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陵水建设海洋强县的战略思考*

2014-04-04王文师符青云李庆彪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4年12期
关键词:陵水强县海洋

杨 辉,王文师,符青云,李庆彪

(1.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程海洋学重点实验室 杭州 310012;2.陵水县海洋与渔业局 陵水 572400)

海南陵水建设海洋强县的战略思考*

杨 辉1,王文师2,符青云2,李庆彪2

(1.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程海洋学重点实验室 杭州 310012;2.陵水县海洋与渔业局 陵水 572400)

海南陵水县区位和资源优势明显,在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优势独特。文章在分析海南陵水建设海洋强县的优势条件的基础上,指出了建设海洋强县存在的问题,最后为加快实现海洋大县向海洋强县的跨越,从如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建设海洋强县的对策措施:陆海统筹,科学开发利用蓝色国土空间;发展壮大海洋渔业,构建现代渔业格局;充分利用独特的海洋资源环境,发展滨海旅游业;加强新村港整治,充分发挥国家级中心渔港的综合效益;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海洋管理,提高海洋综合管控能力;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高海洋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加强海洋文化建设,提高海洋意识。

海南;陵水县;海洋强县;海洋经济;海洋生态文明

海洋是人类生产、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空间和资源宝库,是全球环境的自然调节器。开发利用海洋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扩大生产生存空间、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我国也把发展海洋经济列为重要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海南作为全国管辖海域面积最广阔的省份,发展海洋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海南省于2013年8月做出了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的决定[1]。

陵水加快海洋强县建设,是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海洋强省战略,服务发展大局的客观要求;是全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保障;也是推进开放合作、实现陆海联动的重要载体。陵水县区位和资源优势明显,海洋渔业和海洋旅游业有较好的基础,是海南省“一环四带三区三岛群”海洋开发空间布局中“南部滨海旅游产业带”的重要区域[2],在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优势独特、大有可为。本研究从海洋强县建设的基础条件出发,探讨建设海洋强县的对策措施,为陵水实现海洋大县向海洋强县的跨越提供理论参考。

1 建设海洋强县的优势条件

1.1 优越的区位条件为陵水发展海洋特色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陵水县位于海南岛的东南部,地处18°21′N—18°47′N,109°45′E—110°08′E之间。东北连万宁市,北部与琼中县交界,西北与保亭县接壤,西南与三亚市毗邻,东南濒临南海。东西宽32 km,南北长40 km,陆域总面积1 128 km2。海南东线高速公路和海南岛东环铁路贯穿全境,东北至海口196 km;西南至三亚市60 km。境内以G233、S305、S215、S23等国省干道为主骨架的公路网络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捷,县域内各乡镇实现了村村通路[3]。

在中国广阔的版图上,真正的热带滨海城市只有3个:三亚、陵水和乐东,热带滨海资源极为珍贵。目前,三亚板块的开发建设已趋于饱和;乐东北接海南西部工业走廊,多数海滩属砾石质沙滩,旅游开发空间有限;而陵水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保存完好,是海南新兴的热带养生度假胜地,在全国一些地方雾霾频发、水和土壤污染加剧的情形下,陵水良好生态环境的稀缺性日益凸显,后发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被列为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中南部组团的重要发展对象之一,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即落户陵水黎安。

1.2 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优良的海洋环境为建设海洋强县提供了优越的物质基础

陵水县是海洋大县,全县11个行政乡镇中有6个是沿海乡镇,海岸线长113.8 km,管辖海域面积1 898.9 km2,大于陆域面积。陵水县拥有南海最美的海岸线、珍珠般美丽的海湾、独特的热带气候和迷人的自然风光。

沿岸有香水湾、清水湾、土福湾等大型海湾,海湾内沙滩长度延绵,在几百米到几千米之间;宽度开阔,在20~70 m之间;坡度平缓,一般小于4%;砂质细软,多由细砂、中细砂组成。大规模、优质的沙滩,为开展滨海休闲度假和沙滩运动提供了优越的基础条件。

沿岸海域海水水质优良,大部分海域水质超过一类海水质量标准。近岸海水终年温暖舒适,表层海水年均水温在23℃~27℃之间,适宜建设可以开展冬泳的海滨浴场。所属海区海水清洁,平均透明度在8~12 m之间,夏季海水透明度最高,平均为11.9 m,最高可达到19 m以上,是开展海底观光的理想场址。

陵水海域珊瑚礁和海草资源丰富。珊瑚礁主要分布在分界洲岛、赤岭等附近海域,有数十种造礁石珊瑚、多种软珊瑚及其他非造礁珊瑚,在稳定海岸、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渔业生产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生态作用,同时也构成了独特的水下景观,为开展海底观光旅游活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景观条件。海草床主要分布在新村港和黎安港两大天然潟湖港湾,并建立了我国首个以海草床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的特别保护区——陵水新村港-黎安港省级海草特别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23.2 km2,海草生态系统保持良好。

陵水县海域内散布有大小岛屿13个,其中面积较大的岛屿是分界洲和椰子岛。各海岛离海岸很近,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优美的滨海风光浑然一体。

在渔业人文资源上,新村港具有浓郁疍家风情的渔排连成一片,延伸至宽阔的海面,形成一道壮观而独特的风景。

1.3 迅速崛起的经济实力为建设海洋强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陵水原来的经济底子薄、基础差,曾经是全国沿海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陵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确立“资源、区位、后发、政策”四大优势后,全县确定了做强旅游业、做精农业、做大海洋渔业、加快发展资源型加工业的“三做一加”发展思路,同时坚持“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的发展战略,引进了一批项目。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短短几年,陵水不仅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而且实现“突围”。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增幅增速均位居海南省前列。2003年,陵水还顶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不足4 000万元;2007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首次破亿元;2012年,这一数据,飙升至超20亿元!于2012年3月调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名单,被誉为海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典范,陵水成为镶嵌在琼南的耀眼“珍珠”。2012年,陵水全县生产总值78.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为17 254元和6 389元。陵水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逐步优化,经济增长效益和质量明显提高,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三次产业结构从2005年的62.8∶6.6∶30.6调整至2012年的45.5∶23.8∶30.7[3]。陵水正着力打造清水湾国际信息产业园、低碳产业园区以及现代农业科技园等,通过对三大产业的调整优化,陵水将在更高层面上实现经济的升级转型[4]。陵水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 建设海洋强县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用海活动集中近岸海域,涉海行业间的用海矛盾仍较突出

由于陵水县海洋开发活动主要集中在近岸海域,而现有的主要开发活动如旅游、海水养殖、自然保护区等用海类型均具有排他性,因而不同行业在分配使用岸线、海域方面仍存在矛盾。以新村潟湖为例,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的建设,填海造地工程用海、渔业养殖用海与海草床自然保护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处理好海洋环境保护与海洋资源开发之间的平衡点成为重中之重。这些矛盾如不能有效地加以解决,将直接影响陵水县海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2.2 部分岸线遭受破坏,海岸自然资源及生

态受损

陵水的海岸类型大部分属于砂质海岸,其岸线遭受破坏的原因主要有:高位池养殖、海沙偷采及滨海房地产的不合理开发建设等人为活动造成沿海防护林被毁,海岸线资源遭受破坏;海平面上升和风暴潮等自然因素造成海岸侵蚀。香水湾至黎安港岸段由于波浪作用强烈,剧烈淘蚀沙滩物质,造成沙滩面陡、颗粒粗,岸线严重侵蚀后退的现象。土福湾部分岸段受海洋工程影响,侵蚀较为严重。因此局部岸段需要实施海岸防护工程保护岸线,同时进行人工补沙以增宽沙滩。

2.3 受海洋灾害威胁,防灾减灾能力不足

热带气旋是陵水县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处于海南岛东部沿海的特殊海陆位置使得陵水县在每年的夏、秋季节极易遭受热带气旋的影响。热带气旋带来的大风、暴雨及其引起的风暴潮,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济生活和近岸自然环境构成严重的威胁。而在预防和减轻海洋灾害方面,陵水县海洋防灾应急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海上突发事件应急救助、海洋灾害监控预警等公共服务体系薄弱,防灾减灾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2.4 海洋科技水平不高,人才力量薄弱

陵水县海洋产业以海洋捕捞、海水养殖、自然观光旅游等传统海洋产业为主,对海洋资源的利用仍处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海洋科技水平不高,特别是海水养殖,多属于群众自发型用海,个体规模较小,对陆域经济的带动力很小。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能等海洋新兴产业尚未起步。高层次的海洋科技人才和海洋综合管理人才缺乏是制约陵水县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3 建设海洋强县的对策措施

陵水建设海洋强县的总体目标是努力打造成滨海休闲旅游度假胜地、现代渔业基地、海洋文化产业基地、海洋科技产业聚集区、海洋生态示范区,推动海洋经济跨越式发展。为实现上述目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推进。

3.1 陆海统筹,科学开发利用蓝色国土空间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陆域经济的发展既相互支撑,又相互制约。只有按照陆海统筹的原则,把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陆地空间的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及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沿海地区核心竞争力,形成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有效保护、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三者共赢的格局[5]。

(1)需进一步加强陆海统筹规划,尽快依据《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陵水县城市总体规划》《陵水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制定《陵水县海域使用开发与保护规划》《陵水县海洋功能区划》,形成较完善的区划、规划调控体系,为海洋空间的合理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2)做好沿海地区产业发展的陆海统筹,根据《海南省“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至2020年海南初步建成以海洋旅游业为龙头,海洋油气化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船舶制造业、海洋渔业为支撑,海洋新兴产业为补充的特色海洋产业体系[6]。综合考虑陵水的发展条件、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海洋主导产业应更多地体现在海洋旅游业、海洋渔业上,发挥其比较优势。

(3)协调各相关方利益,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成果的公平分享。海洋经济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涉及滨海地区土地和海域在不同用途之间的转换,应从陆海统筹、城乡统筹出发,切实保障滨海地区农民土地收益权和渔民等海域使用者的收益权,结合集镇建设和产业布局,促进农民和渔民向城镇和第二、第三产业转移,规划建设新型农村和渔村,建设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社会和谐的基础。

3.2 发展壮大海洋渔业,构建现代渔业格局

按照“坚决压缩近海捕捞、积极拓展外海捕捞,鼓励发展远洋捕捞,努力提升水产养殖,培育发展休闲渔业”的方针,继续推进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逐步实现从第一产业为主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渔业格局。

(1)发展和提高远洋捕捞能力,向深海要高效益。陵水县现有渔船2 156艘,渔民2万多人,是海南省传统的渔业大县。但现有渔船吨位较小,百吨位以上的大船只有41艘,到三沙从事捕捞作业的渔船极少,远洋捕捞能力较为薄弱。应通过加大造大船闯深海政策扶持,解决渔民造大船闯深海能力,扶持渔民和争取沿海渔业村委会以集体所有制形式建造大吨位、大马力的现代钢质渔船,发展外海远海捕捞业,壮大陵水县百吨渔船队,开发西沙、中沙、南沙渔场,解决沿海渔业村在先行试验区的征地、失海的渔民就业问题,促进海洋捕捞从近海走向远海发展,进一步提高远洋捕捞能力,促进渔民增产增收致富。

(2)转变养殖方式,全面提升水产养殖业。陵水县网箱养殖已有30年的历史,港外抗风浪网箱从2005年开始,但现在规模仅为166只,与临高县等后来居上的深水网箱养殖大县相比,说明思想还不够解放,求稳怕亏的思想较为严重,仍固守传统的港内渔排养殖,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因此,必须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创新发展举措。可引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养殖模式,在新村、赤岭、土福湾等海域规划、预留深水网箱养殖区域,宣传发动渔民积极参与深水网箱养殖,逐步把港内的网箱养殖转移到港外深海养殖,大力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建立深水网箱养殖基地。

(3)政策扶持,积极推动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陵水县的水产品加工厂不少,但是,加工厂的规模不大,大多数是家庭作坊,真正意义上的加工厂只有3家,都是粗加工,没有深加工和精加工。应加大扶持力度,对现有的水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改造整合,扩大生产规模,帮助企业解决加工设备、检测仪器和排污设备等方面的资金困难,减少家庭作坊,推动企业化、规模化发展,实现从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努力打造陵水的水产品品牌。

3.3 充分利用独特的海洋资源环境,发展滨海旅游业

优化配置旅游资源,形成休闲度假旅游为主导,海岛观光及海洋特色旅游并存的多元化旅游产品结构,建设一批有一定规模、主题鲜明、各具特色、能适应开展商务、科考、会议、观光、避寒、度假等多种需要,集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观光游览娱乐区。

(1)重点整合港湾风情、疍家民俗、渔村人文资源等,建设集渔业养殖观赏体验、疍家民俗体验、渔家休闲娱乐、海上休闲运动、潜水观光海草、沙滩拾螺采贝、渔家捕捞体验、海鲜大餐品尝、渔家客栈住宿、特色物产销售、港湾风情观光等于一体的,具备吃、住、行、游、购、娱等功能的综合型休闲度假目的地。

(2)做大海岛旅游观光。以分界洲岛(5A级海岛型旅游景区)、南湾猴岛(4A级旅游景区)等岛屿为主,积极开发海岛观光旅游,优化海岛旅游项目,突出海岛旅游特色,吸引国内外游客。

(3)加快黎安海洋主题公园建设步伐。以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起步区落户陵水为契机,加快推进黎安海洋主题公园建设步伐,建成集海洋娱乐、海洋展示、海洋科普、海洋休闲度假包括建设海洋文化园、海洋剧场、海钓公园、滨海长廊、海鲜餐厅、热带动植物观赏园、水上游乐园等为一体的大型主题公园,吸引更多游客来旅游观光。

(4)推进游艇码头建设。以清水湾游艇码头(目前是亚洲最大的贵族游艇会、780席私家游艇泊位)、富力湾游艇码头为龙头,逐步推进游艇码头建设,为高级海洋旅游地产提供优质配套服务,开辟海上旅游航线,丰富旅游产品体系,促进海岛旅游业发展。

3.4 加强新村港整治,充分发挥国家级中心渔港的综合效益

陵水县新村渔港于2007年建造,2009年竣工投入使用,是国家级中心渔港。自投入使用以来,极大地方便了陵水县渔民的船舶停靠,有力促进海洋捕捞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新村港是潟湖,港口口门小,自然流沙量大,回沙添堵港口口门,严重影响大吨位船舶进出港,造成陵水县大吨位渔船长期停靠外县港口,外县大吨位船舶也无法在该港停靠,国家级中心渔港的功能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因此,解决港口口门、港池疏浚的工作刻不容缓。要充分利用新村港环境隐蔽、港内水深条件较好的自然条件,改造新村港口门通航条件差的短板,把港门出口向前移,疏浚加深港池深度和容量,使新村港能够让500吨级以上船舶自由出入;同时,在港区建设相应的补给、加工、交易、仓储等设施,真正发挥新村国家级中心渔港的综合效益。

3.5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与资源是陵水最具竞争力的优势,正如海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保铭所言:“生态是海南的生命线,如果没有阳光沙滩、绿水青山、碧海蓝天,海南就没有卖点、没有看点、没有吸引力了”[7]。作为纯美生态越来越稀缺的今天,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已成为陵水滨海在国际旅游岛滨海旅游中高起点开发和快速崛起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充分保护好,使之成为陵水发展特色经济和产业的基本条件和特有资源。要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并举。通过加强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建设一批沿海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切实防控污染源;加大海洋环境监测力度,通过对香水湾、清水湾、土福湾等海湾,陵水河口,新村港、黎安港等重点海域设置监控网络,全面及时掌握海洋环境质量及变化趋势,及时发现查处海洋污染事件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维护海洋生态安全;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工程,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部分海岸线、海岛、海域生态环境的整治与修复,提高对新村港和黎安港海草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水平,切实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3.6 加强海洋管理,提高海洋综合管控能力

加强海域使用管理。积极推进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健全和规范海域使用权市场流转机制,完善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制度。进一步加强围填海管理,优化用海布局,控制用海规模,确保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用海。继续加强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建设,实时掌控海上活动对海域、海岛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强海上执法队伍建设,建立海上联合执法机制,开展定期巡航工作,实现海洋综合执法常态化。

加强海洋公共安全管理。充分利用陵水县渔业安全生产监控平台,大中型渔船配备的北斗通信系统,小型渔船配备的“E信通”通信救助功能,建立起一套集船位自动监控、北斗安全通信、电子签证、移动执法等功能于一体的渔船安全管理指挥系统,为渔船安全生产保驾护航。提高海洋公共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完善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加强海上搜救应急演练,教育、引导渔民积极参与海上搜救,健全渔船海上群防群治互助网络,全面提升海上安全生产保障服务能力。

3.7 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高海洋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海洋的竞争实质是海洋高技术及产业能力的竞争。陵水要在未来的海洋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迫切需要大力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大对科技兴海的扶持力度与建设投入,积极开展省内外合作交流,不定期开展科技培训和人才交流活动,尤其是要加大对从事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业人员等涉海类实用人才的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引进海洋科技和管理人才,缓解海洋高技术人才短缺的矛盾。与海南大学等省内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利用高校完备的教育体系为陵水县培养各类紧缺人才。支持国家、省级科研机构在陵水设立海洋科研基地,积极争取海洋科技项目转化成果在陵水县实施。通过实施科技兴海,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抢占海洋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不断提高海洋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3.8 加强海洋文化建设,提高海洋意识

建设和弘扬具有民族特色的海洋文化是海洋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陵水建设和弘扬海洋文化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深入挖掘、收集、整理、开发疍家文化,开设疍家文化展厅,利用疍家文化举办渔民节等民俗节庆,繁荣发展富有鲜明特色的海洋文化。通过网络、媒体、展览等多种途径,加大海洋知识宣传,增强全民海洋意识。开展海洋文化进校园活动,在中小学宣传普及海洋科普知识。建设海洋博物馆、海洋文化基地,完善海洋保护区的科普教育功能。

[1] 罗霞,杨紫琼.《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的决定》出台[EB/OL].(2013-08-15)[2014-02-28].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08/15/015947727.shtml.

[2] 张杰,吴立新,兰建琼,李英挺.破浪!拥抱属于海南的蔚蓝世纪:从关键词看海洋强省建设之路[EB/OL].(2012-10-26)[2014-02-28].http://hnrb.hinews.cnhtml2012-10/26/content_2_1.htm.

[3] 陵水黎族自治县年鉴(2012)编辑委员会.陵水黎族自治县年鉴[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3:19-23,85.

[4] 程范淦,黄艳艳,陈思国.跨越发展甩“贫帽”,钱袋渐鼓惠百姓,陵水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双管齐下[EB/OL].(2014-02-24)[2014-02-28].http://hnrb.hinews.cnhtml2014-02/24/content_1_9.htm.

[5] 侯永志,刘云中.坚持陆海统筹,科学开发利用蓝色国土空间[EB/OL].(2012-10-18)[2014-02-28].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2/1018/c1026-19299788.html.

[6] 侯小健,邓韶勇.拓展蓝色经济发展空间,实现海南绿色崛起[EB/OL].(2012-05-22)[2014-02-28].http://hnrb.hinews.cnhtml2012-05/22/content_479398.htm.

[7] 侯小健,邢代洪,王校彬.海南在保持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继续领先全国:“绿色发展”呵护碧水蓝天[EB/OL].(2012-02-27)[2014-02-28].http://hnrb.hinews.cnhtml2012-02/27/content_448992.htm.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JT1203).

猜你喜欢

陵水强县海洋
工业强县 文旅兴县
陵水17-2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落物风险分析
在陵水错把大风吹过的地方当成故乡
陵水陵水真奇美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南县稻虾产业富民强县
老促会“添油加醋” 助推英山旅游强县
中国最具竞争力特色经济强县
海南陵水:用丰厚文化家底为旅游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