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下特异性免疫在慢性荨麻疹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4-04-05雷晴
雷 晴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000)
慢性荨麻疹(CU)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之一,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抗组胺药物是目前治疗CU最主要的方法,但其不能影响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通常需要长期服用,但是不良反应较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是惟一针对CU病因的疗法,主要机制是让机体产生对过敏原的耐受,并获得相应的阻断性抗体,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以达到治疗并防止复发的目的。2012年6月~2014年2月,我们对CU患者进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的CU患者198例。纳入标准:①符合CU诊断标准;②年龄15~60岁;③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结果为阳性。排除标准:①临床诊断为非过敏性荨麻疹者;②处于妊娠及哺乳期或近期有妊娠计划者;③有药物过敏史者;④正在服用药物治疗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00例,男41例、女59例,年龄(32.1 ±6.7)岁,病程(23 ±3.4)个月;对照组98例,男42例、女56例,年龄(33.4±7.3)岁,病程(24±4.4)个月。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均具有可比性(P均>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5 mg/d;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涂患处,1次/d。治疗组另予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即标准化粉尘螨变应原提取液(畅迪)舌下含服:第1、2、3周分别含服畅迪1、2、3号,每周第1~7天分别含服1、2、3、4、6、8、10 滴;第4~5 周每天含服畅迪4 号3滴;第6周后每天含服畅迪5号2滴。其中畅迪1~4号为递增期用药,5号为维持用药。含服1~3 min后吞咽,服药5 min后可正常饮水或进食。总疗程为1 a。若患者治疗过程中若出现细菌感染,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若出现皮肤感染,可口服克拉霉素。
1.2.2 指标观察方法 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包括口舌瘙痒、感觉疲劳、胃肠道不适、头痛、皮疹、腹泻等。于治疗第6、12个月采用主观及客观评判的方法对疗效进行评价,分为痊愈、好转和无效,有效率 =(痊愈 +好转)例数/无效例数×100%。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11.0统计软件。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第6个月,失访58例,随访140例,其中治疗组72例、对照组68例;治疗后第12个月,失访69例,随访129例,其中治疗组67例、对照组62例。治疗后第6个月,治疗组痊愈15例、好转37例、无效20例,对照组分别为13、33、22例;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治疗后第12个月,治疗组痊愈50例、好转8例、无效9例,对照组分别为30、17、15例;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随访期间,治疗组发生口舌瘙痒3例、胃肠道不适2例、疲劳2例、头痛1例、腹泻1例,对照组未出现胃肠道等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
3 讨论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一般认为,几乎每天出现风团伴瘙痒并持续6周以上,伴或不伴血管性水肿者,即可诊断为CU。其病因不明,一般认为各因素既独立存在,又相互关联影响[1]。CU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 岁多发[2~5];临床表现多样,治疗以对症为主,长期反复发作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6]。
目前,最常见的CU治疗方法是抗过敏治疗,其优势在于能够很快缓解症状,且费用较低;但是缺点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停药后容易复发,且抗过敏药物多导致嗜睡等不良反应。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是对已经查明变应原的患者,通过小剂量反复多次接触变应原制剂的方法进行脱敏治疗,剂量递增,达到维持量后持续进行脱敏;当患者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时,过敏症状明显减轻,或不再次发生过敏现象,从而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于2001年正式推荐舌下脱敏治疗可替代传统注射方式的脱敏疗法,适用于成人及儿童[7,8]。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科良好的治疗效果[9,10]。本研究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6个月的有效率比较并无明显区别,但是在治疗后第12个月时,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可能与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有关,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逐渐脱敏,从而让机体逐渐接受过敏原,达到免疫赦免状态;而这个过程相对漫长,需要很长时间才起效。本研究中,治疗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局部并发症,如口舌瘙痒及胃肠道反应,而全身性不良反应很少见。因此,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可以广泛推广。Andre等[11]临床双盲实验结果也表明,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CU非常安全,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同时有研究表明,CU患者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抗过敏药物治疗者。可以推断,在未来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可能是CU的主要治疗方法,目前其最大的局限性是费用相对较高。
因此,CU患者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本研究为提高随诊率并减少脱落率,仅对15~60岁的CU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其次,本研究仅随访1 a,时间相对较短。因此需扩大患者的年龄范围,而且对于长期疗效及不良反应仍需进一步观察。
[1]Zuberbier T,Asero R,Bindslev-Jensen C,et al.EAACI/GA(2)LEN/EDF/WAO guideline:definition,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is of urticaria[J].Allergy,2009,64(10):1417-1426.
[2]Hellgren L.The prevalence of urticaria in the total population[J].Acta Allergol,1972,27(3):236-240.
[3] Kozel MM,Mekkes JR,Bossuyt PM,et al.Natural course of physical and chronic urticaria and angioedema in 220 patients[J].J Am Acad Dermatol,2001,45(3):387-391.
[4]Zuberbier T,Balke M,Worm M,et al.Epidemiology of urticaria:a representative cross-sectional population survey[J].Clin Exp Dermatol,2010,35(8):869-873.
[5]Gaig P,Olona M,Munoz LD,et al.Epidemiology of urticaria in Spain[J].J Investig Allergol Clin Immunol,2004,14(3):214-220.
[6]O'Donnell BF,Lawlor F,Simpson J,et al.The impact of chronic urticaria on the quality of life[J].Br J Dermatol,1997,136(2):197-201.
[7]Bousquet J,Van Cauwenberge P,Khaltaev N.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1,108(5 Suppl):147-334.
[8]Fiocchi A,Pajno G,La Grutta S,et al.Safety of sublingual-swallow immunotherapy in children aged 3 to 7 years[J].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2005,95(3):254-258.
[9]Ahmadiafshar A,Maarefvand M,Taymourzade B,et al.Efficacy of sublingual swallow immunotherapy in children with rye grass pollen allergic rhinitis:a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J].Iran J Allergy Asthma Immunol,2012,11(2):175-181.
[10]Ventura MT,Carretta A,Tummolo RA,et al.Clinical data and inflammation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cypress allergy treated with sublingual swallow therapy and 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J].Int J Immunopathol Pharmacol,2009,22(2):403-413.
[11]Andre C,Vatrinet C,Galvain S,et al.Safety of sublingual-swallow immunotherapy in children and adults[J].Int Arch Allergy Immunol,2000,121(3):229-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