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菇乡文化“飘”进幼儿心中

2014-04-01吴燕芬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课程资源

吴燕芬

摘 要:浙江省庆元县地处山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如,神奇百山祖上,藤绕苔掩的原始森林珍宝无数,第四纪冰川的活化石百山祖冷杉在丛林中昂首伫立,珍稀濒危的华南虎神秘出没。这里被誉为“菇乡”。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关键词:菇乡;本土课程;课程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会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并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给了我们一个让菇乡文化“飘”进幼儿教材,“飘”进幼儿心中的良好机会。

我县地处山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如,神奇百山祖上,藤绕苔掩的原始森林珍宝无数,第四纪冰川的活化石百山祖冷杉在丛林中昂首伫立,珍稀濒危的华南虎神秘出没。在千年遗韵——梦幻古廊桥边,九十七座庆元廊桥,每一座廊桥都在讲述着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向你尽展中国建筑的奇迹。还有石龙烟净、百丈龙湫、仙岩古洞、冰瀑雾凇,处处呈现庆元的春之绿、夏之凉、秋之意、冬之素。这处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都在向世人诉说着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已经形成了独具韵味的“菇乡文化”。对这些家乡的自然景象、人文景观及独特的“菇乡”文化,幼儿既熟悉又陌生,如何将这些家乡的本土资源变为适合孩子学习、探索的资源呢?又如何将本土资源有机整合,促进幼儿发展呢?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指导下,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应立足庆元本土,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并将本土资源有机地加以整合,创造性地开展一系列探索性活动,以形成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培养幼儿的本土意识,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幼儿热爱菇乡的情感,激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走进大自然,主动挖掘课题资源

大自然是一个蕴藏着无尽教育资源的巨大宝库,自然界的万物都对幼儿充满着诱惑。教师要充分利用大自然赐予的这些富有价值的资源,带幼儿走进大自然,让他们在尽情领略大自然风光的同时也陶冶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在幼儿感兴趣、熟悉的生活基础上,开展一系列活动。

1.天气晴朗的日子,可以带幼儿到我县四周的风景名胜参观。风景秀丽的石龙山上有雄伟的烈士墓、石龙烟净;历史悠久、造型优雅的咏归桥;美丽的濛洲公园可以观赏到波光粼粼的湖面,碧玉妆成的丝丝垂柳;巾子峰上峰峦叠嶂,祥云阵阵。看到这些家乡人民引以为豪的风景名胜,幼儿幸福的脸上一个个问题出来了:石龙山为什么叫石龙山啊?巾子峰为什么叫巾子峰啊?……一个个幼儿所关心的活动也就出来了。

2.春天,可以带幼儿到菇农家中观察做香菇的过程;夏天,可以带幼儿来到竹林,让他们观察毛竹是什么样子的,竹竿长什么样子,有几节,能不能数得清;秋天,可以带幼儿来到橘子山,参观农民的劳动场面;冬天,可以带幼儿观察树木干枯等现象。这些自然环境既丰富了幼儿的感性认识,又会激发他们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意识,“菇香”“家乡的毛竹”“我爱家乡的橘子”等活动在幼儿的兴趣中产生了。

3.庆元还是个人文旅游胜地,可以带领幼儿来到各个风景区,让幼儿对家乡的人文景观有全方位的认识,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在大济进士村聆听进士们求学的故事,去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月山村听云泉晓钟,看荐元古塔,看冰臼等,“美丽的月山村”“我可爱的家乡进士村”等活动油然而生。

二、整合本土资源,开展主题活动

庆元有山有水,有美丽的传说,有神奇的景观,有丰富的特产……将这些本土资源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进行精心选择、设计,并引用到教学中,会让家长、幼儿耳目一新。

1.利用幼儿园所位处山区的优势,可以带领幼儿去参观庆元周边的廊桥,这儿的廊桥都既美观实用又有深厚的民俗文化渊源,而且每座廊桥背后都有着美丽动人的故事。当幼儿看到这么多的桥,他们一定会提出各种疑问:“这些桥是谁建造的?”“为什么要建这些桥?”等。在幼儿的疑问中就生成了活动“兰溪桥的故事”“庆元廊桥多美丽”“未来的廊桥”。

2.利用庆元独特的资源,可以开展主题活动“爱家乡,爱说家乡话”,采用语言、欣赏、游戏等方式使幼儿对家乡的语言产生兴趣并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忖忖乌》《月亮和日头分家》都是庆元独特而生动的故事,相信用庆元方言讲述它们,能给幼儿带来别样的愉悦。

3.要充分利用本土的文化教资源,挖庆元特色的文化,让幼儿对本土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开展主题活动“我可爱的家乡进士村”,带幼儿参观进士村,给他们介绍进士村的来历,欣赏庆元特有的戏曲“二都戏”。

这些主题是幼儿感兴趣的,不但开拓了他们的视野,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激发了幼儿想说的欲望,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并能有效地整合各个学科,促进幼儿各领域能力的发展。

三、发挥山区优势,拓展活动空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教材灵活应用。”山区幼儿园就要充分利用山区特有的条件,拓展游戏的活动空间。山区幼儿园大多室内外活动场所窄小,给教育活动的开展常带来许多不便,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山区各方面的条件和优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拓展幼儿活动空间。

1.利用自然环境开展创造性游戏。开展主题活动“家乡的毛竹”:游戏;奔跑、追逐;把大山当课堂,教幼儿念诗歌、唱歌,给他们讲有关的故事;组织幼儿捡竹叶,引导幼儿比较物体的大小、形状,教数的组合、物体排序,用竹子自制玩具,欣赏竹制品等。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可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知兴趣,从而推动本土特色活动在其他领域的开展。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还会增强幼儿自我探索、合作学习的意识。

2.发展幼儿创造力,变废为宝。教师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比如,在每次带幼儿散步时会拾捡、采摘一些废旧自然物,教师就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及动手能力,引导幼儿将山上捡来的松子、鹅卵石串成项链,做成石头小偶人;将树叶、树皮制成树皮船并拼成各种物品;将树籽、狗尾巴草、芒杆等制作出树籽陀螺、草绳飞盘;丝瓜、蛋壳、萝卜能配上火柴梗和豆豆、纽扣,做成多种有趣的动物和工艺品。这些来自幼儿手中的材料,再经幼儿亲自加工处理,便成了美观、实用的玩具,不仅可大大提高幼儿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又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3.深入农村生活,扩宽幼儿视野。主题活动《庆元的特产香菇》,向幼儿介绍香菇的来历及生产、生长及生产过程、食用特色、营养价值等,在适当的时候让幼儿到菇农家中参观做香菇的过程,对家乡的特产有较全面的认识。还可以在农忙季节,组织幼儿参观农民播种、施肥、锄草、秋收的劳动过程,了解农民的劳动生活,培养幼儿爱劳动的情感。这样既能满足幼儿主动探索事物的好奇心,又可以发展幼儿自主性的功能。不仅使幼儿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生活经验,又感受到劳动美和家乡美,陶冶了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操。

自初次接触开发乡土教程活动至今,我在不断思考和实践中,逐渐认识并层层深入地了解它。开展幼儿乡土教育活动,不仅扩大了幼儿的认知范围,开阔了幼儿的视野,而且增强了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意识,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也让我在教学方法上得到改进和提高,懂得该如何去看待幼儿,去帮助幼儿更好地成长。在今后的课程研究、改革工作中,我将进一步深刻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利用菇乡的优势条件,将本土资源有机地加以整合,开展主题活动,把幼儿培养成立足菇乡,放眼世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者单位 浙江省庆元县中心幼儿园)

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课程资源
中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