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3年浙江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状况及对策措施

2014-04-04何伯伟潘慧锋叶晓星

食药用菌 2014年3期
关键词:菌棒黑木耳香菇

何伯伟 潘慧锋 马 蕾 叶晓星



2013年浙江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状况及对策措施

何伯伟1*潘慧锋1马 蕾1叶晓星2

(1.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浙江 杭州 310020;2.庆元县食用菌管理局,浙江 庆元 323800)

分析2013年浙江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状况及主要工作措施,针对菌种产业育、繁、推现状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标准棚菇设施、装备水平亟待提升,食用菌营销和精深加工有待深化,科技支撑作用有待加强等问题,提出加快构建“生态健康菇业”产业体系,大力推进标准化菌种场创建、食用菌精品园区建设、集约化菌棒(料)场建设、食用菌深加工产品的开发、规范提升产地交易市场、拓展保险金融服务等对策措施,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浙江省;食用菌;产业状况;主要经验;对策措施

1 产业发展状况

1.1 生产“一增两减” 2013年,浙江省食用菌生产表现为规模、总产量下降,总产值有所增长。生产面积6 851.3公顷,比上年7 266.7公顷减5.72%;总产量100.44万吨,比上年115.06万吨减14.62万吨,减幅12.71%;总产值45.446 6亿元(农口统计63.56亿元),比上年增12.4%,每公顷产值平均92.770 5万元,比上年77.052万元增加15.718 5万元,增20.39%。2013年上半年食用菌总产量约68.4万吨,同比减2.3%,主要是由于香菇和金针菇产量降低所致;第四季度产量略有增加,主要由于黑木耳进入出菇高峰,产量增加。

2013年全省食用菌出口额9 217万美元,比上年10 318万美元,下降了10.67%。主要受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变化、出口成本增加等多种因素影响,鲜、干食用菌出口量下降,新鲜蘑菇、金针菇和干银耳出口量减少50%以上。

1.2 香菇、黑木耳等主栽品种生产效益较好 2013年,香菇的年接种量约4.475 5亿袋,比上年4.439 9亿袋增加0.8%;年产量35.280 4万吨;年产值约20.6亿元,同比增1%。受2012年全省种植面积减少,产量降低的影响,香菇价格开始回升,与上年同期相比除4、5月份外,月同比涨幅都在10元/千克以上。进入10月份以后,香菇价格开始小幅回落,统货均价稳定在57~73元/千克左右,效益明显回升。

黑木耳全年栽培量约3.368 1亿袋,比上年2.7亿袋增24.7%;年产量27.7万吨;年产值11.785 2亿元,同比增30.8%。黑木耳连续6年每千克价格稳定在60~86元。主产区龙泉市黑木耳生产量比上年增加了12.5%,虽然第四季度小幅降低,但平均价格仍稳定在70元/千克左右。

金针菇持续低迷,产量、产值下降。据统计,全省栽培量约为3.552 9亿袋,比上年4.261 5亿袋减16.75%;产量17万袋;产值8.32亿元,比上年11.45亿元减27.3%。全年平均每千克价格7.49元左右,比上年低0.85元,同比下跌10.2%。2013年的工厂化白菇生产(好的企业)每袋利润只有0.2元。这主要是受国内工厂化食用菌产能过剩的影响。

蘑菇种植规模稳中有增,全年约种植671.596 1万平方米,同比增3%,产量6.748 6万吨。受价格下降影响,产值4.22亿元,同比减7.4%。2013年12月10日平均每千克交易价为8.30元,较上年同期低15%~35%,与往年随气温持续下降价格逐步走高的趋势相悖;2013年前期受气温偏高及总体环境质量差等影响,线虫、绿霉菌、胡桃肉状菌等病虫害发生较重,对早秋菇产量、质量和效益影响较大;生产成本尤其是劳动力成本连年上升,种菇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秀珍菇由于市场需求增大,栽培量有所增加,全年栽培量1.174亿袋左右,同比增1.6%;年产量5.263万吨;年产值3.71亿元,同比增7.8%。全年平均每千克价格在11.97元,比上年的10.67元增加1.3元。

1.3 菌棒(料)集约化生产得到较快发展 “菌棒集中生产+分散式出菇管理”新型生产模式得到有力推进,食用菌主产区的专业村或集中生产区域已建有专业化菌棒(料)场190家,庆元、龙泉等地基本覆盖主要乡镇、中心村,全年订单生产菌棒2.368亿棒,还探索接种定植供棒、成品菌棒供应等新模式。菌棒的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在食用菌产区得到广泛认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蘑菇主产区平湖市、温岭市示范蘑菇培养料隧道发酵技术,在培养料建堆翻堆阶段用机械代替人工,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解决了规模化主体用工不足的困难。

1.4 香菇、蘑菇等标准棚改建进一步扩大 2013年全省共改建标准菇棚5 100个,截止当年年底已累计改建标准菇棚2.43万个。其中平湖市2013年已完成90%的蘑菇标准棚改建,比上年增加10%;丽水市改建标准菇棚3 470个,全市已累计改造标准菇棚10 398个。通过标准菇棚整建改造,对改善花菇越夏养菌环境有良好效应,具有抗高温、减少烂棒的明显效果。

2 主要工作措施与成效

2.1 加强产业调研,争取出台省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在产业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食用菌产业提升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产业发展扶持的重点和措施。按照产业转型升级目标和“生态健康菇业”建设要求,重点实施“1515”产业提升工程。主要扶持建设标准菇棚、集约化菌棒(料)生产场及标准化菌种场,完善清洁水源等田间基础设施,配置高效节能灭菌、生物发酵隧道、洁净接种室、养菌和出菇棚、采后处理、产地初加工、冷藏保鲜等设施设备,推广生态循环等。

2.2 提升食用菌精品园区建设 省、市、县各级现代农业专项扶持力度加大。2013年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项目重点支持食用菌集约化生产、标准菇棚和菌种场建设。其中磐安县食用菌菌棒工厂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嘉善县姚庄镇工厂化双孢蘑菇培养料隧道发酵基地建设、云和县食用菌菌棒生产基地发展提升等9个项目得到扶持,总投资1 690万元,其中省补助585万元;现代种业发展工程项目2个,省补助110万元。庆元县、龙泉市出台政策扶持菌棒工厂化生产和菇棚改造,遂昌县将食用菌与其他农业产业同等享受政策中所涉及的现代农业基地与设施建设、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及其他等方面的扶持,景宁、磐安、平湖等地政府从规模、机械等硬件设施到商标、称号等软件设施都出台详细的相关补助政策。

2.3 加强菌种场规范化管理 浙江省农业厅以委托方式将食用菌母种、原种生产经营许可事项下放给11个设区市以及义乌市,相关审批程序和要求不变。各地严格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审核、审批工作,把好菌种生产经营许可关。积极规范品种的引进和繁育推广,开展重点品种种源的第三方集中试验工作,包括实验室检测和大田试验,把好种源关,较好地防范了重大生产事故发生。积极引导菌种场面向终端用户(菇农)销售生产种,降低生产风险;加强法律法规、标准宣传和培训工作,规范生产经营档案,强化菌种质量追溯制度,防范因错种假种、种性变异、种性退化,以及盲目引种等引起的生产事故。

2.4 创建国家级出口食用菌示范区 2013年12月3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了《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名单及检验检疫监管便利措施的公告》,龙泉市、庆元县的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通过考核评估,成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示范区食用菌企业将享受简化备案注册程序、优先对外推荐注册、便利出口检验放行、推动境外通关便利、加大技术服务力度、协调政策经费支持等六项检验检疫监管便利措施。通过示范区创建,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农业化学投入品、添加剂控制体系,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预警通报与应急体系,企业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多元化国际市场体系,组织保障体系等七大体系,有利于全面提高示范区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2.5 科技兴菇有新进展 浙江省“三农六方”(省农业厅、省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农林大学)科技协作重点项目“食用菌生产关键环节自动化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和推广工作又获突破性进展。一种基于新型液化菌种的香菇、木耳长菌袋智能全自动接种机及相关工艺研制取得成功,已完成金针菇、杏鲍菇、秀珍菇、海鲜菇等菇种工厂瓶栽模式和香菇等长菌袋栽培模式的试验与中试推广工作,累计示范了50余万瓶(袋)。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为浙江省传统的香菇、木耳等分散性产业模式向现代集约化生产模式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多个食药用菌品种通过省级审定。香菇新品种“浙香6号”、金针菇新品种“江白2号”、黑木耳新品种“丽黑1号”、灰树花新品种“庆灰151”、灵芝新品种“龙芝2号”等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

《浙南山区大型真菌》入选第四届全国“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科技类书目)。该书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浙南山区大型真菌资源状况及其地理分布与形态特征。在明确了1 014种大型真菌的分类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其中600多种区域新记种和代表性物种的中文名、别名、拉丁学名、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和生态图景等,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是浙江省食用菌资源调查和保护又一重要成果。

创新推广食用菌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增效显著。省“三农六方”项目“食用菌循环生产模式研究与示范”通过验收。项目经5年实施,集成创新了一系列技术模式,研究建立了菌稻轮作、竹荪芋艿共育、桑园套种黑木耳等6种生态循环模式;研制了桑枝、葡萄枝、山核桃蒲壳、山茶籽壳、茭白叶等8个具浙江特色的基料栽培食用菌新配方;创新集成了改翻堆散堆为套袋控氧、改室内通风散热为室外遮阳喷淋、提升棚高、提早接种的“二改二提”黑木耳菌棒安全越夏新技术;创新形成了杏鲍菇菌糠栽培短菌龄香菇和耦合发酵金针菇菌糠蛋白富增新技术;改进了桑枝粉碎机械,粉碎效率达690.4千克/小时,提高工效37.1%。项目共建立示范点154个,累计推广生产食用菌9.6亿袋,蘑菇菌渣生产芦笋1 574.4公顷,实现总产值48.66亿元,新增效益4.74亿元。项目研究成果对浙江省促进食用菌资源循环利用、提升发展食用菌产业和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6 开拓现代电子交易市场 2013年11月12日,渤海商品交易所黑木耳现货合约在庆元县上市,通过电子交易系统实现现货交易。香菇、黑木耳的成功上市改变了传统交易方式,开拓了全国最大的网上食用菌现货交易市场,香菇产品自七月份在渤海商品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以来,成果丰厚,盘口活跃,不到半年时间,实货交易量1 300吨,交易额1.2亿元,订单交易量1 400多亿元,日交易额8亿多元。这对确立浙江省香菇、黑木耳集散中心地位有着深远的意义。

2.7 开展食用菌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 经过前期的大量调研和多方认证,丽水市开展食用菌政策性保险工作,庆元县、松阳县、龙泉市把香菇、黑木耳作为参保产品,参保对象为县内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户、合作社。每袋香菇、木耳的保险金额分别为1.7元和1.5元,保费分别为每袋0.051元和0.15元,农户自己负担40%。参保后,如遇火灾、爆炸、雷击,暴风、台风、龙卷风,暴雨、洪水、冰雹、暴雪,以及因异常高温引起的出菇(耳)异常、烂棒等,菇农可获得相应的保险赔偿。试点三县市投保金额158.39万元,涉及农户1 251户,已赔付164.6万元,未决赔付23.55万元,对弥补菇农因持续高温造成的烂棒损失起到一定作用。

3 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菌种产业的育繁推现状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求 食用菌无性繁殖的特殊性,使得商业化育种和育种产业化激励机制的建立存在困难。食用菌品种仍显单一,主导品种突出,但后备品种缺乏。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工作滞后,制约育种工作。品种推广缺乏展示示范平台,只能依赖于菌种场的引种试验。菌种生产经营“散、小、低”现状仍然没有根本性改变,菌种安全生产和规范化生产水平亟待提高。传统食用菌接种技术落后,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长期接触消毒剂会对接种人员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3.2 标准棚菇设施、装备水平亟待提升 全省香菇等主导品种的标准菇棚改建比例不高,不仅抗灾(高温干旱、台风暴雨、冻害)能力低,而且影响美丽乡村形象;集约化菌包生产设备、高效灭菌设备、洁净接种室和机械化接种设备等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集约化安全生产、技术规范须进一步强化。工厂化食用菌快速发展,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土地电力供应紧张、技术创新不足等制约因素。大型标准化仓储基地缺少,仓储基地对稳定香菇、黑木耳市场价格起到很好的作用,建立大型标准化仓储,可为菇农提供集中储存服务。

3.3 食用菌营销和精深加工有待深化 食用菌产品主要当作蔬菜产品销售,以只进行简单挑选、包装的初级销售为主。食用菌产品深度开发不足,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不高。在开发休闲食品、功能食品等加工产品多样化方面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全省取得国药准字号的食用菌产品仅有浙江方格药业一家,取得国食健字的产品也仅十几种,且大都集中在灵芝产品上。

3.4 科技支撑作用有待加强 老产区的食用菌连作障碍问题趋于突出,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中的细菌性病害防控困难。集约化菌包生产技术缺失统一接种关键环节,循环型生产技术中食用菌培养基质配方研究不够,桑果枝、农作物秸秆等原料的收集成本高,利用补助机制缺乏,以及原料的处理机械开发不足。食用菌科技服务队伍不健全,技术人员缺乏,从业人员老龄化,制约产业发展后劲。

4 产业发展对策措施建议

面对国内工厂化食用菌快速发展的压力和现代农业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浙江省要树立大“生态健康菇业”的理念,积极发挥生态区域和主导品种的优势,着力构建菇业生产、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等紧密结合的现代新型生态菇业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稳定生产总量,做优做强香菇、黑木耳等优势主导品种,提升发展蘑菇等草腐菌,调减自然栽培金针菇、杏鲍菇品种。着力推进标准菇棚(养菌棚)、集约化菌棒(料)场、标准化菌种场、精深加工和龙头企业的提升发展,推广生态循环等高效模式和品牌的创建,实现食用菌产业转型发展。

4.1 加快推进标准化菌种场创建,强化菌种安全生产 进一步强化食用菌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保护利用和主导品种的良种选育工作,研究提出浙江省第二批食用菌资源保护名录,逐步建立种质资源信息体系。根据《食用菌菌种场建设规范》要求,建设完成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承担的“浙江省食用菌良种繁育基地”、浙江菇老爷食品有限公司承担的“开化县食用菌良繁基地改扩建项目”、浙江大学食用菌研究中心承担的“金针菇、香菇等菌种种质提纯及扩繁”等项目任务,考核评定一批标准化菌种场,着力培育菌种育繁推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和生产主体,继续推进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创建省级菌种质量检验机构,承担全省主要品种菌种质量安全检测。组织全省食用菌菌种场生产和检验人员培训,提高菌种生产技能。

4.2 积极推进食用菌精品园建设,提升产业生产水平 以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和中央园艺标准园创建项目为引导,扶持培育食用菌集约化、工厂化生产主体和“家庭农场”等规模化生产主体。重点推进香菇、蘑菇标准菇棚提升改造,黑木耳养菌棚建设,建成一批食用菌精品园区,带动全省完成三分之一标准菇棚改建,切实提高抗灾能力和劳动生产效率,提升园区整体形象。完善田间基础设施,配置生产、水源清洁、采后处理、产地初加工等设施设备,规范统一生产档案,建立质量可追溯制度,加强食用菌产地初加工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倡鲜菇不加水上市,杜绝非法添加漂白剂、保鲜剂等行为,提高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

4.3 大力推进集约化菌棒(料)场建设,完善高产高效循环生产模式 重点扶持集约化菌棒(料)场和以食用菌为节点的高产高效的循环生产示范点,提升菌棒场设施装备,使菌棒生产服务模式多样化,推广菌稻轮作、桑果枝黑木耳、间套立体栽培、菌糠多级利用等循环产业链。按照省“五水共治”要求,制定食用菌废弃物治理工作方案,加快构建食用菌原辅料供应集散中心与菌糠、筒袋回收利用中心,推行清洁化生产。

4.4 加大食用菌深加工产品的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 根据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食用菌作为功能食品和保健食品的主要品种,在大健康产业建设中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前景。要充分发挥省食用菌协会和各市县食用菌产业协会在行业规范、品牌创建、营销服务等方面的作用,一是要积极普及宣传食用菌营养和保健功能,扩大国内消费市场;可开设食用菌专业餐厅连锁店,开发食用菌成品、半成品菜配送进社区、进家庭。二要不断研究开发食用菌功能食品,将食用菌作为主要保健产品进行研究推广应用。三是加强休闲(即食)类产品开发与生产,如菇酱、冷炸类、饮品、猴菇饼干等,扶持食用菌休闲观光产业发展。

4.5 提升规范产地市场,打造电商销售品牌 提升改建庆元、龙泉的香菇和黑木耳全国最大产地现货市场,大型标准化仓储基地设施配套,加强产地市场规范建设管理,全面推行质量分级和品牌营销,扶持培育大型流通(营销)企业、产销合作社和新型流通业态,发挥渤海商品交易所合约上市平台的作用,打造全国最大的网上食用菌现货交易市场。在主导产品(干香菇、干木耳)上引导制定实施全球定价权发布战略。以“庆元香菇文化节”等农事节庆活动为载体,突出食用菌营养保健功效的展示展销推介活动,培育产业文化。

4.6 拓展保险金融等服务,构建多元化支持保护体系 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落实好丽水、衢州食用菌保险试点和理赔工作,进一步完善食用菌产业政策性保险政策。积极创新金融服务产品,着力解决农业融资抵(质)押难的问题,对食用菌精深加工和龙头企业给予金融信贷支持。各地要切实落实食用菌集约化生产设施用地、农业用电用水等优惠政策。

何伯伟(1970—),男,浙江丽水人,高级农艺师,农业推广硕士,主要从事食用菌、中药材生产管理和技术推广工作。E-mail:724512742@qq.com

S646

A

2095-0934(2014)03-127-05

猜你喜欢

菌棒黑木耳香菇
Modeling and Verification of a Sentiment Analysis System Using Aspect-Oriented Petri Nets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陇西县香菇出菇管理规程
香菇接种三招
德江黑木耳
香菇注水时间怎样掌握
西藏林芝地区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的探索
香菇皮炎二例施为
小香菇的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