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探析
2014-04-06于博瀛
于博瀛
(黑龙江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18)
高校学生的稳定工作是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状况不仅关系和谐校园的建设,还关系整个社会的稳定。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呈现越来越复杂的形势,主动应对挑战,积极构建学生管理的预警机制对于及时发现、分析和解决学生管理方面出现的或者将要出现的一些问题有重要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是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最核心、最重要的管理。强化学生管理预警机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的迫切要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中国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标准制定不合理,学生管理预警内容不全面,学生管理预警机制实施后期落实不够、监督不到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管理预警机制效能的发挥。
一、构建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多数大学生的思想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有个别学生存在着自我意识强、集体观念弱、社会公德缺失、心理素质差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1.大学生群体压力的增大给日常学生管理带来新的问题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和学分制的实行,学生要想顺利毕业就必须在学习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同时,高速发展的社会也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大学生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往往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大学生而言,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这部分大学生往往因经济拮据而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和压力,容易形成敏感心理和人际交往障碍;随着用人单位和应届毕业生双向选择局面的逐渐明朗化以及用人层次的提高,许多在校生已经非常明显地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激烈竞争,一些同学对自己的前途充满悲观情绪,失去积极进取的精神支撑,从而导致消极懈怠、不思进取。此外,还存在如情感困惑、考试焦虑等等心理问题,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如不进行适当调整,一旦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就会诱发新的思想问题。
2.迅速增加的学生人数和多校区化给学生管理带来严峻挑战
近年来,随着高校连续扩招,大学出现了学生人数翻番、素质参差不齐和多校区的新情况。以往学生管理中的全方位、全过程的微观管理和控制模式发生了变化。现在的学生管理工作只能处于应付和表面化状态,管理中的矛盾凸显。加之管理人员素质不高,队伍建设急需加强等问题,使得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被动局面急需改观。这里谈到的多校区办学最显著的特点是校区的分散性,即一个高校由多个校区组成,校区与校区之间有一定空间距离,学生分布在各个校区。校区间的学生管理工作一般由校本部的学生处统一领导,在新校区则设立学生管理综合办公室,各个院系也从自身需要出发,设立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形成了多校区学生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局面。而多校区办学的一个难点在于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增多,师资力量相对短缺,就业压力增大,学生心理问题增多等,这都给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带来挑战。
3.互联网的普及和渗透给学生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事物之所以迅速赢得大学生的普遍欢迎,是因为其固有的特性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相契合。首先,互联网传播信息的高速性、即时性符合大学生追求时效化的个性;其次,互联网内容的丰富性、开放性满足了大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追求;再次,网络的自由性迎合了大学生强烈追求个性的心理。最后,上网的时尚性满足了大学生追求时尚的心理。现今,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在看到其积极影响的同时,也要敏锐地察觉到网络的负面效应对大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色情、暴力、凶杀等不良信息对青年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此外,西方的价值观、文化霸权主义也从精神层面对学生进行荼毒;网络上瘾和网络犯罪等问题的出现更是对大学生的法律观念和道德意志的冲击,这些都对学生管理的时效性、覆盖面和影响力形成极大的考验。
二、科学架构高校学生管理的预警教育机制
预警是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在突发事件的前兆中及时察觉、发现和识别潜在的不安因素,防患于未然,从而降低和减少事件发生的突然性和意外性,增强决策者应对突发事件的主动性。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以互联网和手机通信为代表的现代传媒手段蓬勃兴起,同时西方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和光怪陆离的生活方式的出现,使当代大学生中的少数人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还不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通过建立预警教育机制,开展大学生跟踪教育管理是一个有效地管理途径。
1.建立高校学生管理预警信息收集系统
通过建立健全心理咨询中心、学习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等专门的学生咨询中心来收集学生信息。在学生生活区和学生社团派驻专门的教师来对学生生活、学习和社会实践进行指导。德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校园网和学生进行交流,以便就近、及时、准确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思其所思、想其所想、解其所难。同时,定期开展调查研究,深入班级,深入学生,深入现场,特别是那些问题多、矛盾尖锐的地方,及时捕捉学生的情绪热点,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发展倾向和趋势,对学生的意见和要求进行理性分析,找出规律,化解矛盾。
2.建立学生管理预警的决策和反馈系统
解决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和现实问题必须有科学的预警机制,从而使预警信息能够进入决策,影响决策。学生管理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关键在于抓准时机,及时有效地传达信息。要善于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科学应用于学生管理决策领域,以便能够更加全面、精确、深刻地把握学生思想行为的规律,实现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的转变。信息反馈的目的在于提高系统的自知自觉程度,不断增强系统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能力。学生管理信息的反馈一方面是对决策的调节;另一方面,是对决策执行过程的调节,即通过对基层单位执行决策的情况的反馈,及时了解各单位的工作措施、教育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的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发出调节指令,确保学生管理工作的决策顺利执行。
3.及时准确地做好信息收集、整理和报告工作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善于捕捉动态信息,了解分析校园内部各种不安定因素产生的原因和背景。校园内存在的一些敏感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园的稳定,及时掌握和科学预测与之相关的情报信息就是重点,既可以把影响校园安定和干扰学校正常秩序的突发事件及各种不安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也可以使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能够提前了解掌握的信息,从而为正确决策、解决矛盾争取有利时机。此外,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安定因素的性质和特点,把握问题的实质,采取必要的有效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危机。
三、积极构建学生管理危机的解决机制
为解决突发事件,高校必须相应建立起一套应急管理机制,它应当是一种不同于常态的管理机制,而是符合高效、快速反应、结合学校实际的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机制,能够有效应对短期集中出现的突发事件,最终成为一种长效机制。
1.建立平等和谐的学生管理消解机制
构建平等和谐的学生管理消解机制,目的是要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把交流、对话作为教育管理活动发生、发展的根本方式,要认真实践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角色,和青年学生一起去经历成长的过程,应对成长的困惑和问题,以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魅力等去感染学生,在建立自己的崇高威信与人格形象的同时,与学生形成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关系。鉴于此,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努力把自己外在的权威转化为内在的影响力,将自己培养成一个以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师德为核心的、具有亲和力的教师形象。建立起平等、对话、包容、和谐的互动关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校园;充分利用学生生活园区、学生社团、心理咨询机构、互联网等有效平台,扩大消解的渠道,提高消解效率,构建和谐的学生管理消解机制。总之,上述做法对于融洽学生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把问题消解在初始阶段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2.建立学生管理的危机干预机制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思想层次、知识水平的学生聚集校园,容易引发集群和跟风行为。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生的集群和跟风行为是一种失控行为,是指学生自由倾泻自己的感情、人际迅速互动、情绪和行为感染性强烈,并伴有明显的个性化倾向。因此,大学生的集群和跟风行为具有行为过程的失控性、行为后果的破坏性、行为目标的不确定性和行为本身的失范性。一旦出现大学生集群和跟风行为便很容易扰乱学校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秩序,影响校园的稳定,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加强对大学生集群和跟风行为的控制、引导,并适时进行危机干预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
3.及时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和实际问题
新时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以学生为本。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服务于学生的生活,总之一句话,要服务于学生的全面成才,以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高兴不高兴,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全部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重点解决学生最关心、关系最密切的实际问题,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对此,要加大对大学生就业咨询指导的力度,积极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开辟就业渠道,培养学生就业技巧,避免在今后的就业中因理想脱离现实而造成对学生思想的冲击;加大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和勤工助学工作的力度,通过建立减、贷、助、补、奖的贫困生扶助体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全面启动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咨询指导工作,大力开展心理教育咨询宣传,定期开设心理讲座,指导学生心理健康,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组织心理联络员队伍,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和积极的心态下投入学习、开展活动。
4.建立稳定的沟通机制
沟通是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管理的重要工具。在突发性事件来临时,人们迫切希望知道突发性事件发生的原因、产生的影响、处理的过程以及进一步的发展。对于突发性事件的应对者来说,理解突发性事件参与者的心理,知道他们的需求,并有效地传达准确真实的信息是顺利化解事件的关键。这里的沟通主要包括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内部沟通是指团队内部的沟通、师生间的沟通;外部沟通则是指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卫生防疫部门、安全稳定部门、学生家长、新闻媒体以及周边社区的沟通等等。新闻传播学揭示过一个规律:没有你的声音,就会有别人的声音。以你为主体提供情况,你就成为了信息发布和获取的主渠道,公众会把你作为主要的信息来源,别人的声音亦无足轻重,你就能够先声夺人,而不会在不利信息满天飞的时候再被动地“辟谣”。所以,沟通是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管理中的重要工具,高校学生管理者一定要提高沟通能力,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