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用白术药对治便秘

2014-04-02李龙骧

环球中医药 2014年9期
关键词:代赭石肉苁蓉津液

李龙骧

近代名医魏龙骧谓:“便秘一症,医籍所载,名目繁多,治方亦多,……孟浪者,但求一时之快,猛剂以攻之,以致洞泄不止,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东垣所谓‘治病必求其源,不可一慨用牵牛、巴豆之类下之’。源者何在?在脾胃。脾胃之药,首推白术,尤须重用,始克有济。然后,分辨阴阳,佐之他药可也。”[1]笔者临证时审因论治,重用白术,取他药与之配对,获效颇多,现谈谈用药体会如下,仅供同道参考指正。

1 白术配白芍

患者,女,25 岁。2011年11月5日初诊。平素体弱,1月前行剖腹产后即出现便秘,大便4~5日1 行,便质干燥,虽有便意,但排出困难,乳汁少,面黄无华,口唇色淡,纳食不馨,头晕健忘,心悸气短,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证属产后气血不足,肠道干涸。治宜大补气血,濡润肠腑。方用归脾汤加白芍。药用:生白术50 g、炒白芍30 g、黄芪30 g、茯神12 g、党参10 g、炙远志10 g、木香6 g、炒酸枣仁30 g、龙眼肉12 g、当归12 g、熟地黄12 g、炙甘草3 g。5 剂,1日1 剂,水煎服,早晚饭后各1 次。

2011年11月10日复诊。上方服用5 剂后,便质稍干,但排便变易,乳汁增加,余症减轻,守方继服7 剂,诸症告失。随访3 个月,未见复发。

按 《读医随笔·方药类》云:“燥屎为津液耗虚,肠胃燥结,而屎不得下。”[2]宋·窦材《扁鹊心书·便秘》谓:“老人气虚,及妇人产后血少,致津液不行,不得通流,故大便常结。”[3]《名医杂著》说:“证属形气病,形气俱不足,脾胃虚弱,津血枯涸而大便难尔。”[4]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老年脾胃虚馁,生化乏源,或多产伤血,或大病久病之后血气未复,气虚则大肠传输无力,血虚则不濡润肠道,终致便秘。归脾汤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白术、黄芪、人参、炙甘草益气健脾,当归、熟地黄、白芍补养阴血,龙眼肉、茯神、酸枣仁安神养心,远志交心肾而定志,木香理气,防补气血药碍腻脾胃。方中重用白术、白芍配对入药,白术苦甘性温,以补气健脾为长,明·张景岳云“其性温燥,故能益气和中,补阳生血”。白芍苦酸微寒,其性阴沉,善入血分,为阴柔补血之品;两药一阴一阳,一气一血,扶阳助阴,补血益气,温而不燥,滋而不腻,阴阳相合,动静相宜,对于气虚通便无力、血少肠失煦润之便秘颇为适宜。

2 白术配肉苁蓉

患者,男,67 岁。2011年3月9日初诊。反复便秘10余年,屡用果导片、肠清茶等治疗,症状时轻时重,近2年加重。诊见:大便质地并不是特别干燥,但排出艰涩不畅,登厕努挣,便后乏力短气,自汗懒言,形体瘦弱,平时腰酸膝凉,脐腹不温,小便清长,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沉。证属脾肾不足,寒凝肠道。治宜补脾肾,温阳通便。方用济川煎化裁加白术。处方:当归12 g、泽泻12 g、升麻6 g、枳壳10 g、红参10 g、牛膝15 g、肉桂6 g、肉苁蓉30 g、生白术30 g。5 剂,1天1 剂,水煎服,早晚饭后各1 次。

2011年3月15日复诊。服用上方5 剂后,便质转为正常,但排便仍困难,余症减轻。守方加肉苁蓉剂量为50 g、生白术为90 g,继服10 剂,诸症相继告失。嘱服桂附地黄丸善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 肾主五液,司二便,肾阳亏虚,则下元不温,温煦无力,五液失主,摄纳开合失常,致大便难尔。《内经》云:“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夫肾主五液,故肾实则津液足,而大便滋润;肾虚则津液竭,而大便燥结。”金·李杲《兰室秘藏》谓:“肾主大便,大便难者取足少阴。”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先后天相互滋生;脾升胃降,有赖于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肾阳不足,阴寒凝结,则致脾气不升,胃浊不降,大肠传导失司,从而发为本病。济川煎为张景岳治疗老年肾虚便秘良方,肉苁蓉温阳益阴,暖肾润肠,当归补养阴血,润肠通便,牛膝强肾补虚,引便下行,红参、肉桂温肾补虚,枳壳降胃宽肠下气,升麻、泽泻升脾阳、降肾浊。方中重用白术、肉苁蓉,取白术专入脾,《本草求真》“且其性最温,服则能以健食消谷,为脾脏补气第一要药也”[5]9。肉苁蓉体润色黑,味甘咸,微辛酸,气微温,主入肾经,兼入大肠,为助阳滋肾之要药。《本草求真》云其“气专润燥,是亦宜于便秘”[5]63。明·张景岳云肉苁蓉:“若虚不可攻而大便闭结不通者,洗淡,暂用三四钱,一剂即通,神效。”[6]两药相伍,上补脾阳升清,下温肾阳降浊,对于脾肾不足,阳虚寒凝之便秘,获效良多。

3 白术配赭石

患者,女,72 岁。2009年5月12日初诊。便秘病史7年,大便4~5 天1 次,甚则1 周1 行,便质艰涩难下,状如羊粪,每遇大便,颇为痛苦,常令家人以手指掏之。诊见:形体消瘦,腹部胀满,纳食减少,口干口苦,气短乏力,左下腹部可触及如核桃大小包块数枚,舌质淡、质干少津,苔薄白,脉细弦略数。证属脾胃阴亏,燥屎结肠。治宜养阴补中,润燥通便。方用益胃汤化裁加生白术、代赭石。药用:生地黄15 g、沙参15 g、玉竹12 g、麦冬12 g、生白术40 g、代赭石40 g。5剂,1 天1 剂,水煎服,早晚饭后各1 次。

2009年5月18日二诊。上方服完后,排出干结粪块数枚,腹部胀满缓解,纳食增加,触诊左下腹部包块消失。守方继服5 剂,排便爽畅,腹满消失,纳食正常,余症缓解,嘱服麻子仁丸善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 大肠者“传导之官”,能接受小肠下传的食物残渣,吸收多余的水液后形成粪便并排出体外。大肠的传导作用,有赖于脾升胃降功能的正常发挥,若脾气不足,清气不升,精微不布,则胃津亏虚,肠道干涸,以致燥屎内留而便结难下。《明医杂著》云:“盖脾为中州,浇溉四傍,为胃行其津液者也,况大肠主津,小肠主液,亦皆禀气于胃。胃气一充,津液自行亦。”明·周学海《读医随笔》谓:“燥屎为津液耗虚,肠胃枯结,而屎不得下。”方中生地黄、沙参、玉竹、麦冬养阴益胃,重用生白术补脾气,滋脾阴,代赭石性寒质重,降气开结,善降腑气,助下糟粕。应用代赭石治疗便秘,是根据张锡纯对其记载,如《医学衷中参西录》谓“其质重坠,又善镇逆气,降痰涎,止呕吐,通燥结,用之得当,能建奇效”,又云“性甚和平,虽降气而不伤正气,通燥结而毫无开破”[7]。其药力缓和,无峻猛荡涤之力,无论虚实,有燥屎内结者临证皆可使用。白术与代赭石相伍,能健脾复津,润通燥结,有补不滞邪,通不损正之功。

4 白术配紫菀

患者,女,36 岁。2012年2月16日初诊。便秘病史5年,常服果导片维持通便,近2月加重。大便3~5日1 次,大便便质正常,排出困难,进食减少,纳谷不馨,胸闷不舒,排便前脐腹胀满,溲尿清长,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缓、左寸浮。证属脾虚不运,肺郁肠滞,治宜补气健脾,宣肺降滞。方用五味异功散化裁加紫菀。处方:生白术40 g、党参12 g、茯苓12 g、陈皮10 g、木香6 g、甘草3 g、紫菀30 g,5 剂,1 天1剂,水煎服,早晚饭后各1 次。

2012年2月21日二诊。上方连服5 剂后,大便2 天1次,排便自觉爽畅,纳食增加,余症缓解,守方继服5 剂而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 脾为生气之源,肺为主气之枢,只有在肺脾两脏协同作用下,才能保证宗气及一身之气的生成[8]。脾主升清,肺主肃降,二者协调平衡,共同完成水谷之精微的生成与输布,若脾虚清气不升,肺气势必不降,肺气壅塞,气不运行,津不下达,则大肠传导失司而便秘。清·叶天士云:“肺主百脉,为病最多,就其配合之脏腑而言,肺与大肠为表里,又与膀胱通气化,故二便之通闭,肺实有关系焉。”白术“味重金浆,方渝玉液,百邪外御,五脏内充”,既能燥湿健脾,复能缓脾生津,津润则便通;紫菀微辛微苦而体润,为肺病要药,辛能行,苦能降,润能通,有辛而不燥,苦而不寒,润而不滞的特性,《药品化义》谓:“以此润大便燥结,利小便短赤,开发阴阳,宣通壅滞,大有神功。”二者相伍,补脾升清,宣肺降气,对于脾虚肺壅肠滞之便秘颇有佳效。

便秘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症[9]。白术为公认的通便良药,魏龙骧云“治便秘,重用白术,运化脾阳,实为治本之计”。笔者辨证运用白术药对治疗便秘,获效更好。

[1]李俊龙.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5.

[2]清·周学海.读医随笔[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210.

[3]刘道清,周一谋.中医名言大辞典[M].北京:中原农民出版社,1991:1170.

[4]明·王伦.名医杂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39.

[5]清·黄光绣.本草求真[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9,63.

[6]明·张景岳.景岳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630.

[7]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7.

[8]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12.

[9]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61.

猜你喜欢

代赭石肉苁蓉津液
《伤寒杂病论》“阳气”实质探析
代赭石的临床应用及其量效关系
补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沙漠人参肉苁蓉
浅谈从气血津液理论辨治干燥综合征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
代赭石矿物学研究及应用探讨
张仲景代赭石配伍特点探析
红柳肉苁蓉人工栽培技术总结
2BR-1肉苁蓉播种机的研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