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媒介与政治的互动规律
——兼评P.埃瑞克·洛的《西方媒体如何影响政治》

2014-04-06刘远亮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大众媒介政治

刘远亮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陕西西安712046)

·政治学研究·

大众媒介与政治的互动规律
——兼评P.埃瑞克·洛的《西方媒体如何影响政治》

刘远亮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陕西西安712046)

政治过程就是权力的运作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大众媒介无疑是其中重要的方面。而大众媒介对政治的介入及其对政治产生的深刻影响,则是由政治过程的特点、大众媒介的政治属性、以及大众媒介系统与政治系统的关系所决定的。大众媒介与政治间的这种密切关系,也决定了政治必然要对大众媒介的运作实施控制与操纵,以及大众媒介对政治过程的全面渗透,因而使得媒介化政治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政治形态。然而,大众媒介在政治过程中的权力过分扩张,也对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

大众媒介;政治;政治传播;媒介化政治;政治发展

DOl:10.3969/j.issn.1671-7155.2014.03.002

大众媒介(又称大众媒体),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形成的,向社会广大受众传递信息的工具形态,主要包括书籍、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等媒介形式。对于现代国家来说,大众媒介是影响其政治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离开了大众媒介,离开了有效的政治传播,任何政治目的都难以实现。实践表明,大众媒介在现代政治过程中已处于日益突出的地位。因此,媒介与政治的关系,就成为许多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这种关系展开探讨,并取得了一系列富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其中,英国学者P·埃瑞克·洛(P.EricLouw,下文简称洛)是重要的代表之一,其著作《西方媒体如何影响政治》[1],为我们认识媒介与政治的互动关系,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参考。

如今,大众媒介日益多元化、立体化发展,对政治的影响不断加深。在中国,尤其是近年来互联网络等新兴媒介的崛起,对政治的影响已变得不可忽视,并在中国的政治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就需要思考这样的问题,即大众媒介与政治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这种关系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媒介化的社会环境下,深入思考媒介与政治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有利于我们发现媒介与政治的互动规律,加深对现代媒介化政治(又译为媒体化政治)的认识。

一、大众媒介:影响政治的重要变量

政治过程就是政治权力的运作过程,是对社会资源进行权威性分配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利益博弈过程。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政治过程就是政治体系内部各要素,以及政治体系与所处的环境之间的互动过程。政治过程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大众媒介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工具,在各国政治过程中则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因此成为影响政治的重要变量。所以,洛在《西方媒体如何影响政治》中指出,现代政治已成为一种与传播过程紧密相关的现象,以至于大众媒介成了政治权力的重要来源。可以说,洛的分析很大程度上道出了现代政治与大众媒介之间的密切关联,尤其凸显了

大众媒介对现代政治的深刻影响。

尽管大众媒介在各国的发展程度不同,运行逻辑也存在差异,但无论如何,大众媒介与政治间不可割舍的关系是不变的。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大众媒介对政治的影响都是普遍的和深刻的。“第四权力”、“第四等级”、“人民的喉舌”、“社会发展的守望者”、“民主政治的‘看门狗’”等称谓,无不说明这一点。纵观大众媒介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印刷媒介,到电子媒介,以及如今的网络媒介,一方面,它们的产生及发展本身就是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它们又是推动现代政治文明前进的不懈动力。在现代政治过程中,大众媒介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功能,比如促进政治参与、监督政治权力、进行政治沟通、实施政治控制、设置政治议题、进行政治社会化[2](P147-155)。特别在如今的信息化社会,大众媒介对政治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明显、更为深刻。

在洛看来,自从大众传播时代到来后,一种特殊的“形象塑造”已经成为西方民主国家政治过程的首要特征。而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自由主义朝着一种民主形式的演变时间,与能同时向数以百万计,甚至数以亿计的人传播信息的大众媒介技术的出现时间,几乎是一致的。这种技术为政客创造了与大众沟通的可能性,并因此带来了大众民主制的建立”[1](P65)。但问题在于,大众媒介为什么能在西方各国政治过程中产生如此大的影响?综观现代各国政治发展历程及其与大众媒介的关系,不难看出,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首先,这是与政治过程的特点相联系的。政治过程的实质,就是一种围绕政治权力的获得与运行而进行的政治信息的交流与传递过程,而大众媒介则是传播政治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各种方式的政治传播必然会深刻影响着政治过程,进而影响到政治民主化发展。其次,这是与大众媒介的自身属性相联系的。大众媒介往往是政治行为者的重要工具,用以推动政治变革,无论是进行政治革命还是进行政治改革,掌握和利用大众媒介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最后,这是与大众媒介系统和政治系统间的关系相联系的。在任何国家,大众媒介系统都是政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众媒介的变化和发展会深刻影响到政治系统的变化和发展。

在《西方媒体如何影响政治》中,虽然洛主要分析的是大众媒介如何影响西方国家的政治过程,但其理论成分对于我们认识当下中国社会中的媒介与政治关系,则大有裨益。如果稍稍留意近年来中国大众媒介的发展历程,尤其是互联网络的崛起,就可以发现,大众媒介正在逐步改变人们许多传统的政治生活方式,甚至改变了政治权力的运动逻辑。“网络问政”、“网络参政”的出现,足以说明新兴媒介对政治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正受到政界和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成为社会讨论的重要话题。

二、政治化媒介:政治对媒介运作的控制与操纵

如同政治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大众媒介的发展也是如此。特别在大众媒介发展早期,它对政治有很强的依附性。或者说,在媒介与政治的关系中,媒介的运作完全受政治的控制和操纵,媒介仅仅是实现政治目的的一种工具。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在阶级社会中,大众媒介都是具有鲜明阶级性的,大众媒介的运作及其内容都是服务于阶级统治的。自大众媒介出现以后,它就介入到了政治过程之中,成为人们表达政治主张、进行政治动员、乃至进行政治斗争的重要工具、途径和平台。所以,大众媒介就具有了明显的工具性质和政治属性,因而也成为了一种政治化的媒介。在西方国家,很早就有学者对此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比如美国学者阿特休尔将大众媒介称为是“权力的媒介”[3],原因也正在于此。

在《西方媒体如何影响政治》中,洛通过分析西方自由民主的发展历程,说明了在这个过程中媒介与政治日益共生的关系。其中就强调,随着民主的发展及政客们对大众媒介利用方式的变化,其后果是一种不断成长的20世纪的“马基雅维利式的政治传播”的出现。所以,在自由民主体系内,操纵看似变得不可或缺。而自由民主的运行者(政客)也发现,有必要通过传播手段来驯服公众,从而对民主程序进行管理[1](P58)。因而,在这种“马基雅维利式的政治传播”中,大众媒介就完全沦为政治家用于实现其特定政治目的的手段,或用于政治动员,或用于政治操纵,或进行舆论的引导与控制,都说明了政治对大众媒介的控制与操纵。应该说,洛的观点对于我们认识现代政治中大众媒介的特点是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的。

实际上,大众媒介对政治的依附,或者说,政治对大众媒介的控制和操纵,这是现代政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完全自由的政治传播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大众媒介对政治活动的介入,及其对政治发展的潜在影响,决定了它必然要受到政治的控制。在西方国家,虽然“新闻自由”或“言论自由”是所有新闻工作

者历来所极力倡导的一条重要原则,并且这种“信条”也受到了许多国家宪法的保护,比如美国1791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增加了《权利法案》,就使其成为美国新闻(言论)自由最权威的法律保护。然而,新闻媒介又无法摆脱为政治服务,以及受政治控制和操控的现实。所以,大众媒介从来都没有实现过所谓的“完全自由”,它总是会受到政治当局这样或那样的约束和限制。当然,政治系统对政治传播机构及其传播行为进行控制,也是必要的。这不仅是维持和巩固政权的需要,也是确保政治秩序的需要,更是政治家实现特定政治目的、推动政治发展的需要。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普遍存在政治当局对信息传播的制约和控制。比如,柏拉图就曾提出对城邦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行严格控制的思想,中国秦朝的“焚书坑儒”、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的“文字狱”等,都是古代政治体系中对传播行为的制约和控制的突出表现。近代以来,这种对信息传播的控制更是突出。在西方国家,繁杂的法律条文严格控制着大众传播的发展,比如国家安全法、保密法和隐私法,通过各种方式来限制信息的传播。在当代社会,为了追求民主政府的理念,信息可以自由传播,但为了政府或是特定国家权力机构的利益,信息同样会被压制、审查、甚至制造。洛特别指出:“煽动公众是20世纪西方政治的首要特征,而当下政治的特点就在于,使用一系列能够驾驭公众舆论的煽动技巧。”[1](P2)而这种对公众和公共舆论的煽动,也是政治家控制和操纵媒介传播的重要表现。可见,大众媒介的工具性质和政治属性,决定了它在维护和巩固政权过程中的地位,权力当局对其进行控制和操纵也就成为了必然。正如学者所言:“大众媒介不论是在自由主义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都摆脱不了权力控制的影子。”[2](P146)

尽管娱乐化是现代大众媒介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但政治对媒介的控制和操纵却并没有因此而减弱。在西方国家,“日益发展的新媒介技术,使公民越来越沉溺于不太严肃的政治话题和其它娱乐信息之中,脱口秀、体育、肥皂剧逐步消解了人们对严肃政治话题的耐心,公民从积极的政治参与角色退化到信息消费者的地位”[4](P54)。然而,娱乐化的政治并没有因此而降低大众媒介对政治的依附性,而是表现出了诸多新的形式。比如在美国,“艺术化、娱乐化的政治教育正是美国媒体政治社会化的基本特征,公众在享受艺术带来的美感的同时,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已经不知不觉地渗透到每个人的精神世界”[5](P122)。这正是维护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实现社会政治稳定的精神源泉。当然,这也是政治当局操纵性地利用大众媒介的重要表现。

三、媒介化政治:媒介对政治过程的全面渗透

大众媒介对现代政治的全面渗透,日益增强对政治的影响力度,在国内外已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重视和研究。在《西方媒体如何影响政治》中,洛运用了不同的词汇来表达大众媒介对政治的这种影响,比如“媒体化政治”、“电视化政治”以及“公关化政治”。如今,大众媒介已渗透到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政治产生着前所未有的影响,没有大众媒介,没有有效的政治传播,现代政治过程的顺利进行是极为困难的。毫无疑问,现代政治已变得日益媒介化(或媒体化)。就是说,大众媒介已全面渗透到整个政治过程之中,深刻影响着权力的运作,而政治过程也依赖于对大众媒介的利用,包括对专业的媒体顾问、职业传播策划者、媒体公关人员的雇佣,而这些人则将其主要精力放到了政治家的政治包装、形象管理,以及公共关系上。所以,大众所见到的政治,都是一种二手的、被中介的现实。在洛看来,这就是一种“政治魔术秀”,是一场由政治家、舆论引导行业、媒体工作者、受众、以及政策制定者共同参与的一种烟幕表演或镜像秀,这样,政治与大众媒介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同生共荣的关系。应该说,洛的观点基本反映出了现代西方自由民主政治的现实。简言之,“政治变得越来越受媒体操纵,媒体也越来越演变为政坛高潮迭起的‘斗秀场’”[6](P72),这已经成为现代政治的一种特殊本质。

诚如本尼特和恩特曼在《媒介化政治》中所强调指出的:“媒介化的政治传播已经在当今民主政治和公共生活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尽管传统的诸多形式,诸如挨家挨户式的游说、政党活动及其他社会运动的开展等仍然没有消失,人们也依然可以在没有媒体参与的情况下直接进行政治讨论。但是很多的政治组织已经认识到,如果没有对媒体多方面的运用,政治统治以及一系列相关的步骤是不可能以其现有的方式顺利实施的。”[7](P1)这说明,大众媒介在现在政治生活中已经变得不可或缺。不可否认,许多传统的政治交流方式还仍然存在,但在当今的信息社会,符号权力,即塑造民众心灵的能力,已成为权力的重要来源。因此,要想实现特定政治目的,必须要借助于大众媒介进行政治营销,推广政党或政客的政策和主张、树立良好形象、以及影

响社会舆论和设置政治议程,从而增强公民的认可和信任。在西方众多自由民主国家,这已成为其政治中的一个鲜明特点。2008年美国大选中奥巴马的成功当选,就充分说明了媒体对政治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那么,现代政治为什么会变得日益媒介化呢?在洛看来,这是由于现代社会的个体和公众的存在状态所决定的。他认为,现代社会中的个体之间呈现的都是一种孤立化和原子化的状态,大众媒介则集合了这些公众,起到了一种社会黏合剂的功能。公众之间不存在实际的人际互动和沟通,但能通过大众媒介被“集合起来”,甚至能够受到它们的“引导”,进而采取相同的行动。因此,这些被孤立的个体现在正体验着一种由媒介信息而带来的人造的、替代性的“伪互动”,即媒介化的体验,而非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互动。因此,媒介成为了人们“互动”的首要工具[1](P33-34)。现代政治的媒介化发展,表明了现代政治与媒介间日益密切的关系,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许多传统政治的特征。

洛指出:“政客需要记者和公关人员来帮助他们传播恰当的政治迷思、新闻和愿景;建立合适的政治人格;建立他们自身的形象和名人地位;以及推销政策、信仰体系和价值观。”[1](P104)在分析政治公关时又强调:“大众民主政治的一个维度就是制造炒作。正如魔术师利用烟幕和镜子来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变化出一些幻想,政治机器及其媒体人员的作用也是如此。”[1](P105)从其分析中不难看出大众媒介对政治的渗透和影响,以及在信息化时代政治的诸多全新表现形式。大众媒介的迅猛发展,给政治过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进而逐步改变了传统政治的运行逻辑,使得媒介化政治成为现代政治的重要形态。正如有学者所总结的那样:“作为一种现象,它是政治发展的产物,并日渐凸现为当今媒体社会具有普泛性的特征,同时也展现了政治传播的一种新的操作方式;作为一个观察视角,它则揭示了在媒体高度发达、政治走向民主化的今天,新闻传媒与现代政治之间不可分割的关联。”[6](P73)在现代媒介化政治环境下,虽然不是所有的政治都要靠大众媒介来表现,但离开了大众媒介,任何政治目的都很难以实现。

四、现代政治过程中媒介权力的扩张:是喜还是忧?

大众媒介是影响现代政治的重要因素。任何国家在其政治过程中都不可忽视大众媒介的作用,媒介与政治的互动已成为现代政治一个重要特征,正所谓“政治是传播的主神经,传播是政治的控制器”[8](P18)。

大众媒介在现代政治过程中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许多国内外学者都对此倾注了极大的研究热情,提出了诸多关于媒介与政治关系的理论。如前所述,大众媒介的发展,本身就是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同时又是推动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比如在中世纪末期,正是印刷术的发明(而不是别的)使历史从中世纪发展到近代,这期间,能够阅读的大众日益增多导致了思想的广泛传播,思想的广泛传播又推动了哲学与科技的变革。这些变革最终推翻了教士和贵族的统治,从而产生崭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宗教制度[3](P4)。从现实的角度看,大众媒介在促进公民政治参与、监督政治权力、塑造现代政治文化、维护公民权利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正是由于各种媒介的介入,才使得现代政治过程逐步变得公开、透明以及更加民主。因此,在人类政治文明进程中,大众媒介是功不可没的。

然而,政治过程中大众媒介权力不断扩张,是否会改变政治的本质?是否会破坏民主政治的诸多原则?是否会对政治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这都是分析大众媒介与政治关系问题不可忽视的方面。

从本质上说,大众媒介作为一种政治传播工具,它既可以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也可能成为专制统治者镇压人民的工具,甚至成为实现邪恶政治目的的工具。尤其是在现代政治背景下,公关化政治已成为重要的特征,而“润饰谎言则是公关化政治的核心”[1](P146)。这种公关化政治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炒作,而炒作带给公众的信息往往是“谎言”、“愚弄”或“欺诈”,所以公众接受的便是一种“虚假的信念”[1](P18)。本尼特所言极是,新闻媒介的政治报道其实是“政治的幻象”,“新闻的四个特点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国的公共信息并没有像它所应该的那样促进民主事业。这些特点就是:个人化、戏剧化、片段化、权力-无序的倾向性”[9](P53)。而且,自由的传播往往侵犯个人隐私、片面追逐利益而制造虚假新闻,甚至忽视社会道德。比如,“日常新闻充满了神秘主义、情节剧、老生常谈、越来越多的政治欺骗和权威人士的喧嚣,缺乏分析和解释性的内容,虽然有时还能为公民批判性的思考和有效行动提供坚实的基础,但这种能力已经越来越弱化了”[9](P40)。很显然,这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尤其是,大众媒介也成为了战争宣传、战争动员、以及进行恐怖主义活动的重要手段,因而不得不加深人们对大众媒介政治功

能的担忧。

此外,在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于传播媒介的集团化发展,使得大众媒介在议程设置、影响公共政策等方面的力量不断扩大,对民主政治的发展也造成了很大威胁。麦克切斯尼很早就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并提出了“富媒体—穷民主”的悖论,认为“媒体已经成为一股明显的反民主力量,这种现象不仅仅发生在美国,它甚至蔓延到全世界。联合性媒体越富有、影响力越大,参与性民主的前景就越是暗淡”[10](P8)。积极参与政治过程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条件和特征,但传播媒介的繁荣却造成了人们的政治疏离,使人们花费过多的时间消费媒介内容,而政治参与的观念在不断减弱,于是使人们之间形成了一种“伪互动”,出现了所谓“没有公民参与的民主”。对于西方自由民主政治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冲击。

总体而论,虽然许多人对大众媒介在推动现代民主政治发展中的作用,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但在现实中,大众媒介与政治的关系却十分复杂。在《西方媒体如何影响政治》中,洛以西方自由民主国家的政治环境为基础,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探讨了西方自由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大众媒介角色的变迁,揭示了媒介与政治之间的深层互动关系,为我们认识大众媒介的政治作用,以及媒介与政治的动态互动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参考。然而,不同国家由于在媒介体制、政治传统、政治制度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媒介与政治的关系及互动逻辑就必然会体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尽管如此,本书关于西方国家媒介与政治互动关系的分析,以及由此而得出的结论,无疑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为分析相关问题提供了独特的方法和思路,有助于我们分析特定环境下的媒介与政治关系。对于当代中国而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离不开大众媒介的推动,这就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等媒介的积极作用,进而构建优良的政治传播体系,完善大众媒介的政治传播功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

[1][英]P.埃瑞克·洛.西方媒体如何影响政治[M].陈晞,王振源.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

[2]张昆.政治传播与历史思维[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3][美]J·赫伯特·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M].黄煜,裘志康.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4]刘文科,张文静.第三代政治传播及其对政治的影响[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0,(5).

[5]谢岳.大众传媒与民主政治:政治传播的个案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6]徐国源.政治媒体化:政治与媒体的双重逻辑[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7][美]W.兰斯·本奈特,罗伯特·M.恩特曼.媒介化政治:政治传播新论[M].董关鹏.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8]邵培仁.政治传播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

[9][美]W·兰斯·班尼特.新闻:政治的幻象[M].杨晓红,王家全.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

[10][美]罗伯特·W·麦克切斯尼.富媒体穷民主:不确定时代的传播政治[M].谢岳.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叶剑锋)

刘远亮(1984—),男,陕西安康人,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思政教研部教师,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与中国政治。

D082;G206

A

1671-7155(2014)03-0012-05

2014-02-15

猜你喜欢

大众媒介政治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大众ID.4
上汽大众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书,最优雅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