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法律问题研究

2014-04-06丁芳谢飞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转基因作物食品

丁芳,谢飞

(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1169)

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法律问题研究

丁芳,谢飞

(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1169)

转基因食品是现代生物科技的新宠,由于优势明显而得到迅速发展,但也被认为具有潜在的高风险。转基因食品自诞生以来就备受争议,因而需要通过立法维护消费者的权益。美国、欧盟的现有制度对我国当下的转基因食品立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目前我国应在保障转基因食品开发及保护环境的同时,加强立法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

转基因;食品安全;标识制度;立法监督

近期,“61名院士请求转基因水稻产业化”的新闻,让转基因食品安全再次引发关注。近些年来,地沟油、毒奶粉等事件的出现,提高了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如今,转基因食品已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成了社会争议的焦点,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种种担忧也由之而来。怎样才能合理利用转基因技术缓解世界粮食压力,并同时保证消费者食用安全的转基因食品,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

一、转基因食品存在的价值

在人口爆炸及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今天,粮食短缺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为解决粮食问题,各国不约而同地求助于转基因技术。这是因为,通过传统方法提高土地单产量和扩大种植面积已很难再有新的潜力,而生物技术方兴未艾,转基因技术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满足人们对粮食生产需要的重要方法。目前,转基因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已取得明显成效,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每个国家都不想放弃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创新和由此而来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因而都在加大研究开发步伐。当然,转基因农作物之所以能够得到迅速发展,与其本身的优势是分不开的,主要表现在:

(一)进行物种改良,提高单产数量

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小、土地贫瘠等原因,造成了贫困并持续恶化,在短时间内直接投放粮食进行救济也是治标不治本,不能根本改变当地的贫困状况。而转基因这种先进生物技术,可以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且转基因农作物在对抗干旱及严寒包括土地贫瘠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优势。已进行的实验证明,即使是从前被认为不宜耕作的土地也能实现转基因农作物的丰收,这对于缓解全球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及粮食短缺问题意义重大。[1]

(二)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2005年,一篇刊登在《科学》杂志上题为《转基因抗虫水稻对中国水稻生产和农民健康的影响》的论文,分析了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的危害。该文系中美科学家联合发出,强调了随着生物抗药性的增加,农药的使用量也需要逐步增加,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而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这一状况,种植抗病虫害的转基因农作物,可以使农药使用量减少八成以上,极大地减少了农药使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人畜伤亡等事故。[2]既节省了农作物种植成本,又有利于环境改善,同时还可以避免长期喷洒农药对农民身体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

(三)增加粮食营养,改善人体健康

转基因食品可以有针对性地增加粮食中的营养元素,改善营养不均衡状况,科学家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出富含稀缺元素的农作物。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有数十万名儿童因缺乏维生素A而失明。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的富含-胡萝卜素的黄金米,能够有效预防儿童失明,因为-胡萝卜素进入人体后可转化成维生素A。该作物已在亚洲和非洲地区试种并推广,大大缓解了发展中国家儿童维生素A摄入不足的问题。

二、对转基因食品的相关争议

尽管转基因作物和食品有诸多优点,并且自转基因作物被用作食物来源以来,全世界数以亿计的人已经食用过,且至今还没有证据显示转基因食物存在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不安全因素,但这无法完全打消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疑虑。[3]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人们对这种来自人类加工而不是纯自然生产出的转基因食品难以信任,调查显示,人们仍然相信所谓的“纯天然”的食物。[4]因此,对于安全性问题,消费者仍是各持己见。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争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有害

反对者担心食用了转基因食品之后,动植物的基因会转移到人体中,引发癌症、不孕不育等不可预测的疾病。一些人认为,既然“转来”的基因能够杀死害虫,或是破坏害虫的生命系统,那么就会对同是生命系统的人类产生危害。即使这种危害是微小的,但经过长期食用后积累起来的微量毒素就足以使人或大型动物受到伤害。支持者认为,只要通过严格的检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商业化生产转基因作物是不存在安全隐患的。而媒体热议的转基因食品造成癌症、绝育等说法都未经科学验证,如“马铃薯试验大鼠中毒”、“墨西哥玉米基因混杂”等事件,均由于证据不足而被科学界予以否定。

(二)转基因食品会破坏生态环境

反对者认为,“转入”作物中的基因是被移植母体本身所不具有的,如果害虫的生命系统通过进化适应了这种基因,它们的生命力将会更加强大,变成“超级”害虫,就更加难以杀灭。这引发了消费者对环境问题的忧虑。而乐观的意见则强调,就实际情况来看,农药对环境和人的危害更大,以我国为例,每年约有500人直接死于农药造成的死亡,造成的残疾则更多,而抗虫害的转基因作物则可以缓解药物残留造成的隐患,进一步减少了农药生产及喷洒过程中的原材料消耗,反而保护了生态环境。

(三)转基因作物会造成“基因污染”

反对者认为,转基因的动植物是人造的生物,而不是自然界原有的品种,它们对地球的生态系统来说,都属于外来品种。由于转基因的生物一样具有近亲交配能力,它一旦被释放到环境中,会提高基因突变的概率,出错之后将难以补救。支持者认为,转入作物的基因和作物本身的基因一样,都是一种蛋白质,进入人体后就会被消化、分解,成为水等小分子有机物,而不是将遗传信息整体带入人类的基因中。[5]而且,转基因食品中所转基因的来源是十分清楚的,提供这个基因的物种也是自然界存在的,其本身没有毒性,既不会变异也不会导致过敏等不良反应,因此,不会造成所谓的“基因污染”。

三、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相关立法

虽然支持转基因的学者对每一个观点都通过理论和实验进行了说明,认为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但依然无法消除普通消费者的疑虑。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在科学界一般是没有争议的,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焦虑早已超出了科学范畴,实际上蕴含了文化心理、伦理道德、科学素养、政治经济等各种内容。对于广大的普通消费者而言,转基因技术专业性较强,专家的一席话很难使普通民众对转基因食品有足够的认识。因此,需要具有社会公信力和权威的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食品安全。

(一)国外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相关法规

美国是转基因食品生产和食用的大国,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种类超过三千个,来源广泛,包括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番茄和番木瓜等。[6]美国关于转基因的立法始于1987年,美国农业部制定的《作为植物有害生物或有理由认为植物有害生物的转基因生物和产品的引入》经多次修订仍在适用,其内容涵盖了转基因生物的种植范围、申报程序等方面。在对转基因产品的标识方面,美国、加拿大、阿根廷等国均实行自愿标识制度,公司可以自愿选择对转基因成分标注与否,但所有标识都必须真实,不能有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虚假宣传。

欧盟关于转基因技术的相关法规框架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末,主要涉及到转基因产品有目的地释放和接触生物试剂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以及医药产品动物饲料添加剂等新食品和种子的保护两个部分。在转基因标识方面,欧盟则实施较为严格的定量标识制度,规定了严格的标识阈值,即食品中某一成分的转基因含量达到该成分的0.9%时必须标识,在此阈值之下的可不标识。[7]

(二)我国当前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立法现状

我国目前专门调整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立法是国务院于2001年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为了保障该条例的贯彻实施,2002年1月,农业部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作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细则。[8]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该法第101条关于法律适用的规定中,涵盖了转基因食品。这是我国首次以基本法律的形式规定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提高了转基因食品的立法层次。可以说,《食品安全法》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全面的、可以用来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进行规制的法律,它对以前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代表着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取得了重要进步。在转基因标识方面,我国实施了比欧盟更为严格的标识制度,即只要含有转基因成份,就要进行标识。

四、保障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法律建议

(一)立法保障转基因作物的科学研究工作

生物科技是未来最有研究和发展前景的项目之一,是解决粮食危机和人类生存问题的重要手段。转基因技术发展到现在,并没有出现被证实的危害和安全隐患,因此要确保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工作继续进行下去。同时,转基因食品业也是一项重要的产业,如果没有良好的立法保障,如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可能会影响转基因食品的科研、生产和销售。因此,要加强立法工作,推进转基因育种研究,促进我国生物育种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的发展,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民增收做出贡献。

(二)立法监管转基因食品的商业推广

任何技术、任何作物、任何食品,都有可能带来环境或健康风险,转基因技术、转基因作物、转基因食品也不例外。如何打消普通消费者的顾虑,是立法监督的重要内容。实际上,中国目前批准的转基因食品比欧盟还要少,审批非常严格,但审批文件与过程的透明度不足,难免让公众产生“黑幕”疑虑。因此,要通过立法加强相关的研发机构和科学家对公众进行阐明所研究的转基因技术、转基因作物、转基因食品的风险的责任。每一种转基因技术在应用之前、每一种转基因作物在推广之前、每一种转基因食品在上市之前,都要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只有具备足够的证据表明某一种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才可以推广。对于那些违规的科学家与生产者,要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立法确保民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知情权

转基因食品的标注是民众对食品知情权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但要标明是否含有转基因产品,还要标明转基因成分。这就不仅是简单地贴个标签,还要有检测、管理、监督等方面的投入。加拿大政府资助的一项研究表明,给转基因食品标识,会使食品价格上涨10%。[9]但这是必须支付的成本,立法要保障民众在不想食用转基因食品时,有食用非转基因食品的选择权,因此,必须确保民众对所食用食品的知情权。这不但有利于保护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对于民众接受转基因食品也有帮助。

为了适应转基因品种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今后还要继续研究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加大监管力度,以推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总之,建立和完善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是贯彻法治精神的体现,转基因工程如果能在法律法规的严格控制下,健康有序地朝着有利于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它将给人类带来不可估量的贡献。

[1]李云华.基于食品安全的政府监管创新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 2012:21-22.

[2]王笛笙.我国转基因食品的法律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4.

[3]谭德凡.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法律保障[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2):135-137.

[4]赵金洪.基因工程相关的法律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 2007:8-9.

[5]杨显奇.抗真菌转基因水稻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8:4.

[6]吴振,顾宪红.国内外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概览[J].四川畜牧兽医,2011(4):25-28.

[7]黄锡生.论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法律完善[J].现代食品科技, 2006(3):190-192.

[8]胡玉茹.我国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立法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9:8.

[9]张喜才.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建议[J].对外经贸,2011 (12):105-106.

D912.1

A

1673―2391(2014)01―0054―03

2013-11-07责任编校:江流

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食品卫生安全法》实施现状法律研究——以南京为例(立项号:2012SJD820026)”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转基因作物食品
探秘转基因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转基因,你吃了吗?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食品造假必严惩
无人机遥感在作物监测中的应用与展望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天然的转基因天然的转基因“工程师”及其对转基因食品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