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穿刺脑内血肿粉碎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护理总结
2014-04-05徐红艳
徐红艳,汪 玲
(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重庆 垫江408300)
微创穿刺脑内血肿粉碎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护理总结
徐红艳,汪 玲
(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重庆 垫江408300)
目的:总结微创穿刺脑内血肿粉碎引流术的护理要点,以减少或避免手术后的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42例脑内血肿采用微创穿刺脑内血肿粉碎引流术治疗的患者实施细致、全面的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的观察和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结果:出院后均随访2个月,采用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Ⅰ级7例,Ⅱ级10例,Ⅲ级15例,Ⅳ级8例,死亡2例(其中1例放弃回家死亡)。结论:精心护理对于提高微创穿刺脑内血肿粉碎引流术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微创穿刺脑内血肿粉碎引流术;高血压脑出血;护理
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我们用微创穿刺脑内血肿粉碎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2例效果较好,现将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42例,均为急性发病,于发病后24h内就诊,CT检查确诊。男28例,女14例;年龄40~88岁,平均62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32例,丘脑出血4例,脑叶出血6例;意识障碍分级为Ⅰ级2例,Ⅱ级13例,Ⅲ级22例,Ⅳ级3例,Ⅴ级2例。出血量30~80mL。
2 治疗方法
根据CT片定位,选定进针点及进针方向,并避开重要血管及大脑皮层重要功能区,备好冲洗液。在无菌操作下配合医生在定位处经头颅穿刺、连接导管,据发病时间及血肿量适量抽吸血肿,末端连接无菌引流袋。以及后期冲洗,注入尿激酶促进血肿液化引流。
3 护理方法
3.1 术前护理
术前沟通:向患者家属介绍本病的病因、诱因、发病特点、诊疗原则、手术的必要性、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预后等内容,解除患者家属的顾虑,使其放心、安心,并积极配合治疗。
术前准备:术前备皮,避免头皮划伤,以减少感染。操作时要动作轻柔,不能过频、过度翻动头部以免出血加重或再出血。常规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年龄、住院号,检查有无假牙、饰物等。
3.2 术中护理
患者平卧于手术床上,枕下垫适宜高度的垫子,保持头部与身体平直,头部偏向健侧,充分暴露术野以便于操作;消毒铺巾后,观察是否遮盖患者口鼻腔,避免影响呼吸。颈项强直的患者,不宜暴力偏转头部;气管插管患者,固定好气管导管,以防因管子短、固定不牢造成拉脱。对有意识障碍,不能配合手术的患者,辅助医生予以镇静处理。
3.3 术后护理
体位:床头抬高15°~30°,头部偏向一侧,以利于静脉回流及减轻脑水肿,还可预防呕吐引起的窒息。
观察病情:使用监护仪24h监测生命体征、每0.5h记录1次,以及意识、瞳孔及肢体功能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引流护理:引流袋低于穿刺平面,在翻身过程中动作应轻柔,注意不要牵拉引流管,防止脱落。应将引流管置于可视安全范围内,防止引流管受压、打折,影响引流效果。搬运和做检查前应夹闭引流管,防止引流液回流。同时,应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引流量并及时做好记录,如引流管内有新鲜血液流出要考虑再出血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饮食指导:根据病情需要,对能够自行进食的患者,宜予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热量等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昏迷患者尽早予以鼻饲流质饮食。
3.4 预防并发症
防治再出血:平稳调控血压,是预防再出血最有效的措施。根据血压增高的程度,进行不同的处理:①收缩压大于等于220mmHg或舒张压大于等于110mmHg以上者,在脱水治疗的同时应慎重平稳降压治疗,使血压降至略高于发病前的水平或在180/105mmHg左右为宜;②收缩压在170~220mmHg或舒张压100~110mmHg,不急于降血压,脱水降低颅内压使血压下降,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若血压继续升高,则需降压处理;③收缩压小于165mmHg或舒张压小于95mmHg,不需降压治疗,仅可通过降颅内压即可达到降压效果。避免可引起血压或颅内压增高的原因,如用力排便、喷嚏、情绪激动等。
防治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最为常见及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其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5%~25%卒中患者死亡是细菌性肺炎。卒中合并肺炎约增加3倍死亡率。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分泌物和呕吐物时应立即处理,防止窒息和误吸;患者宜采用侧卧位休息,平卧位时头应偏向一侧,可以有效的防止舌后坠和分泌物阻塞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使发生呼吸道并发症的危险性降到最低。另外,昏迷患者应该每2h定时翻身、拍背、排痰,及时吸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液粘稠者可予以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吸氧患者,每天更换鼻导管及湿化液;估计昏迷时间长的患者,宜早行气管切开,畅通呼吸道;肺部感染者,积极配合医生提取痰液标本培养和药敏试验,按医嘱静滴敏感抗生素;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适宜的温度及湿度,紫外线空气消毒1日1次,严格限制探视人员。
防治消化道出血:高血压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0%,病情越重,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越高,表现为呕吐咖啡色样胃内容物和排柏油样便。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机制主要是因为病变导致下丘脑功能紊乱,继而引起胃肠黏膜血流量少、胃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功能降低和胃黏膜PGE2含量下降引起胃、十二指肠黏膜出血性糜烂、点状出血和急性溃疡所致。严密观察患者呕吐物、大便颜色及全身情况;鼻饲置管的患者,注意回抽胃液,并观察胃液的颜色是否为咖啡色或者血性,观察有无黑便。如果患者出现呕吐或从胃管抽出咖啡色液体,排柏油样大便,同时伴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呼吸急促、皮肤湿冷、烦躁不安、血压下降、尿少等,应考虑上消化道出血和出血性休克,要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医生积极止血、抗休克处理。
预防压疮: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多为老年人,皮肤干燥多皱褶,组织萎缩,皮脂腺及汗腺分泌物使血液循环不良,皮肤损伤修复能力差,还有皮肤受摩擦及营养不良、血管弹性丧失导致压疮。压疮易合并局部感染,甚至引起全身严重感染。因此防治压疮对于脑血管病的治疗尤为重要。①对于偏瘫或四肢瘫痪的患者应该严格执行1~2h翻身1次的制度,且动作要轻柔,避免在床上拖拉患者,以免发生皮肤擦伤;②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做到无皱褶、无渣屑,及时更换被尿液、大便污染的尿布或床单;③保持皮肤清洁,每日背部护理2次;④对于易受压部位或骨隆起部位可放置软枕或垫圈,有条件者可使用气垫床或自动翻身床。对已发生压疮的患者,要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护理措施予以治疗。
预防泌尿系感染:留置尿管是尿路感染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应避免插管和留置导尿管。间歇性导尿、酸化尿液可减少尿路感染。在医院内插导尿管应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而不只是做简单的清洁处理工作。导尿管应采用能起作用的最小型号。每天更换尿袋1次,行尿道口及会阴部消毒1日2次,每周在无菌技术操作下更换尿管1次,尿袋及引流管的位置不能高于耻骨联合,以防尿液返流引起泌尿系统感染。保持引流通畅,避免翻身、搬运时引起引流管道折叠、牵拉、受压、防止管道脱落。并严格记录尿液的颜色、气味及24h出入量。一般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如果出现了尿路感染情况,应立即应用抗生素治疗,同时进行尿液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3.5 出院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高血压病需坚持终身服药,定期监测血压,平稳调控血压,减少再次发生脑血管疾病的几率。脑出血后患者因缺少社会支持、日常生活缺少帮助以及大脑左前半球损伤等因素易发生抑郁症及焦虑症,抑郁症多发生在发病后3~6个月为高峰,2年内发生率为30%~60%,焦虑症发生率为3%~11%,因此嘱患者家属要重视患者精神情绪变化的监控,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解释、安慰、鼓励、保证)。针对患者的不同状况,应积极消除其存在的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4 治疗结果
住院时间最短24h内出院,最长2个月,出院后均随访2个月。采用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Ⅰ级7例,Ⅱ级10例,Ⅲ级15例,Ⅳ级8例,死亡2例(其中1例放弃回家死亡)。
5 讨 论
高血压脑出血多发生于有高血压病的中老年人,发病突然、迅速,症状往往较重,严重者迅速昏迷,脑疝形成,很快死亡,是神经科常见的危急重症。即便选择及时、有效、创伤小的手术方式予以治疗,但仍恢复慢,治疗时间长,并发症及后遗症多。如果这些并发症得不到妥善处理,就有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有再出血的可能,甚至造成患者的死亡。脑出血的护理和康复治疗工作是细致而繁重的,与患者最终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在整个治疗及康复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过硬的专科技能,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护理计划,制订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与目标,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从而提高生存率与生活质量。
R255.244.1
B
1004-2814(2014)11-1068-02
2014-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