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家口市产业集聚区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研究

2014-04-06段宏煜乔颖丽刘玉辉

关键词:张家口市城镇化建设

段宏煜,乔颖丽,刘玉辉

(1.河北北方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2.张家口市 新区开发办公室,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中共十八大提出要促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农业化”协调发展,其中工业化是发展动力,现代农业化是发展基础,而城镇化在此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融合作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可见,研究产业集聚区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对张家口市产业集聚区的长远发展及地区经济目标的实现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及其互动关系概述

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演变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国内外诸多学者开始对产业结构演变与城镇化进程的相互作用进行系统研究,并从中发现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

(一)产业集聚区

简单来说,产业集聚就是将一个或是几个相关产业集中在一特定区域内,并不断发挥集聚效应的过程,而产业集聚区正是它的表现形式。产业集聚区的建成能够发挥相关产业劳动力共享和知识外溢的效应,进而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可以加速产业内竞争和信息流通,诱导创新,形成强势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最终使相关行业和市场规模递增,推动区域贸易和经济的发展。

(二)新型城镇化

与旧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充实了城镇化的评价指标,更加注重“人”的无差异发展,它是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最终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之路。

(三)两者的互动关系

首先,产业集聚区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起支撑作用。城镇化的过程就是人口聚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口需要就业,这就为新型城镇化中“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的高素质劳动力,这就要求“人”要接受更多的教育,拥有更高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人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上的统一,实现新型城镇化“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同时,建设产业集聚区可以引导产业向园区内集聚,产生集聚效应,从而推动工业化的发展进而推动城镇化的进程,因此,产业集聚区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支撑力、动力源。

其次,新型城镇化是产业集聚区的有效载体。产业集聚区最大的优势就是其强大的产业、人口、要素的吸纳能力。通过产业集聚,各种经济要素向区域内聚集,势必带来城镇化的发展。通过集聚区的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了区域内的资源和经济成本,促进经济分工,提高了劳动力生产率,企业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增强。最终集聚效应使得区域贸易得到发展,地区经济水平得以提升,促使居民的收入水平、居住环境、教育资源、卫生保障、公共设施服务水平的提高,这正符合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思路。

可见,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城镇化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产业集聚区对区域发展具有战略引领和支撑作用,新型城镇化也成为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助推器[1]。

二、张家口市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区互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张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地处京、冀、晋、蒙4省市区交界处,处于环首都经济圈之中。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良好基础,目前该市先后规划建设了西山、南山、东山、望山四大产业集聚区,18个县区按照要求也都规划建设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形成了环渤海区域乃至华北地区最大的园区集群。

近些年,张家口市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大力推进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和各类专业园区建设,加快“城中村”和旧城区改造,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同时张家口市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力推进城镇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其中,张家口市、蔚县蔚州镇、宣化沙岭子镇、崇礼县西湾子镇分别进入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名单。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人口及各种生产要素逐步向城镇特别是各级城镇集中,城镇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该市的经济贡献率不断提高,城镇龙头作用日益显现。

虽然张家口市的产业集聚区与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产业集聚区建设与城镇化发展互动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不够合理

张家口市的产业集聚建设起步较晚,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规划与城市发展、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缺乏整体性;集聚区空间布局和产业设置不够合理,与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绿色产业的地区崛起目标衔接不够紧密,管理体制不畅。例如张家口的南山工业园区处于洋河南岸与张家口城市发展的方向重合,西山产业园区处于万全县城与中心城区中间,也制约了集聚区的拓宽规模发展。产业规划方面,东山产业集聚区与南山和西山部分产业集聚区产业规划也存在重复问题。行政管理体制方面,西山属万全县、南山属怀安县、东山属宣化县,行政管理体制的分割制约了集聚区间实现产业互补、要素互补统筹发展。

(二)产业集聚区的要素聚集能力较弱

在产业聚集方面:张家口市处于环首都经济圈内,同时也是环渤海地区的辐射地带,而该市产业集聚区内本地的外迁企业居多,京津及周边地区相关产业转移的承接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产业聚集能力不强。在人口聚集方面:以张家口中心城区周边四大产业聚集区为例,2012年共创造就业岗位2.8万个,而属纯新增就业岗位(有部分企业属外迁后恢复生产)不足1/3,人口聚集缓慢。在资金聚集方面:目前,张家口市23个产业园区基础设施计划总投资为490.64亿元,实际累计完成150.52亿元,只完成计划的30.6%。841家企业,企业计划固定资产总投资为1 026.3亿元,实际完成580.4亿元,只完成计划的56.6%,建设资金缺口大。

(三)产业集聚区对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撑能力不强

首先,张家口市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和大企业的带动作用不强,同时还缺乏与主导产业和大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价值链,造成产业集聚的外溢作用不显现。例如,已经引入集聚区的沃尔沃集团,只在本区进行该集团的发动机项目,汽车产业价值链中汽车电子、车型研发及整车制造这些利润较高的环节并没有涉及。其次,由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区域内劳动要素的质量及提升速度慢,人才的劳动报酬不高和发展空间不大,导致集聚区很难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再次,当地的整体劳动力水平不高,区域二三产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劳动力与产业的融合程度不够。这些都说明,张家口市产业集聚区与新型城镇区的共生性不强。同时,同质化企业与单一的劳动力结构也不利于城镇化的发展,该市的产业集聚区与新城镇化的互补性不强。以上作用,使得该市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缺乏来自产业集聚区的产业支撑,城镇化进程受阻。

(四)产业集聚区和城镇化发展环境有待提高

截至2013年8月底,设施相对完善的张家口市中心城区周边四大产业聚集区累计投资36.87亿元,按照“十通一平”的标准基本完成了基础设施配套,但仍然存在着一些由于基础设施滞后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2012年,张家口完成各类城建投资409亿元,城镇化率为47.5%,同比仅增长1.2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城市环境发展指标增长缓慢。

三、产业集聚区城镇化与互动的成功经验

虽然国内“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模式尝试时间不是很长,却也涌现了一批较为成功的案例。它们结合自身的环境、人口、资源等特点,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之路[2]。

(一)重庆模式

重庆市产业集聚区与城镇化互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立足发展需要,结合地方实际,对产业集聚区和城镇化建设进行了科学的、长远的、详细的布局和规划。其次,培育主导产业,建设特色园区,发展了一批具有市场前景的“专、精、特、新”企业。再次,注重政府服务功能,大力实施“科教兴渝”和“人才强市”战略;同时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为加快城镇化提供必要的科技和人才支持。最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筹资渠道。

(二)温州模式

围绕各种主导产业和产品,温州形成了高度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的产品群、产业群和行业群。生产与经营同类的或相关的行业产品的商贸型企业和生产型企业纷纷向专业产业区或者工商园区集聚,引发了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和人才流等要素的汇聚和扩散,提高了城镇化水平。

(三)宁夏模式

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华西村坐落于贺兰山东麓,在镇北堡林草实验场内,镇北堡华夏影视城北面,距银川37公里,110国道穿村而过。首先,通过考察移民对象的文化素质和经济状况,筛选移民对象,既迁移很贫困的农民,也迁移一部分有劳动能力和文化素质的农民,提高移民开发能力和移民成功率。其次,按照政策引导、能人拉动、项目起步、劳务扶贫的方针吸引社会各界企业家到宁夏华西村搞开发建设。再次,充分利用宁夏贺兰山旅游长廊中心的优势和华夏西部影视城、华夏珍奇艺术城的吸引力,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重点抓好系列配套服务。把宁夏华西村集镇建成产业配套、旅游观光、餐饮、住宿、娱乐一体化的银川市卫星城。

四、促进张家口市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区互动协调发展的建议

张家口市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与城镇化互动协调发展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在规划设计、要素聚集、产业支撑、发展环境等方面还需做很多的努力。因此,根据张家口市产业集聚区与城镇化互动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科学规划设计,构建产业集聚区和城镇化互动发展的规划体系

对产业集聚区和城镇发展进行统筹规划,首先要基于地区长远发展考虑,空间上既要符合全国的战略布局以及产业发展方向,又要符合全省的产业调整策略。结合张家口市绿色生态优势,根据新兴产业定位,提升产业布局,建成具有绿色、生态、低碳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其次,坚持产城融合的规划理念,对人口的聚集效应、技术的创新能力、环境的和谐发展、公共服务的保障功能等多种因素进行合理安排,真正做到统筹兼顾、和谐发展[3]。

(二)提升要素集聚能力,促进产业集聚区与城镇化良性互动

产业聚集方面,加强与央企的合作,积极承接京津等先进地区的产业转移项目。同时既要重视大企业、大项目的引入,也要关注小企业的发展,增强产业集聚区的产业孵化作用,加速产业向区域聚集。人口聚集方面,注重本地劳动力素质的培养,由政府牵头举办相关培训,增加就业,加速人口聚集。资金聚集方面,首先地方政府要通过搭建平台引导各类资金参与产业集聚区和城镇化的发展;借鉴其它地区的成功经验,深化金融改革、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其次,地方政府要研究国家的金融改革政策和方向,做出适合产业集聚区和城镇化发展的前瞻性的金融改革预案,突破资金“瓶颈”。

(三)围绕特色产业环节,发展全产业链,推动产业支撑能力和城镇化的内涵发展

强化全产业链概念,区域内各个产业集聚区明确各自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为主导产业链提供配套服务的其他产业企业和机构入住,特别是要吸引高附加值产业加入;加大产业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形成相互关联和支撑的产业配套体系,形成分工合作、专业化经营的产业链,促进产业升级和产业链条延伸;通过产业链的价值提升,来吸引内外部优秀人才,提高本地劳动力素质,促进“人”与产业融合发展,强化区域发展的产业支撑作用。

(四)优化环境,提高产业聚集区与城镇化服务水平

首先,硬件环境方面,加大市场融资和投资建设力度,建设完备的、高标准的基础设施施,并确保产

业园区污染物处理与入园项目同时投入运行,从硬件上满足城市发展和项目的落地建设和生产需要;新规划和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要立足当前,放眼长远,适度超前建设;同时依托产业集聚区和城镇化建设的整体布局,做到产城基础设施共享和衔接。其次,软环境方面,明确集聚区市县两级归属,赋予其更加灵活的管理体制和自主权;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提高办事效率,着力提升集聚区与城镇化建设的软实力。最后,要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充分发挥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的作用,提高市民参与度,在全社会营造人人都是城镇化的建设者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要产业集聚区来支撑,同时产业集聚区也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了动力源泉。只有两者良性互动,才能使得地区经济获得长远的、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天津经济课题组.提升城镇化质量的经验借鉴[J].天津经济,2013,(3):17-24.

[2] 邹伟.产业集聚的文献综述[J].现代经济,2007,(1):153-156.

[3] 左雯.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与城镇化推进协调互动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32):58-79.

猜你喜欢

张家口市城镇化建设
张家口市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幼儿园
张家口市 召开2020年立法工作推进会
张家口市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家乡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