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从电力和信息技术说起
2014-04-04杨朝辉
杨朝辉
(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天津 300071)
技术创新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从电力和信息技术说起
杨朝辉
(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天津 300071)
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的电力技术创新,以及由电力技术衍生、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的信息技术创新,推动了美国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工业强国,推动了美国在20世纪末的新经济增长。研究美国电力和信息技术创新,对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将科学进步和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更加紧密的结合互动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技术创新;电力技术;信息技术;美国;经济发展
一、技术创新与美国经济
技术创新是美国自殖民地时期以来经济发展的需要,反过来,技术创新又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新大陆创业伊始,美国丰富的资源禀赋,劳动力的匮乏,使得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技术发明与创新成为美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极为迫切的需要。
“新世界从一开始就使用英国来的工具和设备生产商品,这的确是促进殖民地经济成长的重要因素。”[1]最初,移民将一些技术设备从欧洲带到北美殖民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的需要,移民开始加工制造更为复杂、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设备和工具。技术创新的传统从殖民开拓时期已扎根孕育。
罗默和卢卡斯等西方学者认为,技术变动是推动生产力增长的核心因素。技术变动有两种源泉:一种是被动的,即不是经过专门研究开发出来的,而是从看中、干中学会的。另一种是主动的,是自己创造出来的,这种技术变动就是一种创新,它一般是研究与开发的结果。1789年11月,曾在英国奥克莱特式水力纺纱厂当过技工的塞缪尔·史莱特,在英国禁止工业革命技术外溢政策的严格束缚之下,化装来到美国,于1790年1月在罗得岛试制新式纺纱机,并于1790年12月仿制英国新式纺纱机成功,建立美国第一个水力纺纱厂,标志着美国工业革命的开始。美国商人罗威尔利用访问英国的机会,将英国新式织布机的技术引入美国,于1813年制成水力织布机。并在马萨诸塞州开办工厂。这些美国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先驱们,就是在看中、干中掌握了新技术,推动了美国的经济发展。
在引入国外技术的基础上,美国人再根据自己的具体需要进行创新,将技术创新与生产力发展相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发展本国的科学技术研究事业。1863年,联邦政府建立了国家科学院。19世纪80年代在各州设立了工业科学研究所和农业试验站。为了鼓励个人的发明创造,专门制定了专利法。18世纪末伊莱·惠特尼轧棉机的发明;1908年福特公司T型车的上市;爱迪生层出不穷的发明创造。这些个人及公司、政府鼓励下的技术创新直接推动了产品的更新、需求的增长、新兴工业的涌现和整体经济的发展。
从1787年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发表论证美国发展制造业的《关于制造业的报告》[2]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时期美国政府对国家科技发展的大力扶持,再到当代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2月发表题为《技术为美国经济增长服务,加强经济实力的新方针》的美国新政府有关高技术政策的报告①,小布什政府提出美国国家竞争力计划,奥巴马政府推动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National Network for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技术创新与美国的工业现代化相伴而行,推动着美国经济的蓬勃发展。
二、电力与美国经济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世界各国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主要内容和特征,它使世界进入电气时代。而在这次技术革命中,具有创新传统的美国成为最大的受益国。电给美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现代化注入了全新的动力,推动了美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了美国工业经济的完善与成熟。美国在电力方面的技术创新给美国经济创造的新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为动力的电
到了19世纪后半叶,资本主义工业生产趋于集中,生产规模越来越大,蒸汽机作为主要动力日益显示出其局限性。由于蒸汽机的功率有限,一台蒸汽机至多只能提供一个生产车间所使用的动力,这对于日益集中的工业生产和企业大规模生产不相适应。而作为当时新式动力的电具有传播速度快,传输过程中损耗小,可以输出成百上千公里,并可以科学的分配与控制。而且其动力机功率更大,经济,轻便。电站可以修建在水源,交通和燃料都适合的地方,便于集中生产和管理。这些都适合于美国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随着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电力技术不断发展。19世纪90年代初,远距离输电法发明为电力的推广使用特别是为电力在工业中的大规模应用解决了电力供应问题,从此开启了工业电气化的时代。“把电力应用于制造,照明以及其他方面的发展,在近代制造业及电力工业史上乃是一个重要的方面。”[3]以电力为动力的工作母机得到大量生产,在这一世纪的头20年里,应用于制造业方面的马力增加了2倍,而每个工资收入者的马力增加了2到4倍。[3]
(二)电力对工厂制度现代化的促进
使用水力作为动力,工厂一般都修建在靠近河流和瀑布的地方,束缚了工厂地理位置上的选择。由于电力的应用和输变电技术的发展,使工厂摆脱了地理位置上的局限。可以依据原材料供应地和市场的具体需求来决定工厂的选址。另外由于蒸汽动力的局限性,工厂内机器设备的排序与组织要围绕蒸汽动力机为核心,不利于工厂设备的科学组织和企业的大规模生产。电动机的优越性能使工厂内机器设备可以按照大规模生产和科学管理及有益于大幅度提高效率的方法自由排列,大大提高了生产率,促进了工厂制度的现代化。工厂动力设备的电气化,从1914年的33%增长到1929年的47%,而且还在不断的增长之中。自从1914年以后,几乎所有工厂动力设备的增加,都是从中央发电厂送来的电流的电动机的增加。[3]电力促进了现代化大工厂大规模生产制度的形成,促进了科学管理的兴起,使得大量生产成为可能。成就了美国制造业随着原材料产地和消费市场向西移动,工业地方化的趋势加强,促进了国内大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三)电力相关新兴产业的涌现
美国的电气和电子设备制造业分为变电设备、电气工业设备、家用电器、电气照明与取暖设备、无线电与电视接收设备、通讯设备以及战后发展起来的电子元件与配件设备等。19世纪后期,电灯、电话、电报、电车等一系列与电的使用有关的发明涌现出来,促成了电力新兴工业的发展。1844年,莫尔斯发明第一部实用电报机,到19世纪60年代,电报成为美国国内及国际上的重要通讯工具。1878年,贝尔电话试验成功,到20世纪初,投入使用的电话已达700多万部。1880年,爱迪生发明电灯,两年后建立照明发电厂。1882年,他发明的电车问世,于1884年在堪萨斯建立了第一条电车线。其它各种电器部门也很快建立起来。1879年美国的电气器材产值达200多万美元,1914年增加到了3亿多美元。[4]电气工业的兴起使美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驱和先导国。
三、信息技术与美国新经济
电力成就了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进了美国工业现代化的进行。通用电气公司等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创新型电力大企业所开发和制造的高真空,又为美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垫定了伏笔。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出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了传统产业,提升了产业结构。美国新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以知识为基础,以信息为主导,以全球市场为导向,以网络为载体,以周期弱化为主要特征。[5]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产业在美国迅猛发展起来。
(一)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
计算机、因特网、光纤传输技术是推动信息技术发展的三根支柱。在信息技术及相关高科技产业方面,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据1998年11月2日美国《商业周刊》评估,全球100家最具优势的信息技术企业中,美国有75家。美国企业在信息技术领域实际上已经形成垄断地位。世界著名电脑制造商绝大部分总公司设在美国,如IBM、惠普康柏、戴尔等公司。世界90%的微处理芯片由英特尔和超微生产,计算机操作系统的90%由微软独家占有,数据库由Oracle,企业办公平台由IBM和CA垄断。
美国网络经济在90年代更是增长迅猛。1995年到1998年美国网络经济年复合平均增长率达174.5%。据德克萨斯大学的委托研究报告,1999年网络产业给美国经济增加了5 239亿美元的价值,比上年增长62%。1999年电子商务公司的产值为1 714.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72%,网络基础设施公司的产值达1 978.5亿美元,增长68%,网络媒介公司的产值为968.1亿美元,增长52%,[6]因特网经济在美国已经形成了一种新兴的庞大产业。
(二)对传统产业的现代化促进作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无疑有助于提高生产率和企业效率。正如20世纪初福特生产线对美国经济各方面的影响超越汽车部门一样,因特网和电子商务等对许多产业有着广泛的影响。首先,信息技术改变着公司组织内部的经营管理,企业在进行电脑硬件投资的同时,也增加了对软件技术的研发及职工的培训,并以信息技术加强对存货的管理,从而提高生产率;其次,信息技术改变着传统商务的方式,因特网已经使零售和批发业的配送、物流、分销技术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用网络来作为低成本的信息传递和订货的潜力日益增大。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化发展,塑造了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新经济神话,成为美国在经济发展中的新边疆。美国经济在1991年到2000年间实现了持续119个月的战后以来最长的经济增长周期。
四、结束语
美国从积极引进国外技术,到自主创新,追求科技促发展的经济效益,成为美国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工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特征。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引入把美国从农业经济呼啸推进工业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又把美国工业经济电热成熟,在信息技术革命中,高新技术更是把美国送上了新经济的信息高速公路。
注 释:
① 该报告强调高新技术开发,特别是重视有商业价值前景的民用技术开发,推动美国经济实现技术更新。以高技术研究和电子基础设施支持美国的工业,从而提高美国在全球民用品市场上的竞争力,是克林顿政府科技政策的核心。
〔1〕 〈美〉吉尔伯特·菲特,吉因·里斯.美国经济史(中译本) [M].司徒谆,方秉铸,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
〔2〕 李庆余.试论关于美国现代化的第一次大辩论[J].南京社会科学,1995(2):49-53.
〔3〕 〈美〉沙依贝,瓦特,福克纳.近百年美国经济史 (下卷) [M].彭松健,熊必俊,周维,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4〕 韩毅.美国工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5〕 甄炳禧.美国新经济[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6〕 张远鹏.经济全球化与美国经济的重新崛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杜 敏)
The Prompting Effect on United States'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o Begin from the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al Technology
YANG Zhao-hui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the primary productive force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the endogenous driving for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played a main rol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merica.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electricity and information prompted US to be the first force of industrial nations and drov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conomy". Studying on the two areas' innovation may shed light on the interaction among scientific advancemen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eing encouraged by our country in the new historical era.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lectrical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 economy development
10.13937/j.cnki.sjzjjxyxb.2014.06.002
2014-08-17
http://www.cnki.net/kcms/doi/10.13937/j.cnki.sjzjjxyxb.2014.06.002.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9 15:30
杨朝辉(1980—),男,河北廊坊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从事欧美现代化、美国经济史、美国企业史研究。
F124.3
A
1007-6875(2014)05-0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