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贫困家庭服务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探究

2014-04-06朱傲雪

关键词:贫困家庭社会工作者家庭

朱傲雪

(湖北经济学院 金融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政府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进步,中国在这三十年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化。但同时,也就是在这三十年的大发展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困难。其中最为突出,也是现今最为引人关注的,就是对弱势群体的保障和救助问题。现在,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贫困家庭、弱势群体等等并不是个案和特例,很多家庭的生活现状跟我们的经济建设所取得成就是完全不相称的。这样的现实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在这种情境下,社会工作者应积极介入,寻求帮助他们面对困难,找到出路的方法,以缓解贫困给这些家庭带来的持续的难以消除的压力和苦恼。

(二)研究意义

从现实层面来说,社会工作者作为社会问题的“救火者”,积极关注城市贫困家庭的生活状态,一方面可以真正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家庭摆脱现状,实现家庭和个人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通过自己身体力行的行动,引起相关部门和社区管理机构的重视,协助他们更好的开展社区活动,采取有效和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社区内的贫困家庭和贫困群体走出困境,走出自己新的生活和未来。

从理论意义上来讲,社会工作者为介入城市贫困家庭而采取和使用的相关方法和技巧,既是为了解决城市贫困家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同时也可以作为对社会工作领域理论的扩充和丰富,是对城市社区为贫困家庭提供服务相关社区工作理论的补充。通过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贫困家庭的服务,是对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服务中的一些理论的检验。另外,通过本选题研究后的对策和建议,今后可以给其他相关研究人员作为数据提供参考。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城市社区

社区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对个人、家庭以及整个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其最主要的途径就是通过社会来实现和完成的。社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基础的群众基础机构。他为我们居住在一个固定区域的居民群体范围内的居民,起着一种媒介桥梁作用。在为我们广大居民群众做着一些日常生活中所需与社会团体旋节沟通连贯的作用。

(二)社会工作介入

随着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在中国的实践影响越来越广,社会工作其本身的魅力也在逐渐凸显,没有一个学者能够对它做出一个百分百正确的定义,但是可以结合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实际工作,以及结合其他学者对社会工作的定义,把社会工作定义为:社会工作是在利他主义价值观指导之下,辅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专业的方法来进行助人的服务活动。社会工作者拥有一套专业的社会服务方法,通过他们介入社区工作中,可以帮助社区提高社区服务的工作效率。

(三)城市贫困

本文中所提到的城市贫困,主要是指城市社区中的某些家庭正处于或者长期处于相对于整个黄石市平均生活水平之下。他们中大多数都是失业、下岗,没有收入来源,并且再就业困难,他们目前的收入无法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三、城市社区贫困家庭的现状分析

(一)城市社区贫困家庭的类型

1.经济贫困,是指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

2.心理贫困,是指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由于经济贫困,从而产生一系列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的变化。很多贫困家庭的收入大部分都用在衣食住行上,很少有人愿意花钱去买本书,或者买份报纸来看。可见,除了物质生活的匮乏之外,他们同样需要在精神生活方面得到帮助和指导。

(二)城市社区贫困家庭的特点

1.就业技能单一,文化素质低。城市社区贫困家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下岗员工,而这些人的生活情况普遍不如从前。因为教育缺乏,所以他们并没有学到一技之长,当他们面对失业、下岗等变故时,变的脆弱不堪,毫无办法。

2.认知有偏差,心态有问题。对于这些低收入群体,我将他们分为两种,一种是“过度乐观”,另一种是“过度悲观”。

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太愿意接受帮助”,特别是来自政府和社区的帮助,却不愿意自己主动出击,寻找机会脱贫致富。在接受帮助时,又对工作挑三拣四,这样的想法和行为对他们摆脱贫困是百害而无一利。

另外一种“过度悲观”的人,他们有进行过再就业的尝试,但是发现效果不是他们所预期,想要再就业特别困难,因此他们就放弃再就业的希望,自暴自弃,自甘堕落,怨天忧人。

不管是第一类人还是第二类人,他们都应该积极地投入到再就业的行动中去,因为随着年纪不断地增加,以及不断涌出的新型人才,对于他们的再就业来说形势十分严峻。他们只有抓紧时间实现就业,才是解决贫困现状最好的办法。

四、城市社区贫困家庭的致贫原因

(一)经济体制改革加剧下岗失业

这些家庭的成员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基层员工,比如装配工人、生产线上的工人,平时他们每天工作内容单一,收入也能维持正常的生活水平,但是由于国有经济体制改革,使得国有企业不得不把一些劳动力丰裕的岗位进行裁减,这就导致了上述家庭成员的失业。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加剧城市

据统计,在城市社区中,长期处于贫困或因为下岗、失业而致贫的人群约占社区总人口的13%,他们往往文化程度较低,对于自身该享有的法律权益也不了解,甚至有的连社会保障是什么都不知道。当他们面临贫困时,他们没有办法去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三)家庭结构的变化

现在中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家庭往往只有两个人或者三个人,所以当其中一个人的就业情况发生了变化,整个家庭都会受到影响、遭受到沉重的打击。

(四)收入的不稳定性

收入不稳定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失业,下岗,无业或者提前退休,然后只要当这四种情况发生了,必然会对一个家庭的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

(五)教育因素

中国的教育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这样的教育模式只维持到初中结束。然后上高中、大学或者更高学历的培养,就成了很多家庭条件不佳的人群辍学的主要原因。

(六)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状况

因病致贫,这种现象我相信很多人都见怪不怪了。医院和医生甚至在书本上都成了“反面教材”。当一个家庭的成员身体状不好的时候,例如出现一些重病或绝症,在面对治病需要消耗高额的医药费的同时,他们就会致贫,或者放弃治疗。

五、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

正是由于城市社区贫困家庭服务还处于发展阶段,还需要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及需要拓展更多元的服务领域,开发更多服务的对象。因此需要社会工作的专业介入。社会工作是助人自助为目的的专业,它所关注的是社会中需要帮助的,有困难的,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在城市社区贫困家庭服务中,社会工作可以通过运用专业的方法,帮助配合城市社区为贫困家庭成员寻找各种资源,为他们解决困难满足其需求。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专业的服务方法和技巧为提供服务,比如采用地区发展,社会行动,城市社区教育,社会策划等工作模式。在方法上,个案工作可以给贫困家庭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不仅可以解决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也可以整合社会资源为贫困家庭构建一个完整的社会支持系统;小组工作可以加强城市社区家庭之间的社会交往,通过交流互动加强邻里间的联系,增强城市社区居民的合作,也能够再次肯定自身的价值;城市社区工作可调动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各种资源,解决贫困家庭的实际问题。社会工作能直接或者间接充当服务的提供者,并且通过对各种社会资源的调动和整合,为发展还不完善的城市社区贫困家庭服务提供多种资源,从而完善城市社区服务的基础设施。这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更要求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善于与服务对象和其他工作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行性

同时,社会工作能够介入到城市社区贫困家庭服务中,第一是城市社区有让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贫困家庭服务服务的愿望,希望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更好地帮助其提高城市社区服务水平;第二是城市社区已拥有社会工作的介入条件,黄石市石榴园城市社区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积累了财力,物力,人力以及服务经验,为社会工作的介入提供了基础;第三是黄石市石榴园城市社区对社会工作专业有一定认识,对社会工作认同,并且支持社会工作的介入;最后是黄石市石榴园城市社区在城市社区贫困家庭服务方面已经有一套自身的制度与服务流程,虽然不够完善,但也为社会工作的介入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社工在城市社区贫困家庭服务中扮演的角色

社会工作者(social worker),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

1.沟通者。我在黄石市石榴园社区对五个研究对象进行访谈时,我觉得社会工作心理学让我知道如何与他们“说话”,这里的说话不仅仅只是表面的说话而已,而是会说话,同样的意思,但是不同的表发方式,会让我的案主更容易与我建立信任,所以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反贫困服务中首先充当了沟通者的角色。

2.支持者。我与我的案主进行交流时,必须站在他们的立场同他们聊天,和他们说话,为他们提供服务,所以毫无疑问,我是他们反贫困行动开启的支持者。

3.指导者。在与案主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会根据社会工作理论,比如在帮助他们再就业的过程中,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理论能发现他们的潜在的优势,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身的技能去进行培训,也会为他们提一些建议,让他们更加有效的重返社会大家庭中。

4.脱贫资源提供者。在社会工作者开展社区反贫困服务中,社会支持网络是不可或缺的。而社会工作者相对于社区工作人员以及贫困家庭成员自身来说,他们掌握了更多的社会资源,为他们的反贫困服务提供了更多的渠道,所以社会工作者又是资源的提供者。

六、展望

希望通过本选题的研究,找出帮助贫困家庭摆脱生活困境,走出因贫困带来的消极影响,重塑生活的信心,发现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等的服务对策和行动方法,以探索出社工介入城市社区贫困家庭的新思路和新路径,为解决城市贫困家庭的难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5-26.

[2]高万红.个案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31-37.

[3]古学斌,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的新议题,新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5-26.

[4]古学斌,阮曾琪,王思斌,陈宝莲等.实践为本的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51-55.

[5]曲天军.非政府组织对中国扶贫成果的贡献分析及其发展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02,(1):23-15

[6]库瑞.对经济转型时期城市贫困问题的思考[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4,(4):13-15.

猜你喜欢

贫困家庭社会工作者家庭
工作条件、家庭支持与职业发展:中国社会工作者离职意愿的多因素分析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家庭“煮”夫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基本医疗保险缓解农村贫困家庭医疗负担的效果
——基于宁夏西吉某乡镇174户农户的调查结果
恋练有词
上蔡县多举措助推计生贫困家庭致富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