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的跨文化传播困境与动漫传播的突破——基于文化软实力的视角
2014-04-05靳守国
靳守国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部,河南 新乡 453003)
JIN Shou-guo
(The Basic Department,Hena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llege,Xinxiang 453003,China)
1990年,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发表了题为 《软实力》的文章[1],开启了 “软实力”研究的潮流。软实力(soft power)是一国通过吸引和说服别国服从你的目标从而使你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能力。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是除了经济、军事等传统力量之外的另一实力,是当今世界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指出,软实力包括文化、制度、传媒等内容,文化被放在了一个显著的位置,相关研究与实践都已经确立了文化软实力在国家软实力中的核心地位。文化软实力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固有文化对内部人员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对外在世界的亲和力、号召力与影响力,在和平发展与世界多元竞争的今天,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愈加突出。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文化的高度自觉[2]。体育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而中国武术是传统体育的精华,是传统体育文化的集大成者,中国武术集哲理、拳理于一身,具有修身、健心、养性、会友、娱乐等功能,在体现对身体关注的同时,提倡人与人、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协同价值观,表达了一种普遍联系与普遍尊重的哲学境界,凝结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与文化底蕴,是文化本体与文化本色的重要彰显载体,武术文化具有重要的软实力价值,武术文化的对外传播对于我国软实力的塑造和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的问题在于武术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存在着种种困境,如何突破障碍,提升传播效果,这是亟需我们解决的问题。
1 武术的文化软实力价值
在第四届世界传统武术节新闻发布会上,国际武术联合会秘书长王筱麟告诉记者,近年来,中国武术作为一种超越意识形态的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传播武术文化成为我国增强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1.1 武术是一种隐含传统文化的身体文化形式
法国著名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塞尔·毛斯指出:“‘身体的技术’一词是指处在不同社会中的人们,通过民族与区域传统了解他们身体使用的各种方式。”[3]这里所说的民族与区域传统指的是传统文化的惯性。任何事物的滋生、成长、发展都必须植根于特定的经济、文化、社会环境母体。同样,武术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代表与集大成者,作为一种延续千年的身体技术,其带有深厚的 “传统”意义。中国武术并不仅仅只是一种简单的技击术,中国武术处处闪耀着传统文化的身影。武术发端于人类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中,宗教、教育、娱乐等活动相互交织,而武术的发源与这些多位一体的原始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原始社会以武舞等形式展示武术与图腾崇拜,图腾武舞是原始部落祭祀活动的重要内容[4],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国武术成了传统文化的载体,武术活动成了中华文明的影像。
1.2 武术软实力的对内价值:提振民族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
传承数千年的中华武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滋养与成长,吸收并渗透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成果,融合着传统文明的道德、观念、风俗习性、风土人情、社会制度等多种文化样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武术运动中的集中反映,在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遍性的同时,又独具其独特的个性内涵,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武术形态及其所蕴含的深层意蕴构成了一个具有特殊价值和意义的文化体系,构建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价值定势。近代数百年的历史,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是列强侵略与瓜分中国的历史,更是中国在屈辱中抵抗外敌的历史,在这一历史时期,众多武林豪杰挺身而出,如霍元甲、陈真、黄飞鸿等英雄人物凭着自身的武艺一次次地振奋着民族精神、召唤着民族的凝聚。武术文化的软实力角色对当今建设和谐社会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驱动力。
1.3 武术软实力的对外价值:武术品牌打开世界认知中国的窗口
文化需要重新认知、重新定位、重新建构,更需要传播。“中国功夫”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国体育乃至文化符号被世界各国人们熟知,武术电影对世界认知武术起了较大作用,而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们对于中国的认知始于或借助于“中国功夫”,“功夫”具有了一种国家 “工具”的意义。在中国武术向奥林匹克进军的同时,武术首先以文化、艺术的形态亮相世界。从 《卧虎藏龙》到 《英雄》,从 《十面埋伏》到 《功夫之王》,无不体现了 “中国元素、功夫为大”的发展思路。“武侠与动作”始终是中国电影杀入好莱坞的杀手锏。当年张艺谋拍摄完 《英雄》后,有一位记者问道,武打就是当今国际电影界能够接受中国的唯一文化形式吗?张艺谋很干脆地回答:“是的,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功夫(武术的通俗说法)已经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符号载体,武术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自李连杰的一部 《少林寺》后,少林寺逐渐走入了世界,少林寺已经成为一个响彻中外的民族品牌,目前,借着品牌的力量,少林寺在竭力地进行产业运作与开发,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武术这一民族品牌的世界力量。
1.4 武术文化软实力的普世价值:和谐观
诞生并滋养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中华武术,其发展演变深受中国古典哲学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我国古典哲学中的重要思想,天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人与宇宙苍生的相伴相生与和谐统一。王岗教授认为中国武术是在顺应自然的基础上产生,在尊敬自然规律 (包括身体)的基础上发展的。武术汲取了道家思想中的 “顺应自然”主张,倡导人融于自然之中,进入犹如自然的境界[5]。中国武术中的相生相克、忍等思想处处体现了对和谐的追求。和谐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和旨趣,我国也在致力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谐世界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涉及到国与国、国与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等方面的和谐,以中华武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体育以其深邃的哲理昭示了和谐的普世理念。
2 武术的跨文化传播困境
2.1 武术对外传播的先天屏障:共通语境的欠缺
文化传播理论告诉我们,文化要顺利地由传者到达受者,并使其顺利地接受和解码,需要传受双方具有共通的语境空间。而语境空间受到所生存环境的历史、文化、社会、风俗、气候、社会制度等等因素的影响,显然在武术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存在着共通语境的障碍。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 (Edward.Hal1)在研究人类跨文化传播时指出文化具有语境性 (分为高语境与低语境),并指出人类交际都要受到语境的影响。武术的传播也是如此,武术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身体表征或外在呈现,其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与哲理内涵,这些丰富的内涵滋生于我国的特有文化土壤。在西方社会,人们更习惯于直接的感官认知,而中国武术却是在内蕴与含蓄上高出一筹。西方社会的接受习惯与中华武术所需要的高语境空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为民族传统体育的跨文化传播带来了较大的障碍。由于东西方语意空间的差异,西方社会对武术难以作正确的解读,使武术传播在编码与解码的过程中出现偏差或难以解码的窘境,语境的差别成了武术对外传播的先天屏障[6]。
2.2 武术对外传播的内在窘境:武术发展的自我主义与自卑情结
武术在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两种极端的状态,一种是极端的自我中心主义,一种是强烈的自卑情结。两种极端的态度对武术的传播带来了内在的窘境。进行武术的跨文化传播,首先要了解 “武术本身”,也即武术的本体是什么、灵魂是什么、精髓是什么、发展又需要什么,这是武术传播的前提。在武术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于武术的盲目排外、过分自信就是典型的自我主义,自我主义思想主导下的是武术应该固守本来面貌,要复古,而不是与时俱进,拒绝武术的现代化;而武术的自卑情结则是对于武术的过度轻视,对自有文化的过度自卑,怀疑武术的生命力、存在价值与发展潜力,表现为武术的盲目媚外,用西方人的标尺来进行武术的革新,试图将武术 “体操化”,这是一种 “完全西化”的呼声。这两种态度都不利于武术的发展,不利于武术内蕴的传承,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延续[7]。中国武术拥有数千年的文化根基,历经世事沧桑的磨砺而流传至今,并在特殊时期起到了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人民理应对其充满自信。
2.3 武术对外传播借力乏术:中国传媒力量单薄,“文化自觉”缺位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在媒体编织的信息之网中,人们接触外界世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传媒,换句话说,人们生活在媒体塑造的拟态环境中,传媒对人们认识世界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媒介的议程设置和沉默的螺旋功能对于媒介力量都给予了充分证明。现代奥林匹克的成功崛起与诸多体育赛事的全球影响力的塑造都离不开大众传媒的介入,可以说大众传媒 (广播、电视、网络)成就了当代体育,体育的媒体化成就了体育的影响力。武术的对外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媒体化的过程,其主要借助于我国自有的传媒进行国际传播,然而,我国的传媒在世界上尚未形成有力的话语空间,传媒的世界影响力还微乎其微[8]。作为国家社会守望者和民族文化传声筒的大众传媒势单力薄,导致了武术对外传播借力乏术。不仅如此,我国的大多数传媒在体育报道中普遍存在着过度关注西方体育和流行体育的倾向,欧洲五大联赛、NBA等赛事内容充斥着大部分的版面或时段,而中国传统体育则被边缘化。对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关注不到位,一方面是媒体的产业化运作所带来的利益驱动,传统体育的群众关注度较低,无法带来可观的收视率;另一方面,则体现出在利益的驱动下,媒体的社会责任缺位,民族文化自觉意识欠缺。媒体本身在国际上的话语地位就不足,加之自身民族文化意识的欠缺严重制约了我国武术文明的跨文化传播。
3 武术的动漫传播对于传播障碍的突破与展望
3.1 武术动漫传播对武术国际传播障碍的消解
3.1.1 武术动漫对语境障碍的消解
武术的国际传播需要一个有效的载体,而动漫就是一种新型的文化传播载体。美国学者Napier认为:“动漫不仅仅是电视或者电影的内容形式,其更是一种有效的传播媒介。”动漫能够通过人物、情节、场景等实现武术的再现,呈现于世人,是文化再生产的一种形式。当今时代,动漫主要是一种以影像为呈现方式的视觉文化样态,这一视觉文化既具有与电影、电视等视觉文化的相似相同之处,又具有其作为动漫形式的特殊之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较为直观、较为形象、具象的文化形式,大家能够看得见,不存在语言的直接障碍;而与一般的视觉文化不同之处在于动漫文化呈现出一种 “通俗与浅显”的姿态,在动漫中并不刻意地添加玄奥的东西,其受众对象也以青少年为主。动漫的人物也可跨越国界的限制,呈现一种 “普世”的选择。动漫主要以视觉受众形象为中心,凭借视觉图像传递文化信息,呈现出一种直观的可视的形象狂欢,这种视觉符号所传递的信息比较容易被受众理解与接受,动漫的影像信息能够较为容易地突破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语言文字障碍,突破武术传播中的接触性障碍,消解因共通语境的不同所造成的传播障碍与文化折扣。
3.1.2 动漫产品的生产对自我主义与自卑情结的戒除
武术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过分的自我中心主义和自卑情结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了武术的发展,制约着武术的对外传播,必须予以戒除,让武术在 “否定之否定”中继承、创新与发展。动漫是一种视觉文化,在动漫产品生产的过程中涉及动漫题材的选择、人物形象的塑造、场景的布置、元素的融入、音响声效的配合等等,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创意和技术的应用,需要对所选题材技术化的演绎,武术动漫是一种艺术形式,其源于武术又高于武术。在武术动漫制作的过程中,动漫制作者一旦选取了某一武术题材,就自然地摒弃了对这一武术形态乃至武术文化的自卑情结,并将对武术文化的自豪和热爱之情融入整个动漫作品中,体现了对于武术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武术动漫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借助更多的现代化技术,需要考虑动漫消费群体的接受习惯和语意空间,制作者在制作的过程中必然会对选取的武术形态进行动漫化演绎,在武术动漫中赋予武术新的样式,以一种全新的、易于受众接受的文本方式呈现,而不是拘泥于武术的原生态、拘泥于武术发展的自我中心中。将武术这一传统的体育形态以动漫的形式展示与呈现,赋予武术以更鲜活的形态,在不背离与抹杀武术的传统性与民族性的同时,让其更具现代性,以一种为广大受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这一决定未来的群体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演绎,无疑能够促进武术的群众认知,促进武术的对内与对外传播。
3.1.3 动漫产业的发展对武术对外传播借力乏术的缓解
近年来,动漫成为我国推动文化产业、提升国家文化实力的重要发展方向。2006年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动漫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2006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鼓励教育、文化、出版、广播影视等领域的数字内容产业发展,丰富中文数字内容资源,发展动漫产业。”国务院在2009年7月22日发布了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振兴规划特别强调要加快数字内容、动漫等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同时降低准入门槛,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各地方政府也通过税收优惠、产业基金、创建基地等方式大力扶持相关企业成长;这些都将切实提升我国动漫产业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十二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力争文化产业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到“十二五”期末实现主要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07年翻两番[9]。未来国家将启动骨干文化企业培育计划,文化企业上市推动计划及产业基地建设计划,加大对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包括税收政策优惠、解决融资难题等方面。动漫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快车道。从政策支持到产业与相关企业的发展,动漫产业都已经体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许多国产动漫品牌已经或正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伴随国际社会中国旋风的刮起,我们的产品将为世界更多的人们所接触和认知,这些为武术的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机遇。
3.2 武术动漫传播的展望
3.2.1 武术内容的符号化
武术动漫传播首先要做的就是武术内容、内涵的符号化。符号化是指使用艺术手段所提炼出来的、能够反映人类情感的语言符号,符号可分推理符号与表象符号,语言属推理符号,是指运用语言媒介的艺术造型,以造型表现情感。造型也称之为构型,构型就是艺术符号形式,“它表现的是语言无法表达的东西”。武术内容的符号化就是武术内容通过动漫的语言、图像、影像等进行再现。在信息时代,人类的活动已经为各种符号化了的信息所渗透,任何事物要想在更加广阔的空间进行传播和认知也必须经过一个符号化的过程,因此武术动漫首先要找到符合中国武术特色的符号化方式与指向,要结合武术的内容特色和受众的接受习惯与取向设计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武术人物形象、语言形式、艺术形态。
3.2.2 武术动漫设计的陌生化
在戏剧、影视等作品的创作中,“陌生化”是一个常用的指导理论和有效的创作方式,简单地说,“陌生化”就是打破常规,不按常规出牌,对于一个故事,其发展的轨迹如果都是按照人们的通常思路按部就班,往往难以引人入胜,因此很多电影电视的情节发展往往跌宕起伏,难以捉摸。在武术动漫传播的过程中,也应贯穿 “陌生化”的理念,在人物塑造中打破一般的电视武术天才习练武术的一般思路,创设一些大家认为不可思议的或不合适的人习练武术从而获得极大成就的情节,引人思考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在武术动漫的制作中,从人物的设计、情节的制造、场景的布置等等方面都应打破常规,且不失本意。
3.2.3 武术动漫的意义化
对于动漫来说,最深层次的价值在于携带意义的本质,对于武术动漫来说通过各种武术题材、武术人物等也应凸显其柔性的 “携意义性”。例如 《功夫熊猫》就借助熊猫这一主角,借助主人公的个人英雄主义与拯救世界的宣言,传播了中国功夫,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在各类武术动漫中应注重对意义的融入,这是动漫生命力的核心,也是传播中国武术深邃内涵的有效方式。
[1]Nye J S.Soft Power[J].Foreign Policy,1990(80):153-171.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15(01).
[3]蔡仲林,汤立许.武术文化传播障碍之思考——以文化软实力为视角 [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5):379-382.
[4]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6.
[5]王岗,吴松.中国武术:传统审美的文化归属[J].体育文化导刊,2007(5):23-28.
[6]侯胜川.中国武术传统:裂变与传承[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27(6):94-96.
[7]程大力.中国武术——历史与文化[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10-12.
[8]王湧涛.中国武术文化的“失语”与“话语”平台构筑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7,14(7):67-70.
[9]辛志国.武术的商业化开发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