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运用新兴媒体的发展态势及其能力提升
——基于云南省领导干部抽样调查的分析
2014-04-06熊黎明张德寿
熊黎明,张德寿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昆明650111)
领导干部运用新兴媒体的发展态势及其能力提升
——基于云南省领导干部抽样调查的分析
熊黎明,张德寿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昆明650111)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新兴媒体的素质能力,是信息化时代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应对执政风险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课题组对云南省领导干部抽样调查结果表明,领导干部对新兴媒体的认知认识和运用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领导干部应从观念转变、能力提升、技能培训、动力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升运用新兴媒体的能力。
领导干部;新兴媒体;运用能力;实证分析
DOl:10.3969/j.issn.1671-7155.2014.03.008
新兴媒体是建立在网络通迅基础上的数字化复合媒体形态。所谓新,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兴媒体有三个特征:一是意见主体隐匿、自由和分散;二是传播渠道多元、共生、交互;三是网络内容海量、散乱、复杂[1]。如何在渐趋复杂的新环境中运用和管理好新兴媒体,是时代对每一个领导干部提出的考验。回应这一考验,除了在思想层面高度重视新兴媒体外,更重要的是要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新兴媒体的能力。为此,我们就“领导干部运用新兴媒体能力”问题进行了专门调研。调研采取问卷和访谈两种形式。就问卷调查而言,我们在云南省内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1087份。其中,问卷对象的学历结构为:研究生占总人数的24.01%,大学本科占66.33%,本科以下占9.66%;问卷人员的职务职级为:厅级占总人数12.51%,处级占80.77%,科级及一般干部占6.72%;就访谈而言,主要对象为处级和科级(集中于乡镇党委书记)干部,共40余人次。
一、领导干部关于新兴媒体的认知认识和运用态势分析
1.大多数领导干部对新兴媒体持积极态度,对其正面和负面影响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有89.42%的人认为对待互联网应“积极面对、主动融入”。这是当前领导干部对互联网的总体态度。其中,仅有占调查人数0.46%的人持有“怕、恨、怨”、1.93%的人对互联网抱有“不予理睬”态度。而136位厅级干部中,选择“积极面对、主动融入”的高达127人,没有人选择“怕、恨、怨”,选择“不予理睬”的也仅有4人。这表明,各职级干部在对待互联网的态度上普遍持积极态度。
进一步调查表明,目前领导干部从感情上和态度上,对新兴媒体影响的认识并没有出现“一边倒”或走极端的情况——无论是对待网络的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占45.72%的领导干部认为,新兴媒体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为大众信息获取与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手段;为公众表达意愿和政治参与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工具;为党和政府提供了与群众沟通、广纳民言、集中民智以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的有效工具;正在激发公众思想意识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和变异性;强化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改革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紧迫性”。同时,46.46%的领导干部认为,目前新兴媒体还
存在“信息良莠混杂、真假难辨,容易产生误导;极端化地放大民意,增加社会控制难度;网络流言冲击社会和谐与稳定、失实报道以及恶意炒作助长社会不满情绪”等负面影响。总的来看,目前大多数领导干部能够较为全面、客观地认识新兴媒体。既能认识到新兴媒体对社会、对党执政和政府管理的积极影响,也能认识到其消极影响;既没有因其存在正面影响而“拿来就用”、毫无戒备、不计后果,也没有因其负面影响就“一棒打死”、全盘拒绝、深恶痛绝。从发展的角度看,这有利于领导干部在扬长避短中提高新兴媒体的运用能力。
2.多数领导干部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使用熟悉程度不高
互联网是新兴媒体的典型代表,具备对其操作的基本技能是运用新兴媒体的基础。不能熟练地操作,难以对互联网的作用、影响力有深刻的体验和认知认识,也必将影响到对其有效地使用。本调查数据显示:非常熟练的仅占32.02%;能简单操作的占67.25%;至今还不会上网的占0.74%。问卷显示,95.75%的领导干部长期接触互联网,但仅有32.02%的领导干部能够非常熟练地运用互联网。这一比例的反差非常大。为什么众多领导干部不具备熟练操作的能力?这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更有主观方面的原因——有的以年纪大为由认为不必学习,有的以工作繁忙为由认为无法学习,有的以学习用处不大为由认为无须学习,等等。至于懂得QQ、博客、微博、微信等使用的则较少。在被调查的领导干部中,有27%的领导干部只“听说过‘微博’却还没玩过,而48%的人则至今还不知道什么是‘微博’”。访谈座谈中一些领导干部反映,目前,不宜高估领导干部使用互联网的能力。他们认为,现实中确实存在为数不少的不懂网、不知网的领导干部。不仅如此,个别对网络还抱有不以为然、甚至藐视的态度。
3.多数领导干部较为单一地运用新兴媒体,仅将其作为单向获取信息的工具
问卷显示,占79.95%的领导干部,目前使用互联网主要是获取信息。能使用博客、微博客、微信等网络新兴科技发表意见的仅占13.80%;通过互联网发表对有关社会问题看法的只占14.72%。调查结果反映,当前绝大多数领导干部使用互联网,主要是将其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普遍缺乏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观点分享发挥正面引导作用的积极性和能力。当然,信息获取也是一种运用的能力。但其局限性在于,把互联网运用的侧重点放在了接收和接受信息上。因为互联网还有一个重要功能,那就是信息交流、观点分享和传播。近几年来,有些地方的官员纷纷开通了自己的博客,一时被传为官员主动了解社情民意、与民众沟通的网络问政举措,受到网络舆论的热捧。但热潮渐渐淡去后,许多博客被批评为“空壳博客”或“文件博客”。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倡导和鼓励领导干部培养自身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观点分享、发挥正面引导作用的积极性和能力是有必要的。
4.多数领导干部能从筑牢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层面上认识互联网的优势,对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运用新兴媒体普遍持积极态度
调查显示,作为一种新技术、新工具,大多数领导干部能从筑牢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认识新兴媒体的优势。如有53.54%的领导干部认为,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兴媒体“可以便捷地传达和解释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可以便捷地帮助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社会热点;可以便捷地帮助党和政府发现社会运行中的重大缺陷和弊端;可以帮助有关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控突发事件,赢得公共危机管理与处置的主动权;可以作为监督政府和揭露腐败的有效工具”。由此可见,当前超过半数领导干部能够较充分地认识到新兴媒体对于提高治国理政水平所具有的优势。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仍有46.46%的领导干部不认为或还没有完全看到互联网对党执政的这种正向功能。
另外,多数领导干部对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运用新兴媒体普遍持积极态度。在问卷调查中,领导干部对“突发群体性事件处置中运用媒体”的认识中,89.60%认为应“快速接通媒体渠道,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第一时间通过媒体公布可以公布的信息”;58.42%认为应“率先通过网络媒体发布相关信息”;76.27%认为应“积极运用媒体,树立亲民形象”。从这些数据看,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对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正确运用媒体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比较突发事件发生后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二者的运用程度,调查显示,有58.42%的主张应率先通过网络媒体进行信息发布。这表明,有近六成的领导干部认识到了新兴媒体较之传统媒体在应对突发事件中信息沟通和传播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和优势。访谈过程中,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认为,突发事件发生后,社会和群众迫切希望了解真相,如果一味封堵消息,不仅不利于突发事件处置,还可能导致小道消息满天飞,人心惶惶,增大了事件处置的难度,容易陷于尴尬被动局面。
5.部分领导干部在运用新兴媒体方面表现为思维
方式不适应,媒介素养不足
通过访谈调研,我们发现,一些领导干部的思维方式与新媒体舆论环境变化不相适应,对新兴媒体舆论生成特点缺乏深刻理解,对新闻传播规律知之甚少,在管理媒体和引导舆论上仍然墨守陈规。如不加区分地把所有媒体都当作党报党刊来看待,认为媒体记者是党的“喉舌”,要求一律“正面报道”。而对“正面报道为主”的理解等同于不允许有批评监督报道,把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对立起来,总担心舆论监督会影响正面宣传效果;有的对新兴媒体出现的批评、置疑反应过度,迫于舆论的压力,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对正确的决策也不敢理直气壮地坚持;或者坚持“媒体完全可控”的传统观念,热衷于用封、堵等手段来管理新兴媒体。从调查情况看,面对网上负面信息,尽管选择“直接删除”的只占3.7%;选择“封堵信息、控制传播”的只占2.2%,但是这种不看前提、不加区分地处置负面信息做法是不可取的。固然,对于一些歪曲事实、造谣生事、甚或蛊惑人心的信息,采取“直接删除”、“封堵信息、控制传播”是必要的。但需要明确的是,在信息化时代,这毕竟是一种被动的方法。
访谈中我们还发现一种倾向,有的领导干部面对新兴媒体的崛起和巨大影响力,缺乏危机感,不是把网络当作“察民声、知民情、解民怨”的有效手段,而是当作一种消遣娱乐的工具;有的则认为“网络问政”是分外之事、与己无关,甚至是视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额外负担。而有的领导干部又认为,网上和手机等传播的信息公信力和影响力比较差,小波小浪翻不起大船,不必太在意,结果往往贻误了妥善处置事件的最佳时机;有的对网上舆论保持沉默,不解释、不说明、不澄清,以至舆论酝酿发酵,流言扩散、以讹传讹,造成舆论失控的局面;有的则盲目自信,即便出现有关个人的负面网络信息,认为只要自己“行得正、坐得直”,“事实终究是事实”,不怕媒体曝光,不必去解释去说明,结果酿成舆论风波;有的则缺乏与媒体正面对话的勇气,要么千方百计回避媒体,要么面对时言语云蒸雾绕、不着边际,或者满嘴官腔,尽说正确却缺乏亲和力的话语;而个别领导干部则显得傲慢,认为可以回答就回答,可以不回答就搪塞绕开,敷衍从事。凡此等等,引起舆论不满,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二、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新兴媒体能力的对策建议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新兴媒体的素质能力,是信息化时代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应对执政风险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这一工作。
1.深化领导干部对新兴媒体作用功能的认识
互联网作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工具变量”,日益显示出其复杂性、多变性、难管控的特点。第一,新兴媒体日益凸显政治功能。其政治功能包括传递政治信息、引导政治行为、推动舆论监督、促进政治民主等。除此之外,相对独立的传媒同时还在“制造”着政治信息,引导着社会舆论,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政治取向和行为,对意识形态的调控工作造成重大影响[2]。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强调指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第二,新媒体成为党和政府形象、执政行为诉诸于公众的第一通道,党和政府的一举一动、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都“暴露”在公众视野,传媒在选择传递政治信息的过程中极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舆论,影响着群众对党的执政活动的认知评判。这也就使领导干部不得不密切关注这些关系自身的“政治信息”。第三,人民群众关注政治的热情增高。近年来,“互联网执政”已见端倪,网络议政空前繁荣,回应政治,公众参与的政治,正在以互联网为平台而崭露头角,这已经在倒逼中国社会转型和政治生态的转变。
基于此,新兴媒体不仅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偏激或错误信息也会随网络交流无孔不入。这对政府广集民智、准确提取真实、有价值的公众声音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客观看待新媒体的负面效应。虚拟的网络是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它所表现出来的所有问题都是对现实世界的延伸与反映,领导干部也不能因噎废食,应该积极通过新媒体通道广开言路、剔除偏激取其合理性建议,这应该是国家民主法制建设发展的必经之路。其次,积极引导、管理好新媒体的健康发展。政府应通过开设的网站传播政府信息,积极与网民互动,提供各种服务,从而让政府的反应更高效、更便捷。再次,要加大对媒体的监管力度,完善中国特色媒体传播法规,使媒体传播更加规范化[3]。
2.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新兴媒体的能力素质
掌握和使用现代网络技术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当前新媒体设备和技术日益普及化、常态化,领导干部更应该成为把握新兴媒体技能的行家里手。我们认为,领导干部应从如下方面提高运用新兴媒体的素质能力。
其一,提高运用新兴媒体进行社会沟通与宣传的
素质能力。要树立尊重网民、贴近网民的理念,努力探寻党和政府的主张与网民心声有机结合、广泛寻求社会共识是新形势下一种新的执政方式的理念。同时,要努力培养将这种理念转化为实践,运用新兴媒体,积极主动设置大众普遍关心的议题,特别是涉及民生的重大实际问题,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沟通社会、宣传群众,提升政府公信力的能力。
其二,提高运用新兴媒体了解社情民意、洞悉社会矛盾、把握民心动向、学习群众智慧和推进民主决策的素质能力。当下,互联网可谓尽容天下事——意见纷呈、观点百异,或平和、或偏激、或说理、或叙事、或宣泄、或谣传,驳杂又精彩,这是民间意识形态的集中展示地,绝对不可小视。因此,领导干部在看到新兴媒体对党的执政带来挑战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其为党的执政方式的与时俱进、党的执政宗旨的体现和执政目标实现的巨大资源性和价值性。作为执政者,更应注重通过互联网了解社情民意,随时关注社会热点,把握民心动向,自觉向群众问计问策,特别是基于党的群众路线实行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效益。
其三,提高正确运用新兴媒体处置危机问题的素质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干部运用新兴媒体的素质能力如何,在应对突发事件和处理公共危机问题时将得到最直接的检验。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敢于坚持“真”的素质。一是能真心面对媒体,对媒体怀有一种敬畏之心和坦诚之心。二是用真情来与媒体沟通对待媒体的态度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本质上反映了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和感情。三是以真相说话。在处理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问题时必须把真相交给媒体。同时,应具有及时恰当的回应媒体的能力。这包括进行必要的谋划、策划、综合研判舆论情势的素质能力,包括面对媒体时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简意赅,以及临场应变的素质能力,包括动用新兴媒体平台,及时把权威信息发出去,把控舆论大局,以防止谣言流传的组织协调能力,等等。
3.探索多种培训形式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新兴媒体能力
新兴媒体的产生使个人意见获得有力传播,让社会弱者的意见和声音有了表达空间,其催生的新媒体舆论给政府和领导干部应对媒体监督、处置公共危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领导干部在网络运用中以简单操作为主现状的形成,除了在认识层面重视性不够、主动学习钻研不多的原因外,更为主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在各类干部培训中存在“重理论、轻技能”的问题,干部培训往往重视政策理论的培训,而对于新兴网络技能培训不够,导致大多数领导干部对于网络的使用多数靠自己摸索或身边同事“帮扶”甚至“代劳”。因此,应将培养领导干部运用新兴媒体的素质能力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以组织机制保证其落到实处。按照“分级培训、分类指导”的原则,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加强适应新兴媒体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新兴媒体的素质能力[4]。
4.加强领导干部提高运用新兴媒体素质能力的动力机制建设
为提高广大党政干部运用新兴媒体素质能力,还必须加强相应的动力机制建设。第一,要把运用新兴媒体素质能力作为党政干部的一种基本素质要求,尤其是对于年轻的党政干部。有建议在公务员考试中增加关于新兴媒体运用的内容。第二,对于宣传文化口,以及工作内容、性质容易成为媒体关注的诸如公安、安全监管和城市执法管理等部门领导干部的选任,建议把运用新兴媒体素质能力作为考核考察的内容。第三,建议将运用新兴媒体素质能力纳入主要领导干部的考核范围。加大领导干部舆情处置失误责任追究制。对在重大舆情面前不作为,消极对待,甚至通过“封”、“堵”、“捂”等不当措施造成事态恶化的,或对在媒体中失语、妄语造成不良影响的,坚决予以问责和处理,情节严重的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同时要大力宣扬和表彰在重大舆情面前,敢于直面媒体、科学运用、舆情处理得当、社会反响良好的领导干部,成绩突出的,优先提拔使用。第四,建立各级党委政府定期分析研究舆情机制。各级党委中心学习组,要定期综合分析研判舆情,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面对新兴媒体的思想政治素质、大局意识、判断能力和业务水平。
[1]周生坤.发挥新媒体优势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N].经理日报,2010-11-30.
[2]鲍磊.新媒体政治环境下对拓展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思考[J].当代社科视野,2010,(1).
[3]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N].人民日报,2008-08-29.
[4]熊黎明,刘兰凯,魏娜.基于问卷访谈调研的领导干部质量意识分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5).
(责任编辑 叶剑锋)
熊黎明(1971—),女,云南临沧人,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副教授,主要研究党的建设;张德寿(1964—),男,云南临沧人,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教授,主要研究党的建设。
D630
A
1671-7155(2014)03-0040-04
201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