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2014-04-03许秋霞詹浩辉

食管疾病 2014年2期
关键词:癌灶中央区前列腺癌

许秋霞,詹浩辉,王 娟,程 鹏

多模态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TheDiagnosticValueofMulti-modalMRIforProstateCancer

许秋霞,詹浩辉,王 娟,程 鹏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4月~2014年3月31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的术前多模态MRI影像资料,包括常规磁共振成像(常规MRI),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磁共振氢质子波谱分析(1H-MRS),以探讨多模态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前列腺癌常规MRI T2WI癌灶呈低信号结节,多位于外周带,动态增强检查癌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呈速升速降型(III型),DWI检查癌灶弥散明显受限,MRS表现为(Cre+Cho)值明显增高,Cit值明显降低。结论多模态MRI对前列腺癌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前列腺癌;诊断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老年男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男性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飞速发展,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但常规磁共振成像缺乏特异性,诊断准确性不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4月~2014年3月31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术前多模态MRI影像资料,旨在探讨多模态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1例前列腺癌患者中,年龄53~81岁,平均71.8岁,腺癌29例,移行细胞癌2例。全部病例均经外科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术前均行常规MRI、DCE-MRI、DWI、1H-MRS检查。临床症状均有排尿困难,其中4例伴有血尿。另选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对照分析。

1.2 设备和扫描方法采用SIEMENS Avanto 1.5T超导磁共振机,腹部相控阵线圈,全部病人均行轴位T1WI、T2WI高分辨扫描、冠状、矢状位大视野扫描。常用参数:t1-tse-tra:TR/TE 448 ms/10 ms,t2-tse-tra:TR/TE 5 450 ms/96 ms,t2-tse-fs-tra:TR/TE 4 190 ms/107 ms,回波链长度(ETL)25,重复次数(NEX)2,轴位:层厚 3.5 mm,层间距 15%,矩阵320×256,视野(FOV)240 mm×240 mm;矢状位、冠状位:层厚 6 mm,层间距10%,矩阵320×256,视野(FOV)640 mm×640 mm。动态对比增强MRI检查(DCE-MRI),造影剂为钆喷酸葡胺(GD-DTPA),0.1 mmol/kg注射速率为2.5 mL/s,采用序列,t1-vibe-fs-dyn: TR/TE 4.79 ms/1.69 ms,注药前扫描1次,注药完毕后立即无间隔扫描,连续扫描5 min,共扫描42次,获得相应的曲线上的描记点数为42个点;在动态扫描病灶强化最快、最强区设置感兴趣区(regio of interest,ROI),采用本机工作站软件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DWI:采用序列ep2d-diff-tra,b值=50和1 000,TR/TE 4 000 ms/86 ms。MRS:采用序列Csi3d-se TR/TE 690 ms/120 ms,以随机软件自动计算每个体素的枸橼酸盐(citrate,Cit)、胆碱(choline,Cho)、肌酸(creatine,Cre)波峰、位置及峰下面积,并计算(Cre+Cho)/Cit的比值。

1.2 图像分析由2位放射影像主治医师采用双盲法阅片,对病灶的位置、形态、范围、信号、包膜是否侵犯、精囊及周围血管束是否受侵、是否有转移等方面进行评价,所得结果与病理结果相对照。

2 结果

本组31例前列腺癌患者,共发现49个癌灶,T2WI呈低信号结节33个,等信号结节4个,高信号结节5个,高低混杂信号7个,41个癌灶位于外周带,6个癌灶位于中央带,2个癌灶较大,不能区分来源于外周带还是中央带,其中癌灶突破包膜11例,4例侵及精囊腺,3例可见骨转移。增强检查:27例TIC呈快进快出的流出型曲线(III型),4例TIC呈平台型(II型)。DWI检查:31例均表现弥散受限,ADC值减低。MRS检查:30例Cho值明显增高,Cit值明显减低,(Cre+Cho)/Cit值增高,均值为(2.23±0.52),1例前列腺癌Cit无明显减低,Cho无明显增高。1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结节均位于中央带,T1WI呈略低信号,T2WI高信号8个,等信号2个,低信号1个,信号较均匀,增强检查:TIC均呈Ⅰ型(缓慢上升型),DWI检查:弥散均不受限,MRS检查:10例Cit值增高,Cho下降,(Cre+Cho)/Cit均值(0.47±0.41),1例Cit值下降。

3 讨论

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能提高前列腺的局部解剖信息和前列腺的生理、生化、病理信息,多模态MRI是在常规MRI基础上联合多种功能MRI(主要包括DCE-MRI、DWI、MRS),能显著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定位、分期,是诊断前列腺癌及其与前列腺增生鉴别的最主要的影像检查方法[1]。

3.1 前列腺的常规MRI检查前列腺分为外周带和中央区(移行带和中央带),在T1WI上两者呈均匀一致的中等信号,不易区分;在T2WI显示前列腺的解剖结构效果最好,外周带表现为双侧对称的高信号,中央区表现为低于外周带的等信号。前列腺的分带解剖是常规MRI诊断前列腺癌的基础,前列腺癌超过70%起源于外周带[2]。典型的前列腺癌表现为在T2WI呈高信号的外周带中出现低信号结节,或T2WI前列腺的带状结构破坏,外周带和中央区之间的低信号解剖包膜界线消失。但祝宇[3]的研究结果为具有上述典型表现的前列腺癌仅占32.0%。前列腺的慢性增生、炎症、萎缩、出血、纤维化、放疗后改变等,亦可导致外周带T2WI低信号,易引起假阳性,而癌灶起源于前列腺中央部时,与正常组织难于区分,易引起假阴性,很难诊断。

3.2 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 DCE-MRI是利用钆螯合物对比剂,应用快速扫描序列,进行连续的动态扫描,获得感兴趣区的TIC可分Ⅰ型(缓慢上升型)、Ⅱ型(平台型)、Ⅲ型(速升速降型)[4],观察兴趣区结构在注射对比剂后随时间变化的强化行为特征,反映肿瘤的血供特点;前列腺癌早期即迅速强化,然后造影剂快速退出,即TIC多表现为Ⅲ型;而前列腺增生结节强化相对缓慢且强化不均匀,强化程度低,TIC多表现为Ⅰ型,而Ⅱ型曲线以前列腺增生的比例较大,也有部分为恶性。本组有4例中央区Pca TIC表现为Ⅱ型,可见单纯依靠DCE-MRI不能完全鉴别良恶性病变,与潘云雷[4]的研究相符。

3.3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 DWI是目前唯一能检测活体组织水分子的扩散运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活体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受细胞密度、细胞外间隙大小、大分子蛋白含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前列腺癌破坏了正常腺管结构,癌细胞体积小、密度高,细胞外间隙小、含水量高,组织的扩散运动受限,ADC值明显降低。潘云雷[4]研究部分中央区前列腺增生结节ADC值与前列腺癌的ADC值减少有少部分重叠。

3.4 磁共振氢质子波谱分析(1H-MRS)1H-MRS是利用磁共振和化学位移现象进行组织1H特定化合物的定量分析的方法,无创性地提供了代谢信息。枸橼酸盐(citrate,Cit)、胆碱(choline,Cho)、肌酸(creatine,Cre)是前列腺1H -MRS最易观察的代谢物。正常和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具有合成和分泌Cit的能力,含量很高,而前列腺癌组织功能及结构异常,合成和分泌Cit的能力减弱或丧失,含量降低。Cho与细胞膜的合成和降解有关,前列腺癌组织的细胞增殖速度快,细胞膜降解与合成活跃,Cho较正常组织含量高;Cre参与能量代谢,其浓度在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与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的含量无明显差别。由于影响波谱中代谢物的信号强度的因素较多,绝对值比较无意义,通常用:(Cho+Cre)/Cit的比值作为判断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判断标准。本资料显示:前列腺癌(Cho+Cre)值明显增高,Cit值明显降低,其(Cho+Cre)/Cit均值为2.37±0.65,与王霄英[5]报道的前列腺癌(Cho+Cre)/Cit>0.99相符。王霄英[5]的研究认为,以基质增生为主的前列腺增生组织所含的腺体和腺管较少,Cit水平较低,(Cho+Cre)/Cit值与Pca有少部分相重叠。本组1例前列腺增生,Cit值无明显升高,却下降,给诊断带来困难。MRS还有对匀场要求高,后处理人为因素影响大等不足。本组1例前列腺癌Cit无明显减低,Cho无明显增高,考虑为癌灶较小有关。

综上所述,前列腺癌在MRI上的表现形式多样,每一种MRI成像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试图单纯依靠MRI一种模态早期发现和正确诊断Pca较难。综合多模态MRI影像资料,可互相弥补和印证,在前列腺癌的诊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盛会雪,张宗军,卢光明.多模态MRI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6(18):5617-5620.

[2]白人驹,张雪林.医学影像诊断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72-474.

[3]祝宇,吴瑜璇,刘定益,等.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作用[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2,17(10):533-534.

[4]潘云雷,张辉,李祖银,等.3.0T DCE-MRI与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相关性[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7(10):1201-1205.

[5]王霄英,周良平,丁建平,等.对中国人前列腺癌鉴别诊断标准的初步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8):1150-1153.

2014-03-24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许秋霞(1962-),女,河南偃师人,主治医师,从事放射诊断临床工作。

R737.25,R445.2

B

1672-688X(2014)02-0131-02

猜你喜欢

癌灶中央区前列腺癌
MRI-DWI对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复发微小癌灶的诊断价值
探讨CT对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SHCC)的诊断价值
前列腺癌复发和转移的治疗
关注前列腺癌
认识前列腺癌
乳腺癌多发性癌灶的相关因素分析与临床研究
超声评分法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价值
甲状腺单侧乳头状癌超声特征联合BRAF V600E基因与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前列腺癌,这些蛛丝马迹要重视
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隐匿转移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