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

2014-04-06劳开准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人民出版社资产阶级

劳开准

(广东培正学院,广东 广州 510830)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

劳开准

(广东培正学院,广东 广州 510830)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基于对中国国情的了解,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革命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毛泽东的新民主义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不仅指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而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特点

毛泽东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思想是在1940年1月的《新民主主义论》一文。此前,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理论有关问题进行了论述,在1925年12月1日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对民主义社会的各个阶级进行了分析,指明革命的领导、动力、对象等革命的基本问题。1939年写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前途等进一步论述。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革命的任务“就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而最主要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①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提出了革命最主要动力是工农联盟,其它阶级可能成为革命动力;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资产阶级革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这与后来的《新民主主义论》中的论述是一致的。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在七大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进一步阐述了新民主主义思想。

一、新民主主义的历史阶段性

新中国成立后,过早地向社会主义过渡,历经波折,实行改革开放。于是乎,有些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新民主主义社会结束是否过早?新民主主义理论与当前的改革开放又是怎么样的关系?这些是当前学术界一直在讨论的问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性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经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如果按照正常的社会发展的阶段,中国也是这样。然而,近代的中国在外来入侵的情况下改变了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②帝国主义的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半殖半封的社会,进行的革命就是民主革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中国革命就进入了新民主主义时期。“如果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算起,到1952年底,土地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新民主主义在我国长达34年。”③

西方帝国主义给中国造成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对中国经济的掠夺,给中国的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另一方面,瓦解封建经济,促进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资本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是封建社会中脱胎出来的新阶级。“但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发生和发展,不但是伴随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生和发展而来,而且是伴随帝国主义在中国直接地经营企业而来。所以,中国无产阶级的很大一部分较之中国资产阶级的年龄和资格更老些,因而它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基础也更广泛些。”④中国的无产阶级具有的优越性,又比资本资产阶级强大。领导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就自然落在了无产阶级身上。毛泽东分析中国民主革命只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的民主革命不能走上资本主义专政的道路,那是欧美资本主义走的老路。中国的民主革命不能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由当时的国际和国内的环境决定的。国际上,处于资本主义走向没落、社会主义向上发展的时期。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也不允许中国走上资本主义专政的道路。国内,在中国资产阶级试图建立资产阶级专政没有取得成功。中国的民主革命只能由无产阶级来领导,这是由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这是近代中国的国情。半殖半封的社会,革命的任务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进行民主主义革命。“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⑤但这种革命又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也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于旧民主主义革命,在时间上,发生于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之后,在革命的阵线来看,“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了。”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性

有的研究者认为,毛泽东的新民主义论,具有政纲和政策的两重性质,依据是列宁关于资本主义后进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策略。新民主主义可以是较长时间,也可以较短;可以说是一种稳定的社会,也可以说是一个时刻。至于怎么说,要看其时的政治形势,要看力量对比。⑥新民主主义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由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

在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里,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民主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既要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又要充分发挥无产阶级的领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历史出现的“二次革命论”、“一次革命论”就是没有认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性。右倾主义者认为中国革命既然是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那么就应该由资产阶级来领导革命,不主张在民主革命阶段争取革命的领导权。资产阶级背信弃义时,革命成果惨遭重大损失。犯右倾错误的人,没有看到无产阶级中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领导作用。反之,“左”倾主义者则忽略新民主主义阶段,指望“毕其功于一役”,在半殖半封的社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过高地估计中国革命的发展从而失去一些可能成为同盟的人。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义思想,搞清革命的敌我友问题,在新民主义革命阶段,扩大同盟阵营,孤立敌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是有矛盾,“在整个新民主主义的阶段上,不会也不应该使之发展到超过共同要求之上。这种矛盾和这种不同的要求,可以获得调节。”⑦土地革命改革时出现类似俄国的民粹主义思想,毛泽东对此进行批判。1948年4月1日,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现在农村中流行的一种破坏工商业、在分配土地问题上主张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它的性质是反动的、落后的、倒退的。我们必须批判这种思想。”⑧团结民族资产阶级,这是由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早在1935年底,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的报告中提出:“革命的转变,那是将来的事。在将来,民主主义的革命必然要转变为社会主义的革命。何时转变,应以是否具备了转变的条件为标准,时间会要相当地长。不到具备了政治上经济上一切应有的条件之时,不到转变对于全国最大多数人民有利而不是不利之时,不应当轻易谈转变。怀疑这一点而希望在短的时间内转变,如像过去某些同志所谓民主革命在重要省份开始胜利之日,就是革命开始转变之时,是不对的。 ”⑨

新民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尽管是两个不同的阶段,但是是紧密相联的。新民主主义的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并且社会主义的因素不断发展壮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果有两个,一是资本主义的因素的发展,一是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这种社会主义因素是什么呢?就是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全国政治势力中的比重的增长,就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或者已经或者可能承认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权,就是民主共和国的国营经济和劳动人民的合作经济。所有这一切,都是社会主义的因素。”⑩政治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并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经济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合作经济及国营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从经济结构来看,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有其独特的经济基础。1949年以前,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中,“1949年,社会主义工业在全国工业(不包括手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为34.7%,1952年上升为56%。”⑪当新民主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向社会主义过渡。在毛泽东看来,要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就要先建设好新民主义社会。1952年,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后,在当时很流行的《学习》杂志上有篇文章写了“给资本主义敲了丧钟”的话,毛泽东知道后,大加批评,说远不到给资本主义敲丧钟的时候。⑫毛泽东在建国之初还是真心真意搞一段新民主义的,所以在《共同纲领》中并没有写社会主义。⑬随着形势的发展超过毛泽东的预期设想,毛泽东原计划用18年的时间来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让毛泽东觉得社会主义革命可以提前进行。

二、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对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贡献

(一)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19世纪,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建立了资本主义体系。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的矛盾日益加剧。传统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已经腐朽了,对资本主义严加批判。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义思想,认为资本主义因素在新民主义社会里是进步的。“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⑭中国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已经得到了发展并强大起来。然而,半殖半封的中国,资本主义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应该允许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以,毛泽东在共和国的设计上,经济上,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共和国所有,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允许富农经济存在,“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这是因为中国经济还十分落后的缘故。”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并没有急于向社会主义过渡,消灭资本主义,而是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在一定的范围内还允许资本家对工人剩余价值的支配。社会主义改造时,通过初级、高级社会主义的和平赎买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毛泽东后来发觉资本主义的成分结束过早,几次想采取措施进行补救,未能如愿。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同于俄国的资产阶级,还有革命的一面,无产阶级可以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一定时期内把资产阶级当作是革命的对象,这实际上混淆了敌友关系。在毛泽东看来,中国的资产阶级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保存着反对外国帝国主义和反对本国官僚军阀政府(这后者,例如在辛亥革命时期和北伐战争时期)的革命性,可以同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联合起来,反对它们愿意反对的敌人。”⑰

在新民主义共和国的政治上,毛泽东提出了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国家”这个概念被资产阶级搞得很神秘。经典的马克思主义作家,指出资本阶级的国家是“虚幻的共同体”,无产阶级的国家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毛泽东提出的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专政截然不同,又区别于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专政。毛泽东对当时世界上存在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无产阶级共和国、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进行了分析,指出未来的中国所建立的应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这就是中国的国体。“国体”指的“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⑱新民主义国家的政体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是指的政权构成的形式问题,指的是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众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⑲这不同于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实行的是两院制,联盟院和民族院都享有最高权力。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高权力机构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治建设上,毛泽东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政权。

(二)开创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列强的刺激下发展起来的。在现代化的发展上,中国是一个“晚发外生型”的国家。作为“晚发外生型”的国家,进行现代建设除了有一个强而有力的政府的推动外,还需要各个阶级积极参与。毛泽东主张建立各个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正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1940年3月,毛泽东起草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党内指示中,明确提出三三的政权组织形式。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抗日根据地中实行“三三制”政权,这个由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是新民主主义国家采用的政权组织形式。1949年初,毛泽东考虑联合政府的组成时,设想过在联合政府中,中共与进步分子合为三分之二,中间与右翼占三分之一。在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的人事上:6个副主席中,党外人士3人;56名委员中,党外人士27人。在政务院的人事安排上:4名副总理中,党外人士2人;15名政务委员中,党外人士9人。⑳这种由各革命阶级组成的共和国,充分调动了各个阶级的积极性。毛泽东在共和国的国家政权中,实行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把各个革命的阶级的利益都考虑了,有利于调动各个革命的阶级参与到国家的重建与建设。建国后,在艰难的条件下,用三年时间就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恢复,是各个革命阶级努力的结果。

在现代化具体的部署上,毛泽东提出“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㉑建立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是第一步,第二步便是采取有效的措施走向工业化。按照现代化的理论,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进程,这个过程就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㉒如何实现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转变,毛泽东提出了逐步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思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基本上是按照这一思路来进行,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后来的重工业、轻工业、农业要协调发展,都是为了实现工业化。

综上所述,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基于中国的国情的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上多种经济成份共存,政治上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毛泽东的新民主义国家的建设是符合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只是后来急于向社会主义过渡而过早地放弃了。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时间不长。然而,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对中国革命与建设探求,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注 释:

①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7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6页。

③ 王仲清:《中共党史学概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6页。

④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7页。

⑤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7页。

⑥ 参见王也扬:《历史地看待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及其变化》,《中共党史研究》2001年第3期,第53页。

⑦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56页

⑧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4页。

⑨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60页。

⑩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0页。

⑪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295页。

⑫ 胡绳:《毛泽东的新民主义论再评价》,《中共党史研究》1999年第3期。

⑬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1页。

⑭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60页。

⑮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8页。

⑯ 参见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64页。

⑰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3页。

⑱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6页。

⑲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7页。

⑳ 参见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2-33页。

㉑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1页。

㉒ 参见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6-17页。

猜你喜欢

新民主主义人民出版社资产阶级
浅析新民主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渊源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马克思主义大论战与湘学的新民主主义转型
抉择
浅析新民主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的异同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人民出版社
刘少奇新民主主义思想研究综述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