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叔同的音乐教育实践及其启示

2014-04-06

关键词:李叔同因材施教理念

许 佩 晖

(闽南师范大学 艺术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李叔同即近代佛教史上赫赫有名的弘一大师,作为一代高僧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11代世祖,对近代佛教的重要贡献为世人熟知。李叔同也是第一个在中国进行西方音乐传播的先驱者,由他亲手作词的《送别歌》,历经百年传唱至今终成民族音乐名曲[1]。李叔同先生培养了一大批近代优秀音乐人才,其音乐教育思想在近代音乐教育史上有着突出的影响,并且通过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得以传承和发展。新形势下,研究李叔同先生的音乐教育实践和思想,对中国音乐教育改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李叔同音乐教育实践概况

李叔同先生于1911年从日本东京美术高等学校学成归国,直至1918年剃度为僧,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主要精力都贡献给了中国近代音乐教育事业。他先后在上海城东女学、浙江两级师范(后改称浙江第一师范)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主教音乐和美术,尤其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长达6年的音乐教育实践[2]32,是李叔同从事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时期,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音乐教育思想。这段时间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困、民族复苏的历史时期,此时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刚刚起步,师资力量极其薄弱。李叔同原本是受时任浙江第一师范校长经亨颐之邀担任图画手工科教师的,由于学生强烈要求李叔同先生开设音乐教育课,校方只好慨然允诺。由于没有现成的音乐教材,李叔同便自选部分中外优秀歌曲进行改编和填词。基于扎实的国学根基再加上其接受过非常系统的西洋音乐教育,因而由他自己作曲作词的音乐作品富有意蕴且易唱易学,从而受到浙江第一师范学生极大欢迎,并被当时很多其他新式学堂所采用[3]。李叔同先生以其对音乐教育的奉献精神、对音乐教育的独特认识和自身完美的人格魅力投入到当时并不被社会所重视的音乐教育,并且身体力行地培养出一大批优秀音乐人才,从而实现了音乐教育和音乐创作的双丰收。李叔同先生和他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成为近代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一支非常重要的音乐教育家群体,为发展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李叔同先生于1918年皈依佛门,依然以“出世的精神”关心和帮助他的弟子们所从事的“入世”的音乐教育事业[4]。

二、李叔同先生的音乐教育思想

作为中国学堂乐歌主要开创者以及近代著名启蒙音乐教育家和实践家,李叔同通过自己的音乐教育实践,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音乐教育思想。其音乐教育思想产生的根源,是植根于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土壤,并通过具体的音乐教育实践而逐步形成的[5]。

(一)主张“先器识而后文艺”的音乐教育思想

“先器识而后文艺”不仅是李叔同先生音乐教育理念的核心,同时也是其一贯坚持的艺术教育思想的核心。早在李叔同19岁以童生身份参加天津县学考试时,便提出了士应以“器识为先,文艺为后”的观念。可以看出,“先器识而后文艺”的理念已经存在于先生思想之中,并且一直贯穿并指导其开展音乐教育实践。“器识”主要指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李叔同先生认为从事艺术工作者必须首先进行培养和提高自身人格修养,只有达至一定的精神境界,才可以对其传授相应的技艺,方可以培养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反之,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艺德,不管其如何精通熟练技艺,也不足以称道。

李叔同先生在进行音乐教育时非常重视训练学生的音乐技能,严格但温和。从音乐专业角度严格把关,其培养的唯一目标和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素养。李叔同先生的高足之一——刘质平当时虽然已经在音乐创作上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先生却对其一再强调必须重视提高个人修养。在他看来,若要达到一个更高的人生境界,就必须以加强自身个人修养作为根本。另一方面,李叔同先生经常将自己的个人财物用于支持日常办学,且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先器识”也是李叔同一生身体力行的做人准则。

(二)主张“因材施教”的音乐教学理念

中国因材施教的传统教育理念源自孔子,即根据弟子自身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从而培养出一大批不同特点的优秀人才。进入21世纪以后,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已经逐渐被世界大部分国家的教育界认同并接受,而世界教育发展史也一再证明任何一种教育行为都必须做到因材施教,才可以最大程度达到教育效果。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体现对受教育者的人性关怀,从而实现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李叔同先生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继承了中国因材施教的传统教学理念,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不同情况,结合学生的特点以自身良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从而有效调动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艺术特长[6]。著名画家丰子恺开始同时学习绘画和音乐两个方向,但在经过一次考试之后,李叔同先生和其进行了一次深入沟通,根据丰子恺自身特点,建议其专门学习绘画,从而造就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美术大家[7]。

(三)主张“以学生为本”的音乐教学理念

任何一种教育行为的开展都应该以人为本,这样才可以全面体现对人的尊严的关怀,才可以帮助受教育者实现真正的自由全面发展。李叔同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始终不渝地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始终坚持尊重每一个学生,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对于学生从不使用过激的语言教训学生,而是用循循善诱的话语,加上自身一丝不苟的教育态度去感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潜能和存在价值[8]。李叔同先生对学生专业学习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在各种音乐技能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完美无缺。但在表达方式上,却是等学生演奏完后,先肯定他的进步之处,然后再请这个学生明天再次演奏,并且提出应注意一些存在的问题[9]。李叔同主张的“以学生为本”音乐教学理念,建立在对学生赏识的基础之上,虽没有严格的说教和严肃的训诫,却一样可以达到让学生心悦诚服进而心生敬佩的良好教育效果。

三、李叔同先生音乐教育思想对当前音乐教育的重要启示

当前,社会舆论仍然对音乐教育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导致当今音乐教育存在着李叔同生活时代相同的境遇。李叔同的“先器识而后文艺”以及“以学生为本”和“因材施教”的音乐教育思想仍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从中人们能够得到一些有益启示。

(一)音乐教育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当前中国音乐教育体系中大都存在着重视培养学生音乐技能,忽视对学生音乐理论、学生道德素养和文化知识学习的培养,使得很多音乐学生一味追求技能学习,而对其他文化知识课程重视不够,导致音乐学生综合素质的欠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大众对音乐专业学生存在偏见,认为艺术类学生文化综合修养有限。可以说,李叔同先生主张的“先器识而后文艺”教育理念是符合中国音乐教育改革要求的,在当下音乐教育体系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0]。当前的音乐教育,应重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改变“唯技术论”的错误观念,应该利用优秀音乐作品本身蕴含的丰富思想情感和多彩的历史文化因素,引导音乐专业学生深入了解音乐作品创作者的成长经历、历史背景以及内在情感表达,从而陶冶学生的思想和情感,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反过来也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更加深入诠释和完美的演绎。

(二)音乐教育应“以学生为本”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李叔同先生主张的“以学生为本”的音乐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来对待,并且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给他们自主进行音乐学习的权利。教师通过鼓励和引导的而非训斥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意识和自身独立人格,进而促使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禀赋发展自身的个性和能力,成为可以掌握自身命运的人。另一方面,当前很多音乐教师大都是从自身主观经验出发,对大部分学生使用完全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11]。因此,音乐教育工作者应继承李叔同先生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深入持久地了解和观察每一个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为其量体裁衣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从而有效发挥学生的特长。

(三)音乐教师应该重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李叔同先生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才能和高尚的修养,并且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坚持身体力行的教学品格,为学生做出表率,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表”。由此,可以看出音乐教师重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对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1世纪理想的音乐教师不仅应该是音乐艺术大师,同时也应该是教育艺术大师。一方面,作为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应该学习李叔同先生人格感化的音乐教学品格。不仅表现在对祖国和音乐教育事业的爱,同时也表现在对每一个学生细致入微的关怀。教师除了赋予学生良好的专业技术以外,更应该身体力行,帮助学生同时具备高尚的道德和专业素养。另一方面,音乐作为一门学科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音乐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因此,音乐教师应该注重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树立不断学习的发展理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添砖加瓦。

李叔同先生是一位对中国近现代美术和音乐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音乐教育家,其独特且丰富的音乐教育思想是先生留给中国音乐教育界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时至今日,人们重新认识和学习李叔同先生“先器识而后文艺”的音乐教育思想以及“以学生为本”和“因材施教”的音乐教学理念,仍然对中国的学校音乐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 孙继南.弘一大师的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1,(1):62-67.

[2] 魏鲁佳.李叔同的音乐教育思想研究.保定:河北大学,2010.

[3] 黄萍华.李叔同艺术教育实践及精神探析.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4):55-59.

[4] 关心.李叔同艺术教育思想特征探析.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55-57.

[5] 宫向阳.李叔同教育思想抉微.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52-154.

[6] 杨和平.论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艺术百家,2006,(3):135-135.

[7] 凌琦,张程刚.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大众文艺,2012,(18):282.

[8] 吴丹,熊贤君.李叔同艺术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5):28-32.

[9] 魏鲁佳.浅谈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大舞台,2010,(10):208-209.

[10] 李宁.试析近代音乐教育与学堂乐歌运动的先驱者李叔同.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5):156-157.

[11] 乔国辉.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对当今高校音乐教育的启示.大舞台,2013,(7):192-194.

猜你喜欢

李叔同因材施教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李叔同研究史上的新坐标
——《李叔同—弘一大师年谱长编》评介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影像中的灿烂人生
——《李叔同——弘一大师影像》简评
弘一法师李叔同(上)
听李叔同送别(外一首)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