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地氯雷他定与依匹司汀分别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比较
2014-04-05张广琴
张广琴
(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 药学部,湖北 鄂州,436000)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最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易反复发作,病程迁延,但病因不明确,发病机制复杂,无特效疗法,临床常采用H1受体与H2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取得一定的疗效[1]。本文对枸地氯雷他定联合西咪替丁与依匹司汀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进行比较,观察两种H1受体拮抗剂对慢性荨麻疹治疗效果的差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12月在本院就诊并确诊为慢性荨麻疹的患者90例,其中男66例,女24例;年龄18~65岁,病程6个月~8年。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A组年龄18~62岁,平均(30.5±14.6)岁; B组年龄20~65岁,平均(32.6±13.4)岁。排除标准:在治疗前4周内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者;3 d内服用抗组胺类药物者;有严重肝、肾和心脏功能衰竭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有关药物过敏史者。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均同意接受治疗并能按要求配合观察。
1.2 治疗方法
A组: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扬子江药业集团)8.8 mg,1次/d,同时加用西咪替丁0.2 g,2次/d; B组:口服盐酸依匹斯汀片20 mg(北京朗依制药有限公司),1次/d,同时加用西咪替丁片0.2 g,2次/d,连续服用4周,停药后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将治疗效果分为4个等级: ① 治愈:瘙痒、风团完全消失; ② 显效:瘙痒明显减轻,风团消退>80%以上; ③ 有效:瘙痒有所减轻,风团消退达50%~80%; ④ 无效:瘙痒改善不明显,风团消退<5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A组治愈25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B组治愈23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91.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A组3例出现轻度疲倦、口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 B组4例出现轻度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患者均能耐受,故未给予特殊处理,给药1周后症状自行逐渐消失。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 论
慢性荨麻疹反复发生导致红斑、风团伴剧烈瘙痒,发病时患者非常痛苦,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但主要是由于机体内炎性介质组胺作用于H受体引起。其他如5-羟色胺、激肽、乙酰胆碱、白三烯、前列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等炎性介质也在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基于以上理论,慢性荨麻疹的治疗首选抗组胺药。目前研究认为皮肤血管上存在的H1、H2两种组胺受体在荨麻疹的发病过程中均起到重要作用,H1受体拮抗剂不能阻断所有皮肤中的组胺受体,这也是许多患者经组胺H1受体拮抗剂治疗后不能得到完全控制的原因,而联合应用H1、H2受体拮抗剂能有效地阻断组胺所致的局部水肿,改善慢性荨麻疹症状[3-5]。
本研究中使用的枸地氯雷他定和盐酸依匹斯汀均为近几年上市的新型抗组胺药。枸地氯雷他定为第3代非镇静性的长效组胺拮抗剂,以地氯雷他定为基础,经分子设计得到,具有起效快、作用强大、选择性高的拮抗外周H1受体作用,同时还能有效抑制炎症初期及进展期多个环节炎性介质及其释放,减少嗜酸性粒细胞趋化、黏附和超氧化物产生等[6]。盐酸依匹斯汀为第2代H1受体拮抗剂,具有高效、高选择性的特点,同时对白三烯C4、PAF、5-羟色胺有抑制作用,并能抑制组胺、慢反应物质A(SRS-A)等化学介质的释放。西咪替丁为经典的H2受体拮抗剂,不仅增强细胞免疫功能,还具有止痒、抗病毒、止痛等疗效,临床上常将其与H1受体拮抗剂联合用于荨麻疹的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4]。
本研究结果显示,枸地氯雷他定与依匹斯汀分别与西咪替丁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均有明显疗效,2组疗效无显著差异;二药均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的H1受体拮抗作用弱,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镇静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轻微,无须停药终止治疗;同时两种H1受体拮抗剂的给药方案(1次/d)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适合于长期使用,从而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减少荨麻疹的复发,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表明此两种治疗方案均为治疗慢性荨麻疹可选择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1] 冯会兰,唐世清. 依匹斯汀与西替利嗪联合雷尼替丁治疗老年慢性荨麻疹疗效比较[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1): 77.
[2] Kaplan A P. Treatment of 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J]. Allergy Asthma Immunol Res,2012,4(6): 326.
[3] 赵鸿,许娟. 西替利嗪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6): 250.
[4] 吴绍熙,郭宁如,陈佳,等. 不同剂量氮斯汀及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3): 194.
[5] 谢亚宁.不同用药方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J]. 中国医疗前沿,2012,7(7): 66.
[6] Geha R S,Meltzer E O. Desloratadine: a new,nonnsedating,oral Antihistamine[J]. 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1,107(4): 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