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探析

2014-04-06朱冬梅

关键词:理论课教学内容体系

朱冬梅

(1.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2488;2.徐州医学院 社会科学部,江苏 徐州 22100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探析

朱冬梅1,2

(1.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2488;2.徐州医学院 社会科学部,江苏 徐州 221004)

教材体系是教学的基础,教学体系是教学的关键,二者紧密联系,密不可分。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既是满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殊性质的需要,也是突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效性的需要,更是缓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主要包括优化教学内容、转换教学话语、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和提升教师素质等方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切实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尤为关键的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真正做到中宣部、教育部在2008年9月《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 5号)中所强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教材为教学基本遵循,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熟练驾驭、精辟讲解”。

一、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

教材体系是教学的基础,教学体系是教学的关键,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方面,二者在其内涵、特点和功能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首先,二者的内涵不同。教材体系是根据教育目标和教学需要对一门学科进行系统阐述的理论体系,它主要解决“教什么”与“学什么”的问题。教学体系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在遵循教材体系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而构建的包括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体系等在内的理论讲授表达体系,它主要解决“怎么教”与“怎么学”的问题。其次,二者的特点不同。教材体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结构上的逻辑性、层次性和系统性,思想内容上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综合性,语言叙述上的规范性、严谨性和理论性。教学体系的特点在于: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教学方法上具有灵活多样性,在教学话语上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最后,二者的功能不同。教材体系的功能在于,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给教学提供全面而严谨的逻辑和知识体系。而教学体系的功能则在于,通过教师讲授与学生学习的共同活动,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其中的重要理论知识,并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

另一方面,二者又紧密联系,密不可分。教材体系是教学体系的基础和依据,是教师进行教学体系设计和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和蓝本,教材体系的变化必然引起教学体系的变化并通过教学体系表现出来;教学体系是教材体系的转化、拓展和超越,是在遵循教材体系逻辑框架的基础上对教材体系的再加工、再创造,教学体系的科学构建与有效运作,是发挥教材体系作用和功能的前提和条件。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必要性

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而言,具有特别现实而紧迫的意义。

(一)满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殊性质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一般的公共课和专业课,它本身具有鲜明的理论性、政治性、思想性和德育性,是对大学生进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大学生灵魂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性质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不能简单空洞的说教和照本宣科的传授知识,而应该在消化、吸收教材体系主要内容和精神的基础上,围绕如何“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目标要求,着重突出那些有助于坚定学生政治立场、增强思想信念、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内容,促进学生把外在的政治性、理论性内化为自身的情感、信念,外化为自觉行动,并最终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

(二)突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效性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虽然自“05方案”实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几乎每年都有所修订,但教材体系的相对稳定性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教材内容的滞后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要依据国内外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随时关注社会现实的重大变化,研究和吃透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密切相关、大学生非常关心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并把重大理论问题、学生关心疑惑的社会热点问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及时调整、补充和拓展教学内容,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反映时代精神,体现时代特色,回答时代课题,更加贴近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三)缓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的需要

目前,“05方案”所规定的四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自都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教材体系,教学内容多、任务重,但0教学课时却相对不足,这就要求教师不能面面俱到地讲解教材内容,而是要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特点出发,在全面深刻把握教材体系的基础上,按照邓小平“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作出合理的取舍与调整,确定适合不同学校类型、层次、专业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内容体系,在有限的课时内,有重点、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

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应着重从教学内容、教学话语、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及教师素质等方面实现转化。

(一)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堂乃至整个课程的生命线,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重要条件,这一环节主要涉及三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吃透教材。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和教学得以实施的具体保证,吃透教材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的首要前提。吃透教材,在宏观上要把握好教材编写的总体思路、逻辑架构和各章节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微观上要把握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准确把握教学落脚点,明确学生要从某一章节的学习中弄懂哪些理论和道理。教师只有对所授课程内容熟练掌握、 烂熟于心,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如鱼得水。

第二,精选教学资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材料,但不是唯一资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以教材作为主要依据外,还应当精心选择教学参考书、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资源,并善于从教师及学生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通过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增加学生的感性直观体验, 提高教学的形象性、 趣味性和现实感。

第三,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教学内容体系是对教材内容的结构性转换和重组,它既遵循教材,又不同于教材。教师应在遵循教材体系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取舍,选取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深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感、所喜所忧、所期所盼,把握他们的兴趣和困惑所在。教学内容只有切实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才能有的放矢,更具针对性,更受学生欢迎。

(二)转换教学话语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教学内容,还受制于话语的表达。要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就必须优化教学话语,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

首先,注重使用生活化的教学话语。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话语系统较多地运用学术话语、文件话语和书面话语,严重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为了增强教学实效性,教师必须对这种过于学术化、教材化的话语进行加工、处理和转换,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话语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通过采用具有时代气息的、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的生活化的话语进行教学,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共鸣,从而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将课堂教学话语生动、形象化。善于运用优美生动的教学话语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一味的严肃与刻板,通过风趣幽默、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语言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精深的理论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以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这门课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最后,重视运用体态性话语。所谓体态语言,即人的面部表情、手势、姿势的运用,它们以生动形象的信息形式在人际互动中显露着行为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调、表情、动作和手势等体态性教学话语的变化,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使课程目标得以呈现和传递,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自然能够调动学生愉悦的情绪,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和学习的主动性。

(三)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为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提供方法论前提和具体思路,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结合课程特点和不同教学内容,不断创新和拓展有效的教学方法。

第一,开展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是师生交流思想和情感的过程,也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必然要求。互动式教学的关键是问题的设计和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要精心设计具有思考性、科学性、价值性和开放性的问题,以设计精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讨论交流的热情,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习惯。除了问题教学之外,互动式教学也可采用“提问式”、“点评式”、“讨论式”、“辩论式”、“演讲式”和“课件展示式”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甚至还可以通过博客、MSN平台、电子邮件等方式实现师生互动。互动式教学变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为双向互动模式,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和谐统一,最终会使学生的理论水平、思维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得到长足的进步。

第二,实行案例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是通过对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讨论,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某一基本原理或思想观点的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是教师课堂讲授方式的优化,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的选择,案例选择应遵循相关性、典型性、现实性和启发性等原则。一般选择在学生中比较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人物和事件作为经典案例,也可选择具有生活的真实感及学生身边的事例作为案例,还可把现实生活中学生普遍关心、关注的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作为案例,等等。在案例教学中要避免出现教学案例选择使用过于随意、与教学内容相关度不高的现象。

第三,进行专题讲座式教学。专题讲座式教学,就是以专题为单位设计课程的内容和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专题讲座式教学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的一条重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博大精深,内容十分丰富,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进行专题设计,精讲教学内容。专题式教学要求教师选择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基本理论点,形成相互关联的专题,构成教学内容的基本框架,这种方法,既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把重点、难点和基本内容都讲清楚,又可以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性、针对性,提炼当前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是一种导向、一种激励,考核方式的创新在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 中起着方向性的引导作用。

首先,考核内容科学化。从考核的内容上来说,应坚持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的原则。知识考核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命题、概念和范畴,明确理论运用的条件和范围,从而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提供前提条件。能力考核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的直接目的,重点考核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和运用的情况,尤其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考核形式多元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考核形式上应由传统的期末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的考核方式向科学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转化。可以尝试闭卷与开卷相结合,主观卷与客观卷相结合,综合采用口试、问卷、课程论文、论文答辩、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并把平时表现包括出勤、课堂表现、课外实践等都纳入到考核体系中,使对学生的考核更为合理、科学和全面,真正促使学生对理论与现实问题加以关注,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评价过程动态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考察和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要坚持发展的、动态的观点,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考试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日常文明行为的实际表现,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核评价可以采取同学相互打分,班主任、辅导员打分等形式。这一评价方式涵盖了学生课上课下、知与行的全面完整的测评内容,既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思想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又能督促当代大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做到知行统一。

(五)提升教师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丰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导人,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决定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水平和程度。提高教师素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加强知识储备,培育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和逻辑思辨性强等特质,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广博的学识及合理的知识结构。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掌握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这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只有真正弄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体系、精髓要义,才能将相关理论讲深讲透,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摆脱枯燥和刻板,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经久不衰的理论知识体系的魅力。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专业知识外,在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历史学、伦理学等领域也应当具有一定的修养。教师只有不断拓展多学科的理论与实际的知识,博览群书、厚积薄发,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引人人胜。

第二,把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加强科研,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没有科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将会缺乏深度,很难把教学内容讲深讲透。同时,一个没有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的教师在学生心耳中的地位是有限的,对学生说服力也必然削弱。高校必须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奖励科研成果、鼓励学术交流、加强科研考核等措施,引导教师加强科学研究,激发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力争在学术上占有一席之地。[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把自己飞的科研创新意识、精神和成果带进课堂教学,将会对大学生产生深远影响。

第三,为教师成长创造和搭建良好平台。相关的管理部门和高校等办学机构在培育和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方面责无旁贷,应努力为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如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高层次学历或者脱产进修;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会议,拓展教学与科研的思路和视角;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长期或短期业务培训班;组织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社会考察、社会实践等。通过这些有效的形式,加快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成长历程。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转换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SJB710024)

[1]卢黎歌.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J].教学与研究,2009,(11).

[2]李毅弘.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难点透析——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

猜你喜欢

理论课教学内容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