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分析
2014-04-01张传林郑先杰
张传林,郑先杰
(1.开封县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 河南开封 475100;2.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 河南开封 475003)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r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指在重大腹部手术后出现的以胃肠功能紊乱、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的胃功能性疾病,也称胃轻瘫[1],是术后比较少见的并发症,在临床上易误诊为吻合口或输出袢的机械性梗阻。本文回顾性分析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的1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因素、诊断与治疗经验,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开封县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12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病例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1~82岁,平均55.7岁,其中胃癌8例,胰头疾病3例,胃部穿孔1例。具体手术方式为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5例,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3例,Wipple术式3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高选迷走神经切断术1例。
1.2 临床表现 患者于腹部手术胃肠功能恢复后(多为3~5 d),拔除胃管开始进食,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或上腹压迫感,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及胆汁,呕吐后上腹胀满及上腹压迫感等症状缓解,可有或无明显梗阻症状。重新置胃管后,胃肠减压每日引流量600~1200 ml,持续时间在 12 ~45 d,平均21 d。
1.3 诊断标准[2]诊断标准:胃肠减压量为600~800 ml/d,持续时间大于10 d;辅助检查未见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无引起胃瘫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硬皮病等;未应用减弱胃肠平滑肌收缩的药物,如吗啡、阿托品等;无明显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保守综合治疗。包括禁食,持续胃肠减压,高渗温热盐水洗胃,全肠外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补充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抑酸剂和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西沙比利、吗丁琳、胃复安等胃肠动力药物的应用。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上述相应的治疗措施。
2 结果
12例患者均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提示胃动力减弱,排空延迟,均未见胃流出道的机械性梗阻。4例患者行胃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12例患者胃轻瘫发生于术后5~8 d,全部经内科保守治疗,于手术后12~45 d恢复胃动力,经钡剂透视证实胃蠕动正常,吻合口通畅,痊愈出院。本组所有患者均未进行二次手术治疗。
3 讨论
术后胃瘫综合征是腹部大手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又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也可见于非腹部手术后。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常见的发病原因有:①去神经化腹部手术可能会离断迷走神经,使得近端胃容受性舒张功能障碍,残胃研磨食物功能减弱,同体食物滞留相延长。有研究报道[2],迷走神经干离断及高选择性迷走神经离断术后胃肠慢性功能性疾病的发病率分别为26%、5%,说明PGS的发生与胃去神经支配相关。②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影响,有报道[3]指出,BillrothⅡ式后发生PGS较BillrothⅠ式发病率明显增高,其原因可能系BillrothⅡ术式因为消化液的流入,改变了残胃内环境,残胃充血、水肿,致炎症加重。BillrothⅠ术式的胃肠道通路更符合生理状态。③基础疾病如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高龄、糖尿病等均为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高危因素。血糖水平是导致术后胃瘫综合征的重要因素,其可影响胃动素的分泌和释放。④精神因素,精神极度紧张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影响胃排空[4]。术后较强的应激反应可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通过抑制胃肠神经丛的兴奋神经元来抑制胃蠕动,也通过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儿茶酚胺,抑制平滑肌细胞收缩,导致胃肠排空延迟;⑤胃神经丛的损伤、麻醉因素、饮食因素及血浆内抑制性胃肠类激素水平等均为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常见致病因素[5-6]。
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治疗应首先排除器质性因素引起的胃蠕动障碍,在行胃镜检查前应先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病变,手术治疗是器质性胃蠕动障碍的治疗方案。本组12例患者胃轻瘫发生于术后5~8 d,在排除器质性因素后全部经内科保守治疗,于手术后12~45 d恢复胃动力,经钡剂透视证实胃蠕动正常,吻合口通畅,痊愈出院。此次研究结果提示胃瘫综合征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值得肯定,胃肠功能在1个月左右可逐渐恢复。值得注意的是静脉输注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制剂会抑制胃肠动力,减弱胃肠蠕动;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此外,保守治疗应首先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另有报道,胃镜治疗、电起搏、中医针灸、理疗及中药等对于胃瘫综合征的治疗均有一定效果[7-8]。
综上所述,术后胃瘫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疾病,治疗重点应在保守治疗基础上进行,实践证明,胃轻瘫经严格保守治疗,大部分可自行缓解,仅极少数顽固性胃瘫需考虑手术。但其保守治疗恢复时间较长,因此治疗期间患者的心理疏导也相当重要。
[1]Anaparthy R,Pehlivanov N,Grady J,et al.Gastroparesis and gastroparesis-like syndrome:response to therapy and its predictors[J].Dig Dis Sci,2009,54(5):1003-1010.
[2]Velanovich V.Quality of life and symptomatic response to gastric neurostimulation for gastroparesis[J].J Gastrointest Surg,2008,12(10):1656-1662.
[3]刘凤林,秦新裕.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回顾性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2,5(4):245-248.
[4]杨维良,赵刚,张新晨,等.胃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总结[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2,5(4):249-251.
[5]Wu M C,Wu I C,Wu J Y,et al.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 in a diabetic patient with acute weight los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9,15(47):6004-6006.
[6]夏博,王斌,赵光忠,等.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诊治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1):72-74,77.
[7]Dong K E,Li B,Guan Q L,et al.Analysis of multiple factors of 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and cryotherapy for pancreatic cancer[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4,10(16):2434-2438.
[8]廖有祥,汤恢焕,刘庆武,等.胃癌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8,17(4):318-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