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从知识教育到信仰教育转变

2014-04-03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理论课信仰马克思主义

李 庆 杨

(沈阳大学 政法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44)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从知识教育到信仰教育转变

李 庆 杨

(沈阳大学 政法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44)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进行了分析,指出知识教育到信仰教育转变的途径主要包括: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搭建教师“我来教”向学生“我要学”之间的桥梁、探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契合点,提出了知识教育到信仰教育转变的手段,认为必须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性质的转变、途径的转变、手段的转变等多方面来进行教育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 知识教育; 信仰教育; 教育手段; 教育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政课的开设为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是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思政课教学在塑造大学生共产主义理想目标、解决大学生深层次信仰及价值选择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其针对性和时效性还很不强,整个教学过程流于形式。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分析

1.传授理论知识和科学原理课程

思政课的设立是社会主义大学区别于其他大学的重要标志,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中国基本国情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公民道德修养与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任务。

首先,思政课是一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从着眼于培养大学生政治信仰和思想道德素质出发,认真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阶级性和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和伦理观。其次,思政课还是高校的一门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学术属性。思政课是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五门课组成的,每一门课程都有其系统的知识体系与核心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各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突出理论体系特点。从这个角度看,思政课又是一门教授科学知识教育的课[1]。

思政课的功能就是要通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武装青年学生思想的基础上,提高大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其成为具有坚定政治立场、理想、目标,良好社会伦理道德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重要使命的实现是以青年学生掌握丰厚扎实的知识底蕴为基础的,以深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保证的。否则,不可能成为具有坚定政治立场的人,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学生只有具备了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并学会运用科学理论知识来分析社会实际问题,才能够真正解决社会难题,从而把思想觉悟和实际行动统一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

2.思想政治信仰教育课程

思政课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信仰课,它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启迪、引导、塑造作用。因为高校开设思政课的宗旨和目的就是要培育大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努力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它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用什么理论培养人、培养出来的人为谁服务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思政课的教学要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为目标,通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教育,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培养学生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实际的工作技能,提高学生认识自然、改造社会、更好生存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要求相一致。良好品格的养成要求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好学生的知识技能,而且要特别塑造好学生的政治信仰和伦理道德。因为科学知识只能解决人的生存技能问题,却解决不了人的精神、信仰和道德问题。重视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和人生价值的教育,就成为了社会主义大学教育的重中之重。思政课既是知识理论教育课,更是政治信仰教育课。思政课只有实现了由科学知识教育向政治信仰教育的转变,才能真正发挥其实效性作用[2]。

二、 知识教育到信仰教育转变的途径

1.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

从知识教育向信仰教育转变,必须处理好教材和教学的关系。教育过程由两个系统组成,一个是教材体系,另一个是教学体系,这二者在教学中紧密关联,互为前提。教材体系是教学的基础和依据,教学体系是教学的关键和结果。要实现知识教育走向信仰教育,就必须从教材体系转向教学体系,把书本上抽象的、理性的、说教的概念和原理变成活生生的、感性的、体验的具体实践和生活。

从教材体系转向教学体系,包括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手段的进步、教学方式的拓展和教学考核的创新,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必须实现创新,使其贴近于实际国情,贴近当代社会生活、贴近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头脑,从而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的变革涉及很多方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要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排列结构,有机地整合相关教学内容,搞好内在逻辑衔接,不再重复讲授。②要着重熟悉教学大纲要求,厘清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有主次、有侧重、有轻缓地讲解课程内容。教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难点问题,就基础理论和社会热点问题集中进行系统讲授。这就要求教师既深刻领会教材内涵,又能够把厚厚一本书的内容灵活生动地、提纲挈领地讲解出来。③要突破书本教学内容局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安排教学辅助内容,适当增加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课外内容。如,组织学生观看专题录像片和纪实片,学生可以通过感性的视觉接触,直观地体验理论的魅力和作用。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针对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乃至生活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辩论或演讲,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够强化逻辑思维能力,深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实际应用[3]。

2.由“我来教”向“我要学”转变

必须处理好教师教和学生学之间的关系。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是一种硬性的“要学生学”的灌输教育,强调的是教师“教”的主导地位,它重视教师把教材逻辑性和系统性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忽视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教学。

思政课着重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这是一种高层次的信仰,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如果仅仅依靠僵化的硬性灌输教学,是无法触及学生心灵的,教师不遗余力的讲,学生无精打采的听,这样的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因此,思政课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和身份角色,从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播者变成学生的领航者、对话者、交往者和示范者,用自身的知识、信仰、人格等魅力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理想信仰”,什么是“价值追求”,从而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进而使其主动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体验课程内容,激发学习热情,在学习中塑造高尚的精神追求。

3.探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契合点

从知识教育向信仰教育转变,必须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思政课是理论和实践合二为一的课程,它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又具有规范的现实性。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质,就在于它能够科学有效地阐释论证现实世界中的种种现象和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的空洞说教和教条论述,而要时刻关注社会生活,解决现实问题,也就是说,思政教育不仅仅是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因此,教师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侧重实践教学环节,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契合上狠下功夫。

思政课要特别注重三个方面的实践教学:①结合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和实际状况,引导学生关注国际时事,了解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发生的最新情况,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②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社会实际,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厂矿、乡村,置身于社会生活的第一线,了解国情,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中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同。③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婚恋观、伦理观,引导大学生正视社会现实,理性认识复杂的社会现象,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难题,不断提高自身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

三、 知识教育到信仰教育转变的手段

1.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

思政课教师必须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因为只有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教师,才能够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为学生传授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系统的理论,是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历经一百五六十年的历史变革,依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传承力,这恰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和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起到的其他理论所无法比拟的重大作用,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站在时代的高点上,为劳动人民乃至全人类谋求解放的理论,它主张通过人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消除资本奴役,改造现实世界,最终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建立自由人联合体,它是启迪工人阶级认识自己历史地位,寻求社会公平的思想武器[4]。

思政课教师应该树立自己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弄通弄懂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只有这样方能游刃有余地传授给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大力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思政课因为自身的理论性和系统性,课程教学容易抽象化和教条化,使学生感觉晦涩难懂。因此,为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有必要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例如,课堂教学可以采用CAI设备,放映一些社会纪实资料,通过丰富生动的教学课件、精选视频,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现状,澄清模糊认知。也可以把一些较好的通俗读物引进教学,指导学生阅读、研讨、撰写学习体会,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答疑解惑,在一些重大历史问题上树立正确认识。与学校党团组织等部门合作,开辟第二课堂,拓展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的新领域,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传媒教育手段,把广播、电视、网络平台打造成高质量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基地。

3.塑造马克思主义主流价值信仰的社会地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多样文化观念出现碰撞和冲突已成为现实,价值信仰也呈现出多样化、个体化的趋向。当代中国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信仰的整体认同受到强烈冲击,个人信仰呈现明显的私人化趋势,由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出现了许多不确定性。为此,必须处理好主体性信仰与多样性信仰之间的关系。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引导,纠正偏颇的价值认知和文化选择。思政课教师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除了要客观地对多样化信仰及其理论进行理性的介绍和解释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功效,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使学生既能够以宽容的心态尊重合理的多文化信仰,又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5]。

[1] 范树成. 当代学校德育范式转换与走向研究[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3:123.

[2] 周文华.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知识教育向信仰教育的转变[J]. 思想教育研究, 2013(1):54.

[3] 李庆杨. 应用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 教师, 2013(7):58.

[4] 陈奎元. 信仰马克思主义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N]. 光明日报, 2011-06-13.

[5] 胡沫.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0(3):56.

【责任编辑张跃双】

TransformationfromKnowledgeEducationtoFaithEducationin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Course

LiQingya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 Shenya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44, China)

The natur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s analyz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ways of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knowledge education to faith education are: expanding the transition from textbooks system to teaching system; building a bridge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exploring the opportunity and combine points between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practical teaching. The means of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knowledge education to faith education is proposed.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natur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he ways and the means of the transformation, etc.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knowledge education; faith education; the means of educatio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2013-10-16

辽宁省社科基金资助项目(L13BZZ034); 辽宁省社会经济发展项目(2014LSLKLZIMKS-23)。

李庆杨(1961-),男,辽宁凌源人,沈阳大学教授。

2095-5464(2014)05-0644-04

G 461

: A

猜你喜欢

理论课信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信仰
铁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