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隔距片
——具有历史感的工具

2020-04-25Pols

国际纺织导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隔距恒定织机

B. Pols

Stäubli 拜罗伊特公司(德国)

隔距片是一种用于双面地毯织机以确保地毯绒毛高度恒定的薄金属片。在隔距片引入双面地毯编织机前,其已被用在毛圈织机(布鲁塞尔地毯)上。在毛圈织机上,毛圈由落在隔距片上的假纬纱形成(图1)。之后,去除假纬纱。

图1 毛圈织机用隔距片

这种毛圈编织方法是在1894年由德国的Müllers & Spindler提出的。在发明隔距片前,通常是采用一根接结经线支撑假纬纱。

1904年,德国的William Föster在其发明专利中,描述了金属隔距片的使用(图2)。

图2 专利DE 175757中的隔距片

将钢片轧制成金属薄片起源于20世纪初期,在此之前,人们使用细的金属(钢琴)丝形成毛圈。此外,也有使用其他一些材料,如弦线(几十年后仍用于网球拍线)等,1934年,英国的Harvey 在其一项专利中提到了这点。

为形成更高的毛圈,可将几根金属丝彼此堆叠。1904年,法国的Paul Girard在其专利中给出了很好的示例(图3)。

图3 在叠置的3根金属丝上形成毛圈(专利FR 425646)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薄扁钢条制成的隔距片开始普遍应用。这种隔距片直到今天仍在使用。1932年,美国的Erkes & Krehbiel就开始使用这种隔距片(图4)。

图4 早期的“现代”隔距片(专利US 1854181)

自钢的品质得以提升后,隔距片亦适合用在双面地毯织机上。在双面地毯织机上使用隔距片,可确保恒定的绒头高度(图5)。

图5 双面地毯织机用隔距片

若不使用隔距片,绒毛纱线易出现将地毯的顶部和底部拉扯在一起的问题,从而产生不均匀的绒毛高度。在不能使用隔距片的三剑杆织机上(隔距片需置于中间剑杆的路径上),这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可通过剪切地毯的表面来解决该问题,但这将导致绒头高度损失率高达10%,具体取决于需要剪切的量。

最早提出在双面地毯织机上使用隔距片的专利技术是1904年由法国的Émile Parmentier提出的(专利 FR 345961),该技术直至1930年才得以普遍应用。专利 FR 345961中使用的隔距片如图6所示。

图6 双面织机上的使用的首款隔距片(专利 FR 345961)

1928年,美国的Henry Howard开始在双面织机上使用隔距片,并通过两根假纬纱编织双面毛圈(图7)。

图7 用隔距片形成双面毛圈(专利 US 1691194)

此外,还可用两个隔距片在地毯上形成剪切环的效果。在织机的这类应用中,隔距片仅用于形成毛圈,而无法确保恒定的绒毛高度。1928年,法国的Vanoutryve & Renaux开发出一种可控制地毯绒毛高度系统,如图8所示。

图8 可控制地毯绒毛高度系统(专利FR 669122)

隔距片是保持绒毛高度恒定的好方法,但其也存在一个问题——尽管隔距片很薄(通常为0.3~0.5 mm),但仍占据了筘齿的空间。在筘号为500筘/m的织机上,筘齿的间距仅为2 mm,因此,即便是0.3 mm的隔距片厚度,也不容忽视。此外,隔距片还限制了起绒综丝的运动(图9和图10)。

图9 隔距片和综丝(侧视图)

图10 隔距片和综丝(主视图)

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几种方案已获专利授权。最常见的解决方案是在综丝位置的隔距片上开一个凹槽,这样可为穿有绒头纱的综丝留出空间。也有采用嵌入式隔距片的解决方法,如图11和图12所示。

图11 嵌入式隔距片(侧视图)

图12 嵌入式隔距片(主视图)

对于很低的绒毛高度(3~6 mm),将综眼分布在隔距片的下方和上方,可得到良好的效果(图13)。织较低绒毛高度的地毯也应采用隔距片,否则,较小的绒纱张力变化都易造成地毯的上下层拉在一起,导致割绒刀割入地毯的底部。

图13 综眼分布于隔距片上方和下方

Stäubli Alpha 500织造系统采用的是将综眼分布在隔距片上方和下方的方案,以解决低绒毛高度地毯的织制问题。使用LX2493型提花机,织工可将穿有起绒纱的综丝的综平位置放在中间,从而使这些综丝的生产位置位于Schönherr隔距片的上方或下方。这样,隔距片就不会妨碍起绒综丝(用于起花动作的综丝除外)的运动。该方案可确保绒毛高度恒定和最大的织造自由度(如同没有使用隔距片),且绒毛剪切损失率小,制成的地毯表面结构均匀。

猜你喜欢

隔距恒定织机
FA224 系列梳棉机纺机采棉的工艺改进
TC系列梳棉机T-Con梳理数字化亮点
神机妙算 中国传统织机的分类和演进
略谈梳棉机针布间隔距
张力放线装置张力调节专利综述
花花世界
细纱机牵伸器材的优选改造
由甲纺机:两款织机高速高效稳定节能
古织机与丝绸文化
喷气织机辅助喷嘴专利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