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藻酸盐联合粘性敷料贴敷治疗中厚供皮区创面

2014-04-05王礼斌高长锁王耀军胡大海

实用医药杂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酸盐黏性创面

王礼斌,高长锁,王耀军,胡大海

自体中厚皮片在烧伤创面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由于取皮厚度偏差、术后供皮区大量渗出以及敷料松动、脱落等,影响了供皮区的愈合质量。促进中厚皮片供区的愈合、提高愈合质量具有重要治疗意义。现将2012年09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联合应用藻酸盐与黏性敷料处理中厚供皮区创面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09月—2013年12月行自体中厚皮片移植手术患者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 18 例,男 10 例,女 8 例;年龄 12~60 岁,平均(32.5±4.7)岁;供皮区面积10 cm×20 cm~5 cm×7 cm。对照组20例,男12 例,女 8 例;年龄 12~65 岁,平均(36.5±6.9)岁;供皮区面积10 cm×18 cm~6 cm×8 cm。供皮区位于大腿前外侧或背部。排除标准:糖尿病患者,全身营养状况不良者,免疫功能低下者,大量使用细胞增生抑制剂者,病情笃重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供皮区局部注射肿胀液(生理盐水500 ml+肾上腺素1 mg)适量,用取皮鼓或气动取皮刀取中厚皮片,供皮区创面以盐水纱布压迫止血,清洁、准备创面周围皮肤。试验组创面内层平整放置藻酸盐敷料(英国施乐辉公司),保证创面整个表面被覆盖,外层以黏性敷料(英国施乐辉公司)紧密贴敷,术后隔日换药。对照组以凡士林油纱和多层无菌纱布覆盖创面并加压包扎处理,术后保持创面敷料清洁、固定,及时更换外层敷料,当油纱自创面边缘脱落时及时给予剪除,必要时少量无菌液体石蜡浸润油纱,促进脱落。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 创面疼痛程度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疼痛分级标准[1]:0无疼痛;1轻度疼痛,稍有疼痛感;2中度疼痛,疼痛明显尚可忍受;3重度疼痛,疼痛不能耐受。分别于术后24、48 h观察并记录患者创面疼痛程度。

1.3.2 创面愈合时间 当创面完全上皮化、创面无渗出时,即认定创面愈合。以创面完全上皮化为愈合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试验结果以 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疼痛程度为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检验法进行比较。P<0.05表示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创面疼痛程度 于术后24 h和48 h分别记录患者供皮区疼痛程度并分级。术后24 h,试验组18例,创面无疼痛10例、轻度及中度疼痛分别为3例,重度疼痛2例;术后48 h无疼痛患者为13例,轻度及中度疼痛分别为2例,重度疼痛1例。对照组20例术后24 h轻度疼痛5例,中度疼痛8例,重度疼痛7例;48 h后无疼痛1例,轻度疼痛8例,中度疼痛7例,重度疼痛4例。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在术后24 h及48 h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2.2 创面愈合时间 术后密切观察了创面上皮化(即创面愈合)情况。试验组术后愈合时间分布在10~14 d,其平均愈合时间为(11.94±1.30) d。对照组术后愈合时间分布在 12~19 d,其平均愈合时间为(15.75±1.77) d。试验组患者供皮区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愈合时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

3 讨 论

中厚皮片包括表皮和真皮的1/2~1/3,其供皮区创面修复主要靠残存的皮肤组织及皮肤附件(汗腺、毛囊)的上皮增生完成。传统的创面处理方法(凡士林油纱和多层无菌纱布覆盖并加压包扎)只起到一个外环境的保护作用,对创面愈合无促进作用。新型敷料藻酸盐及黏性敷料不仅保护创面,而且给创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愈合环境,促进创面的愈合[2,3]。笔者发现,藻酸盐及黏性敷料的联合应用可以明显缩短中厚供皮区创面的愈合时间,减轻术后创面疼痛程度,提高患者舒适度。

藻酸盐敷料是一个藻酸钙纤维垫,可以吸收相当于自身重量20倍的液体,能有效控制渗出,从而延长换药时间。黏性敷料具有多孔性,富有弹性,可塑性强、轻便,对渗出液的吸收能力可达自身重量的10倍,对氧气及二氧化碳几乎完全通透[4]。藻酸盐与黏性敷料联合应用可提供持久而适度的湿润环境。笔者在临床中观察到藻酸盐敷料吸收渗液后可形成凝胶类物质,联合应用黏性敷料后,其可以吸收并锁定渗液,为创面提供了一个持久而适度的湿润环境,有利于保持细胞活力,增加表皮细胞的迁移速度[5]。

传统的油纱及多层纱布覆盖创面后,各层敷料及与创面间的错位或引流障碍所导致的局部积液、患者体位变化等因素容易导致敷料与创面的贴敷不良、创面局部痂皮形成、创面暴露,从而影响创面愈合。藻酸盐在形成凝胶类物质的过程中可根据创面形状及曲度而塑形,加之黏性敷料有孔伤口接触层能快速虹吸创面表面的液体,去除过多的渗液和小块的细胞碎片,达到与创面的良好贴敷,阻止痂皮形成、创面暴露等,在创面局部形成有利于上皮生长的局部微环境,黏性敷料的使用进一步加强了这种作用。

传统供皮区创面处理方式因缺乏止血、抗感染等作用,因此供皮区创面局部积血、感染时有发生,影响创面愈合。藻酸盐敷料中含有大量的钙离子,创面应用后可向组织内释放,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同时藻酸盐及黏性敷料使用后,可在创面局部形成密闭环境,有效隔绝外界细菌的侵入,该环境储留的创面渗液中含有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其活性和血液中的相同,吞噬细胞发挥作用,增加局部杀菌能力。本文藻酸盐及黏性敷料联合应用组,未见感染现象的发生,而对照组中1例术后19 d创面愈合患者创面局部发生油纱下积脓,经局部清创引流后伤口愈合。

综上所述,藻酸盐及黏性敷料联合应用于中厚供皮区创面,具有减少创面渗出,减轻创面疼痛,减少创面感染机会,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另外,笔者在临床观察中还发现藻酸盐及黏性敷料具有减少换药次数,方便操作,减轻护理工作量,长期随访也发现该类患者供皮区发生瘢痕的现象明显降低。

[1]赵 俊,李树人,宋文阁.疼痛诊断治疗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956.

[2] Kaiser D,Hafner J,Mayer D,et al.Alginate dressing and polyurethane film versus paraffin gauze in the treatment of splitthicknessskin graft donor site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pilot study[J].Adv Skin Wound Care,2013,26(2):67-73.

[3] Brolmann FE,Eskes AM,Goslings JC.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donor-site wound dressings after split-skin grafting[J].Br J Surg,2013,100(5):619-27.

[4] Pereira R,Carvalho A,Vaz DC,et al.Development of novel alginate based hydrogel films for wound healing applications[J].Int J Biol Macromol,2013,52(2):221-30.

[5] Dvery RB.Moist wound bealing[J].Burn,1997,23(7/8):615.

猜你喜欢

酸盐黏性创面
双膦酸盐在骨相关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富硒产业需要强化“黏性”——安康能否玩转“硒+”
rn-bFGH(盖扶)对创面修复的影响
如何运用播音主持技巧增强受众黏性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玩油灰黏性物成网红
基层农行提高客户黏性浅析
高铁酸盐的制备、性质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银离子敷料在治疗慢性创面中的应用
磷钼钒杂多酸盐MxHyP2Mo15V3O62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