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失血性大鼠休克模型中的作用

2014-04-04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332400李朝晖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4年2期
关键词:失血性限制性活动性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332400)李朝晖

关健词:限制性液体复苏;创伤性休克;临床应用

失血性休克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急症之一,由于血液大量丢失而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引发各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而在治疗中,补液治疗则在挽救患者生命、保护器官功能、争取抢救时间中具有重要作用[1]。但目前对于失血性休克,尤其是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方案仍具有争议[2]。本研究旨在通过动物实验方法来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与传统液体复苏疗法对失血性休克预后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购置南昌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的健康成年SD大鼠80只,雌雄不限,体重200~300g。

1.2 实验仪器 Medlab-u/2cs生物信号采集系统。

1.3 实验方法 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分别为A组:假手术对照组,即同样手术,但不进行放血;B组:不补液组;C组:限制性补液组;D组:常规大量补液组。将小鼠称重后经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2ml/kg)进行全身麻醉。自右颈部皮肤做一切口,分离颈动脉,插入软胶管,结扎固定,用以休克期的放血及监测小鼠血压情况。分离左侧股静脉,插管并固定,用以补液和推注0.3%肝素生理盐水(1ml/kg),以防止导管内凝血。通过从右侧颈动脉处缓慢匀速抽血15ml/kg,以制作中度休克模型,并通过剪断鼠尾50%处以制作活动性出血模型。剪短鼠尾后立即开始通过左侧股静脉处进行补液。A组:不进行放血,也不进行补液治疗,仅进行同样手术操作,以作对照;B组:放血后不进行补液治疗;C组:放血后给予0.9%氯化钠溶液1.5ml·kg·-1min-1,使颈动脉内压达到并稳定在40mmHg 10min后以止血钳对鼠尾活动性出血进行夹闭止血,并停止输液。D组:放血后给予0.9%氯化钠溶液2ml·kg·-1min-1,使颈动脉达到并维持在80mmHg 10min后以止血钳对鼠尾活动性出血进行夹闭止血,并停止输液。观察补液停止后6h内各组小鼠的死亡率。

1.4 观察指标 记录实验开始至停止补液6h内各组死亡小鼠数量。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 组大鼠死亡1 只,死亡率最低(5%);B组大鼠死亡率最高(80%),共死亡16只;C组大鼠死亡率明显低于D组(3只vs7只)。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实验通过建造大鼠活动性失血性休克模型,以研究不同的补液方式对大鼠死亡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组的小鼠死亡率显著低于常规补液组,导致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①在发生急性活动性失血性休克时,血容量显著降低,此时输入大量液体可能导致血液中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浓度稀释性降低,从而进一步加重出血。②由于短时间内大量晶体输入,可能导致大量液体渗出,形成肺水肿,影响呼吸功能,进一步加重组织缺氧。③大量补液可能影响体内内环境稳态,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影响组织器官正常代谢功能。④因输入大量低温液体,可能引起机体温度降低,导致低温症[3]。相反由于限制性液体复苏使机体始终处于相对低血容量的状态下,避免了大量液体输入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同时又保证了组织器官的有效灌注,因而能进一步提高存活率,降低各种原因导致死亡的发生。但由于本实验仅针对限制性液体疗法对大鼠死亡率影响的研究,因而对于其在失血性休克引起的各类并发症及治疗后组织器官功能的恢复情况尚不清楚,故在临床的应用尚需行进一步大样本的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失血性限制性活动性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因“限制性条件”而舍去的根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金属活动性应用举例
骨科手术术中限制性与开放性输血的对比观察
髁限制性假体应用于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
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血小板参数、D-D检测的临床意义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急性失血性休克肾血流灌注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