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保护与利用价值分析

2014-04-01

关键词:川东锣鼓土家族

王 敏

(四川文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川东革命老区土家族薅草锣鼓以存在形式简单、朗朗上口、易于被劳动大众接受而广泛流传于民间。它不仅仅是一种精神上的消遣,更是一种民间生活情感的表达;它通过振奋人的精神,在一定条件下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满足了人民的发展需求,是民族精神的塑造形式。

一 薅草锣鼓演绎土家族的民族特色

目前,处于川东革命老区的宣汉土家族有4个民族乡和1个土家族集居镇(按民族乡对待),人口约为4.5万,他们世代与汉族兄弟民族居住在一起,彼此交流,互通有无。同时,他们也非常注重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的保留,着装主要为青、蓝色,家居为吊脚楼,崇拜蛇,以及最具特色薅草锣鼓等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将自己的民族意识充分地展现出来。而民族意识作为一个民族深层次的东西,既是衡量民族之所以成为民族的最稳定的标志,也是民族关系的深层内容,表达着在其他领域和层次不易表达的隐含意义。[1]

随着对宣汉地区的土家族的深入了解,尤其是1999年之后对罗家坝遗址的多次挖掘工作的展开,人们发现在大约47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地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点就已经存在,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也可以肯定这一民族一脉相传到今天。作为体现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薅草锣鼓突出地表现出土家族能歌善舞的特征,它通过鼓的热烈响亮、唱的慷慨激昂、和声的波澜起伏,充分地展现出民族特色,将一个采摘、渔猎简单的社会生活和在农牧混合时代的社会生产、生活的精神全貌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薅草锣鼓是中国田秧山歌中历史悠久且极具特色的一个种类,[2]在我国历史中皆有对薅草锣鼓演唱的记载,如《唐诗纪事》、宋代苏轼《眉州远景楼记》、《三才会图》等文献中都有专门记载。据《宣汉县县志》(1994年第一版)中记载:“山区农民还素有打薅秧锣鼓的习惯。每当夏季薅秧草或者薅包谷草的时候,往往有山歌和锣鼓响彻山谷,以此鼓舞干劲。”[3]

二 薅草锣鼓生动再现了土家族创造历史的伟大过程

薅草锣鼓流传在川东的革命老区以及附近的一些县乡,这一地区历史上曾为巴人巴国区域,因此,这一带的文化又被称为巴渠文化,它是中华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薅草锣鼓通过改造自然界、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

1.薅草锣鼓体现土家族改造自然界的强大决心。

川东革命老区包括达县、宣汉、万源、通川、巴中、大竹等地区在内的广袤大地,大巴山横贯东西,无数小山峰散落其中,流淌着数不尽的河流。在这群山深水之间,三千年前的生产力水平是极为落后的,人类的生存条件也是非常艰苦的,他们不仅要克服地理因素带来的不便,还要克服生产、生活相互交流的难题,薅草锣鼓正是当地人为适应时代条件而创造的艺术形式。薅草锣鼓产生于人们的共同劳动中,它以鸣锣击鼓的吆喝,把单调、疲惫的劳动生产和生活,变为相互帮助、交流的大集体,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发展。

2.薅草锣鼓反映了土家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川东革命老区的地势决定了种田的辛苦,从最初的开小片荒山到一直延续至今的镐头耕种,背筐搬运。背筐是川东革命老区农民重要的劳动工具,它不仅仅将农用物资搬运到地里,还要将丰收的农作物搬运回家,这样的上下山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样单调的生活,被薅草锣鼓诙谐、轻松,又能引起深思的艺术风格所打破,它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对历史、道德、法律、传说、伦理等内容的演奏,将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生活和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的积极因素、乐观主义精神加以弘扬,把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协作互助、倡导公平、讽刺丑恶加以传承。薅草锣鼓不仅可以驱赶野兽、祭祀山神,而且可以缓解劳动者的疲劳,并激励、鼓舞劳动者去实现美好的生活,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现实、过去和未来。

3.薅草锣鼓演奏土家族民族特色艺术。

川东革命老区薅草锣鼓使用鼓、锣和钹三种打击乐器,这三种乐器在音高、音色、余音、演奏方法、演奏部位等方面各不相同。在演奏时,每个声部有内部的组合关系和规律,形成了互补和依赖的关系;表演者即兴发挥,灵活多变,音调等多种腔调,具有山歌豪放、易懂等特点;唱腔与“本无宫调,亦罕节奏,其节以鼓,其调喧,错用乡语,声高调锐,一唱众和”的戏剧高腔同出一辙。[4]这些特点反映了薅草锣鼓与劳动和欢乐相伴,将朴素的艺术形式和劳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质朴的语言,用极强的感染力把生活演绎得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在民俗学、文学、语言学、音乐学等学科具有极为珍贵的价值。

三 薅草锣鼓在实践中演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如前文所述,在川东革命老区重山复水的地理条件下,薅草锣鼓突破地理环境的局限,把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动起来,创造了大巴山一带灿烂的文化。

薅草锣鼓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根源于社会物质生活,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反映,是人们社会物质生活的产物,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从对川东革命老区薅草锣鼓的研究可以看出,薅草锣鼓是在劳动生产中有了明确的分工的前提下产生的。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的意识已经摆脱了世界去构造“纯粹的”理论、道德等等,通过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教训实现了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5]薅草锣鼓通过表演者的演奏,把人们的观念、心理等社会意识表现出来,并反映了社会存在。同时,这一艺术通过具体生动的表演形式,将人们对生活的信心、理解、情感、愿望等精神力量,按照审美的规制来把握和再现出来,形成一定的社会信念、传统、习惯来教育大家,这样就实现了美的感染力来影响人的思想情感和社会存在,[6]起到了社会舆论、社会公德和自身修养约束的作用。这些都说明了社会意识对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的最集中的表现。

当然,从薅草锣鼓研究中不难看出,由于受到所在时代的限制,尤其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影响,薅草锣鼓的曲目中存在一些精灵崇拜、土地崇拜等传统和愚昧的思想,但是,这些思想共同的目的是趋同的,即求平安、发展,以及多子多福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薅草锣鼓丰富了祖国的多元化文化

川东革命老区的宣汉土家族薅草锣鼓属于少数民族在农牧混合时代,极具民间音乐的特色,表现出现实与理想的结合,将古典与当代的气质显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对这种艺术形式的保护体现了国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的今天,注重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正如研究宣汉土家族历史的刘兴国所言:“中华民族不仅仅是汉文化,它本来就是多元化的。巴人文化在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而土家族文化就是巴人文化。”[7]对于祖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来说,少数民族文化尤其是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或缺的。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8]

为了保护和传承薅草锣鼓,顺应时代的发展,早在1982年宣汉县土家族民歌薅草锣鼓就被列入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6月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对于薅草锣鼓尝试旅游开发也具有极高的保护和传承价值,通过旅游开发,可以把巴渠文化、巴人故里,以及和土家族相关的文化打造成为文化产业带,从中人们可以提高对少数民族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参与、感悟及体验,并能扩大文化传播度,提高社会民众的保护意识。特别是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颁布以来,加强了对传承人的保护,传承人有责任利用自己的艺术进行再创新和培养接班人,让这一民间文化万古长青。

除此之外,薅草锣鼓与现代文化的衔接也十分重要,尤其是现代电子信息时代,薅草锣鼓必须进行更广泛的传播,才能有朝气、活力。现今像薅草锣鼓这种古老的歌腔经过挖掘、整理,已经成为一种典型的民族歌唱艺术。[9]这样高校就可以设置相关的专业,培养大量的民族歌唱艺术家。目前,川东革命老区所在地的四川文理学院正在做这方面的尝试。

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文化)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10]通过关爱薅草锣鼓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们的宣传,使我们更加珍惜这些绚丽多彩的文化,它们是中华五千年文明沉积下来的宝藏,是祖国灿烂文化的明珠。这些措施为保护和传承薅草锣鼓而作了努力和探索,它使这种从古传到今的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了青春,希望这种广泛流传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迎接时代发展带来的挑战,永远存在民间,丰富祖国文化的多样性,促进祖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1]王富秋. 汉族地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辽宁北票地区满族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5.

[2]刘小琴. 四川宣汉县薅草锣鼓初探[J].中国音乐(季刊),2010:3.

[3]四川省宣汉县志编纂会.宣汉县志[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78.

[4]赵英,何元平.巴渠地区“薅草锣鼓”艺术形态研究[J].四川戏剧,2008:4.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

[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6.

[7]刘兴国.历时四十载揭开宣汉土家人“身世之谜”[N].达州晚报,2012-04-07(04).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31.

[9]熊晓辉.土家族栽秧薅草锣鼓歌的生态生成及其艺术特征[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5.

[10]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9.

猜你喜欢

川东锣鼓土家族
邵伯锣鼓小牌子
土家族情歌
土家族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民族音乐“如何教”VS“怎么学”——以民乐合奏《丰收锣鼓》一课的教学为例
布瓦雄碉与川东碉楼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龙潭八牌锣鼓的概况与保护
川东含硫气田气井井下管柱腐蚀特征分析
川东石炭系气藏气井结垢预测及防治