理反应速度出现反常现象。是胃肠道最常见的功能性疾病,多见于壮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精神因素、饮食因素、结肠分泌和吸收功能紊乱、肠道动力学改变、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或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为主要症状。针灸对消化功能有调整作用,表现为双向、良性调整,使失常的肠道功能趋向正常化,即肠道功能低下者,可使其运动回升,肠运动功能亢进者,使之运动减缓,故本病针灸治疗的效果很好。

猜你喜欢

泻法天枢腹痛
浅论《黄帝内经》针刺补泻操作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尊敬
尊 敬
长寿名穴保健康
蒋天枢:无偿完成老师的托付
特发性腹痛一例
太阳穴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