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彩点纱生产工艺技术

2014-04-02麦永光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14年3期
关键词:梳棉机成纱隔距

麦永光

(广州纺织服装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510663)

浅谈彩点纱生产工艺技术

麦永光

(广州纺织服装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510663)

通过技术改造并结合生产实践,介绍了在A186梳棉机制取点子的方法;对在棉纺设备生产彩点纱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要采取的技术措施和选用的工艺进行了探讨,为彩点纱的生产提供工艺方法和技术依据。

彩点纱;梳棉机;工艺方法;技术措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衣着有着更多的追求,喜欢有斑驳怀旧感、时尚感和个性化的服饰。彩点纱正是满足消费者这种需求应运而生。彩点纱是指由相同或不同颜色的大小点子,按一定要求分布所形成的纱线,其织物具有与众不同、色彩绚丽、立体感强的特点,是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一种花式纱线,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本文对A186梳棉机进行技术改造自行制取点子,在棉纺设备通过采取技术措施和选用合适的工艺,来生产彩点纱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彩点纱生产提供工艺方法和技术依据,并使纱线在针织、梭织、毛织面料上都能得到应用,实现用多样化的生产工艺技术去满足社会不断进步的需要。

1 点子的制作

1.1 点子制作的方法

生产彩点纱重点是如何能制取出细小的点子,这是一个关键的技术问题,存在一定的难度。点子的生产设备可通过对A186梳棉机进行技术改造而成。首先把盖板反装改变盖板和锡林之间针齿的原有配置,由分梳转成剥取作用,使纤维浮在两个针面上,经反复摩擦相互搓转而形成点子。小漏底要加长并密封,避免采用尘棒式小漏底因尘棒之间的隔距较大,造成纤维或点子容易被刺辊打落从而降低生产效率的现象。降低道夫速度,采用18 r/min的转速,减小剥取次数,延长纤维在锡林搓转的时间。将锡林 -盖板隔距放大为1.02 mm、0.99 mm、0.95 mm、0.95 mm、0.99 mm,锡林-道夫隔距改为 0.66 mm,让纤维在锡林多次返花,并有一定的空间得到相互搓结。同时调整刺辊与锡林的速比为2:1左右,延长点子搓转的时间,有利于点子的加工[1]。

梳棉机要生产出点子,必须要有一定量的纤维喂入,否则棉层太薄就难以成点或点子松散不结实。但喂入又不能连续大量的增加,不然会出现锡林和盖板超负荷运作,造成机台塞死不能生产甚至损坏机台的问题。因此要对喂棉罗拉的传动作出改变,改用伺服电机独立直接传动,并加装控制系统对其转速作出变化调节控制,同时采用间断喂入的方式,就能有效控制喂棉量保证正常生产。为便于能对各种纤维加工制成点,并减小加工工序,又方便纤维重复喂入制点,拆除棉卷喂入装置改用帘子喂入。喂入棉层的厚度在保证正常生产的前提下,越厚越好。

纤维成点经道夫输出后,难以被剥棉罗拉剥取下来,需要人工从道夫上剥取下来,既増加劳动强度又降低效率。将罗拉剥棉装置改为斩刀剥棉装置,并在斩刀的底下、道夫的前方加装一块斜板,使点子被剥取后能顺着斜板把它收集起来,提高整个生产效能。

纤维由帘子喂入,在刺辊、锡林、盖板、道夫四者的共同作用下反复搓转成点子,经道夫的转移被斩刀斩下而完成点子的生产过程。

1.2 点子生产方法的选用

点子生产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纤维制点后再染色,生产较便利,但点子圆整度会受损且互相黏连,增加纺纱难度。另一种是纤维染色后 (或用色纤)再制点,点子形状保持较好,有利于生产和成纱质量,但生产中转换颜色时,机台清洁工作较麻烦。经综合权衡,采用第二种方法较为合适。

在实际生产中,只经过一道梳棉工序制成的点子,由于纤维之间还得不到充分的相互搓结,点子一般是比较松散的,甚至有些还是网状未形成点,因此要再经过一到两道梳棉工序以后,使纤维得到充分的相互搓结,才能生产出比较结实均匀的点子,满足后工序生产和成纱质量的需要。我们根据成纱风格和使用要求的不同,要求点子大一些或用在毛纺上的,用两道梳棉制点的工艺流程;如要求点子小一些或用在针织和梭织上的,以采用三道梳棉制点的工艺流程为宜。

为使点子制成后更为结实,可用合适的黏合剂按比例稀释后均匀喷洒在点子上,堆放自然风干,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1.3 点子原料的选用

点子的大小是由所用纤维的长度、弹性模量而定。一般来讲,由长度长、弹性模量高的纤维形成的点子颗粒大,反之则小[1]。用长度在40 mm以下的纤维,在改装后的梳棉机都可加工成点子。选用细度细,长度短的纤维来制取点子的效果好一些。

多采用棉和涤纶纤维制点为主。棉点具有点子小、圆整度较均匀的特点;而涤点则稍大一点,手感硬一些,颜色鲜艳。点子的原料可依据纱线所用的原料来定,通常采用与纱线原料染色性能不同的纤维,防止织物染色后改变或覆盖点子原有的颜色。为降低成本,可用精落或抄斩花等短纤来制取点子。

2 彩点纱生产工艺流程

目前在棉纺设备生产彩点纱的工艺流程有三种。第一种是点子与原料在清花一起混合投料,其工艺为:

经清花A002自动抓棉机→A006自动混棉机→A036C梳针开棉机→A092A双棉箱给棉机→A076C单打手成卷机→A186梳棉机→A306并条 (二道)→FA415A粗纱机→FA506细纱机→1332MD络筒机

此流程有利于点子与原料的充分混和,但不利于分梳除杂,适宜用化纤为纱线原料的彩点纱生产。

第二种是点子在梳棉机后的给棉板与棉卷一起喂入[2],工艺流程同第一种相似,其利弊与第一种相同,但点子的损耗可小一些。

第三种是点子在并条喂入,采用点子先和部分原料 (约20%)单独混和制成点条,然后和其他原料制成的常规条再混并纺纱的方法。工艺流程是:

(1)点条的纺制:点子和部分原料预先混和→清花A002自动抓棉机→A006自动混棉机→A036C梳针开棉机→A092A双棉箱给棉机→A076C单打手成卷机→A186梳棉机→A306预并

(2)常规条的纺制:清花 A002自动抓棉机→A006自动混棉机→A036C梳针开棉机→A092A双棉箱给棉机→A076C单打手成卷机→FA224梳棉机→A306预并

如用棉原料,为加强开松除杂作用,清花可经A0034六滚筒开棉机和选用A036B豪猪打手。

(3)彩点纱的纺制:6条常规条+2条点条→A306并条 (三道)→FA415A粗纱机→FA506细纱机→萨维奥自动络筒机

该流程有利于分梳除杂,便于采取相应措施,减小清梳工序对点子的损伤,确保成纱质量,适合用各种纤维为纱线原料的彩点纱生产,但点子和原料的混和作用稍差。

通过生产实践对比,以采用第三种工艺流程为好。

3 纺纱各工序主要技术措施和工艺参数

3.1 点子色彩的搭配

首先把有色纤维按不同颜色,分别在改装的梳棉机上制成点子。这种加工方法损耗小,便于管理。点子的配色主要根据客户的需要或织物的风格来定,通常配3~6种颜色的点,宜选用比较鲜明的红、黄、蓝、绿、橙、紫、黑等色,以红、黄、蓝为主色调居多。配色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某个颜色的点为主体 (占40%~60%),配以其他颜色的点;另一种是各颜色的点,按接近的比例配色。如织物表面要求生成满天星似白点的独特风格,则全部采用白色点。点子在纱里的比例一般在1%~10%,形状大的比例可大一些,反之小一些,视产品的用途需要来定。点子在生产过程中会有损失,要注意加大点子的投料量,以保证成纱质量。

3.2 清花工艺

采用多开松、少打击、充分混和、短流程的工艺为合理。在保障开松的前提下,放大给棉罗拉与打手之间的隔距,减小纤维和点子的损伤,降低短绒的增加、棉结的形成。抓棉机做到勤抓、少抓、均匀抓,以保证色彩的均匀度,避免色差的产生。适当降低各打手的速度,加大尘棒安装角度,有利于减小点子被击落的机会。使用棉原料时,要选用棉结、杂质、短绒少的原棉,以保证纱的品质[3]。棉卷定量可适当稍重一些。

为使各种点子均匀分布在纱上,必须加强对点条混和作用的控制。在清花前可先把全部点子,配以相同重量的原料,一起经A002抓棉机,从A006混棉机的棉箱中拿出混和一次。同时也有利于增加点子与原料的抱合,减小点子的丢失。

3.3 梳棉工艺

梳棉是彩点纱生产的关键工序,重点解决好既要保证分梳质量又要尽量少落、少损伤点子这一对矛盾的问题。采取密封小漏底,放大刺辊与给棉板的隔距至0.46 mm,降低刺辊速度,选用780 r/min转速的措施,减轻对点子打击的作用,少伤少落点子。盖板速度控制在80 mm/min内,锡林转速360 r/min,道夫转速22 r/ min。锡林与盖板隔距应根据点子的大小,作相应的调整适当放大。隔距太小,容易把点子梳开,成纱的点子会明显减小变细;隔距太大,不利于分梳成纱,棉结杂质增加,所以要掌握好对隔距的设定。依据点子的大小和采用的原料不同,一般在0.28~0.38 mm范围内调整为佳,锡林与道夫的隔距为0.18 mm。

各分梳元件要保持平整、光洁锋利,便于纤维顺利转移和剥取。道夫针布的主要作用是抓取凝聚纤维。影响道夫针布转移作用的因素主要有锡林针布的规格、锡林速度、锡林与道夫间隔距及道夫针布齿形。合理选择道夫工作角也很重要,因为工作角小,纤维转移率高,锡林与盖板针布负荷小,棉结少,但工作角过小,会使转移率过高,纤维受到的梳理次数减少,混和作用差,棉网可能出现云斑。反之,工作角过大,梳理作用下降,棉结增多[4]。综合考虑各方面作用的因素,兼顾机台能生产棉和化纤的需要,锡林选用针布型号:AC2520× 01860;道夫针布型号:AD4030×01880;盖板针布型号:MCB32;刺辊锯条型号:AT5610× 05011。

生条的定量以偏重掌握为好,有利于增加点子与纤维的抱合,控制在21~23 g/5 m的范围。加装棉网托板可解决棉网成型困难的问题。

上述清梳工艺主要是针对点条的生产来论述,常规条按正常工艺生产即可。

3.4 并条工艺

点条经清梳工序后,由于还得不到充分的混和作用,点子在条中的分布仍很不均匀。在点条预并工序,要重点做好对喂入条子的均匀搭配使用,使点子在预并后能得到有效的混和,生产出点子均匀分布的条子,尽量减小条子之间的差异,为提高成纱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混并采用三道、每道8根并合的工艺合适,通过增加并合根数,加强点子在条中得到充分均匀分布的作用,同时有利于改善条干。混并一条子的喂入,要注意点条与常规条的均匀搭配排列,使点子能均匀分散。各道并条的总牵伸宜控制在8倍以下。为防止出条堵塞断头,喇叭口应偏大控制。

3.5 粗纱工艺

适当降低车速。采用小后区牵伸,集中前区牵伸的工艺配置,有利于控制浮游纤维,改善成纱质量。捻系数较常规粗纱捻系数提高10%~20%,增加点子与粗条的抱合,减小点子的掉落。定量控制在经细纱15~40倍的牵伸后,能达到所纺纱线的号数为合适。

3.6 细纱工艺

因有点子的存在,牵伸倍数不宜过大,一般在40倍之内,否则会增加断头,罗拉加压稍微加大。钢丝圈采用通道大一些的型号为好,可选用G型或GS型的钢丝圈,配置与之相适合的钢领,使用比正常纱重2~3#的钢丝圈,以增大纱的通道和稳定气圈的张力,减小断头保证质量。在前牵伸区加装集合器,能加强点子与须条的抱合,使点子较好地包覆在纱内。选用比正常纱大10%~20%的捻系数,有利于对点子的包覆和提高成纱强力。

采用赛络纺的工艺纺纱,点子的包覆更为结实,条干更好。在细纱工序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纺纱方法,来纺制弹力包芯纱、竹节纱、竹节弹力包芯纱、段纺纱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彩点纱线,各自形成具有不同风格的织物[5-6],使彩点纱的应用更广。彩点纱的成纱规格可在97~14.5 tex之间。

3.7 络筒工艺

采用电子清纱器,电清工艺的设定与正常纱稍有不同,主要是棉结直径的参数值N要加大,设定在6.5~7之间,避免电清对点子的误切,其余参数可参照正常的工艺来确定。络纱速度要掌握好,在650~850 m/min为合适,速度过快会增加点子的失落。络纱张力在保证成型良好的情况下,偏小掌握为好。

采用上述工艺方法和技术措施后所纺成的彩点纱,质量可达一般纱线的要求,能满足后工序的继续生产。

4 结语

A186梳棉机通过技术改造后,能生产出各种的点子。点子在制取时要搓得紧密结实,否则在生产中经梳棉机梳理时,会将点子表层纤维梳散,甚至把点子梳开,造成点子变小且数量明显减小,短纤也随之增多,直接影响成纱质量。

用棉纺设备能生产出质量稳定的彩点纱线。彩点纱作为一种新型的纱线,由于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因此在生产工艺上同正常纱有所不同,特别是在清梳工序差异较大。要针对其特点,采取相应有效的生产工艺方法和技术措施,是生产彩点纱和保证成纱质量的先决条件。

彩点纱能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

[1] 杨志清.运用传统棉纺工艺设备纺制彩色结子纱[J].现代纺织技术,2008(1):24-25.

[2] 杨志清.结子纱的特征用途及其纺制方法[C].第十四届全国花式纱线及其织物技术进步研讨会论文集,2007;12-14.

[3] 郁崇文.纺纱学 [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4] 赵博.彩色结子纱生产工艺及实践 [J].北京:上海纺织科技,2005(3):23-24.

[5] 狄剑锋.新型纱线产品开发 [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6] 周惠煜,曾保宁,刘树梅.花式纱线开发与应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DISCCION ON PROCESSING OF MULTICOLOR SPOT YARN

MAI Yong-Guang
(Guangzhou Textiles&Garments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Guangzhou 510663,China)

Through the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 and combining with production practice,the method of A186 carding machine in producing idea was introduced.Problem in processing of multicolor spot yarn on cotton spinning equipment,and its technical measures and the selection process were discussed.It provide some production processes and technology for the processing of multicolor spot yarn.

multicolor spot yarn;carding machine;processing method,technical measures

TS104.2

B

10.3969/j.issn.1672-500x.2014.03.007

1672-500X(2014)03-0024-05

2014-08-18

麦永光 (1963-),男,广东南海人,经济师,主要从事特种纱线技术研发与生产管理。

猜你喜欢

梳棉机成纱隔距
略谈梳棉机针布间隔距
隔距片
——具有历史感的工具
新型器材专件提高成纱质量的应用体会
梳棉机外观参数化设计与评价研究
棉卷性能与成纱质量关系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集聚纺细纱机使用压力棒隔距块对成纱质量影响的研究
RSB-D50C型并条机纺T 11.81 tex纱生产实践
细纱机牵伸器材的优选改造
新型梳棉机配置梳理器材浅析
长绒棉纤维性能与成纱质量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