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23例诊治体会
2014-04-01邵祥,纪敏,王宇
邵 祥,纪 敏,王 宇
桡骨头半脱位(或称Malgaine半脱位)多发生在4岁以下的幼儿。多由于手腕和前臂被拉所致,故又称牵拉肘[1]。笔者从2011年7月-2013年7月在门诊对此疾病诊断及治疗2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10个月~6岁,其中1~3岁占80%。受伤部位左侧14例,占60.9%;右侧9例,占39.1%;无双侧,其中3例为复发。伤后来我院时间为:2 h以内为10例,2~12 h为12例,12 h后为1例。
1.2损伤原因 患儿多处于坐位、下蹲位,或穿衣服时无意牵拉手臂所致。
1.3临床表现 病史在确定桡骨头脱位中很关键,通常都会有对婴幼儿肘部一个突然的纵向牵拉,患儿会出现哭闹,不愿意使用患肢,肘部半屈曲。前臂中度旋前,不敢旋后和屈肘,不肯举起或活动患肢,桡骨头处和环状韧带部位有压痛,无明显肿胀,有些病例可向远侧扩散并涉及腕部。所有病例的X线均没有桡骨头移位的表现。
1.4治疗方法 本病的治疗主要是依靠手法复位,复位时不用麻醉,先将前臂旋后,伸肘稍加牵引,拇指压肘前桡骨小头处,屈曲肘关节,必要时前后旋转前臂,可感到复位的响声,复位后肘部及前臂可活动自如。复位后用三角巾悬吊1周。如活动时疼痛或复发,宜用石膏固定于屈肘90度2周,应注意勿提拉小儿手臂,防止复发。4~6岁后桡骨头长大,即不易拖出。
1.5治疗结果 本组23例患儿复位后随即上举患肢及拾物,立即停止哭闹。复发者复位仍有效。本组23例病例复位成功后随访3~6个月,全部治愈。
2 体会
桡骨小头半脱位多发生于4岁以下小儿,均有牵拉病史。
由founier于1671年首选描述[2]。国外有作者以尸体标本实验,当前臂旋后及肘关节伸直位时,对婴儿或较小儿童的上臂施加强力的纵向牵引,可在肘关节部位恒定地产生弹响声。此后所做的解剖显示环状韧带的近端部分滑脱并超过桡骨头,另外也观察到环状韧带可发生部分撕裂。通过屈肘同时旋前前臂可使环状韧带复原到其原来的位置。此时同样可产生弹响声。由前得出使前臂旋前可顺利的实现复位。这与桡骨头的解剖形态有关。旋前位时与环状韧带主要部分相对的桡骨头的外缘比较窄,并且其边缘是圆形的,环状韧带复回到解剖位置的过程中,旋前位对环状韧带产生的阻力较小。而旋后位时桡骨头外缘较宽并且其对方形的。应当明确一个概念,虽然环状韧带向近侧滑脱,但是它仍部分地覆盖住桡骨头。另有作者在新生儿肘关节解剖中发现在肘关节的外侧间隔中有一个半月型滑膜皱襞,当环状韧带向近侧移位时此滑膜皱襞会嵌在桡骨和肱骨小头关节面之间。我们认为关节内压力的改变是造成环状韧带移位的重要原因,肢体受到纵向牵拉的瞬间肘关节内产生负压,致使作为肘关节囊的组成部分的环状韧带被迫向肱桡关节处移位,因被卡压而产生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3]。
桡骨小头半脱位后局部无明显畸形,且部分患儿表达能力差,不能与医生合作,如果对此病认识不足或者疏忽,未重视病史及必要的病理学检查易误诊。但该病为骨科常见损伤,只要对其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加以适当固定,并进行正确的康复锻炼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 参 考 文 献 】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439.
[2] Thomas G,Wadsworth.The eibow[M].Churchill livingstone,1982:148-149.
[3] 荣国威,王承武.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94-1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