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生态视阈下的湖南文化发展原因论析*

2014-04-06李美玲

湖湘论坛 2014年3期
关键词:湖南政治文化

李美玲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土壤,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维系民族情感、建设社会文明、推动国家进步和发展的强大动力。近几年来,“文化湘军”的崛起成就了奇特的“湖南文化现象”,备受关注。回顾湖南文化发展的历程,剖析湖南文化繁荣发展的原因,不难发现,良好的政治生态是重要推动力之一。本文试图从对政治生态与湖南文化发展关系的梳理分析中,总结出湖南文化发展的些许启示,为实现湖南文化可持续发展和“文化强省”目标提供借鉴。值得指出的是,本文所指的“政治生态”系指文化赖以建设发展的,内含国家和省级层面的,与文化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制度、方针、政策等构成的政治氛围和政治环境。

一、政治生态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文化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政治生态是其中关键性的因素。毛泽东曾将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概括成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1]P663-664具体说来,文化与政治的关系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政治生态对文化发展的直接影响

政治作为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对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其中,直接影响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政治是文化题材的一个重要来源。一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政治状况常常成为文化创作的重要题材,文化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采用多种方式,或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当时当地的政治事件、政治环境,并作出不同或相同的评价。另一方面,政治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和总体趋势。统治者通常会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基于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和采取相关的文化政策,这些政策,有的能够反映文化发展规律,推进文化发展;有的则是违背文化发展规律,不利于文化发展的。也即是说,不同的文化政策对文化发展具有不同的影响,或前进或后退,文化发展的总体趋势与文化政策密切相关。此外,政治体制对文化也有重大影响。一般而言,开明的政治环境有利于文化健康发展,独裁专制的政治环境不利于文化创作者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

(二)政治生态对文化发展的衍生效应

文化发展是一个横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系统性工程。一方面,文化发展需要经济支撑。广东省文联主席刘斯奋先生指出:“从历史上看,文化发展的中心从来就不曾固定在一个点上,而是在经济基础上生成文化,并随着经济发展不断迁徙。”经济的繁荣能为文化创作提供更为丰富的题材,给文化创造带来更多的物质收入,激发文化创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能够加大对文化发展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文化发展需要社会支撑。文化发展以人为主体,但是,单纯依靠文化创作者的力量是无法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要从根本上推动文化发展,必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消除人们参与文化发展的后顾之忧的基础上,提升人们的文化参与意识和文化发展能力。这些都需要通过加强社会建设,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来完成。因此,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也是密切联系的。但是,归根结底,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源于良好的政治生态,源于在民主的政治环境下,制定的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进而以和谐的政治氛围推进政策的实施。所以,文化与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关系,都可以从文化与政治的关系那里找到根源。由政治影响经济、社会,进而影响文化发展,政治生态对文化发展的衍生效应随之产生。

(三)文化发展对政治生态的反作用力

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反作用于政治和经济。政治生态在决定文化发展方向、内容和总体趋势的同时,本身也受文化发展的影响。恩格斯曾指出:“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而且这种根源深埋在经济事实中。”明确提出了文化对政治、经济的重要作用。毛泽东则多次强调:“文化是反映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但它同时又能指导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2]P109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人类学家弗兰茨·博厄斯创立的“文化决定论”认为:文化因素是分析一个社会、一个民族行为特点的不可忽略的基础与条件。[3]P31在文化中,对人们的政治行为和政治关系影响最为直接的是政治文化,它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着政治生态:一是政治文化影响人类的政治行为和政治关系。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发表的《比较政治系统》一文认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3]P31无论是政治态度、信仰还是感情,都直接影响着人们在政治生活中的行为。但是,政治文化对不同社会主体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政治首脑而言,他们的政治文化背景直接影响政治体系的构建和稳定,以及方针政策的实质、内容、指向等;对于一般民众而言,政治文化则主要体现为引导和支配。二是政治文化直接影响政治体系。不同的政治文化背景衍生出不同的政治运行模式。西方的政治文化传统衍生出议会制,中国的政治文化传统衍生出人民代表大会制。两者各有优劣,但都是以一定文化为背景形成的。基于文化对政治生态的反作用,我们当前要建设的文化,必须是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先进文化。

二、良好政治生态铺就湖南文化发展之路

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调整了过去“左”的文化政策,决定不再继续提文化从属于政治的口号,文化政策实现回归。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兴起,1986年9月28日,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定》,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的文化政策及其理论。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提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高度,这在当代中国文化政策发展史上尚属首次。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决定》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导,是新时期文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一系列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决定的作出,为全国,同样也为湖南文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

(一)高层重视提供湖南文化发展的政治机缘

欧洲战神拿破仑曾说:“一只狮子率领的一群绵羊能够战胜一只绵羊率领的一群狮子”。关键在于领导者的不同。近些年来,“文化湘军”的形成,与党政高层对文化发展的高度重视不无关系。一方面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不仅将文化发展纳入国家发展大局予以统筹规划,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采取了诸多科学有效的促进文化发展的措施,而且在湖南文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后,对湖南文化发展予以肯定、鼓励和支持;另一方面是湖南省委省政府一直以来都将文化发展作为富民强省的重要任务来抓,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度:

1.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强省”战略。党的十四大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中国社会进入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繁荣,带来了思想文化领域的深刻变化,如何实现文化繁荣与经济繁荣同步,成为了国家和各省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湖南地处中部,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在全国各省份中均不占优势,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富民强省的目标,湖南必须找准突破口。从湖南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旅游文化等文化资源现状出发,2006年,湖南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文化强省”战略。在此基础上,2007年湖南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制定了《湖南省文化强省战略实施纲要》,对文化强省战略实施进行了整体规划。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后,湖南省委又制定了 《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提出“要力争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4]。当前,以“文化强省”战略为指导,湖南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2.各级党政领导积极投身文化发展。《国家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文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工作责任制,把文化建设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5]。在湖南文化发展过程中,湖南省各级党政领导是领导者、组织者,也是直接参与者。正是他们的领导和参与,推动了湖南文化的迅速崛起。2010年1月28日,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欧阳坚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郭开朗分别代表文化部和湖南省政府签订了加快文化发展共建协议书,部省高层直接对话标志着湖南文化发展“部省共建”正式启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后,湖南省委制定了《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决定实施文化强省建设 “一把手”工程,即从2012年起,省、市、县三级要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范畴,纳入党委、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作为文明创建和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并决定每两年评选一次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4]《意见》的发布,以制度的刚性约束,将各级党委和政府作为当地文化发展的重要责任主体纳入到了当地文化发展中。不管“主动”还是“被动”,各级领导班子都要积极参与文化建设。2012年3月21日,湖南省委省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在北京以“促进湖南文化产业大发展”为主题举行了高层联席会议,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路建平,副省长韩永文均出席了会议。多位高层领导的出席,呈现出湖南党政领导对文化发展的高度重视。

3.文化发展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家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求“把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一起部署、一起实施。”[5]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则进一步提出要“把文化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这一要求也成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定位。而湖南文化的迅速发展,正是对这一要求积极贯彻结出的硕果。自中共湖南省第七次代表大会以来,历次大会报告对文化发展都有集中论述。20世纪末21世纪初,省政府还制定了专门的文化发展计划和“五年”规划,其中包括《湖南省 “十一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十一五”湖南省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湖南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等,将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等一同纳入发展全局。

4.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共商文化发展大计。为了集中多方力量服务文化发展,湖南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文化专题会议,邀请各方人士共商文化发展大计。2013年湖南省“两会”结束以后,“两会”代表纷纷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湖南文化强省战略的要求,共同为文化发展出谋划策。2012年12月6日,湖南省文化厅召开了关于 《湖南省公共文化促进条例 (草案)》立法准备工作汇报会。关于文化体制改革,湖南省委、省政府也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加以讨论、规划。据统计,从2006年至2012年,湖南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先后30次专题研究宣传思想和文化改革发展工作;省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先后18次召开全会和专题会议,解决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时任省委书记周强6次专题调研文化改革发展;时任省长、省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徐守盛也先后4次主持领导小组会议商议文化体制改革问题。多次专门会议的召开,对文化发展展开了深入交流和探讨,有效解决了湖南文化发展中的诸多重点难点问题。

(二)体制改革创造湖南文化发展的政治契机

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江泽民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说到底,是一个体制创新的问题”,“不改革,不进行体制创新,很多问题的解决就没有出路”。[6]P400同样,文化体制改革是促进文化发展、推动文化繁荣、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环节,也为湖南文化发展增添了巨大活力。从根本上而言,湖南文化体制改革是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潮流而动的。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元政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文化”与“政治”、“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的商品属性解放出来,经济功能日益凸显,产业属性得到认可。与此同时,文化部门本身也在文化市场化进程中不断进行政策性调整。1998年,国家文化部设立“文化产业司”,正式把文化产业的发展纳入了中央政府的管理范围和工作体系。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在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第一次提到了“文化产业”。2002年,“文化产业”一词正式出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2003年,中央决定开始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更是对如何发展文化产业进行了集中、精辟论述。伴随着一系列标志性事件而来的,是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兴起,其中当然也包括湖南。

“向改革要活力,向市场要办法,营造重实干、兴实业、创实绩的氛围”是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对湖南文化发展作出的总体规划。湖南不是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省份,但是一直以自主自觉的态度,积极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湖南文化体制改革正式开始于2006年。同年召开的中共湖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明确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须大胆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障碍。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积极推进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和文化流通体制改革,巩固生产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和企业改制的成果。”[7]中共湖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则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走在全国前列”[8]。为实现这一目标,报告要求今后一段时期“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着力深化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深化管理体制改革”[8]。至2012年,湖南文化体制改革首战告捷。全省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的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任务全面完成。按照湖南省第十二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的安排,2013年,湖南又积极稳妥地推进了第二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和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深化,并深入推进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

(三)利好政策为湖南文化发展提供政治动力

科学合理的政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邓小平曾指出:“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后,多年来没有制定出为生产力创造良好条件的政策。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得不到理想的改善,国家也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9]P134基于此,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频繁出台文化政策,为湖南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以宏观政策为指导,湖南省委、省政府从湖南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有利于文化发展的诸多利好政策。宏观和微观相结合,为湖南文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1.“两手抓”为文化发展科学定位。文化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之分,两者不可混淆,也不可偏废。文化事业以政府为主导,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群众;文化产业则以市场为主导,由政府扶持和推动。对此,湖南省委、省政府的认识是清醒的,在具体工作中也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一方面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将文化产业作为富民强省的支柱性产业,另一方面则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用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同时,还提出了“文化惠民与文化富民有机结合”的设想。第九次党代会更是明确要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两手抓”、“两手强”。对于文化发展的科学定位建立起了湖南文化繁荣的认识论前提。

2.经济政策为文化发展提供物质支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湖南文化发展过程中,经济的发展繁荣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撑,“硬实力”撑起了“软实力”。“九五”期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7%;“十五”期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3%;“十一五”期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同期经济的稳定增长,丰富了文化创造的题材,也充实了文化发展的资金投入。在物质基础筑牢之后,湖南省委省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金融政策。早在2009年,湖南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金融更好地为文化发展服务。同时,党代会也多次强调要加大文化投入。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要求:“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8]省财政更是确立了每年2亿元的文化事业发展基金和文化产业引导资金,每年筛选重点项目予以扶持。

3.人才政策为文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充足的高质量人才是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此,湖南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文化人才的政策。例如,中共湖南第十次代表大会要求,为了创作更多、更优秀的文化作品,必须“高度重视优秀文化人才培养,努力培育一批年轻人才、高层次人才、复合型人才,培育一批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要特别重视文化名家的培育,才有有效的政策措施,使一批文化领军人物脱颖而出。”同时,湖南省委和省政府还从提升教育质量,不断健全和完善人才评价选拔机制、激励保障机制和服务机制的角度,加强文化人才的培育和引进,旨在建设一支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在一系列政策的带动下,近几年,湖南文化人才队伍快速增长,总量年均增长达7.5%左右,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4.“法治湖南”为文化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文化越发展,越需要有法律规范来保护。一是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需要得到法律维护;二是文化发展本身需要法律来保护。以文化产业为例。当今世界,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一些盗版、侵权行为乘机而入,使文化方面的劳动价值得不到完全实现,给创作者和出版者带来或大或小的伤害,极大地影响了创作的积极性,其结果势必影响文化发展。而对于这些盗版侵权行为,不仅需要采用行政手段予以制裁,更重要的还在于要用法律手段予以打击。“法治湖南”战略的提出和 《法治湖南建设纲要》的出台顺应了这一需求,对文化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其中,《法治湖南建设纲要》不仅保护文艺者的创作权、著作权,同时也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其在推进“文化强省”目标实现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四)部门联合构建湖南文化发展的政治合力

文化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依靠某个或几个部门的努力就能实现。在《国家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国家明确要求在文化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另一方面“党委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协调指导作用,相关部门积极支持、密切配合,文化管理部门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形成推动文化发展的合力。”[5]从文化发展的系统性出发,湖南省委、省政府积极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坚持多部门联合协调的原则,凝心聚力,为“文化强省”服务。例如,2011年10月26日召开的湖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就是各部门联合共商文化发展的会议。会上,湖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文化厅、省地税局等部门的领导集聚一堂,从人才、财政等方面为湖南文化发展献计献策。正是各部门的联合推动,迎来了湖南文化发展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良好的政治生态成就了湖南文化的崛起。在文化事业方面,至2011年,全省共建成120个县级图书馆、208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万个农家书屋,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6%,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分别惠及80%、68%以上人口,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全部实现免费开发,年接待观众2400万人次。同期,全省规划建设了12大标志性文化工程,各州市也规划建设了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文化精品力作不断涌现,群众文化生活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态势,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文化产业方面,从2006年到2012年,湖南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保持在20%左右,并连续4年成为湖南7个千亿产业之一。“十一五”期间,湖南文化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5%。目前,全省经营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110个,利润过千万元的企业达235个,上市文化企业达4家,电广传媒、出版集团、中南传媒、拓维信息进入全国文化企业30强。马克思曾指出:“文化的繁荣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筋的物质基础一般发展成比例的。”[10]P48意即在某种程度上文化可以率先于经济发展。对此,恩格斯称之为“更高地浮在空中的思想领域。”[11]P1366湖南文化走的就是这样一条道路。当前,湖南文化可持续发展基础牢固,势头强劲,“文化强省”战略目标的实现前景看好。

三、政治生态助推湖南文化发展的启示

良好的政治生态铺就了湖南文化成功发展之路。但是,当前湖南文化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如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人才短缺、资金匮乏等,这些问题的破解,有赖于政治生态的进一步优化。综观政治生态与湖南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我们有必要从政治生态的角度,总结湖南文化发展的启示,用以为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实现湖南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具体说来,这些启示包括:

(一)坚持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规划文化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需要硬实力的支撑,也需要软实力的支撑。而且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才能真正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主要组成部分的要求落到实处。也只有把文化发展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将文化发展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也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在文化发展上的基本指导方针。从建国初期的“除旧布新”,到党的十八大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一直以来,在国家层面,文化发展都是作为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一个部分加以推进的。于湖南而言,从1985年中共湖南第五次代表大会提出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到“文化强省”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也都是将文化发展纳入了全省发展的大局。

从优化文化发展的政治生态出发,将文化发展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一是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文化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二是要有从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文化发展的长远规划和短期规划的意识。各级党委和政府在进行文化发展决策时,一方面要对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文化精神、政策有深入了解,另一方面要深入调查了解当地拥有的文化资源,认清文化发展优劣势,将宏观政策与微观实际相结合。

(二)坚持将文化发展视为系统工程来谋划

在推进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既要遵循文化发展本身的规律,也要从系统性的角度思考文化发展问题。国家将文化发展纳入社会总体规划便是遵循这一规律作出的科学决策,湖南文化的成功发展也源于对这一规律的遵循。实施“文化强省”战略以来,湖南省委、省政府有效整合了文化厅、组织部、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多个部门的资源,网罗了社会各个领域、各个部门的有识之士,充分调动广电、出版、影视、动漫等行业的积极性,实现了文化的迅速发展。

从优化文化发展的政治生态出发,将文化发展视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推进,关键在于通过健全和完善各项政策,实现各方资源的有效整合。一方面是资源的纵向整合,具体包括:一是上级资源的有效整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充分了解党中央和国务院精神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层面对湖南文化发展的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二是同级资源的整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着力加强与其他省份文化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吸收借鉴其他省份的成功经验,引进外省文化发展资金、文化项目、文化精品力作等。三是地区资源的整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掌握全省各类文化资源的数量、开发程度、发展潜力,并进行有效整合,为方针、政策的出台奠定实际基础。另一方面是横向资源的整合,具体包括:一是内部资源的整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做好与文化发展相关部门资源的统筹,调动各部门资源为文化发展服务。二是外部资源的整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倡导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既积极“引进来”,也大胆“走出去”,在开放和交流中实现文化发展质的提升。

(三)坚定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心

早在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指出:“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会引起人们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而且会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重大变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方式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发生的深刻变化,我们原有的文化体制表现出诸多“不适应”,文化生产力受到重重束缚,文化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浪潮中,湖南走在了第一方阵,也以之为契机,促进了文化的快速发展。

从优化文化发展的政治生态出发,坚定不移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一方面要有深入推进改革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要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从服务人民发展的高度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勇于承担起领导文化体制改革的责任。另一方面要科学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所谓科学,就是在制定当地文化发展规划过程中,将中央精神与地方特色、地区利益与人民群众利益、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等有机结合起来,用长远的、全局的眼光看待文化发展问题。

(四)坚持以开拓创新精神引领文化发展

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文化发展所必需。湖南人有着“敢为人先”的精神和情怀。“文化强省”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湖南文化发展的历程,都是创新精神结出的硕果。20世纪90年代,湖南就提出了“发展文化经济,建设经济文化”的观点;当人们还在争论文化的事业产业属性时,湖南省就提出要把文化作为事业来建设、作为产业来发展、作为行业来管理。湖南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2010年甚至还将文化创意产业纳入全省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但是,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技术、人才依赖性较强的产业,也是科技创新型产业,因此,湖南省委省政府在提出大力兴办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创造性地制定了一系列高科技人才引进、培养的措施,旨在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从优化文化发展的政治生态出发,以开拓创新精神引领文化发展,一是要实现理念上的创新,正确认识处理文化的社会属性和商品属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固然不能放松,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也不容忽视。二是要积极支持技术创新。由市场来配置资源的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科技的支撑,动漫、演艺、出版、影视等文化产业的发展,都是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上的,对于这些行业的技术创新必须予以人力、物力、财力、政策等方面的倾斜。三是要积极创新文化政策,以政策激发文化领域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尤其是在基层文化、农村文化发展过程中,要通过政策支持解决文化发展过程中人、财、物缺乏的问题,用政策激励更多的人到基层去工作,也使基层文化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使普通民众的文化需求得到满足。四是要不断提高领导文化创新的能力。在文化事业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尤其是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考虑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特点,不断创造新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在文化产业方面,则要在遵循文化市场运作规律的基础上,提高宏观调控的能力。

[1]毛泽东选集(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文集(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3]贾建银.谈政治文化对政治活动的影响[J].社科纵横,1996,(4).

[4]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Z].2012-1-19.

[5]国务院.国家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Z].2006-9-13.

[6]江译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张春贤.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湖南为加快富民强省而努力奋斗——在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2006-11-8.

[8]周强.坚持科学发展 推进四化两型 为加快实现全面小康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2011-11-18.

[9]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1]亚理斯多德.修辞学[M].罗念生译.上海:三联书店.1996.

猜你喜欢

湖南政治文化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